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
怕走的時候,你老不在家。
所以,乘你這會兒在家,先向你辭個行。
" 舅聽了,怔在那裡半晌沒有說話。
最後才微微點了點頭:"嗯,真想回去看看也中。
出來這麼久了,恁爹恁娘隻怕也都想你了。
嗯,回去看看,依舊還回來罷。
一是恁姑姥娘和恁妗子都離不開你;二是……你在老家,隻怕還不如在舅這兒好過呵。
" 如茵的淚一下子奪眶而出!她趕忙掏出掖在衣襟上的手絹捂住了眼。
她知道,舅舅仍在為自己着想啊!怕因了和吳家的那樁婚姻事,人家要對自己說三道四呢!更怕和逸之的親事也不成了時,家裡更沒法子再待下去了。
舅舅咳了一聲,歎歎氣:"孩兒,你心裡,是不是也怪恁舅?" 如茵拭了拭淚,仰起頭來:"舅!如茵感激舅舅尚且不及,何來怪怨之理?我隻恨逸之:好歹也要見了舅、見了我,把話說清楚了,那時,憑他再走到哪裡,再做什麼,難道舅舅還會攔阻他不成?如今,倒是我……原想在京城孝敬舅和妗子一輩子的,誰知……反倒惹二老傷心,落得不忠不孝……" 一時,哽咽地說不下去了。
舅歎了口氣:"孩兒!說不上這話!嗳!到底是自家親的!逸之那孩子,平時做事還算穩重!我領兵這麼多年了,你問問恁倆堂兄,可聽說過有一個敢像他這樣私自離營、至今還沒被緝拿處決的麼?舅為了你,可是頭一遭壞了領兵的大規矩啊!" 如茵聽了這話,臉色頓然煞白,"撲嗵"跪了下去,大把地試着淚:"舅!我知道!舅是顧及孩兒,才不和他計較的。
舅,孩兒到死也不忘舅的大恩大德啊!" 舅的臉上一時顯出了憤懑之色來!他走過來,彎腰扶起如茵。
然後,在屋内踱了幾番,轉過臉來說:"孩兒,我不想向世人辨白什麼!隻是,如果連自家人也不肯體諒我,才是恁舅最心寒的事啊!"他一邊說着,一邊突然很厲害地咳了起來! 如茵趕忙上前,一邊替他撫着背,一面哽咽着叫了聲:"舅——!都是閨女不孝……"便再也說不出話來,隻是拭着再也拭不盡的淚。
心内一時又怨恨逸之:如今,竟弄得自己走也難、留也難,進退無路了! 她拭了拭淚,轉身給舅舅倒了杯熱茶端上來。
舅舅喝了兩口,放下杯子悲戚地說:"孩兒,現在外面都流傳着,恁舅是誤君誤國之徒,是首鼠兩端的小人……咳!啥髒水都潑來了!恁舅這心裡,憋得慌啊!" 喜怒哀樂從不溢于言表的舅舅,此時竟是滿臉的凄楚和悲憤! 如茵淚眼朦胧地望着舅舅:才幾天時間?原本雄武魁壯、才四十出頭兒的舅舅,竟然已被這段可怕的日子壓得滿頭華發了! 他望外甥女如茵的背影消失在通往後庭的月亮時,不知何故,突然感到自己的身心竟是從未有過的疲憊…… 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表面上好像已經化險為夷了。
可是,他心内比誰都清楚,平安和甯靜,隻是暫時的。
戊戌驚變,是他有生以來最大的慘敗和恥辱啊! 他兀自站在那裡,兩眼望着窗外灰朦朦的天空,雙手緊緊地扭結在一起,全身微微抖動着—— 甲午之後,人心思強,朝野思變。
康梁公車上書,提出一整套令人心鼓舞的練兵、富國、教民、改革内政外交諸項措施,一時朝野震驚、民心振奮!仿佛看到了大清崛起的希望,朝中大臣一時也多踴躍支持。
然而,為時不久,好些起先都很支持變法的朝中大臣,漸漸都感覺到這幫子書生空有一腔熱血,卻是隻能說、不能做的文人了。
如今,再去指責康梁之輩的施政幼稚、言行不慎、年輕氣盛、情性躁動已經沒什麼意義了!要變法、要救國,什麼都好,為什麼一定要和朝中諸多要臣紛紛鬧翻?為什麼非要四下樹敵?為什麼非要咄咄逼人、魯莽滅裂不可呢?激進的後果,竟連當初曾支持他們變法的好些朝中大臣,也因對他們的失望而紛紛離去! 變法,當長期醞釀、待時而發才行!而眼下這一群沒有曆過大事的秀才,外加一個手中根本就沒有實權的皇上,非要再用這般激烈的方法,非要流血殺人?不僅要殺榮祿,竟然還要劫殺太後!老佛爺是什麼人?若論權謀,當年八大顧命大臣都敗在了她的手下。
幾個毫無曆練的書生,哪裡是她的對手? 他想起了八月初一和初五的兩次觐見皇上。
第一次觐見皇上,他就預料到了,當此非常之時,自己受此殊榮是禍不是福啊!他當時就曾勸谏皇上——請皇上趕快下旨,令康、梁等人即刻離京,暫避一時風勢!也曾冒死直谏,述說古今各國變法不易。
非有内憂,即生外患。
理應步步經營,切勿操之過急。
并向皇上提議:變
怕走的時候,你老不在家。
所以,乘你這會兒在家,先向你辭個行。
" 舅聽了,怔在那裡半晌沒有說話。
最後才微微點了點頭:"嗯,真想回去看看也中。
出來這麼久了,恁爹恁娘隻怕也都想你了。
嗯,回去看看,依舊還回來罷。
一是恁姑姥娘和恁妗子都離不開你;二是……你在老家,隻怕還不如在舅這兒好過呵。
" 如茵的淚一下子奪眶而出!她趕忙掏出掖在衣襟上的手絹捂住了眼。
她知道,舅舅仍在為自己着想啊!怕因了和吳家的那樁婚姻事,人家要對自己說三道四呢!更怕和逸之的親事也不成了時,家裡更沒法子再待下去了。
舅舅咳了一聲,歎歎氣:"孩兒,你心裡,是不是也怪恁舅?" 如茵拭了拭淚,仰起頭來:"舅!如茵感激舅舅尚且不及,何來怪怨之理?我隻恨逸之:好歹也要見了舅、見了我,把話說清楚了,那時,憑他再走到哪裡,再做什麼,難道舅舅還會攔阻他不成?如今,倒是我……原想在京城孝敬舅和妗子一輩子的,誰知……反倒惹二老傷心,落得不忠不孝……" 一時,哽咽地說不下去了。
舅歎了口氣:"孩兒!說不上這話!嗳!到底是自家親的!逸之那孩子,平時做事還算穩重!我領兵這麼多年了,你問問恁倆堂兄,可聽說過有一個敢像他這樣私自離營、至今還沒被緝拿處決的麼?舅為了你,可是頭一遭壞了領兵的大規矩啊!" 如茵聽了這話,臉色頓然煞白,"撲嗵"跪了下去,大把地試着淚:"舅!我知道!舅是顧及孩兒,才不和他計較的。
舅,孩兒到死也不忘舅的大恩大德啊!" 舅的臉上一時顯出了憤懑之色來!他走過來,彎腰扶起如茵。
然後,在屋内踱了幾番,轉過臉來說:"孩兒,我不想向世人辨白什麼!隻是,如果連自家人也不肯體諒我,才是恁舅最心寒的事啊!"他一邊說着,一邊突然很厲害地咳了起來! 如茵趕忙上前,一邊替他撫着背,一面哽咽着叫了聲:"舅——!都是閨女不孝……"便再也說不出話來,隻是拭着再也拭不盡的淚。
心内一時又怨恨逸之:如今,竟弄得自己走也難、留也難,進退無路了! 她拭了拭淚,轉身給舅舅倒了杯熱茶端上來。
舅舅喝了兩口,放下杯子悲戚地說:"孩兒,現在外面都流傳着,恁舅是誤君誤國之徒,是首鼠兩端的小人……咳!啥髒水都潑來了!恁舅這心裡,憋得慌啊!" 喜怒哀樂從不溢于言表的舅舅,此時竟是滿臉的凄楚和悲憤! 如茵淚眼朦胧地望着舅舅:才幾天時間?原本雄武魁壯、才四十出頭兒的舅舅,竟然已被這段可怕的日子壓得滿頭華發了! 他望外甥女如茵的背影消失在通往後庭的月亮時,不知何故,突然感到自己的身心竟是從未有過的疲憊…… 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表面上好像已經化險為夷了。
可是,他心内比誰都清楚,平安和甯靜,隻是暫時的。
戊戌驚變,是他有生以來最大的慘敗和恥辱啊! 他兀自站在那裡,兩眼望着窗外灰朦朦的天空,雙手緊緊地扭結在一起,全身微微抖動着—— 甲午之後,人心思強,朝野思變。
康梁公車上書,提出一整套令人心鼓舞的練兵、富國、教民、改革内政外交諸項措施,一時朝野震驚、民心振奮!仿佛看到了大清崛起的希望,朝中大臣一時也多踴躍支持。
然而,為時不久,好些起先都很支持變法的朝中大臣,漸漸都感覺到這幫子書生空有一腔熱血,卻是隻能說、不能做的文人了。
如今,再去指責康梁之輩的施政幼稚、言行不慎、年輕氣盛、情性躁動已經沒什麼意義了!要變法、要救國,什麼都好,為什麼一定要和朝中諸多要臣紛紛鬧翻?為什麼非要四下樹敵?為什麼非要咄咄逼人、魯莽滅裂不可呢?激進的後果,竟連當初曾支持他們變法的好些朝中大臣,也因對他們的失望而紛紛離去! 變法,當長期醞釀、待時而發才行!而眼下這一群沒有曆過大事的秀才,外加一個手中根本就沒有實權的皇上,非要再用這般激烈的方法,非要流血殺人?不僅要殺榮祿,竟然還要劫殺太後!老佛爺是什麼人?若論權謀,當年八大顧命大臣都敗在了她的手下。
幾個毫無曆練的書生,哪裡是她的對手? 他想起了八月初一和初五的兩次觐見皇上。
第一次觐見皇上,他就預料到了,當此非常之時,自己受此殊榮是禍不是福啊!他當時就曾勸谏皇上——請皇上趕快下旨,令康、梁等人即刻離京,暫避一時風勢!也曾冒死直谏,述說古今各國變法不易。
非有内憂,即生外患。
理應步步經營,切勿操之過急。
并向皇上提議: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