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知是一幫子進城趕考的秀才,趕忙好言安撫了一番。
又交待他們快到客棧住下、馬上就要宵禁了,不要出門亂走的話,便急急忙忙朝南追趕亂匪了。
因知逸之身上的功夫,衆人倒也不大如茵會有什麼意外。
見天色黑盡,且各個店鋪都要關門閉戶了,才匆匆地尋了一家客棧暫且住了下來。
有驚無險,衆人多了一樣話題,安安生生地用過早飯,仍舊套車備馬上路。
如茵的一隻傷腳雖還有些隐隐作疼,可坐在車上倒也沒有大關礙。
如松又在藥鋪買了好幾樣治跌打損傷的膏藥和樟腦酒備用,衆人便打馬趕路。
從涿州到京城,也就是一百多裡的路程。
一大早動身,中午在長辛店吃了飯,下午仍舊趕路。
未到日落時分,便已過永定門、進了京城。
此時,如茵的腳雖說還有些瘸,慢慢地倒也能挨地走路了。
于是,連車也不坐,一面信步走着,一面恣意流連着黃昏乍至時分天橋一帶的熱鬧景緻。
皇城的風光和氣象果然非它處可比! 夕陽西下,正值各色生意買賣興隆之時,人流車馬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叫賣聲、雜耍吆喝聲、銅鑼弦子聲、檀闆叮叮皮鼓咚咚說唱聲,和着畫眉百靈的鳴聲,此起彼伏着。
如茵東瞅西望,見這裡的女子,不管年輕的還是老的,都是悠然自在地,在街上又是買東西又逛店鋪,和小販讨價還價,毫無羞赧避諱之色。
心下暗歎:京城畢竟是京城啊! 如桦一路走,一面笑:"京城的人真是開明!哪像咱家鄉,女人出門得扮成假小子才行。
我看,咱們家的三公子,以後再也不用裝神弄鬼了,盡可現其女兒本相罷。
" 如茵也不理會他,一會兒邁進洋貨店裡瞅瞅,一會兒又在彩面人攤兒前停了腳;一會兒看看洋布,一會又瞧瞧洋傘,樣樣都稀罕得很! 如松笑道:"果然沒有出過門!若連這些也這般喜愛,隻怕返回時,得拉上一大車呢!" 逸之隻是笑笑,也不說話,偶爾和如茵的眼光相撞一下,卻急忙閃開…… 走到前門大街時,天色才暗透。
衆人商議:如茵的舅舅家中,家大人多,若這時去找,必會驚動得老少不安。
莫如先找一家客棧安頓下來,等明天再說罷。
衆人瞅了一處幹淨整潔的客店,把車馬行李安置停頓後,一路出門來到大街,一邊信步浏覽,一邊尋了一處鋪面幹淨的酒館走了進去。
爾後揀了一張可以看得見外面街景的桌子,要了幾樣酒菜,隔着窗戶和大門,一面說笑着,一面望着外面燈火通明的景緻和人流。
一陣溫和的風兒透窗拂來。
靠窗而坐的如茵仰臉看見,窗外,一輪明月已經浮出了東天。
那月看上去,竟是恁般地又大又圓!比起家鄉的月來,也更新鮮更炫亮。
從家鄉出門到這會兒的京城,朦胧之中,倒仿佛是很遙遠的事了。
此時,逸之和自己對面而坐。
盡管他一臉地鎮靜,盡管他處處回避着自己,有意無意地拉開一種距離,然而此情此景仍舊令如茵心裡溢滿了一種充實的暖意…… 這般想着,一時眼中噙滿了淚。
神思遊弋之處,一時竟又不知今夕何夕、天上人間? 用了酒飯,衆人在客棧裡又議了一番,定下了明天第一件事就是先拜見如茵的舅舅。
第二天上午,如茵換下男式袍子,梳好髻鬟,換上了一身雲綢碎花鑲邊的襖褲——這是打出門上路以來,如茵第一次着了女妝面對逸之。
如松、如桦、逸之三人笑盈盈地望着她。
如桦一邊扶着她的手兒助她上了車,一邊打趣道:"唉!到了京城,雖說妹妹露臉了,卻少了一個兄弟!心裡還怪失落呢!" 衆人皆笑了起來。
各自騎着馬,跟在馬車兩旁,從前門客棧出來,循着如茵大表哥信上說的地方,一路走,一路問,直找了一個多時辰,才算問到了法華寺海棠院。
如松令家人上前敲門,問明了果然正是這裡時。
就見從裡面一齊走出來好幾個家人,其中一個身穿青馬褂的中年人,笑吟吟地一路嘴裡呵呵笑着,一路小碎步地下了台階迎上來,滿臉喜色地一面道着辛苦,一面交待家人:"快去後庭通知老太太、太太、大少爺和衆位少爺小姐、姨太太們知道,老爺的外甥女已經到家!" 衆人随管家走進院子,一路觀望院中的景緻布局:進了大門,迎面是格外敞亮的一個大院落。
院子正中是一條三尺寬的青磚小徑,小徑兩畔散栽着一色的海棠樹。
滿樹海棠正值新蕾乍放時,星星紅紅的甚是嬌豔。
兩邊的廂房前面是長方形的花圃,裡面種着各樣的草花。
迎面是五開門的卷棚式建築。
廊下挂着幾隻鳥籠,有紅嘴綠毛的鹦鹉,有啼聲婉啭的百靈。
廊前的青石台階上也擺着各式的盆景,有月季、迎春、十樣錦和鳳仙花等。
穿過一片紫藤架子,繞過殿堂,走在傍邊的青磚小徑時,管家指着兩邊的廂房對衆人說:這邊是老爺和大爺的書房,那邊是跟随住的地方。
如茵留心觀看,見舅舅和大表哥的書房窗子上,皆糊着半舊的淡綠色珠羅紗。
門外的花圃裡種着各樣的奇花異卉。
衆人過了一處月亮門,剛跨過東側院,迎面撞見一個丫頭。
一見如茵等人,趕忙轉臉叫着:"太太,表小姐到了!"如茵就看見一位青年公子攙扶着妗子迎了過來。
那個青年公子,雖說好些年沒見,如茵依然一眼就認出那是大表哥記兒! 過去,她聽娘說過,這個表哥隻比自己大一兩歲。
小時候,娘的奶不好,妗子的奶卻是好得很。
每次回娘家,都會讓如茵飽吃一頓妗子的奶水。
舅舅到朝鮮以後,留下妗子在家孝奉服侍姑姥娘。
後來,唯一的兒子也被舅舅接到朝鮮去了。
婆媳二人長年相依為命,孤獨寂寞的妗子每見如茵,總當成自己閨女,摟着抱着,心愛的不得了。
那時,妗子就和娘商量:一是算認了幹閨女;二是求如茵的娘再生一個閨女時,就把如茵過繼給她做女兒。
妗子是老家方圓百裡首富之家的女兒。
聽說嫁到舅舅家時,光陪嫁的東西就用了兩三輛馬車,八九個大箱籠裡裝得滿滿騰騰的。
如茵記得,年輕時的妗子生得明眸皓齒,圓圓的臉兒粉嫩如三月的桃花。
且性情喜俏,說話也好聽。
平時總愛穿一身月白雲綢、鑲了韭菜襟的襖裙,系一條紅绫子的繡花腰帶。
粽子大小的一雙腳,總愛穿一雙墨綠緞子、上繡着喜鵲鬧梅的粉底小鞋。
想不到,轉眼竟成了眼下這已見老态的半老婦人了!妗子喜眉笑眼地走過來,一把摟住如茵,叫了一句:"好閨女!娘想着這一輩子也見不着你哩!" 話未落音,早已滿臉的珠淚迸濺了!如茵心裡也一酸。
妗子見跟着一群青年男子,忙擦了擦淚說:"昨兒你記哥哥從恁舅那兒回來,恁舅在天津還問起你,說路上老不太平,也不知走到哪一站了?怎麼過了五六天還沒有見影子!"一邊就拉過來身後的那位青年公子道:"茵兒,你還認不認得你記哥?" 如茵笑道:"咋不認得?小時候老馱着我爬牆頭、掏小雀兒蛋。
那年過中秋節我和娘一齊去姥娘家,他跟我搶簍子裡那個最大個的紅石榴時,把我推到地上摔了一跤!末了,屁股上結結實實地挨了我舅一巴掌。
那個最大的石榴,乖乖地還是歸了我!" 大表哥和衆人聽了,全都笑了起來。
大表哥一張儒雅的臉兒也笑得飛起暈紅來! 這時,大表哥也笑盈盈地問道:"表妹一路可好?姑媽和姑父二老的身子骨還鐵實麼?" 如茵一面回答大表哥的話,一面打量着這位兒時領着自己捉螞蚱、掏小雀的大表哥。
這些年裡,因随舅舅又是出國、又是留洋地,竟修煉成了一副大家公子的儒雅氣派! 如茵這時向逸之三人介紹道:"這位就是咱大表哥。
" 見說,三人忙抱拳拜見,問了表兄好。
如茵又對大表哥介紹說:"大表哥,這位是我大哥如松,這位是我兩位哥哥的結拜弟兄梁逸之,這位是我二哥如桦。
大哥、二哥這次都是進京應試貢生的,梁逸之哥哥是朝廷拔貢,今年也正趕上京城朝考。
" 衆人說了一番話客氣話,大表哥便召呼如松、如桦和逸之三人到前面書房去叙談。
一邊交待管家:好生關照從老家來的跟随的人和車把式。
三人随大表哥去後,妗子便帶着如茵先來到正堂拜見了姑姥娘——姑姥娘這些年身子有病,自打從老家進京以來,平時大多都在病床上歪着。
因知如茵到了,這才下了床,坐在一張軟榻上等着呢。
如茵進了
又交待他們快到客棧住下、馬上就要宵禁了,不要出門亂走的話,便急急忙忙朝南追趕亂匪了。
因知逸之身上的功夫,衆人倒也不大如茵會有什麼意外。
見天色黑盡,且各個店鋪都要關門閉戶了,才匆匆地尋了一家客棧暫且住了下來。
有驚無險,衆人多了一樣話題,安安生生地用過早飯,仍舊套車備馬上路。
如茵的一隻傷腳雖還有些隐隐作疼,可坐在車上倒也沒有大關礙。
如松又在藥鋪買了好幾樣治跌打損傷的膏藥和樟腦酒備用,衆人便打馬趕路。
從涿州到京城,也就是一百多裡的路程。
一大早動身,中午在長辛店吃了飯,下午仍舊趕路。
未到日落時分,便已過永定門、進了京城。
此時,如茵的腳雖說還有些瘸,慢慢地倒也能挨地走路了。
于是,連車也不坐,一面信步走着,一面恣意流連着黃昏乍至時分天橋一帶的熱鬧景緻。
皇城的風光和氣象果然非它處可比! 夕陽西下,正值各色生意買賣興隆之時,人流車馬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叫賣聲、雜耍吆喝聲、銅鑼弦子聲、檀闆叮叮皮鼓咚咚說唱聲,和着畫眉百靈的鳴聲,此起彼伏着。
如茵東瞅西望,見這裡的女子,不管年輕的還是老的,都是悠然自在地,在街上又是買東西又逛店鋪,和小販讨價還價,毫無羞赧避諱之色。
心下暗歎:京城畢竟是京城啊! 如桦一路走,一面笑:"京城的人真是開明!哪像咱家鄉,女人出門得扮成假小子才行。
我看,咱們家的三公子,以後再也不用裝神弄鬼了,盡可現其女兒本相罷。
" 如茵也不理會他,一會兒邁進洋貨店裡瞅瞅,一會兒又在彩面人攤兒前停了腳;一會兒看看洋布,一會又瞧瞧洋傘,樣樣都稀罕得很! 如松笑道:"果然沒有出過門!若連這些也這般喜愛,隻怕返回時,得拉上一大車呢!" 逸之隻是笑笑,也不說話,偶爾和如茵的眼光相撞一下,卻急忙閃開…… 走到前門大街時,天色才暗透。
衆人商議:如茵的舅舅家中,家大人多,若這時去找,必會驚動得老少不安。
莫如先找一家客棧安頓下來,等明天再說罷。
衆人瞅了一處幹淨整潔的客店,把車馬行李安置停頓後,一路出門來到大街,一邊信步浏覽,一邊尋了一處鋪面幹淨的酒館走了進去。
爾後揀了一張可以看得見外面街景的桌子,要了幾樣酒菜,隔着窗戶和大門,一面說笑着,一面望着外面燈火通明的景緻和人流。
一陣溫和的風兒透窗拂來。
靠窗而坐的如茵仰臉看見,窗外,一輪明月已經浮出了東天。
那月看上去,竟是恁般地又大又圓!比起家鄉的月來,也更新鮮更炫亮。
從家鄉出門到這會兒的京城,朦胧之中,倒仿佛是很遙遠的事了。
此時,逸之和自己對面而坐。
盡管他一臉地鎮靜,盡管他處處回避着自己,有意無意地拉開一種距離,然而此情此景仍舊令如茵心裡溢滿了一種充實的暖意…… 這般想着,一時眼中噙滿了淚。
神思遊弋之處,一時竟又不知今夕何夕、天上人間? 用了酒飯,衆人在客棧裡又議了一番,定下了明天第一件事就是先拜見如茵的舅舅。
第二天上午,如茵換下男式袍子,梳好髻鬟,換上了一身雲綢碎花鑲邊的襖褲——這是打出門上路以來,如茵第一次着了女妝面對逸之。
如松、如桦、逸之三人笑盈盈地望着她。
如桦一邊扶着她的手兒助她上了車,一邊打趣道:"唉!到了京城,雖說妹妹露臉了,卻少了一個兄弟!心裡還怪失落呢!" 衆人皆笑了起來。
各自騎着馬,跟在馬車兩旁,從前門客棧出來,循着如茵大表哥信上說的地方,一路走,一路問,直找了一個多時辰,才算問到了法華寺海棠院。
如松令家人上前敲門,問明了果然正是這裡時。
就見從裡面一齊走出來好幾個家人,其中一個身穿青馬褂的中年人,笑吟吟地一路嘴裡呵呵笑着,一路小碎步地下了台階迎上來,滿臉喜色地一面道着辛苦,一面交待家人:"快去後庭通知老太太、太太、大少爺和衆位少爺小姐、姨太太們知道,老爺的外甥女已經到家!" 衆人随管家走進院子,一路觀望院中的景緻布局:進了大門,迎面是格外敞亮的一個大院落。
院子正中是一條三尺寬的青磚小徑,小徑兩畔散栽着一色的海棠樹。
滿樹海棠正值新蕾乍放時,星星紅紅的甚是嬌豔。
兩邊的廂房前面是長方形的花圃,裡面種着各樣的草花。
迎面是五開門的卷棚式建築。
廊下挂着幾隻鳥籠,有紅嘴綠毛的鹦鹉,有啼聲婉啭的百靈。
廊前的青石台階上也擺着各式的盆景,有月季、迎春、十樣錦和鳳仙花等。
穿過一片紫藤架子,繞過殿堂,走在傍邊的青磚小徑時,管家指着兩邊的廂房對衆人說:這邊是老爺和大爺的書房,那邊是跟随住的地方。
如茵留心觀看,見舅舅和大表哥的書房窗子上,皆糊着半舊的淡綠色珠羅紗。
門外的花圃裡種着各樣的奇花異卉。
衆人過了一處月亮門,剛跨過東側院,迎面撞見一個丫頭。
一見如茵等人,趕忙轉臉叫着:"太太,表小姐到了!"如茵就看見一位青年公子攙扶着妗子迎了過來。
那個青年公子,雖說好些年沒見,如茵依然一眼就認出那是大表哥記兒! 過去,她聽娘說過,這個表哥隻比自己大一兩歲。
小時候,娘的奶不好,妗子的奶卻是好得很。
每次回娘家,都會讓如茵飽吃一頓妗子的奶水。
舅舅到朝鮮以後,留下妗子在家孝奉服侍姑姥娘。
後來,唯一的兒子也被舅舅接到朝鮮去了。
婆媳二人長年相依為命,孤獨寂寞的妗子每見如茵,總當成自己閨女,摟着抱着,心愛的不得了。
那時,妗子就和娘商量:一是算認了幹閨女;二是求如茵的娘再生一個閨女時,就把如茵過繼給她做女兒。
妗子是老家方圓百裡首富之家的女兒。
聽說嫁到舅舅家時,光陪嫁的東西就用了兩三輛馬車,八九個大箱籠裡裝得滿滿騰騰的。
如茵記得,年輕時的妗子生得明眸皓齒,圓圓的臉兒粉嫩如三月的桃花。
且性情喜俏,說話也好聽。
平時總愛穿一身月白雲綢、鑲了韭菜襟的襖裙,系一條紅绫子的繡花腰帶。
粽子大小的一雙腳,總愛穿一雙墨綠緞子、上繡着喜鵲鬧梅的粉底小鞋。
想不到,轉眼竟成了眼下這已見老态的半老婦人了!妗子喜眉笑眼地走過來,一把摟住如茵,叫了一句:"好閨女!娘想着這一輩子也見不着你哩!" 話未落音,早已滿臉的珠淚迸濺了!如茵心裡也一酸。
妗子見跟着一群青年男子,忙擦了擦淚說:"昨兒你記哥哥從恁舅那兒回來,恁舅在天津還問起你,說路上老不太平,也不知走到哪一站了?怎麼過了五六天還沒有見影子!"一邊就拉過來身後的那位青年公子道:"茵兒,你還認不認得你記哥?" 如茵笑道:"咋不認得?小時候老馱着我爬牆頭、掏小雀兒蛋。
那年過中秋節我和娘一齊去姥娘家,他跟我搶簍子裡那個最大個的紅石榴時,把我推到地上摔了一跤!末了,屁股上結結實實地挨了我舅一巴掌。
那個最大的石榴,乖乖地還是歸了我!" 大表哥和衆人聽了,全都笑了起來。
大表哥一張儒雅的臉兒也笑得飛起暈紅來! 這時,大表哥也笑盈盈地問道:"表妹一路可好?姑媽和姑父二老的身子骨還鐵實麼?" 如茵一面回答大表哥的話,一面打量着這位兒時領着自己捉螞蚱、掏小雀的大表哥。
這些年裡,因随舅舅又是出國、又是留洋地,竟修煉成了一副大家公子的儒雅氣派! 如茵這時向逸之三人介紹道:"這位就是咱大表哥。
" 見說,三人忙抱拳拜見,問了表兄好。
如茵又對大表哥介紹說:"大表哥,這位是我大哥如松,這位是我兩位哥哥的結拜弟兄梁逸之,這位是我二哥如桦。
大哥、二哥這次都是進京應試貢生的,梁逸之哥哥是朝廷拔貢,今年也正趕上京城朝考。
" 衆人說了一番話客氣話,大表哥便召呼如松、如桦和逸之三人到前面書房去叙談。
一邊交待管家:好生關照從老家來的跟随的人和車把式。
三人随大表哥去後,妗子便帶着如茵先來到正堂拜見了姑姥娘——姑姥娘這些年身子有病,自打從老家進京以來,平時大多都在病床上歪着。
因知如茵到了,這才下了床,坐在一張軟榻上等着呢。
如茵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