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人是為了自己好。
加上,那一陣子新軍操練也正在關口,他又剛剛被擢為武六品官職,在新軍中的公務更繁忙了。
所以,雖知京城情勢緊張,卻也沒有機會離營進京與康公通達消息了。
康公在屋内踱了一番:"梁教官,不瞞你說,皇上已經下了密诏,令我和卓如暫離京城。
可是,我們如何能一走了之?我們走了,變法大計怎麼辦?變法到了今天,不容易啊!難道白白看着它付之東流麼?" 逸之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既然皇上已有诏谕,康公還是出去躲一躲的好!" 康公歎道:"我之所以不走,是放心不下皇上啊!我聽說,今年九月秋操,後黨要借太後和皇上巡幸之機,舉發兵谏,促令太後重新聽政!你想,正當皇上有難之機,我輩豈能這時離京、置皇上于不顧?" 逸之勸道:"有關秋操舉變之事,很有可能是一種謠傳!逸之以為,這也許正是後黨有意放出的陰風。
康公,你想那些後黨手握重兵,若要兵谏随時可谏之,為何非要等到九月秋操之時?這樣機密的大事,竟會洩露風聲?" 康公望着逸之的眼睛問:"梁教官,你以為,若真有人要加害皇上時,侍郎大人會不會挺身而出,帶領他的人馬鼎力保護皇上?" 逸之沉吟了稍傾:"逸之以為,大人對國家朝廷還是一腔熱血、滿腹忠勇的。
如果有人真要加害皇上,逸之保證:大人會不惜自己的身家性命奮力保護的!" 康公道:"若我們有皇上的谕旨,令他首先舉兵,翦刈阻力,以武力推動變法。
梁教官以為,侍郎那裡有幾分出兵的把握?" 逸之道:"康公,逸之在軍事上,雖不算精道,倒也不算太外行。
現在不是大人肯不肯出兵的問題,而是出兵後有幾分成功的問題。
如果僅僅憑着小站這幾千人馬的一支孤軍,發動兵事,武力變革,穩操勝券的把握隻恐不大。
加之營中魚龍混雜,一旦動兵,隻怕小站之兵尚未發出,後黨那邊就聞風而動了。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之時,能不動兵,最好不動兵。
" 逸之一面說着,一面在一張紙上畫了一張簡略的軍事地形圖。
說明從小站發兵到京城,一路幾百裡地,想要突破天津和長辛店兩路大軍防線幾乎是不可能的。
康有為點頭說:"我也知道,眼下動兵并非萬全之策。
隻是,據我等獲悉,有人已經在磨刀了!若等到别人把刀架在咱們脖子上了,再想反抗,隻怕為時也已晚矣!故而,雖說皇上已下旨令我等離京,可是,值此關鍵時刻,我輩豈能丢下皇上自己逃生?我想,為了皇上,更為了變法大計,這個險還是值得一冒的!你的分析雖有道理,不過,往日侍郎也曾有過願為變法大計-赴湯蹈火,亦所不辭-的承諾。
因而,我想再托徐大人找侍郎說一說。
小站離天津的路途也不遠,若大人答應舉兵,乘其不備、攻其薄弱,宣讀皇上谕旨,先拿掉榮祿,其它各軍将士誰敢不聽?雖說小站兵力不足,然而新練之兵,卻是一可當十的精銳之師!加之侍郎大人之用兵奇謀,以少勝多,亦當有幾分把握的!且古往今來,凡舉大事者,何曾有過十成勝算的麼?" 逸之沉思了一會兒,心想:如果真能定下一條用兵奇策,關鍵時刻,此計倒也不失為一條危急之時的保全之策。
可是,他這些日子與袁大人朝夕相處,已經深谙大人的為人處事了。
憑着袁大人素常的老道穩持,這般冒險的兵事,恐怕他是不會輕易答應的。
因為,一旦事敗,不僅會毀了整個新軍,就連皇上,康有為等諸公,就連所有與此事有關者,後果都不堪設想…… 可是,因見康公仍舊态度堅決,一定要一試方才甘心,便道:"康公,以學生看,事關重大,何必再托他人從中轉達,徒耽時光?大人這兩天正好就在京城法華寺海棠院家中,康公莫如親自去走一趟。
一是更顯得誠心,二是事情當面就可有個定奪。
就算此計不通,康公和大人當面商談,或許還能商定出另外一條萬全之策也未可知!" 康有為點點頭說:"言之有理!" 逸之道:"夜長夢多!康公,莫如今晚就去!" "嗯,那就這樣定下!今晚,我若臨時有急事不能親去的話,也一定會派一個人最得力的人走一趟。
" 逸之沉吟了一下,把自己随身帶的一支左輪手槍拿出來:"康公,我今晚也在法華寺海棠院大人的府中。
你們隻管去吧,一旦有什麼事,我在裡邊會随時照應的。
這把手槍你權且帶着,以防不測之需。
" 康有為兩手緊緊地握着逸之的手道:"梁教官!變法成功,朝廷振興之時,定加舉薦,國家亦有重報。
這支槍,你自己帶在身邊罷。
若到了關緊時,你在裡面,說不定更能派得上用場!今晚的事,全仗義士的相機關照了!" 逸之從這句話裡聽出,康公對舅舅原也有防範之心的。
一邊把槍重新裝回,一邊道:"變法乃強國之大計,康公偉岸丈夫,為神州國家之亡存尚不惜個人之安危;學生屈屈小輩,承康公如此信任,使逸之能為國家朝廷略盡綿薄之力,已感不勝榮幸!何敢言說-報-字!" 康有為拍了拍了逸之的肩膀,眼中淚花盈動:"梁教官,真義士也!" 逸之告别康公後,看了看表:不知不覺已過了一個多時辰!他怕如茵等得着急,急忙打馬疾往大栅欄而來! 此時,如茵靠了一個臨街的位子坐着,兩眼發酸地直直望着街上一個又一個行人。
正等得心焦意亂,見逸之遠遠地打馬而來,到了跟前,潇潇灑灑地一躍而跳下馬背。
如茵笑吟吟地一頭迎了出去:"說去去就回的,怎麼去了那麼久呵?害得人家,眼睛都望酸了!"因見逸之跑了一頭一臉的汗,绉綢長衫的衣背也被汗溻濕一片,便掏出自己的絹子,一面為逸之輕輕地拭了拭額頭和臉上的汗,一面道:"都做了六品官老爺了,怎麼還是這麼蠍蠍蜇蜇的樣兒?" 逸之望着她一笑:"東西都買齊了?都買了些什麼?" 如茵見問,這才和他一起重新走到茶桌旁,把桌上的一個包袱抖開了,一樣一樣地讓逸之看。
逸之見裡面摞着的各色料子,順口誇道:"嗬!這麼多漂亮的料子啊!" 如茵一邊系着包袱,一邊笑道:"姑姥娘的一件,舅舅的一件,妗子的一件,大表哥的一件。
另外,還有你和幾個表弟、表妹的各一塊。
"說着,又提起兩個大盒子:"這些是給姑姥娘、妗子和表弟、表妹們買的蜜餞果脯和點心。
"又掂起了另一個小盒子:"這個,是專喂你這個饞嘴貓的。
" 逸之見她如此嬌憨可愛,心裡一時暖融融地。
因想到舅舅曾許諾:等時局安定一些,就為兩人辦親事的話,小聲說:"我以為你連嫁妝都一并置辦下了呢!" 如茵一下子紅了臉!也不理會他,隻管招呼丫頭喚車把式,預備回家。
逸之幫她把包袱和盒子放到車裡,笑道:"真想不到,你這會兒竟也一心一意地做起針線女紅來!看來,從此真打算做相夫教子的賢惠夫人了?
加上,那一陣子新軍操練也正在關口,他又剛剛被擢為武六品官職,在新軍中的公務更繁忙了。
所以,雖知京城情勢緊張,卻也沒有機會離營進京與康公通達消息了。
康公在屋内踱了一番:"梁教官,不瞞你說,皇上已經下了密诏,令我和卓如暫離京城。
可是,我們如何能一走了之?我們走了,變法大計怎麼辦?變法到了今天,不容易啊!難道白白看着它付之東流麼?" 逸之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既然皇上已有诏谕,康公還是出去躲一躲的好!" 康公歎道:"我之所以不走,是放心不下皇上啊!我聽說,今年九月秋操,後黨要借太後和皇上巡幸之機,舉發兵谏,促令太後重新聽政!你想,正當皇上有難之機,我輩豈能這時離京、置皇上于不顧?" 逸之勸道:"有關秋操舉變之事,很有可能是一種謠傳!逸之以為,這也許正是後黨有意放出的陰風。
康公,你想那些後黨手握重兵,若要兵谏随時可谏之,為何非要等到九月秋操之時?這樣機密的大事,竟會洩露風聲?" 康公望着逸之的眼睛問:"梁教官,你以為,若真有人要加害皇上時,侍郎大人會不會挺身而出,帶領他的人馬鼎力保護皇上?" 逸之沉吟了稍傾:"逸之以為,大人對國家朝廷還是一腔熱血、滿腹忠勇的。
如果有人真要加害皇上,逸之保證:大人會不惜自己的身家性命奮力保護的!" 康公道:"若我們有皇上的谕旨,令他首先舉兵,翦刈阻力,以武力推動變法。
梁教官以為,侍郎那裡有幾分出兵的把握?" 逸之道:"康公,逸之在軍事上,雖不算精道,倒也不算太外行。
現在不是大人肯不肯出兵的問題,而是出兵後有幾分成功的問題。
如果僅僅憑着小站這幾千人馬的一支孤軍,發動兵事,武力變革,穩操勝券的把握隻恐不大。
加之營中魚龍混雜,一旦動兵,隻怕小站之兵尚未發出,後黨那邊就聞風而動了。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之時,能不動兵,最好不動兵。
" 逸之一面說着,一面在一張紙上畫了一張簡略的軍事地形圖。
說明從小站發兵到京城,一路幾百裡地,想要突破天津和長辛店兩路大軍防線幾乎是不可能的。
康有為點頭說:"我也知道,眼下動兵并非萬全之策。
隻是,據我等獲悉,有人已經在磨刀了!若等到别人把刀架在咱們脖子上了,再想反抗,隻怕為時也已晚矣!故而,雖說皇上已下旨令我等離京,可是,值此關鍵時刻,我輩豈能丢下皇上自己逃生?我想,為了皇上,更為了變法大計,這個險還是值得一冒的!你的分析雖有道理,不過,往日侍郎也曾有過願為變法大計-赴湯蹈火,亦所不辭-的承諾。
因而,我想再托徐大人找侍郎說一說。
小站離天津的路途也不遠,若大人答應舉兵,乘其不備、攻其薄弱,宣讀皇上谕旨,先拿掉榮祿,其它各軍将士誰敢不聽?雖說小站兵力不足,然而新練之兵,卻是一可當十的精銳之師!加之侍郎大人之用兵奇謀,以少勝多,亦當有幾分把握的!且古往今來,凡舉大事者,何曾有過十成勝算的麼?" 逸之沉思了一會兒,心想:如果真能定下一條用兵奇策,關鍵時刻,此計倒也不失為一條危急之時的保全之策。
可是,他這些日子與袁大人朝夕相處,已經深谙大人的為人處事了。
憑着袁大人素常的老道穩持,這般冒險的兵事,恐怕他是不會輕易答應的。
因為,一旦事敗,不僅會毀了整個新軍,就連皇上,康有為等諸公,就連所有與此事有關者,後果都不堪設想…… 可是,因見康公仍舊态度堅決,一定要一試方才甘心,便道:"康公,以學生看,事關重大,何必再托他人從中轉達,徒耽時光?大人這兩天正好就在京城法華寺海棠院家中,康公莫如親自去走一趟。
一是更顯得誠心,二是事情當面就可有個定奪。
就算此計不通,康公和大人當面商談,或許還能商定出另外一條萬全之策也未可知!" 康有為點點頭說:"言之有理!" 逸之道:"夜長夢多!康公,莫如今晚就去!" "嗯,那就這樣定下!今晚,我若臨時有急事不能親去的話,也一定會派一個人最得力的人走一趟。
" 逸之沉吟了一下,把自己随身帶的一支左輪手槍拿出來:"康公,我今晚也在法華寺海棠院大人的府中。
你們隻管去吧,一旦有什麼事,我在裡邊會随時照應的。
這把手槍你權且帶着,以防不測之需。
" 康有為兩手緊緊地握着逸之的手道:"梁教官!變法成功,朝廷振興之時,定加舉薦,國家亦有重報。
這支槍,你自己帶在身邊罷。
若到了關緊時,你在裡面,說不定更能派得上用場!今晚的事,全仗義士的相機關照了!" 逸之從這句話裡聽出,康公對舅舅原也有防範之心的。
一邊把槍重新裝回,一邊道:"變法乃強國之大計,康公偉岸丈夫,為神州國家之亡存尚不惜個人之安危;學生屈屈小輩,承康公如此信任,使逸之能為國家朝廷略盡綿薄之力,已感不勝榮幸!何敢言說-報-字!" 康有為拍了拍了逸之的肩膀,眼中淚花盈動:"梁教官,真義士也!" 逸之告别康公後,看了看表:不知不覺已過了一個多時辰!他怕如茵等得着急,急忙打馬疾往大栅欄而來! 此時,如茵靠了一個臨街的位子坐着,兩眼發酸地直直望着街上一個又一個行人。
正等得心焦意亂,見逸之遠遠地打馬而來,到了跟前,潇潇灑灑地一躍而跳下馬背。
如茵笑吟吟地一頭迎了出去:"說去去就回的,怎麼去了那麼久呵?害得人家,眼睛都望酸了!"因見逸之跑了一頭一臉的汗,绉綢長衫的衣背也被汗溻濕一片,便掏出自己的絹子,一面為逸之輕輕地拭了拭額頭和臉上的汗,一面道:"都做了六品官老爺了,怎麼還是這麼蠍蠍蜇蜇的樣兒?" 逸之望着她一笑:"東西都買齊了?都買了些什麼?" 如茵見問,這才和他一起重新走到茶桌旁,把桌上的一個包袱抖開了,一樣一樣地讓逸之看。
逸之見裡面摞着的各色料子,順口誇道:"嗬!這麼多漂亮的料子啊!" 如茵一邊系着包袱,一邊笑道:"姑姥娘的一件,舅舅的一件,妗子的一件,大表哥的一件。
另外,還有你和幾個表弟、表妹的各一塊。
"說着,又提起兩個大盒子:"這些是給姑姥娘、妗子和表弟、表妹們買的蜜餞果脯和點心。
"又掂起了另一個小盒子:"這個,是專喂你這個饞嘴貓的。
" 逸之見她如此嬌憨可愛,心裡一時暖融融地。
因想到舅舅曾許諾:等時局安定一些,就為兩人辦親事的話,小聲說:"我以為你連嫁妝都一并置辦下了呢!" 如茵一下子紅了臉!也不理會他,隻管招呼丫頭喚車把式,預備回家。
逸之幫她把包袱和盒子放到車裡,笑道:"真想不到,你這會兒竟也一心一意地做起針線女紅來!看來,從此真打算做相夫教子的賢惠夫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