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那麼好啦,是伯爺他自己人不嫌棄啦。
人家專業的,我們怎麼比得上。
我隻是每天都護把車搽一下,洗一下,随時注意車子的的情況而已啦,沒什麼的。
』李爸既得意又不好意思的變傻笑邊說着他的保養心得。
他是個老實人,生平沒什麼大志,也沒點很麼太好的才能,可是他知足,努力将分内的事情做好,被誇獎一下,就知足的可以讓他開心好幾天了。
『爸,車子快開回車庫吧。
你想跟他聊天還怕沒時間嗎?這兩天他都在家的。
』李想見父親開始向張品曜羅嗦車子怎麼保養,這一扯隻會沒完沒了,偏偏張品曜還露出很一副感興趣,洗耳恭聽的的樣子。
這樣她老爸怎麼抗拒的了滔滔不絕的談車欲望? 『哦哦,對,我要開車。
品曜,這兩天如果你要用車,跟我說一下啦!我聽說你哥講你竟然跑去搭捷運上下班,家裡有車,你跟人去擠捷運做什麼?我随時可以載你,你不要和我客氣哪!』李爸上車前又再三交代着。
張品曜隻是笑,沒說什麼。
目送李爸将車開向前門而去,才回頭看着面無表情的李想。
『進去吧。
』他道。
李想也懶得跟他争論什麼了,無言的率先進門,讓他抱着紙箱跟在後頭。
她的心情變糟了,他知道。
可是。
對于她的心結,他即使知道也是無能為力。
在感情上,她已經接受他了;可是在理智上,她堅持着讨厭他的态度。
張品曜暗自歎了口氣。
有時太了解一個人,還真是挺苦惱的事,尤其那個人還是自己打定主意要娶來當老婆的李想時,就更苦惱了。
她的心結,他知道。
就像沒有人知道為什麼她改李想這個怪名字,隻有他知道。
她的渴望,她的厭惡,她的自卑與自傲,他都知道。
可,知道,卻又不能解決,才是最大的問題。
唉—— 張家與李家,相識了三個世代。
早期張天順在鄉下的街角小店慘淡經營着涼茶攤的時候,當年十七歲的他,遇見了每天在路邊垃圾堆裡撿玻璃瓶與廢紙的李剩——也就是李想的的爺爺。
那年李剩十三歲,可是因為長期處于半饑餓的狀态,所以看起來嚴重營養不良得就像是隻有八九歲,身上的衣服破爛且肮髒,不是他不愛幹淨,而是他隻有一身衣服可以穿,所以當他因為饑餓長不高的時候,居然還樂天的慶幸着這樣就不必擔心把衣服撐壞了。
李剩是個養子,因為養母不孕,向一個生了太多孩子的且養不活的遠親過繼而來,就為了養母老了以後可以有個養老送終的,也可以繼承養父的那兩分薄田。
可是養父太早過世,當養父過世以後過世後,養父的其他兄弟以自家的祖産隻能過繼給有血緣的人為由,将母子僅有的一間磚瓦房與一塊田地收回瓜分。
至于母子兩人——誰理他!在大家都活得很辛苦的年代,自求多福吧。
李剩的養母被一連串的打擊氣壞了身體,卧病在床沒有多餘的錢看病,才兩年的時間,已經衰弱得隻剩一口氣了,每天昏昏沉沉的躺在村子裡廢棄的破敗黃土屋裡,幾乎沒有醒來。
年幼的李剩自然隻能努力以各種他能做的方式讓自己與養母活下來。
張天順剛開始隻覺得這小孩的家境一定很差,不過這年代,也沒幾個家庭過得很寬裕的,所以沒太在意。
當别的店家将玻璃瓶紙箱這種可以賣錢的東西都藏着不肯給李剩的時候,張天順就會向那孩子招招手,大方的将店裡的所有用不到的對象都給他收去賣給資源回收商,有時還将店裡的賣不完的涼茶都送給李剩。
如果知道李剩的情況那麼慘的話,會做的,就不僅僅是送涼茶而已了。
李剩是個很懂得感恩的孩子,也許是他從出生以來,得到的溫情實在太少,總是遭受白眼與惡語謾罵。
當養父家發生變故是,他試着聯絡生父,卻隻是得到生父托人帶話說:家裡有事個小孩送了六個,病死了兩個,不要想着回來,家裡沒吃的可以養你。
所以張天順認為自己隻是随手将自己不用的東西送他,反正丢了也是浪費,不覺得在做善事時,李剩已經将他當成大好人了,常常自動跑到張天順的店裡幫忙。
張天順後來輾轉聽到李剩的身世,才知道世上有人過的這麼苦,然而相處了很久,竟從來沒聽李剩抱怨一句。
有時他來店裡做事,忙到吃飯時間時,人就跑個不見蹤影,也不敢留下來噌飯,還以為他家裡有準備呢,原來不是。
這個老實的孩子隻是覺得他是來幫忙是報恩而不該多拿人家的東西,所以中午吃飯時分,都跑到别的地方躲着。
張天順後來每天抓着李剩吃飯,更把家裡母親腌起來要藏着要過冬的的鹹魚幹,肉幹,鍋巴都偷出來塞給李剩。
這事東窗事發,張天順被他娘抄着扁擔追打了八條街,縱使被打得鼻青臉腫的他還是故我。
在李剩十五歲那年冬天,養母永遠閉上了眼睛,再也沒醒來。
而原本居住的那黃土屋,也被屋主收回,拆了要蓋磚瓦房。
張天順直接将李剩拎回家,原本李剩不肯的,但張天順明白的跟他說:『我家有田,可是我不想種,你一直念着被人家搶走的那兩份田,想種田卻沒地種。
正好我家的田可以租給你,你就幫我們耕種。
政府現在有三七五減租的
人家專業的,我們怎麼比得上。
我隻是每天都護把車搽一下,洗一下,随時注意車子的的情況而已啦,沒什麼的。
』李爸既得意又不好意思的變傻笑邊說着他的保養心得。
他是個老實人,生平沒什麼大志,也沒點很麼太好的才能,可是他知足,努力将分内的事情做好,被誇獎一下,就知足的可以讓他開心好幾天了。
『爸,車子快開回車庫吧。
你想跟他聊天還怕沒時間嗎?這兩天他都在家的。
』李想見父親開始向張品曜羅嗦車子怎麼保養,這一扯隻會沒完沒了,偏偏張品曜還露出很一副感興趣,洗耳恭聽的的樣子。
這樣她老爸怎麼抗拒的了滔滔不絕的談車欲望? 『哦哦,對,我要開車。
品曜,這兩天如果你要用車,跟我說一下啦!我聽說你哥講你竟然跑去搭捷運上下班,家裡有車,你跟人去擠捷運做什麼?我随時可以載你,你不要和我客氣哪!』李爸上車前又再三交代着。
張品曜隻是笑,沒說什麼。
目送李爸将車開向前門而去,才回頭看着面無表情的李想。
『進去吧。
』他道。
李想也懶得跟他争論什麼了,無言的率先進門,讓他抱着紙箱跟在後頭。
她的心情變糟了,他知道。
可是。
對于她的心結,他即使知道也是無能為力。
在感情上,她已經接受他了;可是在理智上,她堅持着讨厭他的态度。
張品曜暗自歎了口氣。
有時太了解一個人,還真是挺苦惱的事,尤其那個人還是自己打定主意要娶來當老婆的李想時,就更苦惱了。
她的心結,他知道。
就像沒有人知道為什麼她改李想這個怪名字,隻有他知道。
她的渴望,她的厭惡,她的自卑與自傲,他都知道。
可,知道,卻又不能解決,才是最大的問題。
唉—— 張家與李家,相識了三個世代。
早期張天順在鄉下的街角小店慘淡經營着涼茶攤的時候,當年十七歲的他,遇見了每天在路邊垃圾堆裡撿玻璃瓶與廢紙的李剩——也就是李想的的爺爺。
那年李剩十三歲,可是因為長期處于半饑餓的狀态,所以看起來嚴重營養不良得就像是隻有八九歲,身上的衣服破爛且肮髒,不是他不愛幹淨,而是他隻有一身衣服可以穿,所以當他因為饑餓長不高的時候,居然還樂天的慶幸着這樣就不必擔心把衣服撐壞了。
李剩是個養子,因為養母不孕,向一個生了太多孩子的且養不活的遠親過繼而來,就為了養母老了以後可以有個養老送終的,也可以繼承養父的那兩分薄田。
可是養父太早過世,當養父過世以後過世後,養父的其他兄弟以自家的祖産隻能過繼給有血緣的人為由,将母子僅有的一間磚瓦房與一塊田地收回瓜分。
至于母子兩人——誰理他!在大家都活得很辛苦的年代,自求多福吧。
李剩的養母被一連串的打擊氣壞了身體,卧病在床沒有多餘的錢看病,才兩年的時間,已經衰弱得隻剩一口氣了,每天昏昏沉沉的躺在村子裡廢棄的破敗黃土屋裡,幾乎沒有醒來。
年幼的李剩自然隻能努力以各種他能做的方式讓自己與養母活下來。
張天順剛開始隻覺得這小孩的家境一定很差,不過這年代,也沒幾個家庭過得很寬裕的,所以沒太在意。
當别的店家将玻璃瓶紙箱這種可以賣錢的東西都藏着不肯給李剩的時候,張天順就會向那孩子招招手,大方的将店裡的所有用不到的對象都給他收去賣給資源回收商,有時還将店裡的賣不完的涼茶都送給李剩。
如果知道李剩的情況那麼慘的話,會做的,就不僅僅是送涼茶而已了。
李剩是個很懂得感恩的孩子,也許是他從出生以來,得到的溫情實在太少,總是遭受白眼與惡語謾罵。
當養父家發生變故是,他試着聯絡生父,卻隻是得到生父托人帶話說:家裡有事個小孩送了六個,病死了兩個,不要想着回來,家裡沒吃的可以養你。
所以張天順認為自己隻是随手将自己不用的東西送他,反正丢了也是浪費,不覺得在做善事時,李剩已經将他當成大好人了,常常自動跑到張天順的店裡幫忙。
張天順後來輾轉聽到李剩的身世,才知道世上有人過的這麼苦,然而相處了很久,竟從來沒聽李剩抱怨一句。
有時他來店裡做事,忙到吃飯時間時,人就跑個不見蹤影,也不敢留下來噌飯,還以為他家裡有準備呢,原來不是。
這個老實的孩子隻是覺得他是來幫忙是報恩而不該多拿人家的東西,所以中午吃飯時分,都跑到别的地方躲着。
張天順後來每天抓着李剩吃飯,更把家裡母親腌起來要藏着要過冬的的鹹魚幹,肉幹,鍋巴都偷出來塞給李剩。
這事東窗事發,張天順被他娘抄着扁擔追打了八條街,縱使被打得鼻青臉腫的他還是故我。
在李剩十五歲那年冬天,養母永遠閉上了眼睛,再也沒醒來。
而原本居住的那黃土屋,也被屋主收回,拆了要蓋磚瓦房。
張天順直接将李剩拎回家,原本李剩不肯的,但張天順明白的跟他說:『我家有田,可是我不想種,你一直念着被人家搶走的那兩份田,想種田卻沒地種。
正好我家的田可以租給你,你就幫我們耕種。
政府現在有三七五減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