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房直子和她的那片魅幻森林,還有天國……/彭懿
關燈
小
中
大
是小提琴!信心中的那把小提琴啜泣一般地奏響了,若幹秋天的回憶浮上了心頭——妹妹生病住院的日子、隔壁的裕子搬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的日子、頭一次會騎自行車的開心的日子、在原野上撿到一隻小貓的日子……
孤獨、死、溫情、愛以及缱绻的懷念,都是安房直子作品中最常見的主題。
天澤退二郎在談到安房直子的創作風格時,曾這樣寫道:幾乎在所有的安房直子的作品中,都飄溢着哀愁。
但這不是廉價的眼淚、因滑稽可笑而淌出的眼淚,也不是讓人嚎啕大哭、痛恨人生命運不平的虛張聲勢的東西。
安房直子作品中的悲傷,所以催人淚下絕不是因為一目了然的死或與所愛的人的訣别,是一種紮在胸臆的疼痛。
安房直子的許多篇作品都涉及到了死。
比如,《白鹦鹉的森林》就講了一個名叫水繪的女孩,通過一隻白鹦鹉,找到了地下的黃泉國,那裡不單有她那死去的姐姐,而且每一棵樹上都落着白鹦鹉,姐姐告訴水繪:這棵樹上的鳥沒有一隻例外,全是另一個國度裡思念我的親人。
《雪窗》的筆觸則伸向了天國,講的是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老爹推着一輛名叫“雪窗”的車攤子,翻山越嶺去尋找死了整整十年的女兒美代靈魂的故事。
即使是《狐狸的窗戶》,主人公“我”也從那用桔梗花汁染成藍色的手指搭成的窗戶裡,看到了被槍打死的雌狐狸、看到了被火燒毀的家。
所以小西正保才會說:不論安房直子的哪一篇作品,都似乎飄蕩着死的影子。
“與死者的對話”或是“對死者的思念”,甚至成了除了獨自、特異的想像世界之外,安房直子作品的又一大魅力。
死,曾經是兒童文學的一大禁忌,但安房直子卻沒有回避這個話題,而是用帶有格林童話式的幻想小說,寫下了一篇篇甘美而又誘人鄉愁的作品。
盡管那幻想中彌漫着一種無邊的寂寞,但卻是那麼的美麗而抒情,一點都不陰冷灰暗。
安房直子作品的思想及寓意是深刻的,它們不僅描繪出現實以上的人生,而且讓我們窺見了人生的深淵。
西本雞介就指出:“雖然是甘美的幻想故事,但卻與傷感的星堇派童話(指日本明治時代歌詠愛情的浪漫派)及逃避現實的民間童話有着本質區别。
幻想的世界沒有停止在憧憬中,而是以深刻而敏銳的洞察力,探讨了人究竟是什麼的哲學命題。
看上去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架空故事,卻不是荒唐的謊言而是象征着真實的人生。
因此連大人也無法不喚起共感。
” 6 安房直子的作品,還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顔色和聲音。
她曾說過激發她寫《狐狸的窗戶》的,就是一片藍色的花田。
某片高原上、一個連吹拂的風都被染成了藍色的地方——那裡是無邊無際的藍色的天空、藍色的花田—— 這也是每一個讀過安房直子作品的人的感受,像《花香小鎮》裡那水流一般朝天上湧去的橘黃色的自行車、《螢火蟲》裡飛雪落花一般的藍色的螢火蟲、《夕陽之國》裡那橙黃色的沙漠……安房直子用她那迷人的想像,為我們畫出了一個個彩色的幻想世界。
除了顔色,安房直子有時還會産生一種沖動:寫一篇能夠聽得見聲音的故事。
她說《雪窗》就是在這個念頭驅使之下寫成的作品。
7 然而讓人扼腕的是,一個這樣與世無争的美麗女人,卻留下那一山坡野菊花似的幻想作品,早早地走了,早早地一個人去了那遙遠的天國。
是寫了太多關于死亡的故事嗎? 沒有人知道。
不知她身邊的那棵樹上是否有白鹦鹉陪伴。
但是我想那棵樹上一定是落滿了白鹦鹉,因為每一個讀過她作品的人,都會讓自己的白鹦鹉捎去一份思念。
《直到花豆煮熟——小夜的故事》,是安房直子的遺作,是她死後一個月才出版的一部幻想小說。
小夜是一個山精,是山的女兒。
寫這部作品的時候,不知安房直子是否已經預感到了自己的死,不然,她筆下的小夜怎麼那麼像是生命最後的她自己—— 張開雙臂,過了吊橋,就真的能變成風吧?身體一點點透明起來,最後身姿消失了,就隻剩下聲音了吧?那樣的話,就什麼地方都能飛去了吧? “變成風,變成風,我要變成山風!” 小夜總是一邊這樣唱着,一邊張開雙臂沖過吊橋。
…… 一天,一陣猛跑,跑到橋當中的時候,身子一下變得輕了起來,腳浮到了空中。
接着,變得像能在空中遊泳了一樣。
…… 快點快點、再快點…… 小夜漸漸地加快了速度,飛了起來。
遠離塵嚣的美麗精靈:安房直子
天澤退二郎在談到安房直子的創作風格時,曾這樣寫道:幾乎在所有的安房直子的作品中,都飄溢着哀愁。
但這不是廉價的眼淚、因滑稽可笑而淌出的眼淚,也不是讓人嚎啕大哭、痛恨人生命運不平的虛張聲勢的東西。
安房直子作品中的悲傷,所以催人淚下絕不是因為一目了然的死或與所愛的人的訣别,是一種紮在胸臆的疼痛。
安房直子的許多篇作品都涉及到了死。
比如,《白鹦鹉的森林》就講了一個名叫水繪的女孩,通過一隻白鹦鹉,找到了地下的黃泉國,那裡不單有她那死去的姐姐,而且每一棵樹上都落着白鹦鹉,姐姐告訴水繪:這棵樹上的鳥沒有一隻例外,全是另一個國度裡思念我的親人。
《雪窗》的筆觸則伸向了天國,講的是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老爹推着一輛名叫“雪窗”的車攤子,翻山越嶺去尋找死了整整十年的女兒美代靈魂的故事。
即使是《狐狸的窗戶》,主人公“我”也從那用桔梗花汁染成藍色的手指搭成的窗戶裡,看到了被槍打死的雌狐狸、看到了被火燒毀的家。
所以小西正保才會說:不論安房直子的哪一篇作品,都似乎飄蕩着死的影子。
“與死者的對話”或是“對死者的思念”,甚至成了除了獨自、特異的想像世界之外,安房直子作品的又一大魅力。
死,曾經是兒童文學的一大禁忌,但安房直子卻沒有回避這個話題,而是用帶有格林童話式的幻想小說,寫下了一篇篇甘美而又誘人鄉愁的作品。
盡管那幻想中彌漫着一種無邊的寂寞,但卻是那麼的美麗而抒情,一點都不陰冷灰暗。
安房直子作品的思想及寓意是深刻的,它們不僅描繪出現實以上的人生,而且讓我們窺見了人生的深淵。
西本雞介就指出:“雖然是甘美的幻想故事,但卻與傷感的星堇派童話(指日本明治時代歌詠愛情的浪漫派)及逃避現實的民間童話有着本質區别。
幻想的世界沒有停止在憧憬中,而是以深刻而敏銳的洞察力,探讨了人究竟是什麼的哲學命題。
看上去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架空故事,卻不是荒唐的謊言而是象征着真實的人生。
因此連大人也無法不喚起共感。
” 6 安房直子的作品,還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顔色和聲音。
她曾說過激發她寫《狐狸的窗戶》的,就是一片藍色的花田。
某片高原上、一個連吹拂的風都被染成了藍色的地方——那裡是無邊無際的藍色的天空、藍色的花田—— 這也是每一個讀過安房直子作品的人的感受,像《花香小鎮》裡那水流一般朝天上湧去的橘黃色的自行車、《螢火蟲》裡飛雪落花一般的藍色的螢火蟲、《夕陽之國》裡那橙黃色的沙漠……安房直子用她那迷人的想像,為我們畫出了一個個彩色的幻想世界。
除了顔色,安房直子有時還會産生一種沖動:寫一篇能夠聽得見聲音的故事。
她說《雪窗》就是在這個念頭驅使之下寫成的作品。
7 然而讓人扼腕的是,一個這樣與世無争的美麗女人,卻留下那一山坡野菊花似的幻想作品,早早地走了,早早地一個人去了那遙遠的天國。
是寫了太多關于死亡的故事嗎? 沒有人知道。
不知她身邊的那棵樹上是否有白鹦鹉陪伴。
但是我想那棵樹上一定是落滿了白鹦鹉,因為每一個讀過她作品的人,都會讓自己的白鹦鹉捎去一份思念。
《直到花豆煮熟——小夜的故事》,是安房直子的遺作,是她死後一個月才出版的一部幻想小說。
小夜是一個山精,是山的女兒。
寫這部作品的時候,不知安房直子是否已經預感到了自己的死,不然,她筆下的小夜怎麼那麼像是生命最後的她自己—— 張開雙臂,過了吊橋,就真的能變成風吧?身體一點點透明起來,最後身姿消失了,就隻剩下聲音了吧?那樣的話,就什麼地方都能飛去了吧? “變成風,變成風,我要變成山風!” 小夜總是一邊這樣唱着,一邊張開雙臂沖過吊橋。
…… 一天,一陣猛跑,跑到橋當中的時候,身子一下變得輕了起來,腳浮到了空中。
接着,變得像能在空中遊泳了一樣。
…… 快點快點、再快點…… 小夜漸漸地加快了速度,飛了起來。
遠離塵嚣的美麗精靈:安房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