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風凜凜李隆基
關燈
小
中
大
鐘紹京率領的是兩百多名丁匠,全員攜帶有斧頭或鋸子的他們,打破了宮殿諸門。
李隆基率領軍隊,在玄武門外悠然等待着。
他露出充滿自信的态度。
在叙述上官婉兒這位才女的複雜行動之前,讓我們先放眼看看中興後的唐王朝宮廷的情形。
武則天為張柬之所迫,将帝位讓給中宗後,被移至上陽宮,而後于當年(公元七○五年)十一月去世。
中宗顯并非明君,他懼内的程度,與父親高宗如出一轍。
皇後韋氏夢想着創建韋氏王朝,成為第二個武則天;安樂公主則期望着成為皇太女。
處在這種氛圍之中的皇太子李重俊,發現自己的地位并不安定。
他憎恨韋氏和武氏。
就一般而論,武氏是一度篡奪唐朝的大逆一族,理當誅滅。
張柬之向中宗進言過,于政變成功後,必須将武氏一族處斷。
“照理應該如此,但就情字而言,這樣的事情絕難做到。
”中宗以這個理由駁斥了張柬之的進言。
武則天的兒子中宗,承繼了一半武氏血統。
中宗與韋皇後所生的内親王安樂公主則嫁給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
因此,要把武氏一族掃滅是至難之事。
皇太子李重俊叫武則天祖母。
他之所以憎恨武氏,是因為妹妹安樂公主的丈夫武氏一向對自己采取輕蔑态度,而政治中樞以武三思為代表的武氏一族也看不起自己。
另外,身為皇太子卻遭宮中人冷眼對待,這一切皆起因于自己不是皇後韋氏的親生子,可以斷言皇太子之位遲早會被廢。
因此,他憎恨韋氏猶較武氏為甚。
而他最憎恨的,是策劃廢太子而立皇太女之事的人。
這一切都由上官婉兒一手策劃。
——李重俊聽到了這個消息。
在宮廷文學聯誼會中,看到出題就有本事立刻做長詩的才女上官婉兒,是撰寫“皇太女”這部史上空前劇本的最适當人選。
皇太子李重俊雖然有勇氣,但似乎思慮欠周,他拉攏禁衛軍李多祚将軍為同黨,發動了政變。
招募的黨羽既不多,也沒有制訂缜密計劃——這純粹是憤怒之下的爆發性行動。
他們先把自己憎惡的武三思和其子武崇訓殺掉,然後沖入宮中大喊:“把上官婉兒拖出來!” 聽到這些聲音時,上官婉兒立刻想到:情勢不妙…… 中宗是個意志薄弱的人,在知道兒子發動政變的目标是上官婉兒時,他很有可能表示讓步。
她于是面見中宗、韋皇後和安樂公主道:“一旦我被殺,皇後、公主以及皇上都難免會遇害!你們快跟我來!” 上官婉兒迅速避難到玄武門樓。
中宗、韋皇後和安樂公主當然也跟着她。
片刻後,玄武門樓也為李多祚率軍包圍。
上官婉兒立刻獻策給中宗。
中宗聽從她的話,從門樓欄檻對着下面的包圍軍隊,如此高喊:“你們都是朕的宿衛武士,為何聽從李多祚的命令而妄動?李多祚是造反者,斬了造反者的人将獲得富貴!” 這批士兵當然不是在理想或理念之下采取行動的,他們隻是服從将軍的命令。
糟糕!我們好像被迫參加造反行動了…… 沖入宮中後,他們才發現這一點。
這時候,他們還不知道自己該如何是好;如今聽到皇帝親口發話,皇帝的命令當然比将軍的命令高——更何況還能獲得富貴! 這不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嗎? 對一輩子都不可能發迹的下級士兵而言,這樣的機會豈可坐失!李多祚及其主要将領,三兩下就被部下殺掉。
皇太子李重俊連忙逃進終?spanclass=yqlink>仙劍嫠牟肯露疾幻馕嘶竦彌厣投誦模钪乜∽詈笠脖徊肯濾薄?/p> 這是唐朝中興後第三年的景龍元年(公元七○七年)之事。
由于皇太子已死,該是依照原定計劃立皇太女的時候了。
然而立皇太女畢竟是史無前例的事。
“祖母(武則天)不也做了
李隆基率領軍隊,在玄武門外悠然等待着。
他露出充滿自信的态度。
在叙述上官婉兒這位才女的複雜行動之前,讓我們先放眼看看中興後的唐王朝宮廷的情形。
武則天為張柬之所迫,将帝位讓給中宗後,被移至上陽宮,而後于當年(公元七○五年)十一月去世。
中宗顯并非明君,他懼内的程度,與父親高宗如出一轍。
皇後韋氏夢想着創建韋氏王朝,成為第二個武則天;安樂公主則期望着成為皇太女。
處在這種氛圍之中的皇太子李重俊,發現自己的地位并不安定。
他憎恨韋氏和武氏。
就一般而論,武氏是一度篡奪唐朝的大逆一族,理當誅滅。
張柬之向中宗進言過,于政變成功後,必須将武氏一族處斷。
“照理應該如此,但就情字而言,這樣的事情絕難做到。
”中宗以這個理由駁斥了張柬之的進言。
武則天的兒子中宗,承繼了一半武氏血統。
中宗與韋皇後所生的内親王安樂公主則嫁給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
因此,要把武氏一族掃滅是至難之事。
皇太子李重俊叫武則天祖母。
他之所以憎恨武氏,是因為妹妹安樂公主的丈夫武氏一向對自己采取輕蔑态度,而政治中樞以武三思為代表的武氏一族也看不起自己。
另外,身為皇太子卻遭宮中人冷眼對待,這一切皆起因于自己不是皇後韋氏的親生子,可以斷言皇太子之位遲早會被廢。
因此,他憎恨韋氏猶較武氏為甚。
而他最憎恨的,是策劃廢太子而立皇太女之事的人。
這一切都由上官婉兒一手策劃。
——李重俊聽到了這個消息。
在宮廷文學聯誼會中,看到出題就有本事立刻做長詩的才女上官婉兒,是撰寫“皇太女”這部史上空前劇本的最适當人選。
皇太子李重俊雖然有勇氣,但似乎思慮欠周,他拉攏禁衛軍李多祚将軍為同黨,發動了政變。
招募的黨羽既不多,也沒有制訂缜密計劃——這純粹是憤怒之下的爆發性行動。
他們先把自己憎惡的武三思和其子武崇訓殺掉,然後沖入宮中大喊:“把上官婉兒拖出來!” 聽到這些聲音時,上官婉兒立刻想到:情勢不妙…… 中宗是個意志薄弱的人,在知道兒子發動政變的目标是上官婉兒時,他很有可能表示讓步。
她于是面見中宗、韋皇後和安樂公主道:“一旦我被殺,皇後、公主以及皇上都難免會遇害!你們快跟我來!” 上官婉兒迅速避難到玄武門樓。
中宗、韋皇後和安樂公主當然也跟着她。
片刻後,玄武門樓也為李多祚率軍包圍。
上官婉兒立刻獻策給中宗。
中宗聽從她的話,從門樓欄檻對着下面的包圍軍隊,如此高喊:“你們都是朕的宿衛武士,為何聽從李多祚的命令而妄動?李多祚是造反者,斬了造反者的人将獲得富貴!” 這批士兵當然不是在理想或理念之下采取行動的,他們隻是服從将軍的命令。
糟糕!我們好像被迫參加造反行動了…… 沖入宮中後,他們才發現這一點。
這時候,他們還不知道自己該如何是好;如今聽到皇帝親口發話,皇帝的命令當然比将軍的命令高——更何況還能獲得富貴! 這不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嗎? 對一輩子都不可能發迹的下級士兵而言,這樣的機會豈可坐失!李多祚及其主要将領,三兩下就被部下殺掉。
皇太子李重俊連忙逃進終?spanclass=yqlink>仙劍嫠牟肯露疾幻馕嘶竦彌厣投誦模钪乜∽詈笠脖徊肯濾薄?/p> 這是唐朝中興後第三年的景龍元年(公元七○七年)之事。
由于皇太子已死,該是依照原定計劃立皇太女的時候了。
然而立皇太女畢竟是史無前例的事。
“祖母(武則天)不也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