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我的名字叫紅
關燈
小
中
大
倒入水裡勻。
他讓水繼續慢煮,趁這段時間自己喝一杯上好的咖啡。
當他享用咖啡時,我像個即将出世的嬰孩一樣愈來愈不耐煩。
咖啡清醒了大師的頭腦,帶給他邪靈般的銳利目光。
他把紅色粉末倒入鍋裡,拿一支調色專用的幹淨細木棍,小心攪拌鍋裡的混合物。
盡管我即将成為純正的紅色,但還有一個最重要的關鍵,就是我的濃稠度,煮的時間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
因此,他會用攪拌棍的一端把液體畫在拇指的指甲上(絕對不能用其他指頭)。
噢,身為紅色是多麼的美妙!我把他的拇指指甲染成了紅色,沒有半點稀薄的液體流溢到兩旁。
簡言之,我的濃稠度恰到好處,不過,我仍含有殘渣。
他把鍋子從爐火上拿下來,用一塊幹淨的麻布過濾,除掉我的雜質。
然,他再度把我加熱,煮沸兩次。
最後他加入一小撮明礬粉末,将我靜置一旁,等我冷卻。
我在鍋子裡靜靜呆了幾天。
滿心期盼被畫上書頁、被抹在各處各地,卻這樣呆呆地靜置着,實在讓我頹靡心碎。
就是在這段沉寂的時間裡,我開始思索身為紅色的意義。
有一次,在某座波斯城裡,一位失明的細密畫家靠着記憶畫了一匹馬,正當他的學徒用毛筆蘸着我為馬鞍布的刺繡上色時,我聽到了兩位失明的大師正在争執: “因為我們花了一輩子熱忱專注繪畫,因此,如今瞎了眼的我們,自然知道紅色,記得它是什麼樣的色彩,什麼樣的感覺。
”憑借記憶畫馬的大師說,“可是,如果我們天生就瞎眼呢?我們要如何真正明了我們俊美學徒此刻正在使用的紅色呢?” “問題,”另一位說,“但别忘了,顔色不是被知道的,而是被感覺的。
” “我親愛的大師,請向一個從來不知道紅色的人解釋一下紅色的感覺。
” “如果我們用手指觸摸,它感覺起來會像是鐵和黃銅之間的東西。
如果我們用手掌緊握,它則會發燙。
如果我們品嘗它,它就會像腌肉一般厚而細膩。
如果我們用嘴唇輕抿,它将會充滿我們的嘴。
如果我們嗅聞它,它的氣味會像馬。
如果它聞起來像是一朵花,那它就會像雛菊,而不是紅玫瑰。
” 一百十年前,當時法蘭克的繪畫尚未足以威脅我們,統治者們從來不為此煩,而著名大師也對自的技法信心滿滿,狂熱的程度有如信仰安拉,因此,法蘭克大師選擇各種濃淡的紅色,用來畫各種普通的劍傷,甚至最平凡的粗麻布。
他們這種方法,大師們不但視為粗鄙而不敬,更嗤之以鼻。
隻有軟弱無知而猶疑的細密畫家,才會使用不同的紅色調來描繪一件紅色長衫。
他們這麼稱——陰影絕不是個借口。
而且,隻有一種紅色,我們也隻相信這種紅色。
“這種色的意義是什麼?”憑記憶畫馬的失明細密畫家又問。
“顔色的意義在于它出現在我們面前,而我們看到了。
”另一位說,“我們無法向一個看不見的人解釋紅色。
” “不信神、不信教的人為了否定真主的存在,堅持說我們無法看見真主。
”畫馬的瞎眼大師說。
“沒錯,他隻為那些見的人現身。
”另一位大師說,“就是這個原因,《古蘭經》裡寫道,能見的和不能見永遠都不會是一樣的。
” 俊美的學徒細膩地把我蘸點入馬匹的馬鞍布上。
這種感覺何其美妙,把飽滿、強勁、有活力的我塗入精美描繪的黑白圖畫:當貓毛筆把我抹散在期待已久的書頁上時,我開心得渾身發癢。
就這樣,一旦我把自己的顔色呈現于紙,仿佛我正命令這個世界:“變紅!”而世界也就真的變成了我的血紅色。
沒錯,那些看不見的人會否認,然而事實卻是,到處都有我的存在。
他讓水繼續慢煮,趁這段時間自己喝一杯上好的咖啡。
當他享用咖啡時,我像個即将出世的嬰孩一樣愈來愈不耐煩。
咖啡清醒了大師的頭腦,帶給他邪靈般的銳利目光。
他把紅色粉末倒入鍋裡,拿一支調色專用的幹淨細木棍,小心攪拌鍋裡的混合物。
盡管我即将成為純正的紅色,但還有一個最重要的關鍵,就是我的濃稠度,煮的時間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
因此,他會用攪拌棍的一端把液體畫在拇指的指甲上(絕對不能用其他指頭)。
噢,身為紅色是多麼的美妙!我把他的拇指指甲染成了紅色,沒有半點稀薄的液體流溢到兩旁。
簡言之,我的濃稠度恰到好處,不過,我仍含有殘渣。
他把鍋子從爐火上拿下來,用一塊幹淨的麻布過濾,除掉我的雜質。
然,他再度把我加熱,煮沸兩次。
最後他加入一小撮明礬粉末,将我靜置一旁,等我冷卻。
我在鍋子裡靜靜呆了幾天。
滿心期盼被畫上書頁、被抹在各處各地,卻這樣呆呆地靜置着,實在讓我頹靡心碎。
就是在這段沉寂的時間裡,我開始思索身為紅色的意義。
有一次,在某座波斯城裡,一位失明的細密畫家靠着記憶畫了一匹馬,正當他的學徒用毛筆蘸着我為馬鞍布的刺繡上色時,我聽到了兩位失明的大師正在争執: “因為我們花了一輩子熱忱專注繪畫,因此,如今瞎了眼的我們,自然知道紅色,記得它是什麼樣的色彩,什麼樣的感覺。
”憑借記憶畫馬的大師說,“可是,如果我們天生就瞎眼呢?我們要如何真正明了我們俊美學徒此刻正在使用的紅色呢?” “問題,”另一位說,“但别忘了,顔色不是被知道的,而是被感覺的。
” “我親愛的大師,請向一個從來不知道紅色的人解釋一下紅色的感覺。
” “如果我們用手指觸摸,它感覺起來會像是鐵和黃銅之間的東西。
如果我們用手掌緊握,它則會發燙。
如果我們品嘗它,它就會像腌肉一般厚而細膩。
如果我們用嘴唇輕抿,它将會充滿我們的嘴。
如果我們嗅聞它,它的氣味會像馬。
如果它聞起來像是一朵花,那它就會像雛菊,而不是紅玫瑰。
” 一百十年前,當時法蘭克的繪畫尚未足以威脅我們,統治者們從來不為此煩,而著名大師也對自的技法信心滿滿,狂熱的程度有如信仰安拉,因此,法蘭克大師選擇各種濃淡的紅色,用來畫各種普通的劍傷,甚至最平凡的粗麻布。
他們這種方法,大師們不但視為粗鄙而不敬,更嗤之以鼻。
隻有軟弱無知而猶疑的細密畫家,才會使用不同的紅色調來描繪一件紅色長衫。
他們這麼稱——陰影絕不是個借口。
而且,隻有一種紅色,我們也隻相信這種紅色。
“這種色的意義是什麼?”憑記憶畫馬的失明細密畫家又問。
“顔色的意義在于它出現在我們面前,而我們看到了。
”另一位說,“我們無法向一個看不見的人解釋紅色。
” “不信神、不信教的人為了否定真主的存在,堅持說我們無法看見真主。
”畫馬的瞎眼大師說。
“沒錯,他隻為那些見的人現身。
”另一位大師說,“就是這個原因,《古蘭經》裡寫道,能見的和不能見永遠都不會是一樣的。
” 俊美的學徒細膩地把我蘸點入馬匹的馬鞍布上。
這種感覺何其美妙,把飽滿、強勁、有活力的我塗入精美描繪的黑白圖畫:當貓毛筆把我抹散在期待已久的書頁上時,我開心得渾身發癢。
就這樣,一旦我把自己的顔色呈現于紙,仿佛我正命令這個世界:“變紅!”而世界也就真的變成了我的血紅色。
沒錯,那些看不見的人會否認,然而事實卻是,到處都有我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