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嫁一個她不喜歡的人,就算對得起同窗之誼了麼?難道,逼得如茵最終出家、抗死!就算全了君子謙謙之道了麼?我們這一群她最信任的男人,真的就能心安了麼?你一心想的隻有你自己!顧及的也隻是自家的名聲!為什麼不替如茵想想?如茵她始終就不同意吳家這門親事。
一家人硬是瞞着她定下了這門親,你這個當大哥的果然不知不曉?為什麼不管不問?難道,這就算君子之舉了?你難道真不清楚,憑如茵那樣性情的女子,果真會甘心屈從麼?就算沒有我的出現,她這次進京,正是為了逃婚才跑出門來的!你這個做大哥的知道麼?" 如松一下子被逸之的話震住了!他被咽得半晌說不出一句話來,隻管煩惱地在屋内踱來踱去。
一時又有些淡淡的醋意泛了上來:怎麼?自己這個當哥哥的竟然不知,三妹這次進京竟是為了逃婚才出來的?三妹她,果然連他們這兩個當哥哥的都不信任麼? 可是,轉而自問:自己果然值得她的信任麼?三妹對自己和二弟如桦,一直都是那般地無私相助。
可是,在她的親事上,自己從來想過為她說一句話麼?當初,家中上下十幾口人,隻瞞着她一個人,又是謝媒、又是合八字的,自己什麼不知道?卻什麼都裝着不知!竟連一點風聲都沒有透給她。
如今,突然出了這樣的事,逸之說的難道沒有道理麼?自己首先想到的,難道不是劉家的名聲、吳家的門勢和吳家叔侄的同窗之誼麼?其實,在這門親事上,自己果真顧慮過三妹的心願麼? 想到此,口氣不禁就先自軟了下來:"就算如此,你又如何去了斷此事?要知道:吳家為了這門親事,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的!豈肯輕易退婚?咱們幾個倒也好說,天高路遠的,他們也奈何不得!可是,山城那邊,不知鬧成什麼呢!咳!不是我這個當大哥的有私心!我顧及是這個呵。
" 逸之道:"如松兄,此事我早已想好——我是個男人,這件事,我會親自了斷,會向子霖說明此事的。
" 如松歎了一口氣:"咳!事情恐怕不那麼容易了斷!隻怕,吳家不僅不同意退親,反倒會逼着我三叔和我父親他們,隻向他們要人!三叔他們若真是來到京城找到舅舅,硬要三妹回家,舅舅又敢強留她麼?那時,怕就不大好辦了。
" 逸之道:"所以,到時候請大哥給家中寫一封信,把一切都推到我這裡就是了。
我想,這麼一千多裡的路途,他們總不成會動用衙皂捕快,再把如茵給搶回去吧?" 如松哼了一聲:"這倒不必擔心!天子腳下,又有你、我和如桦在,憑他吳家的衙門勢力,怕他還沒有這個膽量!" 逸之松了口氣:"如松兄,在京城,我也就隻有你和如桦兩個靠得住的朋友了。
如茵自然更需要你們這兩個保镖。
隻要有了你們的支持,我和如茵什麼都不怕了。
我想和如松兄商量的就是:真若不行的話,我想在天津或是京城先租下一處房子。
哪天請上幾個朋友,盡我的能力先把事情辦了。
雖說委屈了如茵,但應急之措,也隻能先這樣了。
那時,他們見木已成舟、鬧也無趣時,自會息事甯人的。
" 如松思忖了好一番後,才點頭道:"我看,也隻有這樣定了。
" 有如松這句承諾,逸之便放下了心來。
這才叫來如桦,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訴他知道。
如桦一聽事情竟是這樣的,由不得拍案喝采起來:"嘿!三妹真是好眼光!我頭一個贊同!我若是個女人,當然也會選擇逸之做夫婿的!" 如松道:"說正事呢,你别添亂了!哦!我這會兒才明白了:是不是你們三個一起合計好的?事情單隻瞞着我一個啊?還有,大表哥那裡,我這會兒也想起來了,如茵兩次來軍營,都是他帶着來的!哦!弄了半天,隻有我一個人成了金山寺的老法海了!" 大家坐在那裡,遂把事情慎重地重新商議了一番。
然後,派如桦和逸之一齊進京一趟——告訴如茵,令她眼下也不要太着急,隻管在京城府中陪伴姑姥娘和妗子,隻管一味地哄兩位老人開心就是! 如茵突然見到逸之的回信,直以為是在夢中!捧着信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淚水把信紙都浸透,爾後一人撲在棉被上痛痛快快、淋漓恣肆地哭了個夠! 她再沒有想到:這麼長日子以來,一直冷面鐵心似的梁逸之,關緊時候,竟是這般情深意厚的一個人! 後來,二哥如桦和逸之一齊回海棠院了一趟,密囑了自己一番,如茵更是放寬了心。
依三人的計策:眼下在府中,她隻管陪伴舅母和姑姥娘左右,哄兩位老人開心。
每日裡,或是乘轎上街遊玩、采買,或是到各寺廟上香拜佛問卦。
老人煩悶時,給老人講笑話、講故事,生法子逗老人開心!舊日裡,兩位老人多少有些不大和睦。
如今,如茵不時從中調和,兩位老人也一天天地親密起來,心下越發地依賴她,也越發地離不開她了! 這樣,日子過了芒種到夏至。
這期間,要麼是姑姥娘,要麼就是舅媽,令大表哥一次又一次地給如茵的爹娘去信說:"身子不大好,要留閨女在京城多住些時日,幫助照顧照顧。
家裡不要急催着她回去。
" 直到後來的一天,如茵和舅媽兩人,同時收到了山城老家的來信:催如茵即日啟程,趕回山城準備完婚! 事情瞞不下去了。
妗子和姑姥娘二人聽完了信,這才流着淚,提起該如何打點如茵上路的話來。
誰知老人話一出口,如茵這裡竟雙膝一屈,撲通跪在姑姥娘和妗子二人面前!一邊淚如雨下,一邊哽咽道:"姑姥娘!妗子!您們兩位老人,是真疼我還是假疼我?" 姑姥娘和妗子兩人聽了此話,一下子愣在那裡了!連聲叫着:"快起來閨女,這是怎麼說的?" 如茵哭道:"姑姥娘!妗子!我心裡清楚,恁倆老人家是真心疼我,妗子當我是親閨女,姑姥娘當我是親孫女。
所以,今兒如茵才敢把心裡話告訴兩位老人家:山城吳家那頭兒親事,原是他家憑着勢力硬逼我爹允下的。
往日我也曾見過吳家公子,心下實在不情願做他的媳婦!兩位老人家,若是真疼我呢,就讓我大表哥給我爹和我娘回一封信,退了那頭親。
閨女情願在京城一輩子,黑天白日地侍候姑姥娘和妗子!若是兩位老人家做不了這個主,不敢留我,我隻好一把剪子剪了頭發、立馬就到城外當尼姑去!真不成,還有一條死路在那裡呢!反正,我是甯死也不回老家、不嫁吳家!" 姑姥娘和妗子聽了這話,竟然驚呆啦!自打這個外甥女來到京城,轉眼已好幾個月了。
娘兒仨可說是無話不談!卻從未聽這孩子說起過自己的婚姻事。
好幾次,姑姥娘和妗子都問她:"定下人家沒有?若是沒有定下人家,幹脆讓你舅在京裡為你尋定一個合适的人家得了。
"她聽了都是吱吱唔唔。
那時衆人都以為她是害羞,誰知事情竟是這樣的? 雖說婆媳倆都有心留她在京城,可是,說到底畢竟不是自己的親生。
論真起來,誰也不敢真當這個家啊!所以,一時也不敢答應她所求的話。
隻令丫頭先扶她起來坐下好好說話兒。
一面細細地追問起吳家的情形來。
如茵隻把那吳家三番兩次地托人求親不成,最後竟依仗權勢,讓知縣老爺出面強聘、父親最後才不得已允下這門婚事的話說了一番,卻單單沒有把梁逸之的事說出來! 姑姥娘和妗子兩人聽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晌沒有說話。
最後,還是妗子有主見,安慰如茵莫急,讓丫頭領着先下去洗一洗臉,等她和如茵的姑姥娘、大表哥三個人商量商量再說。
如茵去後,妗子對婆婆說:"娘,雖說茵兒不是我的親閨女,可是,我清楚這閨女的性子,從小就倔。
若再逼她,恐怕她真會出家、會尋絕路啊!娘,咱總不能看着她當了尼姑、總不能見死不救罷?" 婆婆點點頭,交待說:&qu
一家人硬是瞞着她定下了這門親,你這個當大哥的果然不知不曉?為什麼不管不問?難道,這就算君子之舉了?你難道真不清楚,憑如茵那樣性情的女子,果真會甘心屈從麼?就算沒有我的出現,她這次進京,正是為了逃婚才跑出門來的!你這個做大哥的知道麼?" 如松一下子被逸之的話震住了!他被咽得半晌說不出一句話來,隻管煩惱地在屋内踱來踱去。
一時又有些淡淡的醋意泛了上來:怎麼?自己這個當哥哥的竟然不知,三妹這次進京竟是為了逃婚才出來的?三妹她,果然連他們這兩個當哥哥的都不信任麼? 可是,轉而自問:自己果然值得她的信任麼?三妹對自己和二弟如桦,一直都是那般地無私相助。
可是,在她的親事上,自己從來想過為她說一句話麼?當初,家中上下十幾口人,隻瞞着她一個人,又是謝媒、又是合八字的,自己什麼不知道?卻什麼都裝着不知!竟連一點風聲都沒有透給她。
如今,突然出了這樣的事,逸之說的難道沒有道理麼?自己首先想到的,難道不是劉家的名聲、吳家的門勢和吳家叔侄的同窗之誼麼?其實,在這門親事上,自己果真顧慮過三妹的心願麼? 想到此,口氣不禁就先自軟了下來:"就算如此,你又如何去了斷此事?要知道:吳家為了這門親事,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的!豈肯輕易退婚?咱們幾個倒也好說,天高路遠的,他們也奈何不得!可是,山城那邊,不知鬧成什麼呢!咳!不是我這個當大哥的有私心!我顧及是這個呵。
" 逸之道:"如松兄,此事我早已想好——我是個男人,這件事,我會親自了斷,會向子霖說明此事的。
" 如松歎了一口氣:"咳!事情恐怕不那麼容易了斷!隻怕,吳家不僅不同意退親,反倒會逼着我三叔和我父親他們,隻向他們要人!三叔他們若真是來到京城找到舅舅,硬要三妹回家,舅舅又敢強留她麼?那時,怕就不大好辦了。
" 逸之道:"所以,到時候請大哥給家中寫一封信,把一切都推到我這裡就是了。
我想,這麼一千多裡的路途,他們總不成會動用衙皂捕快,再把如茵給搶回去吧?" 如松哼了一聲:"這倒不必擔心!天子腳下,又有你、我和如桦在,憑他吳家的衙門勢力,怕他還沒有這個膽量!" 逸之松了口氣:"如松兄,在京城,我也就隻有你和如桦兩個靠得住的朋友了。
如茵自然更需要你們這兩個保镖。
隻要有了你們的支持,我和如茵什麼都不怕了。
我想和如松兄商量的就是:真若不行的話,我想在天津或是京城先租下一處房子。
哪天請上幾個朋友,盡我的能力先把事情辦了。
雖說委屈了如茵,但應急之措,也隻能先這樣了。
那時,他們見木已成舟、鬧也無趣時,自會息事甯人的。
" 如松思忖了好一番後,才點頭道:"我看,也隻有這樣定了。
" 有如松這句承諾,逸之便放下了心來。
這才叫來如桦,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訴他知道。
如桦一聽事情竟是這樣的,由不得拍案喝采起來:"嘿!三妹真是好眼光!我頭一個贊同!我若是個女人,當然也會選擇逸之做夫婿的!" 如松道:"說正事呢,你别添亂了!哦!我這會兒才明白了:是不是你們三個一起合計好的?事情單隻瞞着我一個啊?還有,大表哥那裡,我這會兒也想起來了,如茵兩次來軍營,都是他帶着來的!哦!弄了半天,隻有我一個人成了金山寺的老法海了!" 大家坐在那裡,遂把事情慎重地重新商議了一番。
然後,派如桦和逸之一齊進京一趟——告訴如茵,令她眼下也不要太着急,隻管在京城府中陪伴姑姥娘和妗子,隻管一味地哄兩位老人開心就是! 如茵突然見到逸之的回信,直以為是在夢中!捧着信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淚水把信紙都浸透,爾後一人撲在棉被上痛痛快快、淋漓恣肆地哭了個夠! 她再沒有想到:這麼長日子以來,一直冷面鐵心似的梁逸之,關緊時候,竟是這般情深意厚的一個人! 後來,二哥如桦和逸之一齊回海棠院了一趟,密囑了自己一番,如茵更是放寬了心。
依三人的計策:眼下在府中,她隻管陪伴舅母和姑姥娘左右,哄兩位老人開心。
每日裡,或是乘轎上街遊玩、采買,或是到各寺廟上香拜佛問卦。
老人煩悶時,給老人講笑話、講故事,生法子逗老人開心!舊日裡,兩位老人多少有些不大和睦。
如今,如茵不時從中調和,兩位老人也一天天地親密起來,心下越發地依賴她,也越發地離不開她了! 這樣,日子過了芒種到夏至。
這期間,要麼是姑姥娘,要麼就是舅媽,令大表哥一次又一次地給如茵的爹娘去信說:"身子不大好,要留閨女在京城多住些時日,幫助照顧照顧。
家裡不要急催着她回去。
" 直到後來的一天,如茵和舅媽兩人,同時收到了山城老家的來信:催如茵即日啟程,趕回山城準備完婚! 事情瞞不下去了。
妗子和姑姥娘二人聽完了信,這才流着淚,提起該如何打點如茵上路的話來。
誰知老人話一出口,如茵這裡竟雙膝一屈,撲通跪在姑姥娘和妗子二人面前!一邊淚如雨下,一邊哽咽道:"姑姥娘!妗子!您們兩位老人,是真疼我還是假疼我?" 姑姥娘和妗子兩人聽了此話,一下子愣在那裡了!連聲叫着:"快起來閨女,這是怎麼說的?" 如茵哭道:"姑姥娘!妗子!我心裡清楚,恁倆老人家是真心疼我,妗子當我是親閨女,姑姥娘當我是親孫女。
所以,今兒如茵才敢把心裡話告訴兩位老人家:山城吳家那頭兒親事,原是他家憑着勢力硬逼我爹允下的。
往日我也曾見過吳家公子,心下實在不情願做他的媳婦!兩位老人家,若是真疼我呢,就讓我大表哥給我爹和我娘回一封信,退了那頭親。
閨女情願在京城一輩子,黑天白日地侍候姑姥娘和妗子!若是兩位老人家做不了這個主,不敢留我,我隻好一把剪子剪了頭發、立馬就到城外當尼姑去!真不成,還有一條死路在那裡呢!反正,我是甯死也不回老家、不嫁吳家!" 姑姥娘和妗子聽了這話,竟然驚呆啦!自打這個外甥女來到京城,轉眼已好幾個月了。
娘兒仨可說是無話不談!卻從未聽這孩子說起過自己的婚姻事。
好幾次,姑姥娘和妗子都問她:"定下人家沒有?若是沒有定下人家,幹脆讓你舅在京裡為你尋定一個合适的人家得了。
"她聽了都是吱吱唔唔。
那時衆人都以為她是害羞,誰知事情竟是這樣的? 雖說婆媳倆都有心留她在京城,可是,說到底畢竟不是自己的親生。
論真起來,誰也不敢真當這個家啊!所以,一時也不敢答應她所求的話。
隻令丫頭先扶她起來坐下好好說話兒。
一面細細地追問起吳家的情形來。
如茵隻把那吳家三番兩次地托人求親不成,最後竟依仗權勢,讓知縣老爺出面強聘、父親最後才不得已允下這門婚事的話說了一番,卻單單沒有把梁逸之的事說出來! 姑姥娘和妗子兩人聽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晌沒有說話。
最後,還是妗子有主見,安慰如茵莫急,讓丫頭領着先下去洗一洗臉,等她和如茵的姑姥娘、大表哥三個人商量商量再說。
如茵去後,妗子對婆婆說:"娘,雖說茵兒不是我的親閨女,可是,我清楚這閨女的性子,從小就倔。
若再逼她,恐怕她真會出家、會尋絕路啊!娘,咱總不能看着她當了尼姑、總不能見死不救罷?" 婆婆點點頭,交待說:&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