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自古多情總遺恨 月有圓缺和陰晴
關燈
小
中
大
明二人不在此處,即使江涵在此,有大娘纏住他,晚輩就可以去搶回孩子。
” “芳芳,我想問你一句話,假如在危急之中,你隻能搶走一個孩子,你搶哪一個?” 芳芳一愣,想了一會才正色道:“大娘,我會搶淩小鶴。
” “不是兩個孩子都叫小鶴嗎?” “我哥哥的孩子叫馬小鶴,而且将來也許會改名,淩大哥的孩子叫淩小鶴。
” “一般來說,是不是應該搶自己哥哥的孩子?” “是的,大娘,我很慚愧作這種決擇,這是由不得人的,雖然我不喜歡姜不幸,但隻要是淩大哥喜歡的事,我都願意為他做的。
” 江杏歎口氣道:“自古多情空餘恨。
丫頭,這樣作對你并沒有好處。
” “大娘,對淩大哥,我從不計較自己的好處。
” “丫頭,我雖不同意你的作法,卻不能不佩服你。
正是所謂:多情者不以生死易心,好飲者不以寒暑改量,好讀書者不以忙閑作辍。
” “大娘,想不到你這麼淵博。
” “我來自古粵一書香之家,自幼讀過不少的書,但卻是個敗家女。
” “大娘是好人,何出此言?” “我若不是敗家女,會嫁給葉伯庭這種人?” 馬芳芳愣了一下,反而更佩服江杏的勇于自省,道:“大娘,我們何不趁機速去救孩子?” “那就快走……” 自一個精舍前門外的屋頂上,可以看到敞着門的精舍内,有二人正在打坐療傷,竟是黃氏兄弟。
他們二人的傷勢比葉氏父子還重,而江涵正站在門外護法。
江杏扯了馬芳芳一下,二人悄悄離開,循嬰啼聲向後掠去。
原來兩個保姆在兩間房内看着兩個孩子;屋中門窗緊閉,大概是怕啼聲遠洩而被人聽到。
這屋子門外,有十來個黃氏兄弟的族人看守,一個個右手操刀,左手握着吹箭。
這吹箭雖厲害,但在絕崖上搏殺時,由于地方局限于一個十來丈方圓的狀地帶,三百餘人厮殺太擁擠,加之葉氏父子、黃氏兄弟、二“龍”及四“豹”合擊淩鶴一人,此起彼落人影閃電交錯,蠻人不敢吹出毒箭。
江杏低聲道:“我宰蠻人,你入内搶孩子,咱們要配合才行!” “一切都聽大娘的。
” 江杏先把屋後的二人擊倒。
轉到側面,再撂倒兩個,還有七個,卻已聞到聲音。
由于他們都認識江杏,正不知如何處置時,馬芳芳也動上手,而且是施襲。
劍芒閃爍,已砍倒三個人,其中二人正要吹箭,忽見一條紅影一閃而至,一手捏住一個蠻人的後頸,吹箭落地,人未倒下,紅影已掠入屋内。
馬芳芳大吃一驚,她相信這不是葉伯庭或黃氏兄弟一邊的人,而且是個年輕的女人。
這工夫江杏已趁蠻人猶豫不前之時統統撂倒了,卻發現芳芳已不見。
江杏知道芳芳已入室搶孩子,正要進去協助,忽見紅影一閃,掠出一個紅衣女子。
江杏大吃一驚,這當然不是芳芳,而芳芳也沒有這女人美好,輕功也遜于這姑娘。
隻見這紅衣姑娘左臂抱着一個嬰兒,右手握着一柄藥鋤,似怕有人阻擋。
江杏道:“姑娘何人?這孩子是你的嗎?” “不是!”她回答得十分幹脆。
“既不是姑娘的,姑娘為何……” “孩子也不是江大娘的,大娘又在幹什麼?” 江杏一窒,對方已飄上屋面,一晃就不見了。
這工夫芳芳也抱着一個孩子奔出,道: “大娘,為什麼隻有一個孩子?” 江杏道:“另一個被一個紅衣女子抱走了,快追!”二人上屋四下望去,隻見百十丈外有個紅影在晃動,可見其速度之快。
然而,江、馬二人不久就追上了,原來這位紅衣姑娘坐在大石上等她們,要是不等二人是絕對迫不上的。
江、馬二人停下來急喘,這才看清這紅衣姑娘眉目如畫,抱着孩子,幾疑是送子觀音。
馬芳芳道:“這位姑娘怎麼稱呼?” “李婉如……” “這孩子是姑娘的?” “當然不是,正如你抱的那個也不是你的一樣。
” “這麼說來,李姑娘即使不認識淩大哥,必和姜不幸認識了?” “姜不幸又是誰?” “就是這孩子的母親呀!” “噢!本姑娘既不認識淩鶴,也不認識姜不幸。
” “既然李姑娘和這孩子及其父母全無瓜葛,何必管這閑事?” 李婉如笑笑道:“以前無瓜葛,此後要有瓜葛不是很簡單嗎?” 馬芳芳道:“原來姑娘想把這孩子送給淩大哥。
不知姑娘為何可以擺脫我們而不這麼做?” 李婉如道:“我隻想問問,我有沒有抱措孩子?” 江杏走上三四步,打量了李婉如懷中的孩子一陣,正要出聲,沒想到芳芳也跟上來扯了衣襟一下,道:“沒錯,正是淩大哥和姜不幸的孩子……” 李婉如站起就走,江杏正要說話,芳芳又止住了她、直到李婉如走遠了,江杏才道: “芳芳,你這是啥意思?她抱走的是你哥哥的孩子馬小鶴呀!” “大娘,我又不是不知道……” “自己的侄子讓人抱走,而把别人的孩子留在身邊,這是為了什麼?” “大娘,這份現成的功勞,我不能拱手讓人。
隻要淩大哥的孩子在我手中,就等于淩大哥的心在我手中一樣。
” 江杏看了她一會,搖搖頭道:“芳芳,你這一手我可就不怎麼欣賞了,待人以誠,才是交友之道,以這手段博取男人的歡心,效果不錯,但未必能持久。
古人說:君子而善詐,無異小人之肆惡;君子而改節,不如小人之自新。
芳芳,我已經是近天命之年的人了,作人處世的經驗比你豐富得多。
古人之‘文以拙進,道以拙成’的說法,确有無限之意味!” 芳芳道:“大娘,你無法理解晚輩對淩大哥的這份情愫!” “我并不太清楚,卻相信‘出污泥而不染,明機巧而不用’的道理……” 淩鶴赴約,姜不幸固執已出動,姜子雲和曲能直以及柳聞莺也不會在家苦等,他們隻有盯上姜不幸。
他們相信淩鶴不會深責姜不幸的。
但他們不敢距姜不幸大近,竟不知淩鶴和姜不幸的結果如何。
” “芳芳,我想問你一句話,假如在危急之中,你隻能搶走一個孩子,你搶哪一個?” 芳芳一愣,想了一會才正色道:“大娘,我會搶淩小鶴。
” “不是兩個孩子都叫小鶴嗎?” “我哥哥的孩子叫馬小鶴,而且将來也許會改名,淩大哥的孩子叫淩小鶴。
” “一般來說,是不是應該搶自己哥哥的孩子?” “是的,大娘,我很慚愧作這種決擇,這是由不得人的,雖然我不喜歡姜不幸,但隻要是淩大哥喜歡的事,我都願意為他做的。
” 江杏歎口氣道:“自古多情空餘恨。
丫頭,這樣作對你并沒有好處。
” “大娘,對淩大哥,我從不計較自己的好處。
” “丫頭,我雖不同意你的作法,卻不能不佩服你。
正是所謂:多情者不以生死易心,好飲者不以寒暑改量,好讀書者不以忙閑作辍。
” “大娘,想不到你這麼淵博。
” “我來自古粵一書香之家,自幼讀過不少的書,但卻是個敗家女。
” “大娘是好人,何出此言?” “我若不是敗家女,會嫁給葉伯庭這種人?” 馬芳芳愣了一下,反而更佩服江杏的勇于自省,道:“大娘,我們何不趁機速去救孩子?” “那就快走……” 自一個精舍前門外的屋頂上,可以看到敞着門的精舍内,有二人正在打坐療傷,竟是黃氏兄弟。
他們二人的傷勢比葉氏父子還重,而江涵正站在門外護法。
江杏扯了馬芳芳一下,二人悄悄離開,循嬰啼聲向後掠去。
原來兩個保姆在兩間房内看着兩個孩子;屋中門窗緊閉,大概是怕啼聲遠洩而被人聽到。
這屋子門外,有十來個黃氏兄弟的族人看守,一個個右手操刀,左手握着吹箭。
這吹箭雖厲害,但在絕崖上搏殺時,由于地方局限于一個十來丈方圓的狀地帶,三百餘人厮殺太擁擠,加之葉氏父子、黃氏兄弟、二“龍”及四“豹”合擊淩鶴一人,此起彼落人影閃電交錯,蠻人不敢吹出毒箭。
江杏低聲道:“我宰蠻人,你入内搶孩子,咱們要配合才行!” “一切都聽大娘的。
” 江杏先把屋後的二人擊倒。
轉到側面,再撂倒兩個,還有七個,卻已聞到聲音。
由于他們都認識江杏,正不知如何處置時,馬芳芳也動上手,而且是施襲。
劍芒閃爍,已砍倒三個人,其中二人正要吹箭,忽見一條紅影一閃而至,一手捏住一個蠻人的後頸,吹箭落地,人未倒下,紅影已掠入屋内。
馬芳芳大吃一驚,她相信這不是葉伯庭或黃氏兄弟一邊的人,而且是個年輕的女人。
這工夫江杏已趁蠻人猶豫不前之時統統撂倒了,卻發現芳芳已不見。
江杏知道芳芳已入室搶孩子,正要進去協助,忽見紅影一閃,掠出一個紅衣女子。
江杏大吃一驚,這當然不是芳芳,而芳芳也沒有這女人美好,輕功也遜于這姑娘。
隻見這紅衣姑娘左臂抱着一個嬰兒,右手握着一柄藥鋤,似怕有人阻擋。
江杏道:“姑娘何人?這孩子是你的嗎?” “不是!”她回答得十分幹脆。
“既不是姑娘的,姑娘為何……” “孩子也不是江大娘的,大娘又在幹什麼?” 江杏一窒,對方已飄上屋面,一晃就不見了。
這工夫芳芳也抱着一個孩子奔出,道: “大娘,為什麼隻有一個孩子?” 江杏道:“另一個被一個紅衣女子抱走了,快追!”二人上屋四下望去,隻見百十丈外有個紅影在晃動,可見其速度之快。
然而,江、馬二人不久就追上了,原來這位紅衣姑娘坐在大石上等她們,要是不等二人是絕對迫不上的。
江、馬二人停下來急喘,這才看清這紅衣姑娘眉目如畫,抱着孩子,幾疑是送子觀音。
馬芳芳道:“這位姑娘怎麼稱呼?” “李婉如……” “這孩子是姑娘的?” “當然不是,正如你抱的那個也不是你的一樣。
” “這麼說來,李姑娘即使不認識淩大哥,必和姜不幸認識了?” “姜不幸又是誰?” “就是這孩子的母親呀!” “噢!本姑娘既不認識淩鶴,也不認識姜不幸。
” “既然李姑娘和這孩子及其父母全無瓜葛,何必管這閑事?” 李婉如笑笑道:“以前無瓜葛,此後要有瓜葛不是很簡單嗎?” 馬芳芳道:“原來姑娘想把這孩子送給淩大哥。
不知姑娘為何可以擺脫我們而不這麼做?” 李婉如道:“我隻想問問,我有沒有抱措孩子?” 江杏走上三四步,打量了李婉如懷中的孩子一陣,正要出聲,沒想到芳芳也跟上來扯了衣襟一下,道:“沒錯,正是淩大哥和姜不幸的孩子……” 李婉如站起就走,江杏正要說話,芳芳又止住了她、直到李婉如走遠了,江杏才道: “芳芳,你這是啥意思?她抱走的是你哥哥的孩子馬小鶴呀!” “大娘,我又不是不知道……” “自己的侄子讓人抱走,而把别人的孩子留在身邊,這是為了什麼?” “大娘,這份現成的功勞,我不能拱手讓人。
隻要淩大哥的孩子在我手中,就等于淩大哥的心在我手中一樣。
” 江杏看了她一會,搖搖頭道:“芳芳,你這一手我可就不怎麼欣賞了,待人以誠,才是交友之道,以這手段博取男人的歡心,效果不錯,但未必能持久。
古人說:君子而善詐,無異小人之肆惡;君子而改節,不如小人之自新。
芳芳,我已經是近天命之年的人了,作人處世的經驗比你豐富得多。
古人之‘文以拙進,道以拙成’的說法,确有無限之意味!” 芳芳道:“大娘,你無法理解晚輩對淩大哥的這份情愫!” “我并不太清楚,卻相信‘出污泥而不染,明機巧而不用’的道理……” 淩鶴赴約,姜不幸固執已出動,姜子雲和曲能直以及柳聞莺也不會在家苦等,他們隻有盯上姜不幸。
他們相信淩鶴不會深責姜不幸的。
但他們不敢距姜不幸大近,竟不知淩鶴和姜不幸的結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