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是真是幻
關燈
小
中
大
開慰遲文,勝奎英兩的身軀。
筆直地走到一幫銀衫少女身前,身形一頓,霍然甩卻身上白衫—— 一無血迹,霍然再次轉身——劍光閃爍。
柳鶴亭木然卓立,目光但随白衣人而動。
突地見他轉身說道: “一劍不能傷得閣下,一年之後再見有期!” 反腕一揚,白衫與長劍齊飛,劍光與晚霞一色。
白衣人掉在銀少女揚起皓腕之上。
長劍青光一閃,劃空而過,“奪”地一聲,劍光沒入山石數寸,身形又自一呆,呆呆地愣了半晌,冷厲地一聲聲吼道: “走!” 吼,宛如石破天驚,在衆人耳畔一響,在衆人心底一震,誰也不知他兩人誰勝誰負。
此刻聽了他這一聲叱聲,心中但覺又驚,又奇,又詫,又愕。
柳鶴亭胸橫青蕭,緩緩落下,左右四顧一眼,笑道: “勝負未分,閣下為何要走。
” 語聲清朗語氣卻極沉緩,似乎得意,又似可惜。
白衣人胸膛一挺,目光一凜,突又隐去,緩緩說道: “在下與閣下初次相識,在下性情你可知道?” 柳鶴亭劍眉微皺旁顧陶純純一眼,緩緩答道: “閣下與在下初次相識,閣下之性情,在下既無知道之可能,亦無知道之必要。
” 白衣人突地仰天一望,青銅面具之内,竟自發出一陣冷冷的笑聲,笑聲一頓,緩緩說道: “自幼至今傷在我劍下之人,雖不知凡幾,但懦弱無能之人,在下不殺,武功不高之人,在下不殺,籍籍無名之人,在下不殺,認敗服輸之人,在下不殺,婦人孺子,在下不殺,劍不戰勝之人,在下不殺。
閣下武功驚人,對敵之時,頭腦冷靜,判事之分明,均以常人不能做到之事,在下一劍既不能傷及閣下,焉有再動手之理。
” 語罷,再也不望柳鶴亭一眼,大步向谷外走去。
彩霞,夕陽,映着他剛健碩長的身影,緩緩踱過小樹,樹下流水潺潺,水聲淙淙,暮風吹舞着衣袂,卻在小村欄杆,輕舞起一片零亂人影。
人影零亂,人聲細碎,夕陽影下,突地飛過一隻孤雁,雁聲一唳,卻不知高興,抑或是歎息。
斜陽暮色中,柳鶴亭手垂青蕭,目送他的身影遠去。
一時之間,對此人亦不知是相惜,欽佩,抑或是輕蔑,痛恨。
隻聽身側的陶純純突地輕輕一聲長歎,低語道: “可惜呀可惜!” 柳鶴亭心不在焉,茫然問道: “可惜什麼?” 陶純純走前半步,将櫻唇幾乎要湊到他耳畔,輕輕說道: “可惜你用的兵刃不是刀劍,否則方才面對燦爛的夕陽。
刀閃寒光,劍花撩目,那白衣人隻怕便再也看不到你右手那一招“泛渡銀河”和左手那一招“蒼鷹落”中的破绺,右肩縱不中劍,右腕脈門,卻要被你扣住——” 語聲一頓,又道: “不過,這白衣人的武功,倒真的令人佩服!” 你那一招“泛渡銀河”本來可說是一無破綻,隻有劍式還未完全落下的時候,右肋下微有半分空隙之處,但對方若身形不動,而用右手劍刺入左邊空隙中,簡直不大可能,何況你左掌那一掌“太山七禽掌”中的“神鷹一式” 變化而來的“蒼鷹落”,又正好對住他長劍的去勢。
但是他那一劍,卻偏偏刺向你那處空障,更奇怪的是,那一劍的劍法,雖和突湖他見的“舉火撩天”,以及常蒼絕學“楚鳥乘煙”有幾點相似之處,但劍式變化的詭谲奇幻卻又不知高過這兩招多少倍,我想來想去,竟想不出這一招的來曆!” 語聲極輕,又極快,柳鶴亭左掌輕撫右掌青蕭,默然傾聽。
那班銀衫少女們,此刻已遠遠繞過他們,随着那白衣人走向谷外。
隻是尉遲文、勝奎英卻自仍立在一旁,竊竊私議,卻又不時向這邊二人,望上兩眼。
陶純純語聲未了,慰遲文、勝奎英倏然雙雙掠起,掠過那班銀衫少女,走過小橋。
柳鶴亭擡起頭來,見到這般情況劍眉微皺,假裝不勝驚異。
尉遲文、勝奎英以及銀衫少女們,覓路來此谷中,當然為的就是要尋找他們“殿下”項煌,但此刻的項煌下落不明。
白衣人說了句“走”,他們便一起走了,雖然這班人對白衣人畏懼敬服。
非但不在對項煌的畏懼之下,甚或尤有過之,否則怎會将項煌置之不顧。
直到此刻,柳鶴亭隻知那白衣人武功奇妙,生性尤怪,而且亦是那“南荒太君”的門下人物,但此人的姓名來曆,武功派别,柳鶴亭卻絲毫不知,是以暗中奇怪,這班人怎會如此聽命于他? 思忖之間,隻見尉遲文身形突頓,立在橋頭和當先走出的兩個銀衫少女低語了幾句,目光遠遠向自己投來。
但見到了自己的目光亦在望他,立刻擰腰錯步,縱身而去,那兩個銀衫少女亦自回向這邊看了兩眼。
纖腰娜娜,蓮步珊珊,緩緩走去,柳鶴亭不禁又自一皺眉,卻聽陶純純語聲頓了半響,又道: “我知道你也在奇怪他的身份來曆,但是他那一招武功,你可看得出究竟是何門派麼?” 柳鶴亭撫然長歎一聲,緩緩擡起掌中青蕭,陶純純垂頭一看,隻見箫身之上,缺口斑斑,竟似被人砍了,仔細一看竟有七處,七劍一樣。
白衣人隻削出一劍,蕭身何為七道劍痕?她駭然道:“以蕭上劍痕看來,白衣人掌中所使,不但是口寶劍,而且所用劍有幾分似早已絕傳的“亂披風”相同,這‘亂披風’劍法,在武林中流傳甚廣,但武林流傳的,卻都是後人藉名僞詫。
真正“亂披風”劍法,早已絕傳多年,昔年一代劍聖白無名,仗此劍法,縱橫天下,他的一生事迹,雖仍為人津津樂道,但他的一手劍法,卻及身而沒。
直到後來武林中又出了個天縱奇才梅山民,不知由何處學得了這劍法中的幾分精髓,并且将之精研變化而成當時武林最具威力的‘虬架神劍’!武林故老相傳至今,都道‘七妙神君’梅山民隻要随手抖出一劍,劍尖便可彈出七點劍影,幻成七朵梅花。
梨花大槍,白臘長竿等兵器,隻要稍有幾分功力之人,便可抖搶花,劍花,槍竿長過七尺,是以并非難事。
但要以三尺青鋒抖出劍花,卻是大為不易,是以昔年‘三古花’一劍三花,已足稱雄武林,一劍能夠抖了七朵劍花的劍法,自更是縱橫天下,但此梅山民猶在襁褓之中‘虬枝劍’尚未創出,白無名故去多年,‘亂披風’失傳已久,白衣人一劍竟能留下七道劍痕,豈非大是令人驚異。
” 陶純純秋波凝望着蕭上的七道劍痕,心中正是驚異交集,隻見柳鶴亭道: “一劍七痕,但出手部位,又和‘亂披風’絕不相同,此人劍法當真是怪到極處——”陶純純笑道: “此人不但劍法怪到極處,我看他生性為人,隻怕還要比劍法怪上三分,好好一個人偏偏要戴青銅面具。
好好一件衣衫,他偏偏要讓它濺上血迹,然後又要再換,還有——” 柳鶴亭長歎-聲道: “此人生性雖怪,但卻絕非全無令人敬佩之處,我方才的确存有幾分取巧之心,想借夕陽,撩亂他的目光,而他的一劍,也的确因此受到一些影響……繼續說道: “方才我圍着他的身形,由左至右,走了半圈,雖然一招未發,其實在心中卻不知已想過多少招式。
我自覺俱都破綻極多,是以我心中雖有千百式招想過,但自始至終,卻未敢發出一招。
” 隻要他說的話,陶純純她都在全心全意地留心聽着。
隻聽他接着又道,後來我轉到一處,側面突然發覺有夕陽射來,極為耀目,心裡轉了幾轉,便故意讓他面對着漫天夕陽,然後再次沖天掠起。
他隻要擡頭看我,便被夕陽攏亂眼神,他若是不擡頭看我,又怎知道我用的什麼招式? 他縱有聽風變位的耳力,可以聽出我的招式是擊向他身體何處,他又怎能用耳朵來聽出我所用招式中的破綻。
” 陶純純輕笑道: “所以你掠時是所用的身法,隻是普通常見的輕功‘一鶴沖天’,但身軀淩空一陣之後,雙足用的便是‘蒼穹十三式’,雙臂卻用的是‘天山’身法,讓他根本無法從你的身形中看出招式。
” 柳鶴亭微喟一聲,道: “那時我正是此意,才會孤注一擲,騾然發難,否則也許直到此刻我仍未發出一招。
”垂下頭來,俯視着自己拿的青蕭。
又道: “我隻望我這一招兩式,縱不能戰勝,亦不會落敗,是以我身形上升到三丈以後,才筆直掠上,因為又想借下沖之力使我箫掌的攻敵之力,更為強大……” 陶純純眼波微橫,似已露出贊賞之意,在贊賞他臨敵的小“謹慎”,隻聽柳鶴亭長歎一聲道: “當時我俯首下沖,隻覺他的身軀越來越大,越來越近,但他卻仍未動彈,隻是已擡起來,我心中大喜,右手挽出一片銀光,刺向他右肩,左掌再以鷹爪去護他持劍的手腕……” 陶純純秀目一張,問道: “我忘了問你,方才你左手半伸半曲,固然是鷹爪的手燒,不知你食指為什麼要蜷在手心,集在一處!” 柳鶴亭微一沉吟,終于答道: “那亦是我預留的煞手,準備……” 陶純純微一沉吟,接口問道: “聽你說來,那也是一種指功,但華山秘技‘彈指神通’少林絕學‘一指禅功’以及天下各門各派的指上功力,似乎從未聽人練在左手,而且蜷在掌心,曲做一處!” 柳鶴亭又自微微一呆,四顧一眼,旁人都以走去,隻有那般黑衫黃衫漢子,仍在盤膝而坐,似乎有所期待。
而陶純純卻又道: “我這樣問的實在不該,設若不願告訴我,我半分都不會怪你。
”緩緩垂下頭去,撫弄着自己的衣角。
她知道凡是武林中人,最最珍貴之物,便是自己的獨得之秘,不傳武功,縱然親如父母兄妹也不洩漏,是以陶純純才會暗怪自己不該,問出此話。
柳鶴亭道: “純純,我下一次對你說,我什麼話都願告訴你,難道你還不相信我麼?”低歎一聲,伸出手掌,似乎要握向陶純純的皓腕,但手掌伸出一半,卻又垂下,接口道: “我方才曲在掌心那一指,既非‘彈指神通’亦非‘一指神功’,但卻是家師昔年遍遊天下,參研各門派練有的指力方法,去無存青,采集優點,集其精粹,苦練而成,這一指之中,包含有武當,長白、峨嵋、天山這幾個以劍為主的門派,右掌所捏劍訣中指力飛靈變幻,也包含有少林、昆侖,這兩個以拳為主門派,這當中的指力雄渾凝住,加以華山‘彈指神通’再運力之巧,少林‘一指禅’的運力之純,正是家師平時功力之精粹。
方才我那一生兩式,主要威力,捍來似招在蕭之中,其實卻是在這指内,既可作箫掌之輔,一可作攻敵之主,随機而變随心而定。
但家師常言,指多用,必遭天忌,是以此不可多用。
” 陶純純突地擡起頭來,接口道: “我師傅沒有仙去的時候,曾經對我說過,普天之下,隻有三種武功,最最可怕。
其中一種,便是昔年‘半柳先生’生平絕技,是‘半柳先生’的窮平生精力而成的一種指功,正是功已奪天地造化,功可驚日月鬼神。
盈可曳丹力,會蛟龍,昃可貴蚤心,虹鹭目,武林中人不知其名穿便稱之為‘盤古斧’! 但,師父又說這‘盤古斧’三字之能形容這種功夫的威力,隻未形容出這種功夫的實際,還不如叫做‘娲女指’來得恰當些,我當時心裡就有些好笑,女人起的名字,總與,‘女’字有關……” 話聲微頓,嫣然笑問:“你說的可是此種功夫?” 柳鶴亭微一颔首,肅然道: “半柳先生正是家師。
” 話聲方落,人群之中,已起了一聲輕微騷動,要知道“半柳先生”名傾天下,這班漢子雖然庸俗平凡,卻已知道半柳先生的聲名武功,聽到這少年便是半柳先生的傳人,自然難免驚異騷動。
但這騷動之聲,卻根本未曾聽入柳鶴亭耳裡,他垂首望着青箫上的斑斑劍痕,心境卻又變的十分落莫蕭索!
筆直地走到一幫銀衫少女身前,身形一頓,霍然甩卻身上白衫—— 一無血迹,霍然再次轉身——劍光閃爍。
柳鶴亭木然卓立,目光但随白衣人而動。
突地見他轉身說道: “一劍不能傷得閣下,一年之後再見有期!” 反腕一揚,白衫與長劍齊飛,劍光與晚霞一色。
白衣人掉在銀少女揚起皓腕之上。
長劍青光一閃,劃空而過,“奪”地一聲,劍光沒入山石數寸,身形又自一呆,呆呆地愣了半晌,冷厲地一聲聲吼道: “走!” 吼,宛如石破天驚,在衆人耳畔一響,在衆人心底一震,誰也不知他兩人誰勝誰負。
此刻聽了他這一聲叱聲,心中但覺又驚,又奇,又詫,又愕。
柳鶴亭胸橫青蕭,緩緩落下,左右四顧一眼,笑道: “勝負未分,閣下為何要走。
” 語聲清朗語氣卻極沉緩,似乎得意,又似可惜。
白衣人胸膛一挺,目光一凜,突又隐去,緩緩說道: “在下與閣下初次相識,在下性情你可知道?” 柳鶴亭劍眉微皺旁顧陶純純一眼,緩緩答道: “閣下與在下初次相識,閣下之性情,在下既無知道之可能,亦無知道之必要。
” 白衣人突地仰天一望,青銅面具之内,竟自發出一陣冷冷的笑聲,笑聲一頓,緩緩說道: “自幼至今傷在我劍下之人,雖不知凡幾,但懦弱無能之人,在下不殺,武功不高之人,在下不殺,籍籍無名之人,在下不殺,認敗服輸之人,在下不殺,婦人孺子,在下不殺,劍不戰勝之人,在下不殺。
閣下武功驚人,對敵之時,頭腦冷靜,判事之分明,均以常人不能做到之事,在下一劍既不能傷及閣下,焉有再動手之理。
” 語罷,再也不望柳鶴亭一眼,大步向谷外走去。
彩霞,夕陽,映着他剛健碩長的身影,緩緩踱過小樹,樹下流水潺潺,水聲淙淙,暮風吹舞着衣袂,卻在小村欄杆,輕舞起一片零亂人影。
人影零亂,人聲細碎,夕陽影下,突地飛過一隻孤雁,雁聲一唳,卻不知高興,抑或是歎息。
斜陽暮色中,柳鶴亭手垂青蕭,目送他的身影遠去。
一時之間,對此人亦不知是相惜,欽佩,抑或是輕蔑,痛恨。
隻聽身側的陶純純突地輕輕一聲長歎,低語道: “可惜呀可惜!” 柳鶴亭心不在焉,茫然問道: “可惜什麼?” 陶純純走前半步,将櫻唇幾乎要湊到他耳畔,輕輕說道: “可惜你用的兵刃不是刀劍,否則方才面對燦爛的夕陽。
刀閃寒光,劍花撩目,那白衣人隻怕便再也看不到你右手那一招“泛渡銀河”和左手那一招“蒼鷹落”中的破绺,右肩縱不中劍,右腕脈門,卻要被你扣住——” 語聲一頓,又道: “不過,這白衣人的武功,倒真的令人佩服!” 你那一招“泛渡銀河”本來可說是一無破綻,隻有劍式還未完全落下的時候,右肋下微有半分空隙之處,但對方若身形不動,而用右手劍刺入左邊空隙中,簡直不大可能,何況你左掌那一掌“太山七禽掌”中的“神鷹一式” 變化而來的“蒼鷹落”,又正好對住他長劍的去勢。
但是他那一劍,卻偏偏刺向你那處空障,更奇怪的是,那一劍的劍法,雖和突湖他見的“舉火撩天”,以及常蒼絕學“楚鳥乘煙”有幾點相似之處,但劍式變化的詭谲奇幻卻又不知高過這兩招多少倍,我想來想去,竟想不出這一招的來曆!” 語聲極輕,又極快,柳鶴亭左掌輕撫右掌青蕭,默然傾聽。
那班銀衫少女們,此刻已遠遠繞過他們,随着那白衣人走向谷外。
隻是尉遲文、勝奎英卻自仍立在一旁,竊竊私議,卻又不時向這邊二人,望上兩眼。
陶純純語聲未了,慰遲文、勝奎英倏然雙雙掠起,掠過那班銀衫少女,走過小橋。
柳鶴亭擡起頭來,見到這般情況劍眉微皺,假裝不勝驚異。
尉遲文、勝奎英以及銀衫少女們,覓路來此谷中,當然為的就是要尋找他們“殿下”項煌,但此刻的項煌下落不明。
白衣人說了句“走”,他們便一起走了,雖然這班人對白衣人畏懼敬服。
非但不在對項煌的畏懼之下,甚或尤有過之,否則怎會将項煌置之不顧。
直到此刻,柳鶴亭隻知那白衣人武功奇妙,生性尤怪,而且亦是那“南荒太君”的門下人物,但此人的姓名來曆,武功派别,柳鶴亭卻絲毫不知,是以暗中奇怪,這班人怎會如此聽命于他? 思忖之間,隻見尉遲文身形突頓,立在橋頭和當先走出的兩個銀衫少女低語了幾句,目光遠遠向自己投來。
但見到了自己的目光亦在望他,立刻擰腰錯步,縱身而去,那兩個銀衫少女亦自回向這邊看了兩眼。
纖腰娜娜,蓮步珊珊,緩緩走去,柳鶴亭不禁又自一皺眉,卻聽陶純純語聲頓了半響,又道: “我知道你也在奇怪他的身份來曆,但是他那一招武功,你可看得出究竟是何門派麼?” 柳鶴亭撫然長歎一聲,緩緩擡起掌中青蕭,陶純純垂頭一看,隻見箫身之上,缺口斑斑,竟似被人砍了,仔細一看竟有七處,七劍一樣。
白衣人隻削出一劍,蕭身何為七道劍痕?她駭然道:“以蕭上劍痕看來,白衣人掌中所使,不但是口寶劍,而且所用劍有幾分似早已絕傳的“亂披風”相同,這‘亂披風’劍法,在武林中流傳甚廣,但武林流傳的,卻都是後人藉名僞詫。
真正“亂披風”劍法,早已絕傳多年,昔年一代劍聖白無名,仗此劍法,縱橫天下,他的一生事迹,雖仍為人津津樂道,但他的一手劍法,卻及身而沒。
直到後來武林中又出了個天縱奇才梅山民,不知由何處學得了這劍法中的幾分精髓,并且将之精研變化而成當時武林最具威力的‘虬架神劍’!武林故老相傳至今,都道‘七妙神君’梅山民隻要随手抖出一劍,劍尖便可彈出七點劍影,幻成七朵梅花。
梨花大槍,白臘長竿等兵器,隻要稍有幾分功力之人,便可抖搶花,劍花,槍竿長過七尺,是以并非難事。
但要以三尺青鋒抖出劍花,卻是大為不易,是以昔年‘三古花’一劍三花,已足稱雄武林,一劍能夠抖了七朵劍花的劍法,自更是縱橫天下,但此梅山民猶在襁褓之中‘虬枝劍’尚未創出,白無名故去多年,‘亂披風’失傳已久,白衣人一劍竟能留下七道劍痕,豈非大是令人驚異。
” 陶純純秋波凝望着蕭上的七道劍痕,心中正是驚異交集,隻見柳鶴亭道: “一劍七痕,但出手部位,又和‘亂披風’絕不相同,此人劍法當真是怪到極處——”陶純純笑道: “此人不但劍法怪到極處,我看他生性為人,隻怕還要比劍法怪上三分,好好一個人偏偏要戴青銅面具。
好好一件衣衫,他偏偏要讓它濺上血迹,然後又要再換,還有——” 柳鶴亭長歎-聲道: “此人生性雖怪,但卻絕非全無令人敬佩之處,我方才的确存有幾分取巧之心,想借夕陽,撩亂他的目光,而他的一劍,也的确因此受到一些影響……繼續說道: “方才我圍着他的身形,由左至右,走了半圈,雖然一招未發,其實在心中卻不知已想過多少招式。
我自覺俱都破綻極多,是以我心中雖有千百式招想過,但自始至終,卻未敢發出一招。
” 隻要他說的話,陶純純她都在全心全意地留心聽着。
隻聽他接着又道,後來我轉到一處,側面突然發覺有夕陽射來,極為耀目,心裡轉了幾轉,便故意讓他面對着漫天夕陽,然後再次沖天掠起。
他隻要擡頭看我,便被夕陽攏亂眼神,他若是不擡頭看我,又怎知道我用的什麼招式? 他縱有聽風變位的耳力,可以聽出我的招式是擊向他身體何處,他又怎能用耳朵來聽出我所用招式中的破綻。
” 陶純純輕笑道: “所以你掠時是所用的身法,隻是普通常見的輕功‘一鶴沖天’,但身軀淩空一陣之後,雙足用的便是‘蒼穹十三式’,雙臂卻用的是‘天山’身法,讓他根本無法從你的身形中看出招式。
” 柳鶴亭微喟一聲,道: “那時我正是此意,才會孤注一擲,騾然發難,否則也許直到此刻我仍未發出一招。
”垂下頭來,俯視着自己拿的青蕭。
又道: “我隻望我這一招兩式,縱不能戰勝,亦不會落敗,是以我身形上升到三丈以後,才筆直掠上,因為又想借下沖之力使我箫掌的攻敵之力,更為強大……” 陶純純眼波微橫,似已露出贊賞之意,在贊賞他臨敵的小“謹慎”,隻聽柳鶴亭長歎一聲道: “當時我俯首下沖,隻覺他的身軀越來越大,越來越近,但他卻仍未動彈,隻是已擡起來,我心中大喜,右手挽出一片銀光,刺向他右肩,左掌再以鷹爪去護他持劍的手腕……” 陶純純秀目一張,問道: “我忘了問你,方才你左手半伸半曲,固然是鷹爪的手燒,不知你食指為什麼要蜷在手心,集在一處!” 柳鶴亭微一沉吟,終于答道: “那亦是我預留的煞手,準備……” 陶純純微一沉吟,接口問道: “聽你說來,那也是一種指功,但華山秘技‘彈指神通’少林絕學‘一指禅功’以及天下各門各派的指上功力,似乎從未聽人練在左手,而且蜷在掌心,曲做一處!” 柳鶴亭又自微微一呆,四顧一眼,旁人都以走去,隻有那般黑衫黃衫漢子,仍在盤膝而坐,似乎有所期待。
而陶純純卻又道: “我這樣問的實在不該,設若不願告訴我,我半分都不會怪你。
”緩緩垂下頭去,撫弄着自己的衣角。
她知道凡是武林中人,最最珍貴之物,便是自己的獨得之秘,不傳武功,縱然親如父母兄妹也不洩漏,是以陶純純才會暗怪自己不該,問出此話。
柳鶴亭道: “純純,我下一次對你說,我什麼話都願告訴你,難道你還不相信我麼?”低歎一聲,伸出手掌,似乎要握向陶純純的皓腕,但手掌伸出一半,卻又垂下,接口道: “我方才曲在掌心那一指,既非‘彈指神通’亦非‘一指神功’,但卻是家師昔年遍遊天下,參研各門派練有的指力方法,去無存青,采集優點,集其精粹,苦練而成,這一指之中,包含有武當,長白、峨嵋、天山這幾個以劍為主的門派,右掌所捏劍訣中指力飛靈變幻,也包含有少林、昆侖,這兩個以拳為主門派,這當中的指力雄渾凝住,加以華山‘彈指神通’再運力之巧,少林‘一指禅’的運力之純,正是家師平時功力之精粹。
方才我那一生兩式,主要威力,捍來似招在蕭之中,其實卻是在這指内,既可作箫掌之輔,一可作攻敵之主,随機而變随心而定。
但家師常言,指多用,必遭天忌,是以此不可多用。
” 陶純純突地擡起頭來,接口道: “我師傅沒有仙去的時候,曾經對我說過,普天之下,隻有三種武功,最最可怕。
其中一種,便是昔年‘半柳先生’生平絕技,是‘半柳先生’的窮平生精力而成的一種指功,正是功已奪天地造化,功可驚日月鬼神。
盈可曳丹力,會蛟龍,昃可貴蚤心,虹鹭目,武林中人不知其名穿便稱之為‘盤古斧’! 但,師父又說這‘盤古斧’三字之能形容這種功夫的威力,隻未形容出這種功夫的實際,還不如叫做‘娲女指’來得恰當些,我當時心裡就有些好笑,女人起的名字,總與,‘女’字有關……” 話聲微頓,嫣然笑問:“你說的可是此種功夫?” 柳鶴亭微一颔首,肅然道: “半柳先生正是家師。
” 話聲方落,人群之中,已起了一聲輕微騷動,要知道“半柳先生”名傾天下,這班漢子雖然庸俗平凡,卻已知道半柳先生的聲名武功,聽到這少年便是半柳先生的傳人,自然難免驚異騷動。
但這騷動之聲,卻根本未曾聽入柳鶴亭耳裡,他垂首望着青箫上的斑斑劍痕,心境卻又變的十分落莫蕭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