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篇 第十八章 險計
關燈
小
中
大
元狩四年的漠北戰役,大将軍衛青領兵五萬從定襄出兵,霍去病領兵五萬從代郡出兵,随軍戰馬十四萬匹,步兵辎重隊幾十萬人。
霍去病不理會個人恩怨,任用李敢做大校,擔當副将,又毫不避諱地大膽重用匈奴降将複陸支、伊即等人,旗下彙聚了一批能征善戰、勇敢無畏的從将。
這隻虎狼之師在大沙漠地帶縱橫馳騁,行軍兩千多裡,與匈奴三大軍力之一的左賢王相遇。
雖然是在匈奴的腹地打匈奴,但霍去病對匈奴的地形氣候十分熟悉,冒險抛開辎重隊,深入敵人後方,采用取食于敵就地補給的策略,他率領的馬上軍隊比匈奴的騎兵更靈活、更迅捷、更勇猛,将左賢王部打得大敗。
捕獲單于近臣章渠,誅殺匈奴小王比車耆,斬殺匈奴左大将,奪取了左賢王部的軍旗和戰鼓,匈奴軍心大亂。
随後又快速翻越離侯山,渡過弓闾河,捕獲匈奴屯頭王和韓王等三人,以及将軍、相國、當戶、都尉等八十三人。
共斬殺匈奴七萬餘人,匈奴左賢王部幾乎全軍覆滅。
衛青率部北進一千多裡,穿過大漠,遭遇匈奴單于所率主力精騎。
衛青将軍下令軍中以武剛車環列為營應戰,又命人将匈奴在趙信城積攢的糧食物資全部焚毀,失去補給的單于大軍減弱了作戰力,漢軍趁亂斬殺匈奴近兩萬人。
衛青一則因為劉徹的叮囑,由于一連串的前例,劉徹迷信地認為李廣打仗運氣不好;二則因為想讓公孫敖立下更多戰功,所以雖然李廣一再請求做前鋒,但仍舊隻讓李廣做了策應。
李廣在沙漠中再次迷路,未能與匈奴交戰,又錯失了一次封侯的機會,白發将軍悲憤交加下,在衛青面前揮劍自刎。
雖然漢軍的勝利中蒙着一點李廣自盡的陰影,但畢竟是漢朝開國以來,對匈奴的史無前例的巨大勝利。
至此,繼元朔五年衛青将軍滅殺匈奴右賢王部衆後,漢朝匈奴之間曆經整整五年的交戰,匈奴三大主力:單于部、左賢王部、右賢王部全被漢朝擊垮,漠南從此無匈奴王庭。
霍、衛兩軍勝利會師于瀚海。
為慶戰功,霍去病決定在狼居胥山立祭天高壇,在姑衍山開祭地廣場,準備祭拜天地。
捷報傳回長安,我雖不能親見去病,可也能想象到他那副表面上冷靜淡定、骨子裡卻志得意滿的樣子,現在肯定騎着馬耀武揚威地審視着已經臣服在他腳下的匈奴大地。
從小就聽着舅父和匈奴人作戰的故事長大,他從舅父教他第一次騎馬,第一次挽弓起,就夢想着有朝一日站在匈奴的土地上俯瞰整個匈奴大地,而今他的夢想實現了。
霍去病人還未回到長安,他在祭拜天地時做的歌賦就已經傳唱回長安。
“四夷既護,諸夏康兮。
國家安甯,樂未央兮。
載戢幹戈,弓矢藏兮。
麒麟來臻,鳳凰翔兮。
與天相保,永無疆兮。
親親百年,各延長兮。
” 小風學着街上的人唱完後,我心中滿是疑惑,戢幹戈?弓矢藏? 天照嘴角噙笑,“此歌前三句實寫,後三句虛寫。
‘載戢幹戈’出自《詩經?周頌?時邁》。
把兵器都收藏裝載起來,比喻戰事停止平息,從此不再動用武力,此句還有歌頌天子英明賢德的意思,很應現在的景。
但‘弓矢藏兮’沒有寫好,‘載戢幹戈’的下面一句原本是‘載橐弓矢’,霍将軍的上句既然已經原文引用了《時邁》,下一句也應該照舊化用,這樣才更暗示出原文接着的四海停戰、贊頌周武王功績的意思,也與下面三句相合。
不過作為武将能寫成這樣,已經很好了。
” 九爺掃了眼天照,天照立即斂去了笑意,我邊思索邊道:“‘藏’字的确沒有用好,一字變動,味道大異,不但割裂了全文原本借《時邁》表達四海無戰事的喜悅和沒有直接說出的稱頌天子的意思,而且一個‘藏’字倒是更像從範蠡的警世明言‘飛鳥盡,良弓藏’中化用。
” 九爺的臉色一變,眼現疑惑,但看到我的神色,明白了他所想到的有可能是真的,露了一個恍惚的笑,笑容下卻藏着絕望,“霍将軍贊賞範大夫?” 我輕輕點了下頭,心中透出幾分歡欣,可又立即擔心起來,“皇上能看出這個藏字的變動嗎?” “全文就這一字而已,何況橐和藏在此處本就一個意思,你是因為知道霍将軍贊賞過範蠡,所以能想到,整個大漢朝有幾人如你一般了解霍将軍?一般人應該都會把霍将軍當成一個武夫,做文章時用詞不當而已。
” 一旁的天照聽到此處才約略明白我和九爺說的意思,臉刹那漲紅,有點結巴地問:“霍将軍又不是司馬相如,為何好端端地突然做這麼一首歌賦傳唱回長安?” 我道:“去病應該是借此歌謠試探皇上的心意。
周武王是帝王中罕見的以武力威懾四海,卻得到百姓愛戴的天子,去病明是贊譽周武王,實際卻借了周武王表明自己的心意。
” 九爺垂目看着地面,“當今皇上對打仗用兵情有獨鐘,匈奴打完
霍去病不理會個人恩怨,任用李敢做大校,擔當副将,又毫不避諱地大膽重用匈奴降将複陸支、伊即等人,旗下彙聚了一批能征善戰、勇敢無畏的從将。
這隻虎狼之師在大沙漠地帶縱橫馳騁,行軍兩千多裡,與匈奴三大軍力之一的左賢王相遇。
雖然是在匈奴的腹地打匈奴,但霍去病對匈奴的地形氣候十分熟悉,冒險抛開辎重隊,深入敵人後方,采用取食于敵就地補給的策略,他率領的馬上軍隊比匈奴的騎兵更靈活、更迅捷、更勇猛,将左賢王部打得大敗。
捕獲單于近臣章渠,誅殺匈奴小王比車耆,斬殺匈奴左大将,奪取了左賢王部的軍旗和戰鼓,匈奴軍心大亂。
随後又快速翻越離侯山,渡過弓闾河,捕獲匈奴屯頭王和韓王等三人,以及将軍、相國、當戶、都尉等八十三人。
共斬殺匈奴七萬餘人,匈奴左賢王部幾乎全軍覆滅。
衛青率部北進一千多裡,穿過大漠,遭遇匈奴單于所率主力精騎。
衛青将軍下令軍中以武剛車環列為營應戰,又命人将匈奴在趙信城積攢的糧食物資全部焚毀,失去補給的單于大軍減弱了作戰力,漢軍趁亂斬殺匈奴近兩萬人。
衛青一則因為劉徹的叮囑,由于一連串的前例,劉徹迷信地認為李廣打仗運氣不好;二則因為想讓公孫敖立下更多戰功,所以雖然李廣一再請求做前鋒,但仍舊隻讓李廣做了策應。
李廣在沙漠中再次迷路,未能與匈奴交戰,又錯失了一次封侯的機會,白發将軍悲憤交加下,在衛青面前揮劍自刎。
雖然漢軍的勝利中蒙着一點李廣自盡的陰影,但畢竟是漢朝開國以來,對匈奴的史無前例的巨大勝利。
至此,繼元朔五年衛青将軍滅殺匈奴右賢王部衆後,漢朝匈奴之間曆經整整五年的交戰,匈奴三大主力:單于部、左賢王部、右賢王部全被漢朝擊垮,漠南從此無匈奴王庭。
霍、衛兩軍勝利會師于瀚海。
為慶戰功,霍去病決定在狼居胥山立祭天高壇,在姑衍山開祭地廣場,準備祭拜天地。
捷報傳回長安,我雖不能親見去病,可也能想象到他那副表面上冷靜淡定、骨子裡卻志得意滿的樣子,現在肯定騎着馬耀武揚威地審視着已經臣服在他腳下的匈奴大地。
從小就聽着舅父和匈奴人作戰的故事長大,他從舅父教他第一次騎馬,第一次挽弓起,就夢想着有朝一日站在匈奴的土地上俯瞰整個匈奴大地,而今他的夢想實現了。
霍去病人還未回到長安,他在祭拜天地時做的歌賦就已經傳唱回長安。
“四夷既護,諸夏康兮。
國家安甯,樂未央兮。
載戢幹戈,弓矢藏兮。
麒麟來臻,鳳凰翔兮。
與天相保,永無疆兮。
親親百年,各延長兮。
” 小風學着街上的人唱完後,我心中滿是疑惑,戢幹戈?弓矢藏? 天照嘴角噙笑,“此歌前三句實寫,後三句虛寫。
‘載戢幹戈’出自《詩經?周頌?時邁》。
把兵器都收藏裝載起來,比喻戰事停止平息,從此不再動用武力,此句還有歌頌天子英明賢德的意思,很應現在的景。
但‘弓矢藏兮’沒有寫好,‘載戢幹戈’的下面一句原本是‘載橐弓矢’,霍将軍的上句既然已經原文引用了《時邁》,下一句也應該照舊化用,這樣才更暗示出原文接着的四海停戰、贊頌周武王功績的意思,也與下面三句相合。
不過作為武将能寫成這樣,已經很好了。
” 九爺掃了眼天照,天照立即斂去了笑意,我邊思索邊道:“‘藏’字的确沒有用好,一字變動,味道大異,不但割裂了全文原本借《時邁》表達四海無戰事的喜悅和沒有直接說出的稱頌天子的意思,而且一個‘藏’字倒是更像從範蠡的警世明言‘飛鳥盡,良弓藏’中化用。
” 九爺的臉色一變,眼現疑惑,但看到我的神色,明白了他所想到的有可能是真的,露了一個恍惚的笑,笑容下卻藏着絕望,“霍将軍贊賞範大夫?” 我輕輕點了下頭,心中透出幾分歡欣,可又立即擔心起來,“皇上能看出這個藏字的變動嗎?” “全文就這一字而已,何況橐和藏在此處本就一個意思,你是因為知道霍将軍贊賞過範蠡,所以能想到,整個大漢朝有幾人如你一般了解霍将軍?一般人應該都會把霍将軍當成一個武夫,做文章時用詞不當而已。
” 一旁的天照聽到此處才約略明白我和九爺說的意思,臉刹那漲紅,有點結巴地問:“霍将軍又不是司馬相如,為何好端端地突然做這麼一首歌賦傳唱回長安?” 我道:“去病應該是借此歌謠試探皇上的心意。
周武王是帝王中罕見的以武力威懾四海,卻得到百姓愛戴的天子,去病明是贊譽周武王,實際卻借了周武王表明自己的心意。
” 九爺垂目看着地面,“當今皇上對打仗用兵情有獨鐘,匈奴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