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關燈
小
中
大
,隻覺一種舒透無比的陽和之氣,透重關,穿百穴,渾身骨節剝剝生響,自知功力一刹那間助長了不知若幹倍?他端坐於石床上取出“太清秘笈”上冊,掀開首頁,上書“太清秘笈”共分六章,第一章,氣功精要初步;第二章少陽三元圖解;第三章,先天太極無形真氣;第四章太乙形分一○八式掌;第五章,本草圖解,及醫藥精要;第六章,無相禅功及降魔慧劍。
嶽文骧掀開第二頁第一章氣功精要初步第一篇:“論人法於天地”不禁誦出聲來,隻聽:人者,上禀天,下委地,陽以輔之,陰以佐之,天地順則人氣泰,天地逆則人氣否,天地有四時五行,寒暄動靜,其變也,喜為雨,怒為風,結為霜,張為虹,人體有四肢五髒,呼吸寤寐,精氣流散,行為榮,張為氣,發為聲陽施於形,陰慎於精,天地之同也…… 又有論“陰陽篇”内之:天者,陽之宗,地者,陰者屬,陽者出者本,陰者死之基,立於天地之間,而受陰陽輔佐者人也,得其陽者生,其陰者死,陰陽者,天地之樞機,五行者,陰陽之終始,非陰陽不能為天地,非五行不能為陰陽…… 嶽文骧觀後,不禁然警惕,自思:“我有何大功德?得聞大道,此後當能以少種一份殺孽,即多種一份功德為訓。
” 嶽文骧照着第三篇所述端坐練氣,他根基甚強,又天資橫溢,不過兩、三個時辰,豁然貫通,氣運周天時,自覺火來坎戶,水濟離扁,陰陽相應,天地交泰。
此章實為“太清秘笈”闡微總訣,若此章貫通,其餘五章有若順水行舟,障礙自除,此章精要所在,為闡明人體五髒五行,相成相生,晝夜流轉,無有始終,從之則吉,逆之則兇,天地陰陽,五行之道,中舍於人,人得之可以出陰陽之數,奪天地之機,悅五行之要,無終無始,神仙不死矣。
嶽文骧幸而得此,焉能不驚?焉得不喜? 洞中無日夜,嶽文骧凝神行氣,第一章習完已是一日有半,開始學那第二章“少陽三元圖解”。
這圖解繪滿三百六十個人形,-了十頁秘笈,他發現這人形三百六十全無雷同,凡坐、立、睡、跳、躍,等等自有異處,人身上用黑線繪出真氣運循路徑,這初看高下甚覺艱難,但一章已然貫通,此意反行之倍易,嶽文骧照章中所繪人形依式演練乍試之下,總覺不對,與圖形式樣,有點舛誤,好在他根骨、資禀兩佳,一經發覺有舛,即行更正,一式非經純熟後,絕不練第二式,如此不貪多得,對其以後有很大益處。
似此不眠不休,日以繼夜練功,人不但不見疲乏,反愈較前神清氣爽,體力健旺,知是氣功之助。
到了第五日早上,嶽文骧五章俱已學完,僅餘第六章無相禅功及降魔慧劍。
無相禅功乃西天無上佛門降魔禅功,内載梵語甚多,義理玄奧,虧得嶽文骧師祖太虛,亦為禅門高僧,文骧日夕侍從,得太虛釋講禅義,故梵語對他不算難事,於是照章所載靜悟坐研,待其貫通時,隻見他坐在石床上,神儀内瑩,寶相外宣。
他這一悟徹,無相禅功已密護遍體,意念所動,彈指傷人,倘遇邪魔侵襲時,稍一風吹草動,無相禅功即自動發出,向邪魔反擊,端的神奇難測。
第七日,嶽文骧開始習那“降魔慧劍”降魔慧劍是南北朝高僧天龍禅師手創,在喜馬拉雅山絕頂八德池畔窮研七年,才行參透,雖短短十九式,實具有降龍伏虎之力“天旋劍法”相形之下,猶若大小巫之别,秘笈最後一頁上-明:有緣習此無相禅功及降魔慧劍者,須行十萬功德,否則必遭天譴。
於是他望着石床跪下,拜了三拜,許下十萬功德諾言重誓,急将“玉鈎降魔劍”取過,輕輕一按,卡簧一松,隻聽得一聲極清亮龍吟發自鞘内劍身“嗡嗡”之聲,-漫全室,曆久不絕,心知這柄劍是上古神物,沉甸甸地,極為趁手,他緩緩掣出,隻見亮出一片奪目銀虹,照耀得一室通明,劍身共長三尺三寸,尖端吐出劍芒,約有五寸,靈蛇吐信,收縮不定,芒色純白,宛若潔玉,但劍芒首端微屈作鈎狀,嶽文骧見狀,心有所悟,此“降魔慧劍”一經施出,所吐如鈎劍芒,使對方無從閃避,取名“玉鈎”必是此故。
他抖腕輕輕一揮,陡見劍芒暴長五尺,觸及石壁“阖”然聲響,心下大驚!他想:“這玉鈎劍,刺石如腐,切金斷玉,倘在室内施展,怕不将這向石室削腐。
”於是上前察看石壁劍芒所觸處,一瞧之下,夷然無絲毫-傷,一樣光潤平滑,不禁“噫”出聲來,驚疑不至,沉吟半晌,才悟出天龍禅師必預施無上佛力,将此石壁衛護,免使後來習此“降魔慧劍”者損毀此室。
他這一收心,便照着秘笈上所述“降魔慧劍”招式圖解及注釋演練,一遍再一遍,由緩變速,但見劍一施開,滿室均是耀眼銀虹,金星萬點,風雷之聲,震耳欲聾。
十九式降魔慧劍,每式均蘊有無邊降魔佛力,且可颠倒變換施展,嶽文骧極其喜愛此套劍法,洞室中無法計算時辰,心想:“從進石室至現在不知若幹日了?照秘笈中所留素箋,述明可習七日,如今秘笈上所載,俱已純熟,而石壁未重啟,想必時限有餘,我何不趁着餘了,将此“降魔慧劍”錯綜反覆施出,以求精練。
”於是,照他意念去做,威力未曾稍見遜色,原來天龍禅師創研時,每一式均與别一式力求嚴密緊湊。
他将“降魔慧劍”重複舞出,漸漸神與劍會,意念所動,收發由心,威力不知較初練時增強若幹倍,他演至十七式“五指幻山”上,五股劍芒撞及壁間,陡作“隆隆”之聲,與劍式發出風雷之音,相互呼應,隻見石壁在“隆隆”聲中緩緩開啟,嶽文骧知是時限已屆,又跪下拜了三拜,急攜劍離室,剛一步出室外,石壁突然閉合,他這一出室,較之七天前嶽文骧判若雲泥,一身兼釋、道高長,神儀晶瑩,尤其雙目服了
嶽文骧掀開第二頁第一章氣功精要初步第一篇:“論人法於天地”不禁誦出聲來,隻聽:人者,上禀天,下委地,陽以輔之,陰以佐之,天地順則人氣泰,天地逆則人氣否,天地有四時五行,寒暄動靜,其變也,喜為雨,怒為風,結為霜,張為虹,人體有四肢五髒,呼吸寤寐,精氣流散,行為榮,張為氣,發為聲陽施於形,陰慎於精,天地之同也…… 又有論“陰陽篇”内之:天者,陽之宗,地者,陰者屬,陽者出者本,陰者死之基,立於天地之間,而受陰陽輔佐者人也,得其陽者生,其陰者死,陰陽者,天地之樞機,五行者,陰陽之終始,非陰陽不能為天地,非五行不能為陰陽…… 嶽文骧觀後,不禁然警惕,自思:“我有何大功德?得聞大道,此後當能以少種一份殺孽,即多種一份功德為訓。
” 嶽文骧照着第三篇所述端坐練氣,他根基甚強,又天資橫溢,不過兩、三個時辰,豁然貫通,氣運周天時,自覺火來坎戶,水濟離扁,陰陽相應,天地交泰。
此章實為“太清秘笈”闡微總訣,若此章貫通,其餘五章有若順水行舟,障礙自除,此章精要所在,為闡明人體五髒五行,相成相生,晝夜流轉,無有始終,從之則吉,逆之則兇,天地陰陽,五行之道,中舍於人,人得之可以出陰陽之數,奪天地之機,悅五行之要,無終無始,神仙不死矣。
嶽文骧幸而得此,焉能不驚?焉得不喜? 洞中無日夜,嶽文骧凝神行氣,第一章習完已是一日有半,開始學那第二章“少陽三元圖解”。
這圖解繪滿三百六十個人形,-了十頁秘笈,他發現這人形三百六十全無雷同,凡坐、立、睡、跳、躍,等等自有異處,人身上用黑線繪出真氣運循路徑,這初看高下甚覺艱難,但一章已然貫通,此意反行之倍易,嶽文骧照章中所繪人形依式演練乍試之下,總覺不對,與圖形式樣,有點舛誤,好在他根骨、資禀兩佳,一經發覺有舛,即行更正,一式非經純熟後,絕不練第二式,如此不貪多得,對其以後有很大益處。
似此不眠不休,日以繼夜練功,人不但不見疲乏,反愈較前神清氣爽,體力健旺,知是氣功之助。
到了第五日早上,嶽文骧五章俱已學完,僅餘第六章無相禅功及降魔慧劍。
無相禅功乃西天無上佛門降魔禅功,内載梵語甚多,義理玄奧,虧得嶽文骧師祖太虛,亦為禅門高僧,文骧日夕侍從,得太虛釋講禅義,故梵語對他不算難事,於是照章所載靜悟坐研,待其貫通時,隻見他坐在石床上,神儀内瑩,寶相外宣。
他這一悟徹,無相禅功已密護遍體,意念所動,彈指傷人,倘遇邪魔侵襲時,稍一風吹草動,無相禅功即自動發出,向邪魔反擊,端的神奇難測。
第七日,嶽文骧開始習那“降魔慧劍”降魔慧劍是南北朝高僧天龍禅師手創,在喜馬拉雅山絕頂八德池畔窮研七年,才行參透,雖短短十九式,實具有降龍伏虎之力“天旋劍法”相形之下,猶若大小巫之别,秘笈最後一頁上-明:有緣習此無相禅功及降魔慧劍者,須行十萬功德,否則必遭天譴。
於是他望着石床跪下,拜了三拜,許下十萬功德諾言重誓,急将“玉鈎降魔劍”取過,輕輕一按,卡簧一松,隻聽得一聲極清亮龍吟發自鞘内劍身“嗡嗡”之聲,-漫全室,曆久不絕,心知這柄劍是上古神物,沉甸甸地,極為趁手,他緩緩掣出,隻見亮出一片奪目銀虹,照耀得一室通明,劍身共長三尺三寸,尖端吐出劍芒,約有五寸,靈蛇吐信,收縮不定,芒色純白,宛若潔玉,但劍芒首端微屈作鈎狀,嶽文骧見狀,心有所悟,此“降魔慧劍”一經施出,所吐如鈎劍芒,使對方無從閃避,取名“玉鈎”必是此故。
他抖腕輕輕一揮,陡見劍芒暴長五尺,觸及石壁“阖”然聲響,心下大驚!他想:“這玉鈎劍,刺石如腐,切金斷玉,倘在室内施展,怕不将這向石室削腐。
”於是上前察看石壁劍芒所觸處,一瞧之下,夷然無絲毫-傷,一樣光潤平滑,不禁“噫”出聲來,驚疑不至,沉吟半晌,才悟出天龍禅師必預施無上佛力,将此石壁衛護,免使後來習此“降魔慧劍”者損毀此室。
他這一收心,便照着秘笈上所述“降魔慧劍”招式圖解及注釋演練,一遍再一遍,由緩變速,但見劍一施開,滿室均是耀眼銀虹,金星萬點,風雷之聲,震耳欲聾。
十九式降魔慧劍,每式均蘊有無邊降魔佛力,且可颠倒變換施展,嶽文骧極其喜愛此套劍法,洞室中無法計算時辰,心想:“從進石室至現在不知若幹日了?照秘笈中所留素箋,述明可習七日,如今秘笈上所載,俱已純熟,而石壁未重啟,想必時限有餘,我何不趁着餘了,将此“降魔慧劍”錯綜反覆施出,以求精練。
”於是,照他意念去做,威力未曾稍見遜色,原來天龍禅師創研時,每一式均與别一式力求嚴密緊湊。
他将“降魔慧劍”重複舞出,漸漸神與劍會,意念所動,收發由心,威力不知較初練時增強若幹倍,他演至十七式“五指幻山”上,五股劍芒撞及壁間,陡作“隆隆”之聲,與劍式發出風雷之音,相互呼應,隻見石壁在“隆隆”聲中緩緩開啟,嶽文骧知是時限已屆,又跪下拜了三拜,急攜劍離室,剛一步出室外,石壁突然閉合,他這一出室,較之七天前嶽文骧判若雲泥,一身兼釋、道高長,神儀晶瑩,尤其雙目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