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驚天
關燈
小
中
大
早飯之後,我對整座宅第的格局進行實地勘察時才發現的——還記得那天你就跟在我的身後邊,我依次查看了拴馬樁、圍牆上的腰花裝飾、房檐柱和滴水瓦以及宅門之下的枕石和房屋上的麒麟脊頭,我發現它們在歲月的侵蝕下大都已顯破敗,一眼便能斷定,這些東西是在相同的時期建築而就的;但是那座吊腳樓卻不盡然,種種迹象都表明,它的建築時間要遠遠晚于整座宅第的建築時間。
另外就是,依照端錫圭對營造之事近乎吹毛求疵般嚴謹,那座吊腳樓的出現根本不符合這座宅第的格局,可是,它卻實實在在立在當中了——那麼,這樣一位力求盡善盡美的人怎麼這般胡亂堆砌,不求章法?由此我判斷,吊腳樓之所以建造在此,必定事有蹊跷。
但是,當時我并沒有更深入地探究,或者說我太過于拘泥,因此,就這樣錯過了近在咫尺的破案機會……而後,直到我看罷端錫圭留給我的那沓桦皮葉子,上面的記述才讓我豁然開朗:吊腳樓的存在是多麼必須!”“究竟是什麼緣由……”陳連長随即問道,“是什麼緣由讓端錫圭對違背宅第格局在所不惜,非要建造那座隻有南方才經常見到的吊腳樓?”“蛇血之毒!”杜少謙面色沉郁地說道,“此前的叙述裡我曾經提及過,端錫圭人過中年以後,父親端望齡遺留于他體内的蛇毒突然暴發開來,這使得他由于無法面對自己前面的慘不忍睹,所以才被迫留在了魁嶺,繼而開始苦尋治愈蛇血之毒的秘方。
當遍覽堆積如山的醫書無功而返之際,偶然的不經意之舉讓他發現,原來日光的照射居然可以減輕體内蛇血之毒對面頰的損傷,于是,這座令人驚訝的吊腳樓就這樣從他的心底破繭而出了。
隻是,那時候的端錫圭決然不會想到,這座傾注他畢生所學的大傑作,若幹年後卻變成了吳先生的複仇秘器!” “杜科長,我還是不太明白,建造吊腳樓和治愈蛇毒之間有什麼必然的聯系?”我無法猜測暗藏其中的玄機,嘟囔道,“整日曬着太陽不就行了嗎?”“對!邱明,你說得沒錯!是要整日曬着太陽!”杜少謙附和着我,語氣古裡古怪,“端錫圭建造吊腳樓的真實目的正是如此!隻不過,我們都清楚他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聰明怎會讓他日日受制于榆樹下需要時常挪動的藤椅?但是,那座吊腳樓卻可以完全抵消這分煩瑣,隻要身處其中,陽光整日都會撲滿他的雙頰之上——這就是吊腳樓的終極奧秘,它是一座旋轉樓!它是一座可以随着太陽運行而轉動的奇詭之樓!”“這……這有可能嗎?簡直,簡直太離奇啦!”我雖然對杜少謙成竹在胸的論斷笃信不疑,可嘴巴裡卻還是下意識地驚呼道。
杜少謙滿腔堅定:“這并非端錫圭妄自揣測出來的,實在是他懂得融會貫通。
待會兒除去我們可以進行實地勘察進行确認以外,另外一個例子也可以為我的推斷做佐證:當年,我之所以從事刑偵這個行當,實際上完全是受了一個異人的影響。
這位異人外号‘孫泥子’,十幾年前,他在整個遼東地界兒盛名在外,但凡與刑偵工作挂着點邊兒的人,沒有人不知道他有着一雙匪夷所思的手——無論年代多麼久遠的人頭骨,隻要經了他的手,兩個時辰之内準會畫給你一張複原肖像,絕無偏差!就是在他隐居的山谷裡,我曾目睹了一種叫作‘望樓車’的器械……” 我不禁問道:“望樓車是什麼東西?那個孫泥子為何要弄這個玩意兒?”杜少謙沉吟道:“據孫泥子當時跟我講,望樓車這種東西最早出現于宋朝,它的主要功能是在軍事行動中用約定的旗語向戰友彙報敵情。
這種車以一根豎木為杆,木闆小屋置于頂端。
杆的底部裝有轉軸,可使上端的木闆小屋随轉軸旋轉,而且,豎杆上還裝有腳踏橛供人上下……所以說,這座吊腳樓的存在,俨然是望樓車的延伸之作,隻不過端錫圭變更了它的用途而已。
至于孫泥子用望樓車做什麼,我也曾問過他,他故作神秘地說,正在用它觀察一個躺在鳥窩裡的變異死胎雲雲,我權當他是糊弄我一笑了之,可是過了不久孫泥子就消失不見了,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裡,隻聽聞某人曾在南下的火車上見過一名同孫泥子異常相似的人,那人懷裡還抱着一名紅燦燦的嬰兒……”
另外就是,依照端錫圭對營造之事近乎吹毛求疵般嚴謹,那座吊腳樓的出現根本不符合這座宅第的格局,可是,它卻實實在在立在當中了——那麼,這樣一位力求盡善盡美的人怎麼這般胡亂堆砌,不求章法?由此我判斷,吊腳樓之所以建造在此,必定事有蹊跷。
但是,當時我并沒有更深入地探究,或者說我太過于拘泥,因此,就這樣錯過了近在咫尺的破案機會……而後,直到我看罷端錫圭留給我的那沓桦皮葉子,上面的記述才讓我豁然開朗:吊腳樓的存在是多麼必須!”“究竟是什麼緣由……”陳連長随即問道,“是什麼緣由讓端錫圭對違背宅第格局在所不惜,非要建造那座隻有南方才經常見到的吊腳樓?”“蛇血之毒!”杜少謙面色沉郁地說道,“此前的叙述裡我曾經提及過,端錫圭人過中年以後,父親端望齡遺留于他體内的蛇毒突然暴發開來,這使得他由于無法面對自己前面的慘不忍睹,所以才被迫留在了魁嶺,繼而開始苦尋治愈蛇血之毒的秘方。
當遍覽堆積如山的醫書無功而返之際,偶然的不經意之舉讓他發現,原來日光的照射居然可以減輕體内蛇血之毒對面頰的損傷,于是,這座令人驚訝的吊腳樓就這樣從他的心底破繭而出了。
隻是,那時候的端錫圭決然不會想到,這座傾注他畢生所學的大傑作,若幹年後卻變成了吳先生的複仇秘器!” “杜科長,我還是不太明白,建造吊腳樓和治愈蛇毒之間有什麼必然的聯系?”我無法猜測暗藏其中的玄機,嘟囔道,“整日曬着太陽不就行了嗎?”“對!邱明,你說得沒錯!是要整日曬着太陽!”杜少謙附和着我,語氣古裡古怪,“端錫圭建造吊腳樓的真實目的正是如此!隻不過,我們都清楚他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聰明怎會讓他日日受制于榆樹下需要時常挪動的藤椅?但是,那座吊腳樓卻可以完全抵消這分煩瑣,隻要身處其中,陽光整日都會撲滿他的雙頰之上——這就是吊腳樓的終極奧秘,它是一座旋轉樓!它是一座可以随着太陽運行而轉動的奇詭之樓!”“這……這有可能嗎?簡直,簡直太離奇啦!”我雖然對杜少謙成竹在胸的論斷笃信不疑,可嘴巴裡卻還是下意識地驚呼道。
杜少謙滿腔堅定:“這并非端錫圭妄自揣測出來的,實在是他懂得融會貫通。
待會兒除去我們可以進行實地勘察進行确認以外,另外一個例子也可以為我的推斷做佐證:當年,我之所以從事刑偵這個行當,實際上完全是受了一個異人的影響。
這位異人外号‘孫泥子’,十幾年前,他在整個遼東地界兒盛名在外,但凡與刑偵工作挂着點邊兒的人,沒有人不知道他有着一雙匪夷所思的手——無論年代多麼久遠的人頭骨,隻要經了他的手,兩個時辰之内準會畫給你一張複原肖像,絕無偏差!就是在他隐居的山谷裡,我曾目睹了一種叫作‘望樓車’的器械……” 我不禁問道:“望樓車是什麼東西?那個孫泥子為何要弄這個玩意兒?”杜少謙沉吟道:“據孫泥子當時跟我講,望樓車這種東西最早出現于宋朝,它的主要功能是在軍事行動中用約定的旗語向戰友彙報敵情。
這種車以一根豎木為杆,木闆小屋置于頂端。
杆的底部裝有轉軸,可使上端的木闆小屋随轉軸旋轉,而且,豎杆上還裝有腳踏橛供人上下……所以說,這座吊腳樓的存在,俨然是望樓車的延伸之作,隻不過端錫圭變更了它的用途而已。
至于孫泥子用望樓車做什麼,我也曾問過他,他故作神秘地說,正在用它觀察一個躺在鳥窩裡的變異死胎雲雲,我權當他是糊弄我一笑了之,可是過了不久孫泥子就消失不見了,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裡,隻聽聞某人曾在南下的火車上見過一名同孫泥子異常相似的人,那人懷裡還抱着一名紅燦燦的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