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死要小費的兀鷹
關燈
小
中
大
幾乎無日不是如此:就在我們喜歡稱為文明的城市社會中,我們動不動就被搶。
隻算是小搶劫,倒不常有肢體暴力,還完全合法。
但是,不管怎樣,這還是搶劫。
這說的就是有一隻空空的、索讨東西的手,硬是朝我們伸過來,我們就得塞一把錢到這手裡面去。
有許多美好的老習俗,後來都被進步和富裕扭曲得面目全非,其中扭曲得最野蠻的,就是小費一事。
這在以前是為了感謝别人額外付出的心力和關照,而偶爾特别給的獎賞,但現在變成了陰魂不散、糾纏不去的義務,形同以奴顔卑膝之姿,進行敲詐勒索之實;還分有不同的等級,由小吃店到四星級大飯店皆有份,外加一路上數之不盡的中途站。
這名詞的起源既有趣又發人深省。
根據《牛津英語字典》的說法,小費的英文“tip”出現目前這種意思,可能是在17世紀的時候,而且該字典還形容得貼切極了,說這屬于“流氓的切口”。
反正也不知道怎麼會這樣——大概是經過一兩個世紀的洗禮吧——這詞兒居然變得高尚起來了,給小費這事便避也避不開了。
如今,死要小費的兀鷹無處不在。
以法國為例,若有人猛沖進一處公廁急着要解放一下,可能會撞見有個唇上有播的壯碩婆娘,怒目瞪視他闖進來。
在她面前有個小碟,零星灑了幾個銅闆以為暗示。
這人若沒為她多添加些收獲,就會聽見嘟嘟嚷嚷的咒罵,搞不好還外帶一記濕拖把掃來作為臨别贈禮。
在法國,你是該付錢才可以尿尿的。
我常想不透,為什麼我們大部分人都會預備多付一筆外加費用,給我們明明已經付清的餐飲或服務呢?是什麼因素叫我們以沒完沒了的慷慨,對待那些常常蠻橫又馬虎的人呢?這絕非給小費的本意;小費是要感謝超乎本分之外的服務的。
難道是我們希望博得小費黑手黨的愛戴,所以很高興可以把正當用途的錢,花在别人臉上以2秒鐘的抽搐冒充成的微笑?抑或是我們全都有大慈大悲的心腸,以幫助不幸的人為樂,所以愛折些紙币代表些許人類的側隐之心,而偷偷塞給他們? 不是,絕對不是。
慈悲和這完全沒有關系。
我們給人小費,是因為我們覺得,不管怎樣,我們總該要給就是了——若不給,就會惹出難堪或更糟的情況,到頭來還是會因為不肯付小費而付出代價。
這中間有許多是各式各樣的壓力和心照不宣的威脅。
下文有關小費及其動機的檢讨,即可見其一斑。
給小費以防萬一 管理停車場的那個人,用好奇的眼光上上下下打量你的新車。
“車不錯呢,”他說,“你放心,我們會小心照顧的。
” (畫外音:你還想看見你的輪圈蓋吧?你要車子被刮?保險杆被撞?車内音響被偷?) 他當然會好好照顧你的車子——隻要你這邊事先表明,你回來取車的時候也會好好照顧他一下。
但是,和在你那一棟舒适惬意、管理良好的公寓大廈裡,年年聖誕節都會上演的集體勒索比起來,這還隻是業餘的把戲罷了。
大凡門房,住在鍋爐機房的主任管理員,收垃圾的工人,維修人員——他們全都會共襄盛舉,個個眉開眼笑的,洋溢着一片和氣,還有對裝得鼓鼓的信封滿心的期待。
你若知道怎樣對你才有好處,就包給他們一些紅包吧!要不然,你就等着來年家裡接二連三出亂子。
給小費求個舒服 在終于說動你的夢中佳人和你共進晚餐之後,你可千萬别以為,你隻需要在一家豪華大飯店訂位就可以了。
再豪華的大飯店也有不太稱心的桌位,故意擺在廚房入口的門邊,這樣,你就能一邊進食,一邊欣賞杯盤亂摔、大廚亂罵的音效。
而且,别妄想服務會快一點,這已經是通行的慣例了:最近廚房的桌子,一定是最後一個服務的。
若要避開這幾張桌子,就要在服務領班迎向你時,把錢準備好。
這且留待後話。
共進晚餐之後若要再去夜總會的話,适用同一原則。
除非你願意整晚坐在一個6尺高的擴音器旁邊,看它以最高分貝大震特震,否則,你一進門就馬上要找個人——差不多是找每一個人——給小費吧。
給小費免得當衆受辱 這場面裡的常勝軍,大家異口同聲必定直指曼哈頓的計程車司機。
随你要去哪裡,他一定老大不情願地載你去那裡,而且速度快得險象環生。
這趟車程包準是最難捱的一次,到末了,你一定成了個魂飛魄散的可憐蟲。
就算是這樣,每個司機都還認為小費是他天經地義的權利,若是少于他的期望,當心腹,你轉身要走的時候,會有排山倒海的咒罵當頭兜下:“喂,就是你,把你這臭錢拿回去,你用得着,我還用不着咧!” 這樣的陣勢雖然氣人,但至少還是速戰速決。
若有人膽敢不理不睬那邁阿密榨油術,等在那裡要伺候他的淩遲羞辱,才是更慘的呢! 我相信這世界上還有别的地方也有這種榨油術,隻是我從來沒見過有哪裡施展起來的效
隻算是小搶劫,倒不常有肢體暴力,還完全合法。
但是,不管怎樣,這還是搶劫。
這說的就是有一隻空空的、索讨東西的手,硬是朝我們伸過來,我們就得塞一把錢到這手裡面去。
有許多美好的老習俗,後來都被進步和富裕扭曲得面目全非,其中扭曲得最野蠻的,就是小費一事。
這在以前是為了感謝别人額外付出的心力和關照,而偶爾特别給的獎賞,但現在變成了陰魂不散、糾纏不去的義務,形同以奴顔卑膝之姿,進行敲詐勒索之實;還分有不同的等級,由小吃店到四星級大飯店皆有份,外加一路上數之不盡的中途站。
這名詞的起源既有趣又發人深省。
根據《牛津英語字典》的說法,小費的英文“tip”出現目前這種意思,可能是在17世紀的時候,而且該字典還形容得貼切極了,說這屬于“流氓的切口”。
反正也不知道怎麼會這樣——大概是經過一兩個世紀的洗禮吧——這詞兒居然變得高尚起來了,給小費這事便避也避不開了。
如今,死要小費的兀鷹無處不在。
以法國為例,若有人猛沖進一處公廁急着要解放一下,可能會撞見有個唇上有播的壯碩婆娘,怒目瞪視他闖進來。
在她面前有個小碟,零星灑了幾個銅闆以為暗示。
這人若沒為她多添加些收獲,就會聽見嘟嘟嚷嚷的咒罵,搞不好還外帶一記濕拖把掃來作為臨别贈禮。
在法國,你是該付錢才可以尿尿的。
我常想不透,為什麼我們大部分人都會預備多付一筆外加費用,給我們明明已經付清的餐飲或服務呢?是什麼因素叫我們以沒完沒了的慷慨,對待那些常常蠻橫又馬虎的人呢?這絕非給小費的本意;小費是要感謝超乎本分之外的服務的。
難道是我們希望博得小費黑手黨的愛戴,所以很高興可以把正當用途的錢,花在别人臉上以2秒鐘的抽搐冒充成的微笑?抑或是我們全都有大慈大悲的心腸,以幫助不幸的人為樂,所以愛折些紙币代表些許人類的側隐之心,而偷偷塞給他們? 不是,絕對不是。
慈悲和這完全沒有關系。
我們給人小費,是因為我們覺得,不管怎樣,我們總該要給就是了——若不給,就會惹出難堪或更糟的情況,到頭來還是會因為不肯付小費而付出代價。
這中間有許多是各式各樣的壓力和心照不宣的威脅。
下文有關小費及其動機的檢讨,即可見其一斑。
給小費以防萬一 管理停車場的那個人,用好奇的眼光上上下下打量你的新車。
“車不錯呢,”他說,“你放心,我們會小心照顧的。
” (畫外音:你還想看見你的輪圈蓋吧?你要車子被刮?保險杆被撞?車内音響被偷?) 他當然會好好照顧你的車子——隻要你這邊事先表明,你回來取車的時候也會好好照顧他一下。
但是,和在你那一棟舒适惬意、管理良好的公寓大廈裡,年年聖誕節都會上演的集體勒索比起來,這還隻是業餘的把戲罷了。
大凡門房,住在鍋爐機房的主任管理員,收垃圾的工人,維修人員——他們全都會共襄盛舉,個個眉開眼笑的,洋溢着一片和氣,還有對裝得鼓鼓的信封滿心的期待。
你若知道怎樣對你才有好處,就包給他們一些紅包吧!要不然,你就等着來年家裡接二連三出亂子。
給小費求個舒服 在終于說動你的夢中佳人和你共進晚餐之後,你可千萬别以為,你隻需要在一家豪華大飯店訂位就可以了。
再豪華的大飯店也有不太稱心的桌位,故意擺在廚房入口的門邊,這樣,你就能一邊進食,一邊欣賞杯盤亂摔、大廚亂罵的音效。
而且,别妄想服務會快一點,這已經是通行的慣例了:最近廚房的桌子,一定是最後一個服務的。
若要避開這幾張桌子,就要在服務領班迎向你時,把錢準備好。
這且留待後話。
共進晚餐之後若要再去夜總會的話,适用同一原則。
除非你願意整晚坐在一個6尺高的擴音器旁邊,看它以最高分貝大震特震,否則,你一進門就馬上要找個人——差不多是找每一個人——給小費吧。
給小費免得當衆受辱 這場面裡的常勝軍,大家異口同聲必定直指曼哈頓的計程車司機。
随你要去哪裡,他一定老大不情願地載你去那裡,而且速度快得險象環生。
這趟車程包準是最難捱的一次,到末了,你一定成了個魂飛魄散的可憐蟲。
就算是這樣,每個司機都還認為小費是他天經地義的權利,若是少于他的期望,當心腹,你轉身要走的時候,會有排山倒海的咒罵當頭兜下:“喂,就是你,把你這臭錢拿回去,你用得着,我還用不着咧!” 這樣的陣勢雖然氣人,但至少還是速戰速決。
若有人膽敢不理不睬那邁阿密榨油術,等在那裡要伺候他的淩遲羞辱,才是更慘的呢! 我相信這世界上還有别的地方也有這種榨油術,隻是我從來沒見過有哪裡施展起來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