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關燈
不起在何處見過,一面細細思索,一面也趕快還禮道:“在下正是甘明,兄台是那一位,恕在下眼拙……!” 後首之人哈哈一笑,接話道:“在下泰山馮卧龍,苗山碧雲莊上,曾與甘小俠一面之緣。

    ” 那馮卧龍一提名号,甘明早記起在碧雲莊上,金葉丐曾替他引見江湖上許多成名的英雄,隻是人數太多,無法一一記住,第二天又是倉卒離去,事隔一年,當然無法再想得起。

     那馮卧龍卻不同了,那時甘明年僅十五歲,隻是一個小童,卻是由金葉丐領來引見,更提起是天台盧大俠之後,所以記得特别清楚。

     當下兩人見禮之後,更複替金風師兄弟介紹,那馮卧龍前面之人,乃是他的大師兄陳金龍。

     泰山俠隐夏一尊為人精明仔細,江湖經驗老到,這泰山大會雖為調解方吳二家恩怨而起,卻在是非尚未了斷以前,難免方吳兩家各有友好,稍一話不投機,即能引起争鬥,碧雲莊上華山,點蒼等派弟子,已與昆侖結下怨仇,所以特在南天門前,派下大弟子陳金龍為總知賓,迎接各派門下上山,分開住宿,以免再起争端。

     馮卧龍前曾到碧雲莊上壽,對吳氏昆仲友好已都熟悉,所以又命他協助陳金龍款接,以易辨明來客身份。

     陳金龍與金風禅師等見禮之後。

    便笑說道:“鐵木大師已早抵泰山,彼本欲早就離去,卻吃敝家師苦苦相留,又道是泰山大會請柬,因不知禅師行蹤,未能送奉,然禅師恐亦能輾轉聽聞,屆時自會前來,想不到禅師等果然光降。

    使我泰山大會生色不少,鐵木大師已引頸相望,請即上山吧!” 陳金龍言語未畢,隻見道角内早飛出一隻白鴿,迳往日觀峰下萬竹莊飛去。

     金風禅師嘴上謙遜了幾句,當即由馮卧龍陪同,取道萬竹莊,沿途風景極好;山花滿地,古木參天,那萬壑松風,與飛瀑流泉,彙成一片清籁,令人流連賞玩不盡。

     幾人腳下皆是極快,沒有一頓飯的時間,那萬竹莊早已在望,隻見是樓閣行連,建築宏偉,更且房屋并不集在一處,依地勢而建,四下分散,占地極廣。

    那正中黑漆大門邊早已站着一位老者,一見金風禅師等三人行近,迎面一揖到地。

     金風禅師等也猜到那老者是誰,想不到他竟以一派之尊,對外人如此謙恭,确也是難得已極;當下顧不得其他,趕快恭身還禮。

     馮卧龍也忙着替金風禅師等引見。

    原來“雲頂五行”派處四川之雲頂山,雖然為禅門弟子,卻是佛道兩參,而金風禅師又常在川邊一帶行走,進中原之機會極少,所以與泰山夏一尊還是相慕名未見面的朋友。

     雙方作禮已畢,夏一尊才朗聲說道:“久慕禅師,行俠川邊,今日光臨草山,真乃蓬荜增輝。

    ”又回顧甘明道:“盧大俠與老朽乃屬至交,老朽已派人去天台邀請,想近日就會來此。

    ” 當下一行數人,齊向莊内進去,那大廳前早奔出來一俗一僧。

    那俗家人是文武判李揚,那僧人卻正是鐵木大師,見面後少不得又要寒暄一陣。

     此時已近八月底,那萬竹莊上也布置得煥然一新,各處館會均派有專人負責料理,款待各派赴會英雄。

     金風禅師等師兄弟久别重逢,自有一番親熱,那文武判李揚與甘明二人雖曾在碧雲莊上見過一面,而文武判與吳氏昆仲情逾骨肉。

    甘明奉盧吟楓之命,萬裡迢迢下書苗山,李揚心中當有一股感激之情,此時二次相見,少不得也要談起碧雲莊被焚經過,以及奪命金環吳璞下落,吳戒惡在武當學藝情形。

     到了九月初頭上,泰山俠隐夏一尊正在大廳上陪着幾位貴賓閑話,隻見山腳下冉冉飛進一隻白鴿,略一盤旋,已停在夏一尊懷中,爪上縛着一塊紙片。

     金風禅師等來時已見過白鴿傳書,心中正在胡亂猜測,山下不知來了何人?隻見夏一尊已哈哈笑道:“華山、點蒼連袂而來,泰山上可要熱鬧了。

    ”說時又命莊丁準備東齋房舍,招待華山、點蒼二派門下歇息。

     原來前次在碧雲莊上,華山傷了裴敬亭,點蒼傷了柳複,兩派掌門人心中均對昆侖不滿,一接泰山大會請柬,早就躍躍而動,所以連袂赴會。

     數日之後,各派高手紛紛雲集,内中有華山許伯陽,點蒼天虛子,各以掌門人身份,帶了門下弟子莅會,其他有嘉興府金鈞陶春田,雲頂五行的金風禅師、鐵木大師、後土僧,火雷王孫天夷。

    過後幾日又到了王屋派掌門人靜虛上人率了門下弟子法空大師、性空大師等五六人。

    青城山元靈子,謝婉兒,夫婦合籍雙修,年齡已達百歲,看來童顔鶴發,仍如青年人一樣。

    随後又到了武當尚真人,領了白鶴俞一清、金風道人等前來,說是掌教真人卧雲道長因事稍有耽擱,一二日後即能趕到。

     此時天下武林七大名派,業已到達了華山與王屋,點蒼,武當,再加上主人泰山,一共已到其五,看看離大會還有三天時間,而天台,昆侖兩派高手,尚還不見蹤影。

     那文武判李揚心中最急,這泰山大會原是他請泰山夏一尊發起,專為調解方吳二家恩怨而設,然此時不但不見吳璞,吳戒惡等人,而且連個消息都聽不到。

    從武當諸人口中,隻知吳戒惡已随吳玉燕下山,計算時日亦應早已到達,深怕他姑侄二人,在途中發生其他變故。

     甘明亦為鬧天宮盧吟楓發愁,彼深知乃師脾氣,怪性子一發,什麼事都會撂下不管,這泰山大會真估不透他會不會前來。

     這萬竹莊上每日酒宴款待,葷素隔開,各自随意取用。

    這日正是午飯剛罷,各派英雄均在廳内閑談,隻見廳外泰山俠隐夏一尊,陪着兩位老者進内。

     那甘明在席上看得真切,早就一個箭步來到那兩位老者身旁,雙膝一曲,拜将下去,嘴上禀道:“甘明參見師父,師叔。

    ” 前面那位老者哈哈一笑,一手将甘明拉了起身。

    此時座中諸人紛紛起立,趨近問候,原來那兩位老者不是旁人,正是鬧天宮盧吟楓與其師弟天台派掌門人普靈歸。

     師兄弟二人與先來各派英雄略事寒暄,那泰山俠隐夏一尊暗中一拉文武判李揚,二人先行告退,到了後進密堂。

     文武判李揚足智多謀,一見主人如此,料知其中必有原因,誰知一進密室,隻見室内坐着僞正是奪命金環吳璞,與其妹峨嵋女俠吳玉燕,其侄吳戒惡三人。

     李揚一見吳家人,喜從天降,少不得互道别後經過,談及吳璧喪命蓮池小閣之中,又免不了一番悲戚。

     泰山俠隐候着李揚與吳璞等談話已過,才開言道:“昆侖門下諒在日内必會趕來,與吳兄等碰面恐有不便,故老朽意欲吳兄委曲三數日,等大會時刻一到,突于席中出現,一來免去事前糾紛,二來可使昆侖諸子猝不及防,李兄對老朽安排,高見如何?” 李揚當下略一思索,已連聲贊好道:“如此安排最妙,在下亦正因期前如何不生事故,想不出好主意來哩!” 泰山俠隐陪着小談一陣,即行告退。

     原來吳玉燕與吳戒惡二人,下了武當返回碧雲莊之後,正拟趕赴天台,在路上巧遇着去天台下書的泰山門人,談起了吳璞已抵天台,所以姑侄二人中道轉赴,以緻到會最遲。

     吳戒惡又問起結義兄長甘明情形,李揚一一相告,戒惡堅欲李揚帶甘明前來一會,李揚無法推辭,隻暗中告訴甘明,邀他到密室相見。

     九月八日午後,昆侖派門人由鎮陽子率領前來赴會,弟子有瑤華仙子徐霜眉,方家姊弟,鎮陽子的徒弟霹靂手秦遊,奔雷手秦觀,以及鎮陽子的徒弟元元道人等幾位,夏一尊親往迎候,暫在萬竹莊東北角上的養性軒,作為昆侖門人起居之地。

     昆侖門下,前在碧雲莊上,與江湖上群雄都種下了敵意,惹起各派長老不滿,所以夏一尊特在東北角上單獨辟出一座房舍也是含着會期未至以前,暫時隔開,免生意外争端,緻使自己身為主人無法交代。

     這一日晚上,各派英雄雲集,除了昆侖掌門赤陽子,武當掌門卧雲道長未到,以其師弟率領各自門下參加以外,其他均已到齊。

    那峨嵋派掌門人善持禅師,早已悟通佛理,除五蘊,清六根,不欲再曆紅塵,故已複信拜謝,函中曾提及師叔靜因師太,尚有一點俗緣未了,屆時或能前來一遊等語。

     靜因師太年逾百歲,論起輩份來昆侖,武當,華山等各大派掌門,尚比她矮了半輩,介與長友之間,四十歲上悟佛出家,即少在江湖行走,老年上僅收了兩個徒弟,即是峨嵋雙女呂曼音與吳玉燕二人。

    泰山大會能有靜因參加,夏一尊當然喜之不盡,特在日觀峰畔蓋了一間禅室,以為靜因師太打坐修禅之用,然大會之期已到,遲遲未見其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