第一章 《茅山圖志》

關燈
1967年12月,前所未有的寒流席卷着這座曆來被看作天子門戶的城市,中華大地正在經曆着史無前例的浩劫,文化大革命的風暴在這一年達到了頂峰,甚至波及到了香港,已經初露端倪的上山下鄉風攪得到處人心慌慌。

    相比起農村,城市生活還是相當優越的,每月糧油多少有點保障,雖說吃不飽,但畢竟比鄉下的白薯面強的多,度荒(1959年-1961年,波及全國的三年自然災害,民間又稱“度荒”)的陰影在人們心頭的烙印實在太深了。

     作為校革委會的書記員,張國忠最近滿面愁容,因為革委會交給他了一個十分不*譜的任務,就是寫一篇批判封建迷信的文章。

     張國忠是個中專老師,原來在這學校上學,後來因為成績好,留校當老師了,别小看中專,那個年代,考上中專可比現在考清華大學難度大的多,文革以前,考不上中專的人,才去上高中,一直到改革開放中期都是如此,那時的中專畢業生,絕對算得上真材實料的知識分子。

     對于畢業時語文近乎滿分的張國忠而言,一篇批判文章簡直是信手捏來,小到校長書記、大到二戰名将,隻要到了張國忠筆下,絕對就成了無藥可救的人渣。

    但是對于眼前這本從校黨委書記家抄出的清末版《茅山圖志》卻實在無從下筆。

     書裡寫的,全是一些什麼如何降妖捉鬼一類的方法,還有一些類似于武術的圖解,一些自己從來沒聽說過的植物器物以及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以及這些東西怪癖無比的使用方法,更讓張國忠摸不着頭腦的,就是記述着如何解決一些看似生病的人體症狀,但方法非常匪夷所思,例如房檐下的土、喝泡着古代銅錢的香油一類的東西,完全不着邊際。

     寫批判性的文章,是要有理有據的,這也是革委會的要求,你說這東西是壞的,必須說明前因後果,壞在哪裡,為什麼壞,給群衆帶來了什麼壞處,什麼樣的東西不壞雲雲。

    如果是批判《聊齋》這類的神化傳說,倒還好寫,但眼前這本書,看似對人沒什麼壞處,至多說這本書所寫的是假的騙人的,但欺騙和毒害完全就是兩個概念,寫成欺騙肯定交不了差,革委會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把這種東西描述成毒害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大毒瘤,但在張國忠看來這種說法壓根就無從談起啊,書裡又沒寫用活人去祭祀或者殺人放火,至多是讓人把房檐下的土沖水喝了,難道這就禍害了中華民族伍千年嗎?一想到這,張國忠便一籌莫展。

     兩個禮拜過去了,張國忠始終在翻看這本《茅山圖志》,指望從中找出點破綻來,但書中内容看似不着邊際,但實際讀起來卻環環相扣無懈可擊。

    此時張國忠的爺爺顫顫巍巍的從閣樓上下來了,“孩子啊,那書上寫的都是真的,不信你就找個人試試。

    ”“你這個無産階級的叛徒,我跟你沒有關系!不要幹擾我的革命工作!” 自從爺爺被扣上叛徒的帽子,張國忠家裡就跟古代被抄家的大臣沒什麼區别,先是父親在廠裡被批鬥然後開除,後是自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