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新婦紅顔願霓裳
關燈
小
中
大
次日回宮,浣碧嫁與清河王為側妃的消息傳出,六宮驚動。
滿城宮女聞得訊息無不豔羨,曆來侍女賜予親王至多為姬妾,從無有為側妃者,合宮羨慕浣碧之餘,無不議論淑妃盛寵,皇帝連對身邊侍女亦另眼相看。
玄清多年孤身,此時太後得知終于要納妃,雖隻是側妃,卻也下令内務府好好熱鬧一番。
正當内務府忙得手腳朝天的時候,卻出了一樁變故。
數年前太後曾意欲為玄清指婚,十分中意沛國公府的小姐尤靜娴。
此中有個緣故,既是因為沛國公門第相當,又無多少實權,更是因為尤靜娴自幼與玄清見過一次,鐘情許久。
然而玄清始終未允,那尤靜娴卻癡心一片,再不肯嫁,一來二去,便耽誤成了未嫁老女。
如今玄清欲娶浣碧一事合宮皆知,沛國公府亦有耳聞,尤靜娴觸動情腸,竟因痛緻病,傷心欲絕。
沛國公愛女心切,也顧不得臉面,連連上了三道請安的奏折與太後和玄淩,懇請體念女兒一片癡心,情願女兒居媵妾之位侍奉清河王左右,不緻使他老來失了愛女。
如此倒有些棘手了。
沛國公兩朝元老,曾為玄淩即位出力不少。
如今手中雖無實權,卻是一等一的公侯府第,甚得尊崇。
如此言辭卑微,愛女情切,連太後亦不免動容。
這一日太後正召見浣碧參詳談吐容貌,倒也不無歡喜。
見了我與玄淩,不免提及此事,向浣碧道:“你既與王爺情久,哀家倒也不便與你開口。
隻是尤家小姐是哀家素日看中的,又為六王耽擱了許多年,想來終無什麼出路了。
”她停一停,“按尤家的身份,他家的女兒怎可能會做妾室,當年哀家與皇上都是屬意她為六王正妃的。
” 玄淩看我一眼,陪笑向太後道:“沛國公自己都說甘為媵妾侍奉左右,何況老六喜歡的是浣碧,這正妃……隻怕老六自己也不肯。
” 太後歎道:“哀家不是老糊塗,如何不知。
隻是你與六王鐘情已久,橫路來個程咬金本就不悅,何況還要為正妃。
可是如若不允,那邊沛國公府的面子也不可駁得太厲害,人家已經這樣低三下四來求了,到底也要憐惜靜娴的一番癡心。
哀家思來想去,隻能讓她與你平起平坐同為側妃,也算不得委屈了你。
”太後觑一眼浣碧,“如今哀家隻看你的意思,若你不答應,以後三個人一起過日子,擡頭不見低頭見的也是難受。
” 浣碧瞧我一眼,低頭咬唇思量片刻,沉穩笑道:“尤小姐一片癡心與奴婢是一樣的,佛祖尚且憐憫人間性命,奴婢又怎會眼睜睜看着不答應?太後許奴婢與尤小姐平起平坐,已是格外開恩了。
奴婢日後也定會與尤小姐和睦相處,不讓六王煩心。
” 太後打量她兩眼,方才展露笑意,“婦德為女子最要緊的德行,你能如此大度,哀家也就放心了。
” 浣碧依言含笑,緊緊抿住雙唇。
這番變故,玄清自然十分不願,然而玄淩叫岐山王親領了他去探望尤靜娴,如此情狀他亦不忍,最後連玄淩亦勸,“你若真不喜歡她,隻當養在家裡罷了,何苦累她一條性命。
若沛國公為此事心中生怨,于朝政也不相安。
”如此好說歹說,到底也把冊尤靜娴為側妃之事辦了起來,倒是玄清愈見憔悴,怏怏不樂。
不日,玄清請旨終身不再另娶,又定下要浣碧入府主持家事,是而納妃禮要隆而重之。
這話雖也有指尤靜娴的意思,然而此語一出,人皆道玄清對浣碧情深意重,兩情相悅,不過便宜了尤靜娴罷了。
親王納妃禮儀極繁,何況這側妃禮辦得極隆重,有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迎親六禮。
我定下精神,為浣碧事事打點妥當,待到問名這一節時卻有些猶豫了。
浣碧生母本是擺夷女子,其父入大周為官數年後又牽連謀逆一事淪為大逆罪臣,隆慶朝嚴旨不得納大逆罪臣家眷為妻妾,其母身份斷不能公開。
所以浣碧上報内務府記錄玉牒時隻推說記得母親的名字,餘者因為生母早逝都不記得了,才混了過去。
因浣碧隻比我小一歲,又年長于玉姚,所以排序為甄氏第二女。
我修家書一封請爹娘入京主持禮儀,又另寫一封将浣碧入族譜、其母牌位入祠堂
滿城宮女聞得訊息無不豔羨,曆來侍女賜予親王至多為姬妾,從無有為側妃者,合宮羨慕浣碧之餘,無不議論淑妃盛寵,皇帝連對身邊侍女亦另眼相看。
玄清多年孤身,此時太後得知終于要納妃,雖隻是側妃,卻也下令内務府好好熱鬧一番。
正當内務府忙得手腳朝天的時候,卻出了一樁變故。
數年前太後曾意欲為玄清指婚,十分中意沛國公府的小姐尤靜娴。
此中有個緣故,既是因為沛國公門第相當,又無多少實權,更是因為尤靜娴自幼與玄清見過一次,鐘情許久。
然而玄清始終未允,那尤靜娴卻癡心一片,再不肯嫁,一來二去,便耽誤成了未嫁老女。
如今玄清欲娶浣碧一事合宮皆知,沛國公府亦有耳聞,尤靜娴觸動情腸,竟因痛緻病,傷心欲絕。
沛國公愛女心切,也顧不得臉面,連連上了三道請安的奏折與太後和玄淩,懇請體念女兒一片癡心,情願女兒居媵妾之位侍奉清河王左右,不緻使他老來失了愛女。
如此倒有些棘手了。
沛國公兩朝元老,曾為玄淩即位出力不少。
如今手中雖無實權,卻是一等一的公侯府第,甚得尊崇。
如此言辭卑微,愛女情切,連太後亦不免動容。
這一日太後正召見浣碧參詳談吐容貌,倒也不無歡喜。
見了我與玄淩,不免提及此事,向浣碧道:“你既與王爺情久,哀家倒也不便與你開口。
隻是尤家小姐是哀家素日看中的,又為六王耽擱了許多年,想來終無什麼出路了。
”她停一停,“按尤家的身份,他家的女兒怎可能會做妾室,當年哀家與皇上都是屬意她為六王正妃的。
” 玄淩看我一眼,陪笑向太後道:“沛國公自己都說甘為媵妾侍奉左右,何況老六喜歡的是浣碧,這正妃……隻怕老六自己也不肯。
” 太後歎道:“哀家不是老糊塗,如何不知。
隻是你與六王鐘情已久,橫路來個程咬金本就不悅,何況還要為正妃。
可是如若不允,那邊沛國公府的面子也不可駁得太厲害,人家已經這樣低三下四來求了,到底也要憐惜靜娴的一番癡心。
哀家思來想去,隻能讓她與你平起平坐同為側妃,也算不得委屈了你。
”太後觑一眼浣碧,“如今哀家隻看你的意思,若你不答應,以後三個人一起過日子,擡頭不見低頭見的也是難受。
” 浣碧瞧我一眼,低頭咬唇思量片刻,沉穩笑道:“尤小姐一片癡心與奴婢是一樣的,佛祖尚且憐憫人間性命,奴婢又怎會眼睜睜看着不答應?太後許奴婢與尤小姐平起平坐,已是格外開恩了。
奴婢日後也定會與尤小姐和睦相處,不讓六王煩心。
” 太後打量她兩眼,方才展露笑意,“婦德為女子最要緊的德行,你能如此大度,哀家也就放心了。
” 浣碧依言含笑,緊緊抿住雙唇。
這番變故,玄清自然十分不願,然而玄淩叫岐山王親領了他去探望尤靜娴,如此情狀他亦不忍,最後連玄淩亦勸,“你若真不喜歡她,隻當養在家裡罷了,何苦累她一條性命。
若沛國公為此事心中生怨,于朝政也不相安。
”如此好說歹說,到底也把冊尤靜娴為側妃之事辦了起來,倒是玄清愈見憔悴,怏怏不樂。
不日,玄清請旨終身不再另娶,又定下要浣碧入府主持家事,是而納妃禮要隆而重之。
這話雖也有指尤靜娴的意思,然而此語一出,人皆道玄清對浣碧情深意重,兩情相悅,不過便宜了尤靜娴罷了。
親王納妃禮儀極繁,何況這側妃禮辦得極隆重,有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迎親六禮。
我定下精神,為浣碧事事打點妥當,待到問名這一節時卻有些猶豫了。
浣碧生母本是擺夷女子,其父入大周為官數年後又牽連謀逆一事淪為大逆罪臣,隆慶朝嚴旨不得納大逆罪臣家眷為妻妾,其母身份斷不能公開。
所以浣碧上報内務府記錄玉牒時隻推說記得母親的名字,餘者因為生母早逝都不記得了,才混了過去。
因浣碧隻比我小一歲,又年長于玉姚,所以排序為甄氏第二女。
我修家書一封請爹娘入京主持禮儀,又另寫一封将浣碧入族譜、其母牌位入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