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醫院地下室的白磁磚走道和地面上炎熱、喧嘩的各層樓道比較,是安靜和涼爽的。

    這時候有兩個人悄悄走了過來。

    原來潘菲德護士跟着一個穿着白大衣、膠鞋的男工人一道走着。

    男工人推着一輛沒有聲響的裝有滾珠軸承腳輪的平車。

     潘菲德護士看了看平車上白布單蒙着的軀體,計算着她送過多少死去的病人。

    在過去十一年裡可能有五十次吧?也許更多些,誰去記這個呢?從病房到停屍房的最後旅程也是從生的領域到死的領域的旅程。

     這是醫院的傳統,送死去的病人的最後一段行程,在時間上是經過仔細選擇的。

    路線是通過醫院大樓的甬道,乘運貨電梯到地下室,這是為了使與死去的人如此臨近的活着的人,在情緒上不受到死亡的黑暗與陰沉氣氛的影響。

    這也是作護理工作的人為她所照看的病人所做的最後一次服務。

    這是一種表示:盡管醫療工作無能為力了,醫院也并不馬上不管了。

    對病人的照顧、服務和治療的行動至少還要象征性地延續一段時間。

     白磁磚的甬道從此分成兩路。

    往右有機器的嗡嗡聲,那裡是醫院的技工班——暖氣、熱水系統、電工房、急用發電機組。

    往左挂着一個指示牌:“病理科、停屍房。

    ”推車的工人魏德曼把車推向左邊甬道,一個門房工人把他正在喝着的可口可樂瓶子放下來,讓了讓路。

    可能是他休息時間,也可參抽空出來的。

    他用手背擦了擦嘴唇,指了指屍體說:“沒活過來啊?”這是為了和魏德曼搭搭話而說的老套子。

     同樣,魏德曼也回他一句老調兒:“他們把他報銷了,傑克。

    ”門房工人點點頭,又舉起可口可樂,大口喝起來。

     潘菲德護士心裡還在想着:從一個活着的人到被送到停屍房多快呀!不到一個小時以前,白罩單下面的屍體還是一個活着的人,五十三歲的土木工程師喬治·安德魯·鄧吞。

    夾在她腋下的病曆的内容她還記得清清楚楚。

     病人家屬在病人死去後和臨死時一樣,表現很好——沉着、悲痛但并不歇斯底裡地号哭。

    這就使麥克馬洪大夫征求病人家屬同意進行屍體解剖比較容易啟口。

    “鄧吞夫人,”他輕聲地說,“我理解在現在這時候和你談,請你考慮這個問題,是困難的。

    可是我不得不提出來,請你考慮允許我們給你丈夫做一個屍體解剖。

    ”随後他便把照例要講的話說了一遍。

    他說明醫院為了大家的利益在努力設法保持醫療的水平,而對屍體進行解剖可以檢驗醫生的診斷,可以提高醫學水平,從而使醫院可以為今後看病的人們,包括他們這個家庭在内,更好地服務。

    但是如果沒有家屬的同意就不能解剖,從而這些好處就都不能得到…… 已故病人的兒子打斷了他的話,用文雅的語氣說:“我們是理解的。

    如果你們準備好必要的手續,我母親是可以簽字的。

    ”于是潘菲德護士就這樣開好了屍體解剖單。

    現在五十三歲的喬治·安德魯·鄧吞便被推到這裡,他就要挨病理醫師的解剖刀了。

     解剖室的門打開了。

     停屍房管理員是個黑人,名字叫喬治·林恩。

    當平車推進來的時候,他正在擦解剖台子。

    他擡起了頭,台子已經擦得潔白雪亮。

     魏德曼用一句常說的诙諧話打招呼:“給你送來個病人。

    ”這句老套話他已經聽了上百次了。

    但他還是禮貌地咧開嘴,指了指白磁面台子說:“這兒。

    ”魏德曼把平車停在台旁,林恩掀掉蓋在喬治·安德魯·鄧吞赤裸的屍身上面的罩單,疊整齊,交還給魏德曼。

    蓋過屍體的罩單還是要送還給病房。

     他倆又用下面的褥單兜起屍體翻在台子上。

     喬治·林恩用力的時候哼了一聲。

    這是一個很沉的病人,死前不久,他那六英尺高的身軀又發胖了。

    魏德曼推開平車時笑道:“喬治,你老了。

    快該輪到你了。

    ”林恩搖了搖頭道:“我會在這兒把你擡上去的。

     這出戲總是這麼唱的。

    也許在很久以前,在他們剛開始這麼開玩笑的時候,是有些不自覺的,是想在他們這些人和他們每天接觸的死亡現象之間,制造一種生死有别的氣氛。

    如果真是這樣,到現在也都把這個意思忘光了。

     現在這些玩笑已經成為老生常談、程式化了的東西,沒有什麼其他意思了。

     他們對死亡已經司空見慣,沒有任何不安和恐懼心理。

     站在解剖室另一頭的是病理科住院醫師麥克尼爾大夫。

    當潘菲德護士伴随平車走進解剖室的時候,他正在穿白大衣,現在他拿過病曆和其他檢查化驗單看着。

    他對潘菲德護士的靠近身邊,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暖洋洋的滋味。

     他可以感到那漿洗得筆挺的白衣服、淡淡的香水味、白帽子下邊略有點蓬松的鬓發,要是用手一摸會是很柔軟的。

    他定了定神,看了看手裡的單子,說:“手續似乎都齊了。

    ”他考慮是不是追求潘菲德護士。

    已經六個星期了,六個星期的獨身對于二十七歲的小夥子來說是很難熬過來的。

    潘菲德不隻是一般的漂亮。

    今年可能是三十二歲,不老不小,剛剛合适。

    太老了,沒意思;太小了,什麼也不懂。

    而且她既聰明、又和氣,身段也好。

    可以看見在她的白衣服裡邊穿着一條襯裙;天這麼熱,裡邊可能沒穿多少衣服。

    羅傑·麥克尼爾心想,大概得和她先約會兩次才能到手。

    這個月還真不行——錢不夠了。

    潘菲德小姐,等着我吧。

    反正還有要死的,你總得再上這兒來。

     “再見,大夫,”她笑着轉過身去了。

    他很有把握地想着一定能成功的,便從她身後喊:“你們接二連三地往這兒送吧!這裡需要練練手呢。

    ”這也是他們常說的俏皮話,用以沖淡一些死亡的氣氛。

     埃蓮·潘菲德跟男工人一起走出去。

    她的任務就這樣完成了。

    這是遵照傳統作法,對死去的病人額外照顧就此告一段落,算她盡了這份心了。

    現在她的工作又恢複了與活人、病人打交道。

    可是她還有點感覺,那個麥克尼爾大夫很象要向她提出點什麼要求似的。

    看下回怎麼着吧。

     喬治·林恩在屍體的頸下塞進去一個枕頭,把手臂擺好。

    麥克尼爾擺出了他們需用的解剖器械:解剖刀、肋骨剪、夾鉗、破顱骨的電鋸……都很幹淨(林恩是個很勤快的人),但是并不象四層樓以上的外科手術室器械那樣必須經過嚴格消毒。

    這裡不需要擔心病人感染,病理醫師們隻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就行了。

     喬治·林恩看了看麥克尼爾,麥克尼爾沖他點點頭說:“打電話給護理部吧,喬治。

    告訴他們護校學員可以下來了。

    通知皮爾遜大夫我們準備好了。

    ” “好吧,大夫,”林恩照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