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化

關燈
武帝在位的時間并不長,但不可否認,他創造了一個盛世。

     在史學家的眼裡,這個盛世卻起源于一場天災。

     明湛腳着地且站穩時,鎮南王府已響起此起彼伏的驚叫聲哭喊聲,明湛大吼,“不要收拾東西,趕緊站到外面來!不要站在樹下水邊!” 伴随着明湛的吼聲,傾盆大雨轉瞬即至。

     諸人又躲回屋裡,起碼明湛住的主屋是極結實的,明湛臉上紋絲不動,指揮道,“去個人到大公子、三公子那裡瞧瞧,看他們可還平安。

    還有,讓院裡的丫頭婆子侍衛們,有一個算一個都進來,我這屋子結實,都到我這屋裡來避一避。

    你們不必擔心,人都說天子有百靈護體。

    我是天子的侄子,雖無百靈相護,想來也有三五十個神靈在保佑于我,你們站在我身邊,必定平安。

    ” 地震是天災,不過卻會導緻一些很神奇的後果。

     明湛如此冷靜,下人們也都打足了精神,慢慢的安靜下來。

    過了一會兒,明禮明廉也跌跌撞撞的趕過來,明禮一臉焦急,握住明湛的手道,“四弟,這可如何是好?這可如何是好?” “兵來将擋,水來土淹,大哥不必着急。

    ”明湛沉着道,“我看地震的時候已經過去了,這府裡暫交給大哥、三哥,大管家。

    ” 李明出列,應了聲,“是,殿下,奴才在。

    ” “派人去統計,看府裡有沒有傷着的,着太醫診治,分出人手來照顧。

    ”明湛有條不紊的吩咐,“府裡的房屋可有坍塌的,若是有,那些屋裡的奴才們另分配結實的房屋,這個時候,屋子緊張些也沒辦法。

    同舟共濟,方能渡過難關。

    若有事,隻管請示大哥與三哥。

    ” 明禮聽明湛這話音,不由問,“四弟,這個時候,你要去幹什麼?” 明湛起身道,“去九門提督府。

    阿甯,你府裡的情況你也不知道,要不要一道,我送你回去。

    ” “府裡有魏安,我放心。

    ”魏甯明湛一畔,握住他的手,溫聲道,“我與你一道去提督府吧。

    ”明湛到底是鎮南王府之人,雖是非常之時插手帝都軍政,到底名頭不好聽,魏甯心細如發,何況他是二皇子的親舅舅,這個時候,他并不是遇事且避的性子,于公于私,他必然要幫明湛一把。

     明湛與魏甯交換一個心照不宣的眼神,對明禮道,“府裡就拜托大哥了。

    ” 明禮重重點頭,對明湛道,“府裡不要擔心,萬事以安危為首。

    ” 鳳明瀾遇到了與明禮當初同樣的困境,當他面對明湛時,會發現自己好像身處泥沼,種種心計手段完全施展不出。

     做,是棋差一招。

     不做,等同認輸。

     當鳳明瀾想起吩咐永定侯手下的統領張廊暫代九門提督穩定帝都秩序時,九門提督手下大大小小的将領已領了明湛的命令,各自出城巡查,救助百姓。

     第二日早朝,明湛與回帝都平陽侯一道上朝,張廊張将軍也将統計出的帝都内城受災地區、房屋、人數相當精準的報給朝廷。

     吏部尚書都贊一句,“張将軍一夜勞累,卻是精幹實幹之人,實在難得。

    ” 張廊謙虛道,“都是底下兄弟們辛苦,末将不過白擔個名兒罷了。

    ”其實他這樁臉面真是明湛送的,想到明湛的提點,張廊明智的沒有把鎮南王世子的功勞在朝堂上說出來。

    心裡卻覺得,世子殿下真夠意思。

     鳳明瀾微微好受些,接下來就是讨論赈災之事。

    發米發面發粥發糧發帳篷,可這一切都要銀子。

     魏甯對戶部的帳卻是心知肚明,鳳景乾為何要改革鹽政……銀庫已經沒錢了。

     明湛盤算一番,“可以從雲南調糧,隻是路遠時久,遠水救不了近火。

    而且如今也不知這天災的範圍,帝都鎮南王府存銀不多,我捐二十萬兩白銀。

    ”他也有一幫子人要養,在保證自己的基礎上,明湛從來不是個小氣的人。

     鎮南王府的财大氣粗可略見一斑,鳳明瀾自然不能叫明湛比下去,他開府的時間也不短,隻是這樣一來,豈不是把家底兒全都掏出去了嗎?值此收買人心之際,鳳明瀾一咬後槽牙道,“我也捐二十萬,值此天災,我們當衆志誠誠,與帝都百姓共度難關。

    ” 鳳明瀾與明湛都慷慨解囊,諸大臣也不好裝聾做啞,紛紛要求捐銀子救百姓,明湛贊道,“君為明君,臣為良臣,艱難之際,方見人心,諸位大人這樣為國着想,真讓明湛開闊了眼界。

    他日定以此為例,說與我雲南官員聽,以此共勉之。

    ” “二皇兄,依我看銀子的事還是讓戶部來辦吧。

    募捐的事就讓承恩侯來操持,待赈災之後,當勒石相記,各位捐銀子的大人,必定會名列碑石,供後人敬仰。

    ” 得不說明湛這一招兒把準了這些老狐狸們的脈象。

    富貴之家,其實像我們所想像不拔的鐵公雞是少數,大部分人其實挺樂意捐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