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須彌十三式

關燈
,希望你能據實回答。

    ” 嶽騰暗暗忖道:以此人身份來說,自是不低,看他那把年紀,決不會說話不算,而且他對我又有恩于前,怎麼好意思出手硬搶,何況,他功力這麼深厚,縱然是搶也是一定搶不過他。

     想到這裡,心神反定,微微笑道:“不知老前輩要問什麼?隻要晚輩所知,定當據實奉告,不過……” 他本想說對方不該如此挾恩圖報,但覺不安,故未說出口來。

     老人早識嶽騰資質奇佳,根骨特厚,對他來曆也猜出八成以上,所以才不惜耗費本身功力,為他療傷增力。

     現見他昂立面前,年僅十八九歲,兩劍眉入鬓,鳳目重瞳,玉貌豐神,英氣勃勃,不由更加喜愛。

    暗道:就是自己當年行道江湖之時,也沒有這般俊朗瓊姿,奪人英風,确是一位鮮見奇材。

     當下略一沉思,嘻嘻笑道:“難昨小哥兒這般推誠相見,現在先将此寶奉還……” 插手之間,就将那顆金色礦石抛出,并又繼道:“隻要小哥兒所答之話,對上老夫胃口,說不定老夫還另有重謝。

    ”嶽騰接寶在手,随即揣入懷中,對老人這種坦蕩胸襟,幹霄豪氣,大為敬佩連忙又是躬身道:“老前輩對在下已是恩重義濃,足令晚輩永生難忘,豈敢再妄想厚賜,就請老前輩問好啦,晚輩定當奉告。

    ” 老人閉目一陣沉思,似在思索問話之詞,又象是在強忍内心激動情緒。

    才頃,才聽他緩緩問道:“小哥兒,你這寶物是從何處得來?”嶽騰照實答道:“此寶乃是晚輩恩師所賜。

    ”老人像是觸電般的一陣痙攣,面上也露出激動神色。

    嶽騰雙眉微蹙,茫然不知何故。

     許久,才見老人激動之情,慢慢平靜下去。

     老人又沉聲問道:“那麼小哥兒尊師是誰?上下二字如何稱呼?” 嶽騰怔了一怔,面現難色,歉然說道:“這個……這個……” 他因不便說出恩師法号,所以這個半天,仍然這個不出所以然來。

     老人先前神情,仍是激動,但聽嶽騰連聲這個,忽地兩眼神光暴射,炯炯生威,沉聲喝道:“小哥兒,快些照實說來,别再這般吱唔其詞,要知老夫可不是輕易受騙之人。

    ” 嶽騰一見老人眼神,就不禁一震,微微笑道:“因晚輩下山之時,恩師再三嚴令,不準說出他老人家法号,還請老前輩鑒諒才好。

    ” 老人聽嶽騰話後,微帶怒容的神情,才稍稍緩和下來,而變為無限憐愛的光輝,對嶽騰處境,似是極為同情,最後,低下頭去,黯然一陣長歎。

     嶽騰不知老人在這瞬息之間,竟會有這麼多的奇妙複雜的表情,心中甚是納悶。

     忽又見老人緩緩擡頭,低聲問道:“那麼,小哥兒,你可否将所習武功,告訴老夫?” 這次,老人眼神不但毫無半點懾人之威,反而還充滿着無限祈求之意,令人頻生同情之心。

     嶽騰暗道:對啊!恩師雖不準我說出他老人家法号,但未限制我說出所習武功,看老人這麼可憐,我何妨就告訴他吧,隻要他真是極有身份的人,從我所習武功中,自不難猜出我恩師是誰了。

     這樣,自己既未違背師令,而又讓他獲得滿意的答案,豈不兩全其美。

     念頭打定,當下微微一笑,道:“晚輩恩師乃是一代天嬌,千古絕才,胸羅萬象,技拟天人,隻是晚輩資質愚劣,僅不過得到他老人家千分之一二而已,說來真是慚愧得很。

    ” 略頓,又道:“至于晚輩所習功力,乃是大般若禅功,而晚輩所習的技擊之術,則是恩師幼年時,仗以成名的三陽神掌,和遁影九式身法……” 話未說完,忽覺右腕脈門一緊,低頭看來,已被老人緊緊握住。

     原來他這時豪氣縱橫,隻顧侃侃而言,沒有注意老人激動神情,緻被老人一把握住,方自驚得一愕。

     但見老人并無惡意,也就未予掙紮。

     老人神情近是激動得非常厲害,雙手微抖,渾身一陣搖晃,仿佛坐枕難穩。

     嶽騰不禁大為驚奇,正欲動問,忽見老人又漸漸平靜下來,最後,卻幽幽一聲長歎。

     這聲長歎,是哀婉凄苦,一時之間,悲涼氣氛,溢滿全洞,任何人聽了,也會一掬同情之淚。

     嶽騰乃是極為厚道之人,見此情景亦不禁深深一歎。

     一歎剛罷,又聽老人低聲問道:“小哥兒,當你下山尊師賜你此寶之時,可有什麼話對你交待沒有?” 說罷,精眸電閃,忽放豪光,靜待看嶽騰的回答,似乎嶽騰這次答話,對他極為重要一般。

     嶽騰不悉老人心意,隻是照實的搖搖頭道: “晚輩下山之時,恩師除了訓令晚輩行道江湖,鋤奸伐惡,扶持正義以外,就未再說什麼。

    ” 突然之間,老人眼中神光盡斂,一片失神之情,直同大海落日,極為悲壯的慢慢低下頭去。

     嶽騰見後甚是不忍,而又有些茫然不解,幾次想問,又怕為他撩起更多傷心之事,因而隻得作罷。

     少頃,忽見老人又擡起頭來,低低問道: “小哥兒,難道那個老化子,也沒說什麼話麼?” 嶽騰猛然一怔,皺眉暗道:他怎麼知道我還有一位名叫八荒神丐的化子叔叔,當下仍搖頭道:“也沒有啊!” 老人身形突震,像是已經徹底失望,而又低下頭去。

     突地,嶽騰蓦然想起下山時,恩師和化子叔叔,兩人神情似是也很激動,而後來又在下山途中,二老分别又從後面趕來,暗中告訴自己之話,不由心中一動,暗道:兩位老人家所說的話,莫非與此人有關,我何不探探他的口氣,也許從中有所發現哩。

     主意打定,幹咳一聲,笑道: “啟禀老前輩,晚輩恩師賜我寶物時,他老人家雖無話交待,但以晚輩看來,當時他老人家神情之間,似是甚為激動,就連化子叔叔也是一樣,不過,他倆都是欲說又止,晚輩卻不知道是為了什麼……” 老人突然精神一振,雙目閃光,似乎又有一線希望,神情之間,甚為高興,又拉着自己急促問道: “此話當真,小哥兒,你可不能騙我。

    ” 嶽騰颔首笑道: “晚輩從不打狂,豈敢騙老前輩。

    ” 老人愈加高興,眼中神光再現,先前那種凄涼悲傷之情,早已盡消,代之而起的則是嘻嘻笑聲,仿佛片刻之間,就已年青許多。

     嶽騰料想不到自己幾句話,對老人竟有這麼大影響。

     思忖之間,但見老人擡起頭來,又道: “小哥兒,如果你所說是真,那就請你發個誓,來,讓老夫聽聽。

    ” 嶽騰料想不到這老人性情,竟是這麼古怪,實在難纏,不由皺了皺眉,有些啼笑皆非,但想到老人對自己有恩,同時又見他如此悲傷凄涼,心中大是不忍,于是暗道:發誓就發誓吧,反正我所說的是事實。

     想罷,略整衣襟,舉起手來道: “在下嶽騰,适才對這位老前輩所言,句句屬實,若有一字虛言,定不容于天地之間,過往遊神共鑒。

    ” 老人一陣哈哈狂笑,道: “孺子可教,孺子可教,小哥兒,真難為您啦。

    ” 嶽騰見他這般狂笑,有一種被愚弄的感覺,心本不悅,但聽他話中之意,對自己有份感激之情,就一笑而罷。

     此時老人高興得簡直無法形容,比先前看見金色礦石——萬年黃精時,還要喜上幾分。

     嶽騰蓦然想起一事,問道: “剛才老前輩曾提及晚輩那位化子叔叔,想來和你必是多年故交,但不知老前輩高姓大名?可否賜告?” 老人又有些激動,微帶怒言的歎口氣道: “那化子可惡之極,想他早已把老夫忘記,我若出洞以後,最先找他算帳。

    ” 嶽騰随口安慰道: “他老人家決沒有忘記老前輩,尚希望前輩不要誤會才好。

    ” 老人低低一聲冷笑道: “小哥兒,你這話可是當真?” 嶽騰深知八荒神丐平素為人,一向豪氣幹雲,最重情義,故毅然答道:“當然!” 老人又是一聲冷笑,道: “那你娃娃再發個誓來,讓我聽聽好麼?” 嶽騰聽得一愣,暗道:此人怎麼這樣喜歡發誓? 先前嶽騰是因為自己所說,完全屬實,再則也是同情老人之心,所以才發下誓來,以慰老人内心疾痛。

     但這次他卻大感為難,一則因為他是随口說出,再則他不知這老人究竟是正是邪?更不曉得與化子叔叔交請如何?所以不敢冒然發誓。

     可是,如不發誓,又不免有欺人之嫌,故面現難色,弄得極是尴尬。

     這當兒,忽然老人嘻嘻笑道: “本來此問,已出老夫對你所詢範圍,那麼這誓你就不發也罷。

    ” 嶽騰心下略寬,俊臉微紅,但他心知道老人極是難纏,暗想:與他談些這些,那一定是談不過他,我不如岔開話題與他談點别的。

     但想了半天,仍不知談什麼好,不由尴尬一笑。

     頓覺心頭一亮,想起下山途中,恩師随後追來,對自己所說之話,我何不就探他一探。

     于是,赧然一笑,道: “請問老前輩剛才所行,可是迦羅禅功麼?” 老人微睜雙目,鼻中輕哼一聲,算是默認。

     嶽騰淡淡一笑,又道: “既是迦羅禅功,那麼晚輩請教一個問題,老前輩是否可以賜告?” 這老人許是位武功迷,一聽别人與他讨論武學,頓時兩眼一亮,精神大振,興緻橫生,哈哈笑道: “小哥兒,别的不敢說,唯獨對迦羅禅功,老夫自信已經窮極奧秘,洞悉全微,不知小哥兒有何難解之處,不妨盡管提出,老夫定能為你釋疑。

    ” 嶽騰暗道一聲,好狂!旋即含笑問道: “請問老前輩,那迦羅禅功最後一段:‘天心如禅,道心即神,禅因慧生,神以靈明,慧者先知,靈者先覺,先知先覺,唯吾迦羅,得識迦羅,大乘乃臻。

    ’究竟作何解釋?老前輩敬請賜教。

    ” 老人先是冷笑一聲,但接着卻又是一驚,雙目連皺,沉思不語。

     皆因嶽騰所問,題面雖似簡單,但仔細想來,内容卻極深奧複雜,緻使老人一時之間,難以答得出來。

     老人低頭沉思,愈想愈覺這問題磅礴無邊,深遽莫測,想着想着,頭上已在連冒熱氣,微現汗意。

     這老人當年行道江湖,曾叱咤風雲,縱橫一生,不論文采武功,兩皆超人一等,黑白兩道,誰不敬畏三分;那知歸隐數十年後的今天,竟被這麼一位後生難到,怎不令他情急心驚,重将嶽騰看了一眼。

     老人面上雖然微帶愧色,但他畢竟是久經世故之人,仍然靜心定神,細思解答之法,後來竟将迦羅真經,默默背誦起來。

     他對迦羅真經記得甚熟,逐字逐句的背誦,片刻之間,就将全部經文,默念完畢。

     雖然仍未找着适當答案,但他腦中靈光連閃,忽隐忽現,但覺得那種博大精深,千頭萬緒之中,仍有脈絡可尋,紋路可理。

     他總希望能抓住那靈光一閃之機,而能綠理全奧,攝獲通盤,從那磅礴無邊無際之中,抽出絲來,可是,腦中靈光,每每一閃即逝,任他費盡心力,也無法将它抓住。

     就是由于腦中靈光時隐時現,忽閃忽滅,而問題也欲在解不解之間,緻使他倍耗功力大受煎熬,但他的功力,卻于這時也在加速增進,突飛猛進。

     要知迦羅禅功,乃佛門正宗上乘心法,修為這種功力,就是要從思維中,方能得到道行,多一分思維,就長一份功力,思維愈深,則思維愈高,這正與儒家思想中的定、靜、安、慮、得,有異曲同工之妙。

    如今,他這般苦心孤詣,深思熟慮,對于他本身功力,自是大為精進。

     此時他非常明白,隻要能将一問題思透,自己對這佛門上乘正宗心法,就真的洞悉全奧,而臻大乘之境了。

     所以,他這時不但須發結珠,而且青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