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處得意,竟能不忘做人的慎言謹行,自然感到寬慰和放心!看來,他倒也沒有負了舅舅的一份舉薦之恩!
宗岩眼見已經六七歲了。
如茵有心讓孩子到塾館開蒙念書。
和子霖商量,子霖卻擔心孩子年紀太小,舍不得孩子這時就到學堂去。
說不如由他們自己承當宗岩的開蒙得了。
如此,每日裡雖功課不算多,然因孩子天資聰明,日積月累地,會背的書、寫的字,倒比在塾館裡學生還會得多呢! 因子霖一直存着一段科舉之心,故而,除了公務之外,每天都為自己定下有讀書制藝的時間。
閑暇時,要麼打打太極拳、讀讀書、練練太極劍;子霖、如茵、宗岩一家三口在後衙的小花園子裡是賞賞月、看看花。
興之所緻時,子霖也會撫箫吹上一曲,嗚嗚咽咽地,或是《梅花三弄》,或是《寒江獨釣》。
坐在那裡默默傾聽的如茵,偶爾也會心有所動!隻不知,是為這如泣如訴的旋律所觸?還是為某種忽如其來的情緒所惑?總覺得有一種遙遙遠遠的、缥缥缈缈的情懷,如波似浪地悄悄沖蕩着心之堤岸。
而子霖每每便能感覺出如茵突如其來的憂傷和惆怅來。
雖心内隐忍着一段煩惱和痛苦,卻從未說透過,倒是格外盡心地溫存體貼、處處曲意疏導…… 這兩年來,舅舅和兩湖總督張之洞大人,為了大清的崛起,除了大力推行各樣新政、奏請大練新軍之外,還聯合奏請朝廷,從請求遞年削減科舉。
這其間,雖遭到了朝中諸多守舊派大臣的極力反對,末了畢竟促令朝廷下谕立停了科舉,同時着令各地大力興辦新式學校和各樣實業。
在直隸各省,率先開始了各樣新政的實施。
子霖自幼進學,清知科舉取仕的種種弊端和制藝的無用。
加之,興辦新式學校和各樣新政系舅舅的倡議和心願。
故而,表面是雖不露聲色,暗裡卻是竭力支持——在考察呈報官員政績時,對于各州府縣興辦新式學校和實業方面成績優異的官員,往往要格外着重地呈報直隸上司和朝廷,并濃墨褒言,請求對其隆重彰表。
朝廷此時因重視各方新政的推行,竟提升了好幾位在推行各樣新政中考績較為卓著的地方官員。
下面的百官眼色倒也極是靈活,見朝廷和按察衙門對新政方面的考績格外褒獎重視,提升得也格外迅捷,自然竟相效仿。
一時間,河南所屬各州府縣皆紛紛興辦起了各種新式學校和各樣實業來。
在整頓地方吏治方面,子霖也是頗用了一番心思的。
對于那些貪贓枉法、惡迹昭彰的官吏,隻要有确切證據,他便着衙門裡的屬下私下查理清楚,然後把罪證一一具清,直接呈報到京城都察院,自己也不直接插手署理案子。
這樣,上司派人下來查辦時,也就省力得多了。
一來二去地,倒也頗起到了懲治和警戒百官的功效。
看上去,各衙門一時倒也頗知收斂,辦差時也不敢太放肆妄為了。
子霖頗感欣慰!閑下來,自覺畢竟也算為報效朝廷、為國家強盛做了些許的努力。
這些,當然都是因為手中有了權力的緣故。
便感歎有了權力,男子漢自可實現報效朝廷國家、造福百姓的宏圖大志。
若是單憑一兵一卒、匹夫之勇,侈談什麼治國救民?又如何平定天下?到了也不過隻是個人修修身、養養性、誠誠意罷了!隻怕連齊家這一條也難以做到呵! 光緒三十二年秋,豫西幾個縣在一場突如其來的蝗災過後,緊接着便流行起了大瘟疫!據當地官員通報,有幾個村子,死亡人數高達十之四五! 布政使呈報朝廷後,朝廷立即下诏:受災地區減免部分或全部課稅,當地官庫即刻撥放銀兩、藥劑并谷糧赈濟。
可在放赈時,一些官員怕染上瘟疫,調查受災和發送救濟時也不敢親自下去,不過着派了些衙署中的低級官吏和差役們趕到下面。
一個偶然的機會,子霖聽到了下面地方官員的抱怨。
言外之意,似乎很少見到朝廷救濟! 饒是子霖這般一向平和綿穩的性情,火氣也被激了起來。
眼下朝廷内憂外患,好容易才擠出這麼一點兒救命的銀子,竟有人還敢從中攔截?而且,他剛剛通過暗察私訪,好歹也懲處了幾起肆無忌憚的貪官污吏。
他不信,還有誰仍舊這般膽大,連油鍋裡的銀子也敢撈? 他把此事禀報按察使大人之後,因事關朝廷威治和律法,加上李大人正好也與那布政使衙門有些過節,便允了子霖親自到下面再深入明察一番的主意。
卻囑咐他:此事不可張揚,隻悄悄地去、悄悄地回就是了。
令他一俟摸清實情,立即呈報朝廷都察院! 為了摸清受災真相、錢糧發放并貪官私吞赈濟的所有實情,子霖隻帶了四五個心腹親兵,也不動用衙門儀仗,也不驚動各衙門同僚,再次悄悄動身,一路便服潛行地來到各災疫區和村落,勘察糧米和藥物赈濟實情。
誰知,這一下來,所查到的真相竟讓子霖倒吸了一口涼氣!原來,下面很多地方的百姓,根本就不知道赈濟藥物糧米之事!就有的,也隻是一升半碗黴變麥谷和幾包藥劑不全的草藥。
子霖帶人所到之處,隻見赤野茫茫、餓殍枕籍。
蝗災過後,地裡漫說有莊稼了,就連樹都是光秃秃的!村旁路邊,院落宅屋,要麼是染上瘟疫、咽咽一息的百姓;要麼就是已經饑餓待斃的災民!問起赈濟的錢糧草藥,十有六七不知還有其事! 子霖氣得兩手發抖,一時又是憂、又是惱的!可憐這些百姓們,十遺四五!天可憐,幸免一些活下的,還要再受饑挨餓地等死!莫非,大清吏治果然就腐敗到了如此地步?這樣的官吏,這樣岌岌可危的政府根基,如何不叫心驚膽寒? 轉而再想:自己平素為人為官,其實也隻是明哲保身,并不想公開得罪他人。
雖說身兼勘察百官政績吏治之務,做事卻也是縮手縮腳!原以為做得精明:隻需呈報上司,并不經手辦案,不動聲色地就把這一方吏治整肅好!誰知,人家不過做得更隐蔽、也更變本加厲!自己呢,倒還因為這一方的吏治清明、政績突出而受到朝廷和上司的旌表!如今想一想,朝廷國家内憂外患,在危難之中千方百計擠出來的這點救命錢,還有人敢動呢,說什麼吏治清明?自己又有何臉面再做這個官?更如何對得起朝廷和舅舅的信任? 子霖一路走、一路訪、一路氣惱!更感驚愕的是:這次貪污朝廷赈濟錢糧之事,竟牽連到布政使大人也有嫌疑了! 子霖真不知如何是好了!這樁公案,是報還是不報?若是呈報了,朝廷公開懲處那幫人,其它官員會不會對自己從此心生嫌忌?而朝廷一旦不加懲處,或是他們私下聞信做了手腳,毀了證據,自己今後恐怕連如何做人都不好再做下去了!要麼,幹脆私下對其警醒一番:令其趕快補救?可是,這可是犯了欺君之罪的啊! 雖說一時也拿不定該如何了斷,可是,依舊還得秉燭連夜趕寫勘察呈報!如此,
如茵有心讓孩子到塾館開蒙念書。
和子霖商量,子霖卻擔心孩子年紀太小,舍不得孩子這時就到學堂去。
說不如由他們自己承當宗岩的開蒙得了。
如此,每日裡雖功課不算多,然因孩子天資聰明,日積月累地,會背的書、寫的字,倒比在塾館裡學生還會得多呢! 因子霖一直存着一段科舉之心,故而,除了公務之外,每天都為自己定下有讀書制藝的時間。
閑暇時,要麼打打太極拳、讀讀書、練練太極劍;子霖、如茵、宗岩一家三口在後衙的小花園子裡是賞賞月、看看花。
興之所緻時,子霖也會撫箫吹上一曲,嗚嗚咽咽地,或是《梅花三弄》,或是《寒江獨釣》。
坐在那裡默默傾聽的如茵,偶爾也會心有所動!隻不知,是為這如泣如訴的旋律所觸?還是為某種忽如其來的情緒所惑?總覺得有一種遙遙遠遠的、缥缥缈缈的情懷,如波似浪地悄悄沖蕩着心之堤岸。
而子霖每每便能感覺出如茵突如其來的憂傷和惆怅來。
雖心内隐忍着一段煩惱和痛苦,卻從未說透過,倒是格外盡心地溫存體貼、處處曲意疏導…… 這兩年來,舅舅和兩湖總督張之洞大人,為了大清的崛起,除了大力推行各樣新政、奏請大練新軍之外,還聯合奏請朝廷,從請求遞年削減科舉。
這其間,雖遭到了朝中諸多守舊派大臣的極力反對,末了畢竟促令朝廷下谕立停了科舉,同時着令各地大力興辦新式學校和各樣實業。
在直隸各省,率先開始了各樣新政的實施。
子霖自幼進學,清知科舉取仕的種種弊端和制藝的無用。
加之,興辦新式學校和各樣新政系舅舅的倡議和心願。
故而,表面是雖不露聲色,暗裡卻是竭力支持——在考察呈報官員政績時,對于各州府縣興辦新式學校和實業方面成績優異的官員,往往要格外着重地呈報直隸上司和朝廷,并濃墨褒言,請求對其隆重彰表。
朝廷此時因重視各方新政的推行,竟提升了好幾位在推行各樣新政中考績較為卓著的地方官員。
下面的百官眼色倒也極是靈活,見朝廷和按察衙門對新政方面的考績格外褒獎重視,提升得也格外迅捷,自然竟相效仿。
一時間,河南所屬各州府縣皆紛紛興辦起了各種新式學校和各樣實業來。
在整頓地方吏治方面,子霖也是頗用了一番心思的。
對于那些貪贓枉法、惡迹昭彰的官吏,隻要有确切證據,他便着衙門裡的屬下私下查理清楚,然後把罪證一一具清,直接呈報到京城都察院,自己也不直接插手署理案子。
這樣,上司派人下來查辦時,也就省力得多了。
一來二去地,倒也頗起到了懲治和警戒百官的功效。
看上去,各衙門一時倒也頗知收斂,辦差時也不敢太放肆妄為了。
子霖頗感欣慰!閑下來,自覺畢竟也算為報效朝廷、為國家強盛做了些許的努力。
這些,當然都是因為手中有了權力的緣故。
便感歎有了權力,男子漢自可實現報效朝廷國家、造福百姓的宏圖大志。
若是單憑一兵一卒、匹夫之勇,侈談什麼治國救民?又如何平定天下?到了也不過隻是個人修修身、養養性、誠誠意罷了!隻怕連齊家這一條也難以做到呵! 光緒三十二年秋,豫西幾個縣在一場突如其來的蝗災過後,緊接着便流行起了大瘟疫!據當地官員通報,有幾個村子,死亡人數高達十之四五! 布政使呈報朝廷後,朝廷立即下诏:受災地區減免部分或全部課稅,當地官庫即刻撥放銀兩、藥劑并谷糧赈濟。
可在放赈時,一些官員怕染上瘟疫,調查受災和發送救濟時也不敢親自下去,不過着派了些衙署中的低級官吏和差役們趕到下面。
一個偶然的機會,子霖聽到了下面地方官員的抱怨。
言外之意,似乎很少見到朝廷救濟! 饒是子霖這般一向平和綿穩的性情,火氣也被激了起來。
眼下朝廷内憂外患,好容易才擠出這麼一點兒救命的銀子,竟有人還敢從中攔截?而且,他剛剛通過暗察私訪,好歹也懲處了幾起肆無忌憚的貪官污吏。
他不信,還有誰仍舊這般膽大,連油鍋裡的銀子也敢撈? 他把此事禀報按察使大人之後,因事關朝廷威治和律法,加上李大人正好也與那布政使衙門有些過節,便允了子霖親自到下面再深入明察一番的主意。
卻囑咐他:此事不可張揚,隻悄悄地去、悄悄地回就是了。
令他一俟摸清實情,立即呈報朝廷都察院! 為了摸清受災真相、錢糧發放并貪官私吞赈濟的所有實情,子霖隻帶了四五個心腹親兵,也不動用衙門儀仗,也不驚動各衙門同僚,再次悄悄動身,一路便服潛行地來到各災疫區和村落,勘察糧米和藥物赈濟實情。
誰知,這一下來,所查到的真相竟讓子霖倒吸了一口涼氣!原來,下面很多地方的百姓,根本就不知道赈濟藥物糧米之事!就有的,也隻是一升半碗黴變麥谷和幾包藥劑不全的草藥。
子霖帶人所到之處,隻見赤野茫茫、餓殍枕籍。
蝗災過後,地裡漫說有莊稼了,就連樹都是光秃秃的!村旁路邊,院落宅屋,要麼是染上瘟疫、咽咽一息的百姓;要麼就是已經饑餓待斃的災民!問起赈濟的錢糧草藥,十有六七不知還有其事! 子霖氣得兩手發抖,一時又是憂、又是惱的!可憐這些百姓們,十遺四五!天可憐,幸免一些活下的,還要再受饑挨餓地等死!莫非,大清吏治果然就腐敗到了如此地步?這樣的官吏,這樣岌岌可危的政府根基,如何不叫心驚膽寒? 轉而再想:自己平素為人為官,其實也隻是明哲保身,并不想公開得罪他人。
雖說身兼勘察百官政績吏治之務,做事卻也是縮手縮腳!原以為做得精明:隻需呈報上司,并不經手辦案,不動聲色地就把這一方吏治整肅好!誰知,人家不過做得更隐蔽、也更變本加厲!自己呢,倒還因為這一方的吏治清明、政績突出而受到朝廷和上司的旌表!如今想一想,朝廷國家内憂外患,在危難之中千方百計擠出來的這點救命錢,還有人敢動呢,說什麼吏治清明?自己又有何臉面再做這個官?更如何對得起朝廷和舅舅的信任? 子霖一路走、一路訪、一路氣惱!更感驚愕的是:這次貪污朝廷赈濟錢糧之事,竟牽連到布政使大人也有嫌疑了! 子霖真不知如何是好了!這樁公案,是報還是不報?若是呈報了,朝廷公開懲處那幫人,其它官員會不會對自己從此心生嫌忌?而朝廷一旦不加懲處,或是他們私下聞信做了手腳,毀了證據,自己今後恐怕連如何做人都不好再做下去了!要麼,幹脆私下對其警醒一番:令其趕快補救?可是,這可是犯了欺君之罪的啊! 雖說一時也拿不定該如何了斷,可是,依舊還得秉燭連夜趕寫勘察呈報!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