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等着大表哥的信兒。
大亂當前,還是以靜制動的好。
就算出面打探,也不能咱們這些人親自出頭露面。
" 逸之見兩人說的有理,隻得暫時忍耐着,又派了幾位親兵,每日進京和大表哥并徐大人聯系。
八月初七到八月初九,整整三天,京城那邊一直都未有新的消息傳到小站來。
八月初十,逸之再次派出去的一位親信從京城返回:"京城家裡安靜如常。
康、梁已逃離京城。
然而,軍機處譚嗣同等六人卻被步兵統領抓捕了!" 逸之眼前蓦地一黑! 親信繼續說:"法華寺家中倒也安靜。
康、梁二公已離京。
屬下在京城聽到這樣一個傳聞,不敢不據實禀報長官知道。
說這次太後訓政的原因,是因為幾個新黨膽大包天,夜闖大人府挾槍威脅大人出兵圍園,實行武力變法。
大人巧與周旋脫身後,向榮大人告發了亂黨的謀逆大罪!" 逸之隻覺得自己滿頭嗡嗡轟響着:"天哪!圍園劫後、夜闖法華寺之事,他人又是如何得知的?譚大人夜闖法華寺之事,他人如何得知這般詳細?或許,是舅舅的府上出了内奸?難道府中有人告發了此事?或是,太後捉不到康、梁,怒而下旨捉拿譚大人等。
而這幾個人中,有吃刑不過的,招出了與舅舅密謀興兵之事麼?" 他再也顧不得什麼了,甚至沒有向如松和如桦兩人說一聲,便急急忙忙向營務處告了假,帶着親信急忙馳馬趕到天津,爾後乘火車直奔京城而來。
在京城,逸之整整奔走了一天,好容易才找到了一位和維新黨有聯系的朋友,終于打聽出康、梁二公逃出京城、譚嗣同等六人被朝廷捕拿的确信。
并且還告訴他:朝廷現正在四處搜捕拿其它的維新同黨。
說這次太後政變,譚嗣同等人被捉,很可能是袁侍郎向後黨告密所緻!不然的話,為何所有參與密謀之人皆已被捕,而單單未有人提及捉拿袁大人呢? 逸之面無血色地匆匆趕到法華寺的海棠院—— 他沒有向往常一樣,先到舅媽和姑姥娘的院中去問候一番,也沒有去見如茵,而是徑直來到前庭找大表哥。
大表哥此時不在家中。
逸之在自己的廂房焦急地等了有一個時辰,大表哥終于和兩個屬僚一臉晦氣地從外面回來。
幾天不見,年輕倜傥的大表哥此時竟是一臉憔悴,滿臉胡子,人一下子老了好幾歲。
逸之一進門,未及細想,張口便問:"表兄,譚嗣同夜闖法華寺之事,外人怎會知悉得恁般詳細?難道大人他……" 未及逸之說下去,臉色陰沉的大表哥立刻便全身發抖、怒氣大作起來:"你,你有什麼權利敢這樣對我說話?我實在不明白:你是信外人,還是信自家人?滿京城的人怎麼胡說,我管不着;可是,你怎麼也敢這樣問我話?大爺眼下生死未蔔,你不說如何想法子救他,反倒信起外人的話來!你,你可真太叫人失望啦!" 說到此處,隻見大表哥嘴唇發抖,眼中蓦地噙滿淚花,轉身憤然而去…… 逸之一下子愣在了那裡!他眼睜睜地看着大表哥一路去了,獨自站在那裡痛苦的自責:今天,自己這是怎麼了?說話,怎會這般不冷靜? "但願!但願我心目中的英雄影像不要破碎……" 京城,仲秋八月的晚風很有些涼意了。
傍晚,逸之攜如茵來到後面的海棠院。
大半輪月,早早地就挂在了西南的天際。
雖說逸之極力做出平靜的神态,仍舊沒能瞞過如茵的眼睛。
在後園的月光下,如茵望着他的臉,小心翼翼地問道:"逸之,這幾天,怎麼大表哥和你,大家都這樣失魂落魄的樣子?這些天,也不見舅舅回京,也不聽大表哥說話。
我問妗子,舅舅的生日打算如何辦。
她竟歎氣說,記哥說了,今年朝廷和局勢太亂,不辦了。
我又問了記哥,他隻沉着臉,哼了一聲,卻什麼都沒有說。
逸之,莫非,莫非舅舅他,他出了什麼事?" 逸之歎了一聲。
想了想,覺得實在無法向她解釋得明白。
見着她一雙大而純淨忽閃忽閃望着自己的眸子,禁不住握起她的一隻手兒,半晌才說:"如茵,如果大人一旦做下什麼不仁不義、有負天下人之事,你,你還認他這個舅舅麼?" 如茵一下子驚呆了:"你,你說什麼啊?" 逸之架不住如茵的再三追問,就把事情略向如茵述說了一遍。
如茵立馬反駁道:"逸之!舅舅行事一向穩妥謹慎,為人也是有名的忠厚仗義!他決不會做下這等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蠢事!我不信!而且,舅舅對咱們恩重如山,就算……就算他做下什麼不妥的事,咱們做晚輩的也要盡兒女之道,哪裡就說得上認與不認的話來?" 逸之松開了她的手:"嗳!但願一切都是謠傳吧!其實,大人那裡究竟出了什麼事,我也鬧不明白。
這次,我請了幾天的假,要在京城停兩天,等待事情的進展,看能不能做些什麼。
至于大表哥和妗子那裡,有關大人的事情,記住我的話:你一個字也别再問了。
"說完,獨自沉思着,半晌不說一句話。
如茵望望他,忽然,一種不祥的預感驟然攫住了她的身心。
她微微地打了個寒噤,轉身緊緊地抱住逸之:"逸之!不管發生了什麼塌天的大事,我都不要離開你……可是……舅舅那裡,咱也不太能傷了他老人家的心啊!" 逸之望着漸漸幽暗下來的夜天,沉沉地、重重地歎了口氣…… 逸之在京城待了兩天。
到了八月十三早上,一個令他魂膽俱碎的消息驟然傳來:譚嗣同等六位變法首領,被綁赴菜市口砍頭! 逸之手腳發涼地出了門,在路邊小店買了一壇子酒,催馬直往菜市口奔去:他要為譚君送送行!怎奈,菜市口一帶早就被圍得人山人海啦!他根本就無法靠前! 當他設法把馬找了個熟悉的客棧安置好之後,提着酒
大亂當前,還是以靜制動的好。
就算出面打探,也不能咱們這些人親自出頭露面。
" 逸之見兩人說的有理,隻得暫時忍耐着,又派了幾位親兵,每日進京和大表哥并徐大人聯系。
八月初七到八月初九,整整三天,京城那邊一直都未有新的消息傳到小站來。
八月初十,逸之再次派出去的一位親信從京城返回:"京城家裡安靜如常。
康、梁已逃離京城。
然而,軍機處譚嗣同等六人卻被步兵統領抓捕了!" 逸之眼前蓦地一黑! 親信繼續說:"法華寺家中倒也安靜。
康、梁二公已離京。
屬下在京城聽到這樣一個傳聞,不敢不據實禀報長官知道。
說這次太後訓政的原因,是因為幾個新黨膽大包天,夜闖大人府挾槍威脅大人出兵圍園,實行武力變法。
大人巧與周旋脫身後,向榮大人告發了亂黨的謀逆大罪!" 逸之隻覺得自己滿頭嗡嗡轟響着:"天哪!圍園劫後、夜闖法華寺之事,他人又是如何得知的?譚大人夜闖法華寺之事,他人如何得知這般詳細?或許,是舅舅的府上出了内奸?難道府中有人告發了此事?或是,太後捉不到康、梁,怒而下旨捉拿譚大人等。
而這幾個人中,有吃刑不過的,招出了與舅舅密謀興兵之事麼?" 他再也顧不得什麼了,甚至沒有向如松和如桦兩人說一聲,便急急忙忙向營務處告了假,帶着親信急忙馳馬趕到天津,爾後乘火車直奔京城而來。
在京城,逸之整整奔走了一天,好容易才找到了一位和維新黨有聯系的朋友,終于打聽出康、梁二公逃出京城、譚嗣同等六人被朝廷捕拿的确信。
并且還告訴他:朝廷現正在四處搜捕拿其它的維新同黨。
說這次太後政變,譚嗣同等人被捉,很可能是袁侍郎向後黨告密所緻!不然的話,為何所有參與密謀之人皆已被捕,而單單未有人提及捉拿袁大人呢? 逸之面無血色地匆匆趕到法華寺的海棠院—— 他沒有向往常一樣,先到舅媽和姑姥娘的院中去問候一番,也沒有去見如茵,而是徑直來到前庭找大表哥。
大表哥此時不在家中。
逸之在自己的廂房焦急地等了有一個時辰,大表哥終于和兩個屬僚一臉晦氣地從外面回來。
幾天不見,年輕倜傥的大表哥此時竟是一臉憔悴,滿臉胡子,人一下子老了好幾歲。
逸之一進門,未及細想,張口便問:"表兄,譚嗣同夜闖法華寺之事,外人怎會知悉得恁般詳細?難道大人他……" 未及逸之說下去,臉色陰沉的大表哥立刻便全身發抖、怒氣大作起來:"你,你有什麼權利敢這樣對我說話?我實在不明白:你是信外人,還是信自家人?滿京城的人怎麼胡說,我管不着;可是,你怎麼也敢這樣問我話?大爺眼下生死未蔔,你不說如何想法子救他,反倒信起外人的話來!你,你可真太叫人失望啦!" 說到此處,隻見大表哥嘴唇發抖,眼中蓦地噙滿淚花,轉身憤然而去…… 逸之一下子愣在了那裡!他眼睜睜地看着大表哥一路去了,獨自站在那裡痛苦的自責:今天,自己這是怎麼了?說話,怎會這般不冷靜? "但願!但願我心目中的英雄影像不要破碎……" 京城,仲秋八月的晚風很有些涼意了。
傍晚,逸之攜如茵來到後面的海棠院。
大半輪月,早早地就挂在了西南的天際。
雖說逸之極力做出平靜的神态,仍舊沒能瞞過如茵的眼睛。
在後園的月光下,如茵望着他的臉,小心翼翼地問道:"逸之,這幾天,怎麼大表哥和你,大家都這樣失魂落魄的樣子?這些天,也不見舅舅回京,也不聽大表哥說話。
我問妗子,舅舅的生日打算如何辦。
她竟歎氣說,記哥說了,今年朝廷和局勢太亂,不辦了。
我又問了記哥,他隻沉着臉,哼了一聲,卻什麼都沒有說。
逸之,莫非,莫非舅舅他,他出了什麼事?" 逸之歎了一聲。
想了想,覺得實在無法向她解釋得明白。
見着她一雙大而純淨忽閃忽閃望着自己的眸子,禁不住握起她的一隻手兒,半晌才說:"如茵,如果大人一旦做下什麼不仁不義、有負天下人之事,你,你還認他這個舅舅麼?" 如茵一下子驚呆了:"你,你說什麼啊?" 逸之架不住如茵的再三追問,就把事情略向如茵述說了一遍。
如茵立馬反駁道:"逸之!舅舅行事一向穩妥謹慎,為人也是有名的忠厚仗義!他決不會做下這等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蠢事!我不信!而且,舅舅對咱們恩重如山,就算……就算他做下什麼不妥的事,咱們做晚輩的也要盡兒女之道,哪裡就說得上認與不認的話來?" 逸之松開了她的手:"嗳!但願一切都是謠傳吧!其實,大人那裡究竟出了什麼事,我也鬧不明白。
這次,我請了幾天的假,要在京城停兩天,等待事情的進展,看能不能做些什麼。
至于大表哥和妗子那裡,有關大人的事情,記住我的話:你一個字也别再問了。
"說完,獨自沉思着,半晌不說一句話。
如茵望望他,忽然,一種不祥的預感驟然攫住了她的身心。
她微微地打了個寒噤,轉身緊緊地抱住逸之:"逸之!不管發生了什麼塌天的大事,我都不要離開你……可是……舅舅那裡,咱也不太能傷了他老人家的心啊!" 逸之望着漸漸幽暗下來的夜天,沉沉地、重重地歎了口氣…… 逸之在京城待了兩天。
到了八月十三早上,一個令他魂膽俱碎的消息驟然傳來:譚嗣同等六位變法首領,被綁赴菜市口砍頭! 逸之手腳發涼地出了門,在路邊小店買了一壇子酒,催馬直往菜市口奔去:他要為譚君送送行!怎奈,菜市口一帶早就被圍得人山人海啦!他根本就無法靠前! 當他設法把馬找了個熟悉的客棧安置好之後,提着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