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老頑童喜得棄嬰

關燈
練劍實乃别具深意。

     小龍女上來挽着楊過手臂,輕喚:“過兒。

    ” 一燈過去救醒了那僧人的兩個弟子。

    那兩個弟子受楊過和長眉老人兩位不世出的高人内力相激,眼見是武功全失,随那僧人瞞珊而去。

    至此,他們因何相鬥,一燈與楊過等人尚不知曉,楊過欲待攔住相問,又覺那兩個弟子甚是可憐,于是任由他三人去了。

     周伯通道:“楊兄弟,你這法兒可比那什麼黯然銷魂掌強多了,可得教我一教。

    ” 楊過道:“這是獨孤求敗的法兒,他一生沒有敗過,自然比我的黯然銷魂掌強些。

    ”停了一會,又道:“隻是這柄寶劍一運内力竟有這等威勢,卻是我始料所不及,若非此劍,今日勝敗當真難料。

    ” 周伯通道:“讓我來瞧瞧,讓我來瞧瞧。

    ”卻不知何時,他手中已是多了一個劍鞘。

    那鞘甚是古樸,鞘外不知鑲着什麼異物,藍瑩瑩的極是光華。

    在藍瑩瑩的光華中似有什麼圖案,卻瞧不清楚到底是什麼。

    鞘壁上兩面各有鑲金篆字兩個,分别是“碧淵”、“深潭”,看來寶劍之名源此了。

     一燈道:“此劍固然神奇,長眉施主隻怕也遭際非凡,隻怕和老僧也有些淵源。

    ”當下向衆人講了段氏的六脈神劍。

     周伯通道:“怪不得我打他不過,那是集你們兩大門派,各大門派的精華于一身,自然高出我老頑童一些,不是一些,是甚少,甚少甚少。

    ”手中卻把玩那柄寶劍,顯是想要又有些不好開口。

     揚過本欲把寶劍送他,轉念一想,這把寶劍乃先師靈物,并且牽連甚多,實非自己所獨有,當下隻微笑不語。

     衆人經此一戰又都相見,自是歡喜異常,隻楊過有時面露憂色,也是稍縱即逝,衆人自不知覺。

     微風吹來,楊過那隻衣袖被風吹起來,嘩嘩地響動,有如無數落葉一般。

    衆人都驚歎長眉老人劍掌之威。

     忽而随風傳來幾聲嬰兒啼哭之聲。

    當此荒郊,這嬰兒啼哭之聲甚為怪異,衆人都覺一驚。

     楊過當先向嬰兒啼哭方向拔步奔去,衆人随後跟來。

     轉過一個士丘,隻見地上躺着一些橫七豎八的鄉民,卻都是從那大鎮上逃難出來的,不料都死在這荒郊野外了。

     一燈念一聲:“阿彌陀佛。

    罪過。

    ” 隻見一個中年漢子兀自掐着一名蒙古士兵的脖子。

     周伯通道:“原來撻子已來過了,卻沒讓老頑童撞見!” 楊過尋找啼哭嬰兒,卻再沒有了聲息。

    瑛姑心細,走到有兩個女人的地方俯身挪開一具屍體,叫了一聲:“在這裡了。

    ” 楊過和小龍女都奔了過去,卻見一個嬰兒,睜圓了雙目,呆呆的看着諸人,那眼睛似會說話一般的靈動異常,卻不啼哭,也不發出任何聲響,模樣極是可愛。

     瑛姑眼圈一紅,伸手抱去,卻不料觸到了另外一雙手,一看卻是小龍女滿眼憐愛的神情,也欲伸手抱那孩子。

     小龍女見瑛姑伸手,便即縮手,在旁看着。

     瑛姑将那孩子抱在懷中,極是喜愛。

     一燈微微含笑,一面目慈和,卻不言語。

     周伯通滿臉通紅,把臉轉了開去,若無其事的在地上翻找,忽然咦地一聲從地上撿起了一件物事。

    四四方方是個盒子模樣。

     衆人望去,卻聽周伯通念道:“我兒思忘十八歲親啟,母吳海媚”。

    念完之後手中把那盒子上下翻看不休,口中奇奇怪怪地嚷道:“這裡邊裝着什麼,定然有一些好玩的物事,打開看看,打開看看。

    ” 一燈道:“不可,此乃嬰兒之物,其母既說要他十八歲再親自打開,旁人便不打開的好。

    ” 周伯通奇道:“既是嬰兒之物,那麼這個孩兒叫思忘了?你怎知道?怎不說這盒子便是給我的呢?” 楊過笑道:“這自然該是那孩子的東西,你看那孩子手上不是戴着棗木手镯麼?你再看你捧的木匣子,不也是棗木的麼?” 周伯通極是想看這個盒子,用手抓了抓頭發,又道:“我現在就把那镯子拿來戴上,這盒子豈不就是給我的了麼,就可以看了,好主意,好主意。

    ”一面自言自語的說着,竟是真的要拿那嬰兒臂上的手镯。

     瑛姑瞪了周伯通一眼,抱着嬰兒閃在了一旁噎道:“你與這孩子也争麼?這麼一個孤兒,想必是父母都已死了,卻不知這許多人裡哪個是他父親哪個是他母親,那匣子中多半是他母親要他十八歲之後做什麼,你便替他去做麼” 瑛姑顯是喜歡極了那嬰兒,是以這麼說。

    這一來周伯通便是心癢難熬也不便打開看那盒子了。

    除周伯通之外,别人更是、不會看那盒子。

     瑛姑在那孩子的小臉上吻了一曰,口中喃喃念道:“這麼好的一個孩子,卻是成了孤兒,多麼可憐,多麼可愛,叫我媽媽吧!” 周伯通道:“咱們便抱了回去百花谷,待這孩子長到七八歲十一二歲,我便教他武藝,讓他去找那些蒙古鞑子報仇。

    ” 小龍女道:“我便抱他回到古墓之中,也一樣的教他武藝。

    ” 她知楊過有此心意,是以竟自不由自主的說了出來,同老頑童和瑛姑争那孩子。

     瑛姑道:“還是我帶他到百花谷去的好,你的古墓中又沒有陽光,空氣又不好,别讓這孩子生了病。

    ” 周伯通道:“就是,就是,古墓中有什麼好,還是百花谷好一些,又有花又有蜜,還有各種野味。

    再說,這孩子是瑛姑先找到的,瑛姑自然該是他媽媽,我便該是他爸爸。

    ” 一燈道:“善哉,善哉。

    ” 周伯通這樣說,原是沒什麼心思,隻想幫瑛姑争孩子,不料瑛姑卻瞪了他一想,待得一燈說善哉之時,老頑童已自羞得臉通紅的轉過身去。

     瑛姑亦臉紅了。

     楊過看出瑛姑對那孩子歡喜已極,想到他們三位老人曾因一個嬰兒而數十年恩怨相纏,自是不便再與他們相争,于是說道:“龍兒,那孩子便給了前輩,我們回去古墓之中自己便生上三個五個兒子,再生七個八個女兒,不是就有了麼?” 小龍女道:“你說怎麼便怎麼。

    ”竟是走到楊過身邊來,挽了他手臂,一點害羞的意思都沒有。

    如同當初在英雄大會上當衆大聲說“我自己要做過兒妻子”一樣,那麼真實面自然。

     楊過摟緊了小龍女,又向一燈等拱手告别。

    卻聽一燈道:“楊施主這番離去,更難相會,老僧有一事相求,不知可否應允?” 楊過向對一燈極是尊敬,當下拱手一禮道:“但有所命,無不凜遭。

    ” 一燈道:“我等年事已高,如有不測,還望施主看在老僧之面,多多照顧這思忘孩兒。

    ” 瑛姑知一燈看出自己喜極這孩兒,是以對楊過這般說,那是叫自己寬心,免得日後替這孩子擔憂,想他細心如此,不禁面露感激之色。

     一燈一生最大的一塊心病是瑛姑的孩子間接死于己手,這番機緣豈能錯過,心中隻想,莫非佛祖顯靈麼? 楊過正色道:“楊過遵大師所命,請大師放心。

    ” 一燈道:“多謝。

    ” 周伯通急忙捧過那柄碧潭寶劍。

    小龍女微笑伸手接了。

    知道他為瑛姑争到了那孩子,寶劍卻也舍得撒手了。

     于是楊過攜了小龍女,帶同神雕,徑往終南山而來。

    一路上再無風波,到得終南山上,看到重陽宮殘留遺迹,想當初上重陽宮習藝,當真感慨萬千。

     到得古墓之前,想到今後須得常自進出古墓,終不能待在古墓之中一生不飲不食,于是運起碧潭寶劍、向斷龍石上擊去,瞬時已劈下—大塊巨石來,如此又劈兒劍,竟是硬生生地将那斷龍石劈出—個大洞出來。

     楊過攜了小龍女之手,雙雙走進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