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關燈
小
中
大
恭步上前,送到靜因師太手上,說道:“泰山夏老派了他的二弟子向立龍,送來了一封請柬,說是九月九日重陽節泰山日觀峰頂舉行泰山大會,邀請各派長老觀禮,掌教師兄未知他用意何在,不敢自專,所以才要弟子來向師太讨個示下。
” 靜因師太接過請柬,略一過目,即遣:“我四十年來未曾下山,懶散已慣,泰山大會之事你們師兄弟自己去商量決定,好在我峨嵋弟子清靜修煉,與人無争,去不去都無重要關系。
” 善行禅師還未及答言,吳玉燕早已搶步上前,跪在蒲團邊上,臉上神色慘淡,凄然道: “師父,你老人家不是曾經說過,說是有機會下山時,一定代為弟子了結方吳兩家恩怨之事,今日泰山複老前輩既有泰山大會之舉,那昆侖弟子也少不得要去觀禮,正是絕好機會,怎麼師父又推辭不管了呢?” 靜因師太微微一怔,想起了昔日吳玉燕回山之時,自己曾順口安慰,想不到八九個月以後,真的碰上了下山機會,不由得嗟歎道:“一言既出,前因已定,老尼少不得再到紅塵一走。
” 當下善行禅師得了靜因師太旨意,辭别出庵,呂曼音與吳玉燕二人跟着送了出來,行抵庵門,善行又從袖内取出一封将信,交與吳玉燕道:“這是那位泰山第子順道帶來,說是你兄長一位至交所寫,當着師太不便相交,倘使你要寫回信時乘着日落前将信送來,泰山那位朋友明晨即須離去。
” 善行交過書信即行,吳玉燕匆匆拆開書皮,略一過目,即已放聲痛哭,呂曼音在旁茫然不如何故,忙問道:“好端端的又哭什麼?泰山大會期日一到,隻要師父她老人家一露臉,還有什麼事解決不了的。
” 吳玉燕還是淚流滿面,嗚咽得無法出聲,隻是把手上書信向呂曼音眼前送。
呂曼音将書信接在手中一看,原來發信人是吳氏昆仲至交好友文武判李揚,自從在泸州小鎮上分手之後,即行直奔泰山,巧遇泰山掌門人泰山俠隐夏一尊為了一點俗務,已去關外,足足等了半年,才見複一尊回轉,當時即将吳氏昆仲遭遇一說,四弟子馮卧龍又竭力進言,七弟子陳雲龍更受了昆侖弟子重傷,吳氏昆仲與泰山俠隐交情亦複不淺,當時不加考慮,慨然相允,次日即書寫好了請柬,分派各弟子四下投書。
文武判李揚在泰山耽擱了半年,此其間亦分向江湖同道探聽吳氏兄弟下落,最後從金風和尚處得知,吳璧已然死在蓮池水閣之内,吳璞騎了玉鬣金駝未知逃往何方,所以泰山衆弟子下山時,李揚即特别囑托,沿途探訪奪命金環吳璞下落,并順便告及九月九日重陽節泰山大會之事。
泰山二龍向立龍奉命差遣峨嵋,文武判李揚更修書一封,請向立龍順道交與吳玉燕,内中提及吳家兄弟之事,并請其盡早趕赴泰山,路經武當時,可上武當一見卧雲道長,順便問一下吳戒惡學武之事,如能把他帶到泰山,更是極為有利雲雲。
吳玉燕一着吳璧已死,當然痛不欲生,呂曼音看完書信,亦是代其師妹哀痛不止,一時也無法勸解。
此時已抵六月中旬,離重陽節泰山大會之期不遠,吳玉燕禀明了靜因師太,先行離山,急急來到武當,亟欲會吳戒惡一面。
那吳戒惡随董靈霄學藝之後,雖然日夕思念家院,卻因藏靈谷中平時無人來往,外間有什麼消息也傳不到他的耳朵,這時随着俞一清出了山門,見到了姑姑吳玉燕,卻還不知就裡,行禮之後,即忙問道:“姑姑,你怎麼趕來的,我父親與叔父兩位老人家可好?” 吳玉燕還未及答言,俞一清已匆匆一個稽首,嘴上說道:“戒惡,你與姑姑談談家常,貧道暫行先退,日落時你可到眉峰小館找我,我們再詳細商量。
”說罷腳下一動,已快步向山頂逸去。
原來俞一清素來心高氣傲,上次奉命下書碧雲莊,調解方吳二家恩怨,想不到事體沒有辦成,反連累得碧雲莊焚為平地,臉上當然挂不下來,所以借故先行,心裡面也暗暗盤算着如何助吳戒惡一臂之力。
吳玉燕眼望着俞一清離去,淚珠兒才籁籁而下,凄聲道:“這是李兄來的書信,你一看就知大概。
” 吳戒惡一見姑姑淚珠直流,已料到大事不妙,接過書信一看,早哭到死去活來,幾乎昏厥過去。
姑侄二人抱頭痛哭了半天,才決定了一同趕回苗山,先行祭掃墳墓,然後再決定複仇大計。
俞一清早在董靈霄前面說通,吳戒惡向乃師一請即蒙允諾,次日即離了武當,戒惡穿上了重孝,奔回苗山。
那碧雲莊雖遭火焚,莊裡面積極大,方氏姊弟一走,碧雲莊上在吳璧首徒雷傑指揮之下,首先救滅了火頭,次日又從斷垣殘壁裡面找到吳璧屍體,草草成殓,寄厝于後洞之中。
一年下來,碧雲莊又慢慢恢複舊觀,此時舊主人吳玉燕與吳戒惡一到,碧雲莊上更是歡呼雷動,雷傑也将莊上先後經過,以及老主人寄厝所在,一一向吳玉燕察知,吳玉燕少不得獎勵幾句。
姑侄二人回莊第一件大事,即将吳璧棺木找了一塊風水奇佳之處安葬,延請有名高僧,做了七七四十九日水陸道場,附近苗山洞主嶺不邪均親來吊奠,其他江湖朋友,一來道遠不及通知,二來重陽節泰山大會之期已屆,不能再事延擱,一概未寄訃聞。
七七之期一滿,時間已是八月中旬,姑侄二人選了兩匹快馬,連夜趕赴泰山而去。
且說前回書中金風禅師,後土僧,小俠甘明與奪命金環四人,在人和鎮酒家樓上,巧遇着昆侖弟子方龍竹,當時金風,後土,甘明合三人之力,擋住了方龍竹,吳璞乘機跨上了玉鬣金駝逸去,以後在西湖方夫人墳前又遇到方氏姊弟,幸得金葉丐力戰方靈潔,彩鳳又橫身阻攔,以死相纏,吳璞又得機會逃去,這些都在前文表明不提。
再說金風禅師力鬥力龍竹以後,方靈潔淩空蹿來,一個“遊龍戲風”,硬把金風與龍竹二人隔開,方氏姊弟一走,金風禅師耗力過度,氣喘神疲,休息了半晌,才慢慢恢複精神。
這“雲頂五行”出于四川雲頂山伏虎羅漢黃玉禅師,以一手“伏魔金剛劍”馳譽武林,大弟子金風和尚,二弟子鐵木俗,三弟子聖水和尚,四弟子火和尚,五弟子後土僧,自從乃師圓寂以後,各自闖蕩江湖,原無一定居處。
那金風和尚與後土僧此次來到苗山,一來為了與吳氏兄弟上泰山,二來亦欲乘機與幾位同門談談,此時一見碧雲莊焚為平地,鐵木僧又去了華山,所以金風和尚與後土僧二人,一時失了主意,未如往何處才好。
那小俠甘明自從為乃師鬧天宮盧吟楓送書苗山分别以後,再也聽不到乃師行迹消息,欲回天台,又覺山居寂寞無聊,又未知盧吟楓何時回山,普師叔家法素嚴,再想獨自下山恐怕不可能了,所以心中亦覺一片茫然,今後行止一時拿不定主意。
三個人回到人和鎮上以後,重新找了一家酒樓,開懷暢鐵,席間談談說說,金風禅師年齡雖大,為人卻極謙虛,性情和易近人,甚得甘明好感。
席間後土增談起二師兄鐵木僧已去華山,欲乘便去華山一遊,就便打聽一下鐵木僧行蹤,拜候華山幾位前輩起居。
金風和尚當然一口贊成,甘明亦可亦無不可,自己對華山名勝早已向柱,随着兩位高僧得能一睹華山派前輩風采,更是一大樂事,所以也願随同往。
當下三個人在酒樓決定以後,次日即行起程,一路遊山玩水,随意流連,談談說說,倒也頗不寂寞。
想不到抵達華山以後,那鐵木僧早已離山他往,取道湖廣,似乎有到南方一
” 靜因師太接過請柬,略一過目,即遣:“我四十年來未曾下山,懶散已慣,泰山大會之事你們師兄弟自己去商量決定,好在我峨嵋弟子清靜修煉,與人無争,去不去都無重要關系。
” 善行禅師還未及答言,吳玉燕早已搶步上前,跪在蒲團邊上,臉上神色慘淡,凄然道: “師父,你老人家不是曾經說過,說是有機會下山時,一定代為弟子了結方吳兩家恩怨之事,今日泰山複老前輩既有泰山大會之舉,那昆侖弟子也少不得要去觀禮,正是絕好機會,怎麼師父又推辭不管了呢?” 靜因師太微微一怔,想起了昔日吳玉燕回山之時,自己曾順口安慰,想不到八九個月以後,真的碰上了下山機會,不由得嗟歎道:“一言既出,前因已定,老尼少不得再到紅塵一走。
” 當下善行禅師得了靜因師太旨意,辭别出庵,呂曼音與吳玉燕二人跟着送了出來,行抵庵門,善行又從袖内取出一封将信,交與吳玉燕道:“這是那位泰山第子順道帶來,說是你兄長一位至交所寫,當着師太不便相交,倘使你要寫回信時乘着日落前将信送來,泰山那位朋友明晨即須離去。
” 善行交過書信即行,吳玉燕匆匆拆開書皮,略一過目,即已放聲痛哭,呂曼音在旁茫然不如何故,忙問道:“好端端的又哭什麼?泰山大會期日一到,隻要師父她老人家一露臉,還有什麼事解決不了的。
” 吳玉燕還是淚流滿面,嗚咽得無法出聲,隻是把手上書信向呂曼音眼前送。
呂曼音将書信接在手中一看,原來發信人是吳氏昆仲至交好友文武判李揚,自從在泸州小鎮上分手之後,即行直奔泰山,巧遇泰山掌門人泰山俠隐夏一尊為了一點俗務,已去關外,足足等了半年,才見複一尊回轉,當時即将吳氏昆仲遭遇一說,四弟子馮卧龍又竭力進言,七弟子陳雲龍更受了昆侖弟子重傷,吳氏昆仲與泰山俠隐交情亦複不淺,當時不加考慮,慨然相允,次日即書寫好了請柬,分派各弟子四下投書。
文武判李揚在泰山耽擱了半年,此其間亦分向江湖同道探聽吳氏兄弟下落,最後從金風和尚處得知,吳璧已然死在蓮池水閣之内,吳璞騎了玉鬣金駝未知逃往何方,所以泰山衆弟子下山時,李揚即特别囑托,沿途探訪奪命金環吳璞下落,并順便告及九月九日重陽節泰山大會之事。
泰山二龍向立龍奉命差遣峨嵋,文武判李揚更修書一封,請向立龍順道交與吳玉燕,内中提及吳家兄弟之事,并請其盡早趕赴泰山,路經武當時,可上武當一見卧雲道長,順便問一下吳戒惡學武之事,如能把他帶到泰山,更是極為有利雲雲。
吳玉燕一着吳璧已死,當然痛不欲生,呂曼音看完書信,亦是代其師妹哀痛不止,一時也無法勸解。
此時已抵六月中旬,離重陽節泰山大會之期不遠,吳玉燕禀明了靜因師太,先行離山,急急來到武當,亟欲會吳戒惡一面。
那吳戒惡随董靈霄學藝之後,雖然日夕思念家院,卻因藏靈谷中平時無人來往,外間有什麼消息也傳不到他的耳朵,這時随着俞一清出了山門,見到了姑姑吳玉燕,卻還不知就裡,行禮之後,即忙問道:“姑姑,你怎麼趕來的,我父親與叔父兩位老人家可好?” 吳玉燕還未及答言,俞一清已匆匆一個稽首,嘴上說道:“戒惡,你與姑姑談談家常,貧道暫行先退,日落時你可到眉峰小館找我,我們再詳細商量。
”說罷腳下一動,已快步向山頂逸去。
原來俞一清素來心高氣傲,上次奉命下書碧雲莊,調解方吳二家恩怨,想不到事體沒有辦成,反連累得碧雲莊焚為平地,臉上當然挂不下來,所以借故先行,心裡面也暗暗盤算着如何助吳戒惡一臂之力。
吳玉燕眼望着俞一清離去,淚珠兒才籁籁而下,凄聲道:“這是李兄來的書信,你一看就知大概。
” 吳戒惡一見姑姑淚珠直流,已料到大事不妙,接過書信一看,早哭到死去活來,幾乎昏厥過去。
姑侄二人抱頭痛哭了半天,才決定了一同趕回苗山,先行祭掃墳墓,然後再決定複仇大計。
俞一清早在董靈霄前面說通,吳戒惡向乃師一請即蒙允諾,次日即離了武當,戒惡穿上了重孝,奔回苗山。
那碧雲莊雖遭火焚,莊裡面積極大,方氏姊弟一走,碧雲莊上在吳璧首徒雷傑指揮之下,首先救滅了火頭,次日又從斷垣殘壁裡面找到吳璧屍體,草草成殓,寄厝于後洞之中。
一年下來,碧雲莊又慢慢恢複舊觀,此時舊主人吳玉燕與吳戒惡一到,碧雲莊上更是歡呼雷動,雷傑也将莊上先後經過,以及老主人寄厝所在,一一向吳玉燕察知,吳玉燕少不得獎勵幾句。
姑侄二人回莊第一件大事,即将吳璧棺木找了一塊風水奇佳之處安葬,延請有名高僧,做了七七四十九日水陸道場,附近苗山洞主嶺不邪均親來吊奠,其他江湖朋友,一來道遠不及通知,二來重陽節泰山大會之期已屆,不能再事延擱,一概未寄訃聞。
七七之期一滿,時間已是八月中旬,姑侄二人選了兩匹快馬,連夜趕赴泰山而去。
且說前回書中金風禅師,後土僧,小俠甘明與奪命金環四人,在人和鎮酒家樓上,巧遇着昆侖弟子方龍竹,當時金風,後土,甘明合三人之力,擋住了方龍竹,吳璞乘機跨上了玉鬣金駝逸去,以後在西湖方夫人墳前又遇到方氏姊弟,幸得金葉丐力戰方靈潔,彩鳳又橫身阻攔,以死相纏,吳璞又得機會逃去,這些都在前文表明不提。
再說金風禅師力鬥力龍竹以後,方靈潔淩空蹿來,一個“遊龍戲風”,硬把金風與龍竹二人隔開,方氏姊弟一走,金風禅師耗力過度,氣喘神疲,休息了半晌,才慢慢恢複精神。
這“雲頂五行”出于四川雲頂山伏虎羅漢黃玉禅師,以一手“伏魔金剛劍”馳譽武林,大弟子金風和尚,二弟子鐵木俗,三弟子聖水和尚,四弟子火和尚,五弟子後土僧,自從乃師圓寂以後,各自闖蕩江湖,原無一定居處。
那金風和尚與後土僧此次來到苗山,一來為了與吳氏兄弟上泰山,二來亦欲乘機與幾位同門談談,此時一見碧雲莊焚為平地,鐵木僧又去了華山,所以金風和尚與後土僧二人,一時失了主意,未如往何處才好。
那小俠甘明自從為乃師鬧天宮盧吟楓送書苗山分别以後,再也聽不到乃師行迹消息,欲回天台,又覺山居寂寞無聊,又未知盧吟楓何時回山,普師叔家法素嚴,再想獨自下山恐怕不可能了,所以心中亦覺一片茫然,今後行止一時拿不定主意。
三個人回到人和鎮上以後,重新找了一家酒樓,開懷暢鐵,席間談談說說,金風禅師年齡雖大,為人卻極謙虛,性情和易近人,甚得甘明好感。
席間後土增談起二師兄鐵木僧已去華山,欲乘便去華山一遊,就便打聽一下鐵木僧行蹤,拜候華山幾位前輩起居。
金風和尚當然一口贊成,甘明亦可亦無不可,自己對華山名勝早已向柱,随着兩位高僧得能一睹華山派前輩風采,更是一大樂事,所以也願随同往。
當下三個人在酒樓決定以後,次日即行起程,一路遊山玩水,随意流連,談談說說,倒也頗不寂寞。
想不到抵達華山以後,那鐵木僧早已離山他往,取道湖廣,似乎有到南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