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一念回頭 自獲天佑

關燈
我們站在旁邊的人,聽起來别扭。

    ” 戈易靈說道:“待小侄說完之後,一切都聽鄭伯伯和兩位前輩的決定。

    第一、太原府隻有鄭無涯大善人,沒有鄭天壽這個人,人在一念之間,就可以成佛,鄭伯伯苦海回頭,行善十年,在這樣光潔如新的德行上,不容許再有任何一滴點足以影響的陰影。

    ” “老弟!我不在意人家說我的過去,我不打算隐瞞了。

    ” “鄭伯伯!不是為了你,而是為了太原府所有的人,為什麼不能為他們留下一個完美無缺的形象,又為什麼要将已經建立在人。

    動中的完美形象,抹上不必要的污點呢?何況這個形象本身就是完美的。

    ” “戈老弟……” “對!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二件事,鄭伯伯!你不能叫我老弟,因為先嚴是威遠镖局總镖頭戈平。

    ” “啊!”鄭天壽幾乎跳了起來,他激動地沖上前:“老賢侄!你為什麼不早說,老朋友有後人如此,真叫人高興。

    ” 剛一說到此處,鄭天壽蓦地一震,睜大着眼睛。

     “老賢侄!你方才……方才……說什麼?說先嚴……?” 戈易靈黯然答道:“鄭伯伯!先嚴已經于兩年多以前去世了。

    ” 鄭天壽張大了嘴,半天才嚎出了聲:“戈爺,戈總镖頭!” “戈大哥!” 季奚文和錢駝子也都為之戚然。

     鄭天壽流着眼淚問道:“老侄!我那戈大哥他是什麼時候……” “不曉得。

    因為我全家慘遭滅門之時,我被寄放另一個地方。

    ” “什麼?慘遭滅門?竟有這種傷天害理的事。

    老賢侄! 你當時知道了這件事,應該到太原來找我。

    ” “鄭伯伯!先嚴在日,從來不提江湖上結識之事。

    ” “那麼這次你來太原……?” “是另外一個人告訴我的。

    ” “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徑來找我?” “鄭伯伯!我來太原之初,并不是前來投奔,而是前來報仇的。

    ” “啊呀!可是後來你為什麼變了主意?” “晚上我聽到鄭伯伯和兩位前輩的談話,我知道我是受了愚弄。

    ” 錢駝子拱手說道:“原來晚上夜行人就是戈老弟台,功力之高,令人好生欽佩。

    ” 鄭天壽突然說道:“老賢侄!有一句話我必須問清楚,你說你到太原來是為了報仇,仇家到底是誰?” “就是鄭伯伯!對不起!鄭伯伯!我是受了愚弄,而且不止一次了,但是,血仇在身,所有一切可資追尋的線索,我都必須查證的。

    ” “你是說有人告訴你,我鄭某人是戈總镖頭滿門血案的兇手?哈!哈!哈!”鄭天壽放聲笑了,但是他笑的尾音是凄涼的。

     “鄭伯伯!” “老賢侄!這真是一次極惡毒的陷井。

    我鄭天壽如果不是令尊戈總镖頭,不但無有今日,恐怕早就埋骨白山黑水之間。

    不但是我,在場的季錢二位,都要深感戈大哥的再生之德。

    老賢侄!從一個胡匪,轉變到一個為善地方的人,這是一次脫胎換骨,是從一個世界跳到另一個世界,除了戈大哥,我不相信有人能辦得到。

    ” “鄭伯伯!小侄有一個請求。

    ” “說吧!賢侄!你的事就是我鄭天壽的事,不要說請求二字。

    ” “謝謝鄭伯伯!請鄭伯伯把當年和先嚴結交的經過,為小侄叙說一遍,這其中蛛絲馬迹,不難找出何人生計陷害,甚至于可以找出何人滅我滿門的主因。

    ” 鄭天壽點點頭說道:“老賢侄!任何有助于緝兇複仇的事,我鄭天壽都是義不容辭,過了今天,我要摒擋一切,重入江湖……” “不!不!鄭伯伯!千萬不可以。

    ” “老侄台!你不曉得我和令尊的情份。

    ” “過去我不曉得,如今我深刻地了解,正因為我了解,我要請鄭伯伯不要辜負先嚴的一番苦心。

    如果鄭伯伯因此而重入江湖,先嚴在九泉之下也要不安的。

    ” “如果我鄭天壽知道戈總镖頭家中發生如此重大變故,而不聞不問,我就不隻是不安,而是不配做人。

    ” “鄭伯伯!你關心,你激動,你并非不聞不問。

    鄭伯伯!你休要忘了,今日的一切,正是對友誼重視最好的說明,如果你硬要重入江湖,小侄不敢阻攔,隻有就此告退。

    ” 說罷落地一躬,就要躍身上馬。

    鄭天壽上前攔住,搖頭歎道:“說一不二,就跟當年戈總镖頭一樣。

    當年……” 鄭天壽眼神凝視着遙遠的地方,遙遠的地方正是黎明前的一片迷蒙,微風冷霧,寒意正濃。

     這“當年”兩個字,把正待上馬的戈易靈留下來了。

     她悄悄地将馬系在門前不遠的石樁上,再悄悄地搬來一張太師椅,讓鄭天壽坐下,然後悄悄地站在鄭天壽的身旁,凝神注目,靜靜地在聽這“當年”的情形。

     鄭天壽的聲音是蒼老而軟弱,因為回憶帶不回人的青春活力,他說:“當年,在白山黑水之間,劍出鬼愁鄭天壽的名号,是相當響亮的。

    一匹馬、一柄劍,使多少人怕我,也使多少人跟随着我。

    我曾經自豪的說,我鄭天壽的腳頓一頓,長白山的雪都要提早融化。

    但是,這種自豪,這種狂妄,到了有一天,徹底地崩潰了,這一天就是遇見你爹,戈平,戈總镖頭。

    ” “鄭伯伯!我爹他在南方的金陵啊!” “老侄子!你真問得傻,他在金陵難道就不能出關來到邊塞嗎?” “哦!我爹保了一趟镖,你劫他的镖,于是你們不打不相識,想必是。

    ” “對了一半。

    過去我對别人都是這麼說。

    對你,我要說真情。

    ” “鄭伯伯!” “你爹身為镖局總镖頭,親自出馬保镖,這種情形是很少的,據說是替一家王公顯貴保了一趟珠寶,絲毫無損,到了錦州。

    對方大為欣賞,除了如數付錢,額外送了你爹一件禮物。

    ” “還有這種事。

    ” “有錢的人隻要高起興來,什麼事都可以做得出來,送件禮物算得了什麼?問題就出在這件禮物上。

    ” “難道對方送給我爹的禮物價值連城?” “對平常人來說,也算得上是貴重,但是對一個武林中人或者是一個江湖客而言,這件禮物應該是無價的。

    ” “啊,是古物神兵嗎?” “不!是一件真正珍珠穿織而成的坎肩。

    這種珍珠坎肩是用人發配鹿筋穿織的,裡面再襯以鵝絨人發作墊,穿在身上,輕軟舒适,冬暖夏涼。

    最重要的可以防避刀劍砍刺,簡直就是一件奇特的防身甲。

    ” “鄭伯伯!于是引發了你想獲得之心。

    ” “老侄台!這一點你可将你鄭伯伯看走了眼了。

    ” 戈易靈惶然紅了臉,連忙說道:“對不起!對不起!我說錯了。

    ” 鄭天壽呵呵笑道:“老賢侄!當年你鄭伯伯是個不折不扣的胡匪,做胡匪的還有不要珍珠寶貝的嗎?不過,如果說為了一件珍珠坎肩,匹馬隻身,來到錦州,那倒還不至于。

    不過,當時江湖上傳出了你爹來到錦州,金陵威遠镖局總镖頭,一柄七孔喪門劍,少遇敵手,還有千杯不醉的酒量,使我動了見識見識的心,于是,珍珠坎肩就成了最好的理由。

    ” “于是,鄭伯伯就來到了錦州。

    ” “沒有,我取了一個折衷的辦法,我派人給你爹送上一份大紅請帖,邀請你爹北上七道溝王爺廟,跟我比賽兩件事,較量五百招劍術,喝上十斤燒刀子。

    ” “為什麼要選上王爺廟?” “我從長白老嶺南下,跟你爹從錦州北上,到七道溝王爺廟,是個中點站,誰也不吃虧。

    ” “鄭伯伯!五百招劍術和十斤燒刀子,分出上下之後,又該如何?” “問得好!因為我和你爹談不上有任何恩怨,這比賽較量,無非是好強鬥狠而已,話雖然這麼說。

    總得有彩頭。

    我在請帖上注明,如果七孔喪門劍和十斤燒刀子,都敗在我的手下,就請你爹把那件珍珠坎肩交給我。

    ” “鄭伯伯!如果你輸了呢?” “哈!哈!哈!老賢侄!你鄭伯伯還不會輸打赢要的,我在請帖上說,如果輸的是我,盡我所有,任憑你爹選擇,隻要是我能付得出的。

    ” “我爹自是準時赴約了。

    ” “是的!你爹不愧是名震江湖的戈總镖頭,單身一人,帶着一柄劍,準時到了七道溝王爺廟。

    ” “于是,鄭伯伯和我爹就比較了劍術,但不知勝負結果如何?” “沒有,一向我對人都說我和戈總缥頭對拆了五十招,實際上,今天我對你說實情,我們沒有比劍。

    ” “為什麼呢?可以說是千裡迢迢前來相會,為的就是較量雙方的劍術,為什麼又取消了呢?是有了變化嗎?” “有了變化。

    你爹和我見面後的幾句話,至今我還記得清清楚楚。

    氣度、胸襟、修養、談吐,都是讓人折服的。

    他說,劍出鬼愁的大名他是久仰的,比劍,他的輸面占多,萬一在劍下受傷或至死,這十斤燒刀子,就沒有辦法喝,先喝酒吧!即令有一方先喝醉了,酒醒了還可以再比劍的。

    你爹最後笑嘻嘻地告訴我,他的酒量比劍術似乎要略勝一籌。

    ” “你們就先喝那十斤燒刀子。

    ” “你爹說話坦誠自然,一點也看不出是他謙虛,于是我們一對一杯,兩人盤坐在王爺廟前,喝着真正的燒刀子二鍋頭,我從老嶺專程帶去的。

    ” “誰先醉了呢?” “誰也沒有醉,十斤燒刀子喝下去,你爹頭上發濕如洗,顯然他是和我一樣,喝酒根本沒有品到酒的味道,一杯一杯倒進喉嚨裡,運用功力把酒變成了汗。

    ” “呀!這真是從沒有聽過的奇談。

    ” “凡是千杯不醉的人,大體上說來,不是從頭上出汗,就是從腳下出汗,有的人是天賦異禀,有的人則是運用自己的功力。

    十斤燒刀子沒有分出高下,劍術上卻分出了高低。

    ” “終于你們作了五百招的拼鬥?” “沒有,這是你想不到的。

    ” “可是,鄭伯伯!你說已經在劍術上分了高低。

    ” “就在我們一杯一杯對飲的時候,從不遠的地方來了一個人,赤腳草鞋,大袖和服,臉色發青,沒有一點表情。

    左手提着一柄倭刀,那樣子我永遠忘不了,踢拖踢拖草鞋走到我身旁不遠,突然,一拔刀,唰地一聲,刀鞘甩開老遠,雙手握刀,對着你爹吼叫着,他要你爹拿出珍珠坎肩,看樣子他已經盯了很久的梢,等我們喝完了十斤燒刀子的良好機會。

    ” 戈易靈本來聽得十分用心,此刻他越發地全神貫注,隻輕輕地插嘴問了一句:“是個倭人嗎?” “是倭人。

    等他說出自己的名字之後,我才知道他是東瀛有名的劍道高手,名字叫多喜龜太郎。

    龜太郎近幾年在白山黑水一帶,很有一點名氣,有不少江湖上的高手,都栽在他的倭刀之下。

    ” “這次他有備而來的。

    ” “可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