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關燈
小
中
大
浮華的消遣,提供借口讓同一票人不斷地在巴黎、倫敦。
日内瓦和羅馬——多令人驚訝啊!——巧遇在一塊。
一頁接着一頁的微笑臉龐、乏味的文字說明、虛構的事件。
然而,當卡米拉離開牙科診所時,她帶走了雜志,當天晚上她一直思索着封面的故事内容。
漸漸的,心裡打定了一個主意。
一般來說,要是連一點運氣也沒有,成功的機會并不大,就卡米拉的運作而言,她的運氣來自于紐約的一位記者朋友所打來的一通電話。
曼哈頓的整個媒體,似乎都在談論加洛貝丹兄弟以及他們突然涉足出版業的小道消息。
在療養院、代理融資和廢物處理這幾個事業大有斬獲之後,他們最近購得一批公司,其中包括一個小出極社、一間長島的報社,還有數家老舊或垮掉的專業雜志社,有人臆斷,加洛貝丹兄弟是為了取得這批公司的主要資産,也就是麥迪遜大街上的某棟建築物,才着手接管的;不過根據傳言,其中的一兩家雜志社可能不會關閉,而且依小加洛貝丹的說法,還會“重整旗鼓”。
商情分析師把這個诠釋成,可觀的資金将會湧入。
其中被認為最适合重整旗鼓的一本雜志是《裝潢季刊》 它是那種會在一棟廢棄已久的紐波特市大廈的會客廳裡,随意擺放的一本書頁卷曲、發黃的出版品。
它的風格沉穩,外表過時。
裡面所登載的一點點廣告。
大部分都奉獻給窗簾布和仿貴族照明裝置的廠商。
所刊登的文章讨論着鍍金銅的趣味以及如何妥善照顧十八世紀瓷器。
這本雜志的編輯從頭到尾都堅持以非主流的色彩呈現。
而在它破足前進,賺取一點點、越來越少的薄利的同時,竟然還能夠保有一小群忠實的讀者。
大加洛貝丹翻閱了幾期雜志之後,力主将它三振出局。
不過他弟弟娶了一位标準的家庭主婦型的年輕女孩,曾經讀過菲力普-施塔克反敗為勝振奮人心的故事的她,說服先生考慮采取救援行動,于是《裝潢季刊》的終結日延期了。
倘若能夠找出正确的編輯公式,它甚至還有機會可以擁有另一片天空。
消息走漏之後,發報機答答作響。
在聽了朋友的簡報之後,卡米拉帶着一份詳盡的企劃書來到紐約,穿着最短的裙子,向小加洛貝丹報告她的構想。
該報告從十點做到四點,中間有兩個小時的休息時間,讓他們倆吃頓稍帶調情的午餐。
值得一提的是,小加洛貝丹不僅很欣賞她的主意,也對她的美腿深感興趣,卡米拉被錄用了。
她上任主編的第一步,就是宣布變更雜志的名稱:從此以後,《裝潢季刊》将正式改為《DQ》。
全紐約都拭目以待。
為了加深他人的印象,卡米拉馬上把一大筆加洛貝丹的金錢投資在自我促銷上。
她出現在所有正式的場合上——身上當然穿着合适而昂貴的服裝,對着所有的人們微笑,另外她還雇用私人狗仔隊拍下這些神奇的時刻。
在她的第一期《DQ》尚未出版之前,她早已設法把某種程度的名氣,建立在不怎麼實質的社交精力之上。
不過那些數不清的看人、被看和建立友誼的夜晚,那些好幾十頓後續的午餐,最後證明是值得的。
卡米拉很快便認識了每個她需要認識的人——也就是,無聊的有錢人、上流社會人土,以及最重要的,他們的室内設計師。
卡米拉特别把注意力放在室内設計師身上、因為她知道,他們對顧客的影響力,往往不止于布料和家具的建議,而且也因為室内設計師對出名的愛好。
因此,萬一《DQ》雜志所選中的受害者,表示不太願意讓攝影師、撰稿人、花商、設計師。
以及許許多多手拿移動電話的黑衣侍從入侵自己的家時,卡米拉便會打電話給受害者的室内設計師。
設計師一對客戶施加壓力,門就敞開了。
用這個方法,卡米拉得以到其他八卦雜志過去無法前往的地方采訪。
事實上,她的第一期登載了一篇獨家報導,一個雙重的勝利——公園大街的一棟三層樓房(每間浴室都有一個印象派畫家的作品)以及馬斯蒂别墅,皆屬華爾街克裡門家族的李查-克裡門所有。
撰稿者是一個平常過着隐密生活的單身漢,他屈服于年輕的意大利友人(是個剛入行的室内設計師)和卡米拉所發動的鉗形攻勢,最後所寫出來的,是廣受人們矚目與欣賞,長達二十頁的精美文字與華麗的攝影作品。
《DQ》這本雜志有了好的開始。
三個年頭過去了,由于嚴格遵循編輯信條——“絕不,從不,說任何人一句壞話”——該雜志成績斐然。
明年,即使卡米拉的花費驚人,它還是有辦法賺到大筆鈔票。
安德烈拾起該雜志最新的一期,翻到他在米蘭市波拿蓋蒂的公寓裡所拍的照片。
他露出微笑,憶起卡米拉當時指導這個小工業家和他的保镖,把卡納萊托的風景畫挂在比較明顯的地方。
跟往常一樣,她做了正确的指導。
他喜歡為她工作。
她個性風趣,眼光又好,而且對于加洛貝丹的錢毫不吝啬。
再繼續為她工作一年,他将會有足夠的錢離開,專心去寫自己的書。
他不知道今天她将派給他什麼任務,希望這一次能到有陽光的地方去。
紐約的冬天是這麼寒冷,以至于該市的衛生部門鬧罷工時,很少
日内瓦和羅馬——多令人驚訝啊!——巧遇在一塊。
一頁接着一頁的微笑臉龐、乏味的文字說明、虛構的事件。
然而,當卡米拉離開牙科診所時,她帶走了雜志,當天晚上她一直思索着封面的故事内容。
漸漸的,心裡打定了一個主意。
一般來說,要是連一點運氣也沒有,成功的機會并不大,就卡米拉的運作而言,她的運氣來自于紐約的一位記者朋友所打來的一通電話。
曼哈頓的整個媒體,似乎都在談論加洛貝丹兄弟以及他們突然涉足出版業的小道消息。
在療養院、代理融資和廢物處理這幾個事業大有斬獲之後,他們最近購得一批公司,其中包括一個小出極社、一間長島的報社,還有數家老舊或垮掉的專業雜志社,有人臆斷,加洛貝丹兄弟是為了取得這批公司的主要資産,也就是麥迪遜大街上的某棟建築物,才着手接管的;不過根據傳言,其中的一兩家雜志社可能不會關閉,而且依小加洛貝丹的說法,還會“重整旗鼓”。
商情分析師把這個诠釋成,可觀的資金将會湧入。
其中被認為最适合重整旗鼓的一本雜志是《裝潢季刊》 它是那種會在一棟廢棄已久的紐波特市大廈的會客廳裡,随意擺放的一本書頁卷曲、發黃的出版品。
它的風格沉穩,外表過時。
裡面所登載的一點點廣告。
大部分都奉獻給窗簾布和仿貴族照明裝置的廠商。
所刊登的文章讨論着鍍金銅的趣味以及如何妥善照顧十八世紀瓷器。
這本雜志的編輯從頭到尾都堅持以非主流的色彩呈現。
而在它破足前進,賺取一點點、越來越少的薄利的同時,竟然還能夠保有一小群忠實的讀者。
大加洛貝丹翻閱了幾期雜志之後,力主将它三振出局。
不過他弟弟娶了一位标準的家庭主婦型的年輕女孩,曾經讀過菲力普-施塔克反敗為勝振奮人心的故事的她,說服先生考慮采取救援行動,于是《裝潢季刊》的終結日延期了。
倘若能夠找出正确的編輯公式,它甚至還有機會可以擁有另一片天空。
消息走漏之後,發報機答答作響。
在聽了朋友的簡報之後,卡米拉帶着一份詳盡的企劃書來到紐約,穿着最短的裙子,向小加洛貝丹報告她的構想。
該報告從十點做到四點,中間有兩個小時的休息時間,讓他們倆吃頓稍帶調情的午餐。
值得一提的是,小加洛貝丹不僅很欣賞她的主意,也對她的美腿深感興趣,卡米拉被錄用了。
她上任主編的第一步,就是宣布變更雜志的名稱:從此以後,《裝潢季刊》将正式改為《DQ》。
全紐約都拭目以待。
為了加深他人的印象,卡米拉馬上把一大筆加洛貝丹的金錢投資在自我促銷上。
她出現在所有正式的場合上——身上當然穿着合适而昂貴的服裝,對着所有的人們微笑,另外她還雇用私人狗仔隊拍下這些神奇的時刻。
在她的第一期《DQ》尚未出版之前,她早已設法把某種程度的名氣,建立在不怎麼實質的社交精力之上。
不過那些數不清的看人、被看和建立友誼的夜晚,那些好幾十頓後續的午餐,最後證明是值得的。
卡米拉很快便認識了每個她需要認識的人——也就是,無聊的有錢人、上流社會人土,以及最重要的,他們的室内設計師。
卡米拉特别把注意力放在室内設計師身上、因為她知道,他們對顧客的影響力,往往不止于布料和家具的建議,而且也因為室内設計師對出名的愛好。
因此,萬一《DQ》雜志所選中的受害者,表示不太願意讓攝影師、撰稿人、花商、設計師。
以及許許多多手拿移動電話的黑衣侍從入侵自己的家時,卡米拉便會打電話給受害者的室内設計師。
設計師一對客戶施加壓力,門就敞開了。
用這個方法,卡米拉得以到其他八卦雜志過去無法前往的地方采訪。
事實上,她的第一期登載了一篇獨家報導,一個雙重的勝利——公園大街的一棟三層樓房(每間浴室都有一個印象派畫家的作品)以及馬斯蒂别墅,皆屬華爾街克裡門家族的李查-克裡門所有。
撰稿者是一個平常過着隐密生活的單身漢,他屈服于年輕的意大利友人(是個剛入行的室内設計師)和卡米拉所發動的鉗形攻勢,最後所寫出來的,是廣受人們矚目與欣賞,長達二十頁的精美文字與華麗的攝影作品。
《DQ》這本雜志有了好的開始。
三個年頭過去了,由于嚴格遵循編輯信條——“絕不,從不,說任何人一句壞話”——該雜志成績斐然。
明年,即使卡米拉的花費驚人,它還是有辦法賺到大筆鈔票。
安德烈拾起該雜志最新的一期,翻到他在米蘭市波拿蓋蒂的公寓裡所拍的照片。
他露出微笑,憶起卡米拉當時指導這個小工業家和他的保镖,把卡納萊托的風景畫挂在比較明顯的地方。
跟往常一樣,她做了正确的指導。
他喜歡為她工作。
她個性風趣,眼光又好,而且對于加洛貝丹的錢毫不吝啬。
再繼續為她工作一年,他将會有足夠的錢離開,專心去寫自己的書。
他不知道今天她将派給他什麼任務,希望這一次能到有陽光的地方去。
紐約的冬天是這麼寒冷,以至于該市的衛生部門鬧罷工時,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