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一念回頭 自獲天佑

關燈
!在這種情況之下,我不會讓你爹出手的,第一,會讓人懷疑我鄭天壽輸不起,埋伏了殺手。

    第二,說實在七道溝還算是我劍出鬼愁的勢力範圍之内,有人來耍威風,傳出去了我丢不起這個人。

    于是,我拔劍了。

    ” “龜太郎是很厲害嗎?” “出刀快,殺法狠,而且落刀沉,我和他交手不到五十招,就感覺到自己恐怕不是對手。

    劍出鬼愁一世英名,毀在一個倭人手裡,還有什麼比這件事更窩囊,雖然當時我還沒有露出敗象,我自己知道再有五十招,我一定落敗。

    這時候,你爹突然大喝一聲:‘雙方住手’。

    ” “我爹這樣半途加入合适嗎?” “你爹說,珍珠坎肩在他身上,找錯了人豈不可笑,就這樣你爹輕易地就把這場拼鬥接了過去。

    龜太郎的刀法殺得十分勇猛,但是,你爹隻是閃躲,長劍并沒有出手,蓦地隻見他閃過龜太郎的上段殺法迎面一刀,他彈身一躍,人從龜太郎頭上掠過,就在這個瞬間,寒光一閃,龜太郎頭上的髻,落在地上。

    ” “啊!” “這是劍術中的上等擊技,伺機一擊,旋乾轉坤,不過你爹存心厚道,讓劍鋒略高一絲,以髻代替了頭顱。

    ” “鄭伯伯!那個龜太郎呢?” “在這種情形之下,倭人隻有切腹自殺一途。

    他沒有,他居然說了一句我們中國江湖場面上的話,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而且,他還說,他付出的一分代價,要十倍還本。

    ” “鄭伯伯!你還記得龜太郎當時的年齡嗎?” “練武的人不容易看出實際年齡,但是,人的年齡在手和脖子上是掩藏不住的,我看他當時也應該在五十出頭,或者在六十以下。

    ” “五十出頭,六十以下。

    ”戈易靈喃喃地在念着:“擱到現在,應該是七八十了。

    ” “老賢侄!你不問你爹和我比賽的結果嗎?” “你們沒有比出結果啊!” “你錯了!輸家是我。

    ” 戈易靈瞪大眼睛望着鄭大壽。

     鄭大壽笑了笑說道:“老侄台!不要用那種眼神看我,無論是飲酒和劍術我都輸給了你爹,我是心說誠服地認輸,如果不是你爹,龜太郎的倭刀,不一定會斬在我什麼地方。

    ” “鄭伯伯!對不起,我要多嘴問一聲,當時你輸給我爹的是什麼呢?” “一句話的承諾。

    ” “我不懂。

    ” “你爹見我誠心認輸,他就像今天你一樣,用一種奇特的眼光看着我,良久,良久,他才說,如果我是真心自認輸了這場比賽,他隻需要我說出一句承諾,就代表他赢到的一切。

    ” “什麼承諾?” “是萬萬想不到的,是萬萬想不到的。

    ” 鄭大壽連說了兩句“萬萬想不到的”,那臉上的神情,仿佛又回到了當年的現場,驚訝、意外,而又有幾分愧然。

     戈易靈輕輕地問道:“是我爹提出了不合道理的要求嗎?” 鄭天壽回過神來笑了一笑說道:“你休要亂猜,你爹如果是位不講道理的人,到今天我還會懷念他嗎?他請我放棄胡匪生涯,離開江湖是非,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求一個心安理得的下半生。

    ” “鄭伯伯!你答應沒有呢?” “這是令人無法答應的,我根本沒有辦法一甩手一走了之。

    這大概是做錯事的人一種慣用的借口,事實上也是如此,一旦失足之後,再想回頭,談何容易喲!” “于是,鄭伯伯你拒絕了我爹的要求。

    ” “江湖客講究的是大丈夫說話,如白染皂,我有承諾在先的。

    ” “你為難了?最後……” “你爹高明就在這裡,他說他沒有赢,因此我跟他之間也沒有任何承諾,不過,他是站在一個朋友的立場,向我做這樣冒昧的建言,他勸我不必為這個問題為難。

    為了表示交朋友的誠意,你爹将那件珍珠坎肩,雙手遞給了我。

    ” “啊!” “意外吧!跟我當時一樣,我被你爹這種豪氣與真誠深深感動。

    我實在想不出他為什麼這麼做,大概就是一般所說的‘緣’吧!其實這還不算意外。

    ” “啊!還有什麼意外的事呢?” “你爹說,珍珠坎肩是送給我防身的,因為刀頭舐血的日子,難保沒有兵刃加身的時刻,這時候他又從身上取出一本圖解……” “啊!難道就是今天金在鑫一再強索的那本劍招圖解?” “你爹說,七孔喪門劍一共有三十六招、七十二式,他自己用心繪制成圖,談不上是什麼稀世秘籍,隻是一套很完整、很有威力、很有創意的劍術搏擊的招式,天資好、功夫勤的人,可以練成比圖解中更具威力的技擊之術。

    ” “鄭伯伯!我不懂我爹為什麼要這樣做。

    ” “我也不懂,最後我聽了他的臨别贈言,我恍然大悟了。

    他說,珍珠坎肩是防身的,劍招圖解是攻擊的,這對于做胡匪的人,都是一種助纣為虐的行為。

    但是,如果這兩件東西作為一種友誼的表示,卻表示了真誠、永固。

    ” “啊!我爹也真是的,為什麼要拐彎抹角地說這些呢?” “像我這種人直言規谏我能聽得進嗎?你爹當時說話,态度是那樣的誠懇,對我是那樣的信任與尊重,我是頑石也應該點頭啊!老侄台!這就是鄭天壽變為鄭無涯的原因與經過。

    ” “鄭伯伯!你真了不起!” “哈!哈!哈!你拿鄭伯伯開玩笑。

    ” “小侄不至于那樣無禮,苦海回頭,這是需要多大的決心與勇氣,鄭伯伯!你的行為給我們年輕人一個最好的榜樣,最重要的,你為我指出一條很重要的線索。

    ” “你的意思是指龜太郎!” “隻是個線索罷了,我将會繼續求證下去,而且我也更會小心,因為我發覺有一個人,神龍屢現地在我身旁,我卻不曉得他是友是敵。

    ” 鄭大壽吃驚地問道:“老賢侄!你是說你已經被人盯上了?” 戈易靈點點頭說了一聲:“是的!正是如此。

    ” 言猶未了,戈易靈猛一旋身,屈腿一蹬,整個人像箭一樣的疾射而出。

     鄭天壽、季奚文和錢駝子三個人都是行家,三個人的眼光一齊向莊前望去。

    莊前廣場石凳之旁,正有一個人彎着腰在整理什麼,這人一身藍色布衫像個做粗工的,但是絕不是鄭家莊的人,因為他的衣着顯著的不同。

     戈易靈這樣彈身一撲,接連兩個起落,人就如同鷹隼淩空,超越過石凳,攔住來人的去路。

    孰料那人沒有等到戈易靈撲至,一矮身形,化作“落葉随風”,沿着地面一掠,穿身出去,竟然塵土不揚地掠過去兩支有餘。

     蓦地他又一長身,沖天拔起,翻身一個轉折,準确、飄然,落身在一匹馬上,鞭聲響處,四蹄齊飛。

    等到戈易靈趕到,一步之差,馬已經潑開了四蹄,擲起一股黃塵。

    在塵上飛揚中,馬上的人一回頭,戈易靈看到的是一張沒有表情的臉。

     鄭天壽和季、錢二人也追了過來。

     戈易靈苦笑了一笑,攤開雙手:“追不上了。

    ” 鄭天壽急着問道:“認識嗎?老侄台。

    ” 戈易靈搖搖頭說道:“戴着人皮面具,如果我猜得不錯,在金陵我曾經見過他。

    而且,今天他幫了我很大的忙,如果不是那兩枚暗器,我的馬車不會那麼順利跑到莊門前。

    ” “如此說來,這個人是朋友。

    ” “朋友為什麼又這樣藏頭露尾呢?” “有什麼疑問嗎?” “總有解開謎底的一天。

    ”戈易靈很有信心地說:“到了謎底解開了,戈家的血仇也就真象大白。

    ” 此時,天已大亮,鄭家莊的火把已經熄滅,莊上的人在史金剛指揮之下,開始忙碌,準備接待賓客。

     在通向鄭家莊的道路上,已經開始有車馬走動。

     戈易靈突然于此時轉身向鄭天壽深深一躬,說道:“小侄此刻要向鄭伯伯以及兩位前輩告辭。

    ” 此言一出,鄭大壽始而一怔,随即大叫:“豈有此理!豈有此理!老侄台!你這簡直就是罵我鄭某人是老混球……” 戈易靈立即攔住說道:“鄭伯伯!小侄确是因為……” “易靈賢侄!令尊和你兩代都對我鄭天壽有再造之恩,我不敢說報恩,至少我請賢侄台在小莊盤桓三、五個月,聊表我内心的一點謝意。

    如果你這樣一走,叫我如何能夠心安!” 戈易靈恭謹地說道:“鄭伯伯!你千萬不要再提一個謝宇,你是長輩,我不敢說任何一句假話,先嚴和鄭伯伯的交情,不要讓世俗禮情給沖淡了。

    如果不是滅門血仇在身,小侄一定在鄭家莊好好住上二年五載。

    可是如今,在任何一地我都沒有住下的心情。

    ” 季奚文走上前一步說道:“大哥!戈老弟說的也是實情。

    ” 鄭天壽一沉吟:“對!對!方才說過,你和令尊一樣,說一不二既然如此,留過今天如何?” 戈易靈說道:“小侄就在此地恭賀鄭伯伯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 她就地深深拜下去。

    鄭天壽忙扶不疊,他忽然一頓足說道:“賢侄台!請稍待。

    ” 說罷他如飛地跑進莊内,又飛快地回到廣場之前,手裡捧着一個包袱。

    “賢侄台!這件珍珠坎肩和這本劍招圖解,原本是令尊之物,如今物歸原主。

    ” 戈易靈連忙推辭,可是鄭天壽臉上立即不悅說道:“賢侄!如果你連這兩件東西都不願意收回,鄭戈兩家的交情,就到此為止。

    ” 戈易靈隻有深深謝過,再三行禮,牽過自己的馬匹。

    鄭天壽拉住緩繩,有些黯然地囑咐叮咛着:“我鄭天壽老了,已經不能為朋友盡力了,老賢侄!你要多保重。

    ” 錢駝子忽然插嘴問道:“老弟!你如今意欲何往?” “不一定,原本要去高唐的。

    ” “老駝子本來就是四海為家,如今毛遂自薦,跟在老弟馬後作個助威壯勢的伴可好?” 戈易靈拱拱手謝過:“實在不敢當!如果将來真的要請前輩幫忙,我會來找鄭伯伯。

    ” 她再三拱手,拉馬走了幾步,忽然又停了下來。

     “鄭伯伯!有兩句話,最後想說給伯伯聽,如果有失禮冒昧之處,伯伯體要見怪。

    ” “你看!又說客套了。

    ” “鄭伯伯!我希望從今天起,再也沒有人提起劍出鬼愁的名号,讓鄭無涯大善人永遠受太原府遠近尊敬。

    我希望金在鑫兄不但能醫好他的劍創,更能醫好他的斷腕,尤其希望能醫好他的品德和心志。

    天下可能有醫不好的外傷,卻不會有不可挽救的人。

    再見!鄭伯伯!” 她落地一躬,扳鞍上馬,迎着道路上一群一群前來送賀禮的人,戈易靈發自内心的一陣愉快,她忍不住用手撫摸着紮縛在鞍後的包裹,觸摸裡面的木劍,心裡暗自說道:“師爺爺!到現在為止,我沒有違背你的訓示,但願未來,也都能如此,告慰你老人家在天之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