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神推

關燈
辯上一辯,“你亂說什麼,出嫁的女兒不比在家的時候,上面兩層婆婆,凡事哪敢自專,去問一聲就是了,也用得着發這麼大的火。

    ” “莫非隻她有婆婆?”明廉抱怨一句,到底是親妹妹也不多說了。

     明義又問他,“你好好兒的在昆明孝敬母妃、母親就是了,怎麼倒跟着世子一道來帝都?咱們兄弟都在這兒,家裡豈不連個男人都沒有?”其實這話明義早想問,隻是明廉一回來就張羅着吃飯睡覺休息,以緻他現在才觑到了空閑。

     明廉的回答很簡單,“明淇回來了。

    ” 明義低聲嘟囔一句,“這些死丫頭,沒一個叫人省心。

    ”又對明廉道,“你就該死賴着不來帝都,來了也沒什麼用處。

    ”雖說兄弟間難免有摩擦,昆明城到底比帝都安全,明義也不建議明廉過來 “我幹嘛不來,你願意,你去守着明淇。

    ”明廉不領這情,起身道,“這一路真是累的腰酸背痛,我得找小丫頭們捏一捏,就不陪兩位哥哥說話了。

    ” 說着,晃晃悠悠的走了。

     好心被當驢肝肺,明義一臉氣憤,背後道人是非,“自小就沒用,一個明淇就能吓破他的膽子。

    ” 明禮老神在在,中間勸和,“倒不是三弟沒用,我見了明淇也發檚。

    二弟,與其跟着明淇,還不如跟着世子呢。

    ” “大哥您怎麼一點志氣都沒有。

    ”明義抱怨。

     明禮笑笑,不說話。

     明湛仿若一顆定風珠,他前腳到帝都,後腳帝都就風平浪靜起來。

     其實帝位也是一種投資,要不然也不會有“擁立之功”一說。

    鳳景乾久未有音訊,朝中對立太子的呼聲越來越高,可立太子有兩大關鍵人物:一是慈甯宮的太後娘娘;其二便是鎮南王府世子殿下。

     不論誰做皇帝,都是魏太後的孫子。

    新皇帝可能對魏太後的娘家承恩侯府有影響,不過對于魏太後本身,她隻會更加尊榮。

     可是,對于鎮南王府,鳳氏兄弟雙雙失蹤,明湛雖是闆上釘釘的世子,可一日新帝未登基,一日他也做不成鎮南王。

    原因很簡單:沒人發聖旨啊。

     再說,鎮南王世子也不是傻的,沒事兒,他能巴巴的大老遠的跑到帝都來。

     若說他沒有攙和立儲之心,鬼都不能信。

     既然鎮南王府都想插一腳,那麼大家就有必要觀一觀鎮南王府的風向。

     故此,早朝時人來的格外齊全。

     那些不想攪和進去的、告病的、告假的,一時竟全到了。

    明湛自然也在場,他起了個大早,呵欠連天的聽着朝臣們議事。

     明湛以往也聽過幾次早朝,的确不大一樣了,以前上頭坐着一個,大家說話要把聲音放的高而不急、亮而不濁,态度是恭謹而卑謙,言語是尖銳而文雅,典型的罵娘不帶髒帶。

     如今上頭坐了四個,當然,他們不可能擠一張龍椅上,是在龍椅下頭,置了四把椅子,開始是三把,明湛來了,又加了一張座椅。

     或許是上面坐的人多了,便不稀罕了,大臣們倒是比往日活越多了,嗓門也大,脊背也直。

    他們在讨論不出個結果時,就喜歡找明湛做裁判。

     說老實話,這真是個得罪人的活兒。

     譬如大家現在讨論的是關于五皇子年紀漸長,是否可以從聞道齋裡解放出來,改為在朝聽政的問題。

     幾位皇子不置可否,朝中大臣你辯我論,也沒個主意,便有人問,“請問世子當如何裁決?” “這個啊,”明湛道,“自然是待皇伯父回帝都再做論處,我想也不必着這會兒的急吧。

    由皇伯父說,名正言順,五皇子也體面。

    ” “殿下,皇上他……”您這傻裝的不甚高明啊。

    大臣們便要低低的提醒明湛一下。

     明湛曲起手指尖兒搔一搔沒毛兒的下巴,很驚奇的問,“你們都覺得皇伯父回不來了?” 衆人皆稱不敢。

     明湛歎口氣,搖一搖頭,語重心長道,“為什麼同樣的年紀,有人位居一品,有人屈居末流,多少人自認滿腹才華,卻生不逢時、慘遭埋沒,唉,其實,真不是這樣。

    我真搞不懂你們,也是經年老臣,怎麼想事情也這樣簡單?” 魏甯悄然一捅魏國公的肋叉子,魏國公冷不丁中招,“喲”了一聲,引得群臣側目。

     明湛一瞧,忙問,“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