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複興
關燈
小
中
大
為揚州刺史,唐休璟則轉任為幽營都督兼安東都護。
揚州為當時中國最大的州之一,安東都護則為東方總督,是兼辦與新羅及日本之外交的要職。
所以這項人事調動并非左遷,對唐休璟而言,應算是晉升。
對彈劾張氏兄弟的官員,武則天隻是将他們調離中央,遷到地方。
然則,她為何要殺死自己的孫兒呢? 一方面,這可以當作武則天惜才的證明,但主要的原因,大概是為了提防自己死後,張氏兄弟被孫子殺害。
皇太孫日後将成為皇太子、以至于皇帝,她不願意讓握有生殺予奪大權的人憎恨張氏兄弟。
由于察覺情勢對自己不利,因此,張氏兄弟頗具戒心,盡可能地貼近武則天是他們的最佳保身途徑。
因此,當武則天卧病不起後,張氏兄弟整日守在病房,絕不從宮中退出。
他們緊跟在武則天身旁,對反張氏兄弟的朝臣而言可是一大威脅,因為這對兄弟随時都有可能向武則天打小報告。
在武則天病重喪失判斷能力時,假借武則天之名,對反張氏兄弟派來一次大肅清——這并非不可能的事。
事實上,張氏兄弟為求保身,已經到了非如此做不可的地步。
反對派朝臣們也密切的注意,假借武則天之名的張氏兄弟,幾時要為打開血路而發動大肅清。
他們非在張氏兄弟使出撒手锏之前發動政變不可。
改元為神龍元年(公元七○五年)這一年的正月癸卯日,由于元旦是壬午,所以這一天是正月二十二日。
正月該舉行的儀式或慶典,這時候已經差不多結束。
“如果國老還活着,這應該是由他來做的事。
”政變首謀張柬之如此說。
國老當然是指狄仁傑而言。
張柬之這時候已八十歲,他本身就是經由狄仁傑的推舉而被朝廷起用的。
崔玄、桓彥範、敬晖、袁恕己、王同皎、李湛、李多祚、楊元琰等人,是政變集團的骨幹。
他們為了凸顯這個計劃的正當性,首先要請皇太子出馬。
然而,皇太子卻表現出躊躇不決的态度。
其實這也難怪,二十年前被廢帝位記憶猶新,他的懼母症依然根深蒂固。
“請放心。
内閣和禁衛軍都站在我們這一邊。
誅殺那兩個小子,複興社稷,現在正是時候。
” 前往迎接的王同晈如此促請。
“那兩個小子确實該殺,但這會使皇上不安。
不能過些時候再說嗎?”皇太子李顯的口氣是,最好等到母親去世後再舉事。
“北門(禁衛軍)諸将以及南牙(指衆宰相)都已不顧家族,拿生命做賭注。
殿下難道要讓我們白白送死嗎?” 在王同晈揮淚訴說之下,皇太子好不容易走出外面。
王同皎硬使皇太子騎上馬,從玄武門(宮殿北門)沖入。
守門将兵本來就毫無戰意。
為新近出現的一對小夥子張氏兄弟賣命——這樣的事他們可不幹:隻是由于職責所在,所以他們還是守着宮門。
沖進來的并不是暴徒,皇太子人在其中就是最好的證明。
這成了守門将兵不交戰的口實。
政變軍就在幾乎沒有受到任何抵抗的情況下進入宮中。
武則天在迎仙宮内的長生殿,卧病在榻。
張易之和張昌宗聽到軍隊沖入宮殿後,就連忙跑出走廊,企圖逃逸。
“兇豎(可惡的小子)在此!速斬!” 在張柬之的命令下,士兵們一擁而上,當場斬了這對兄弟。
事變的主角進入長生殿病房。
“外面為何如此騷動?”武則天問道。
盡管躺在病榻上,她還是充滿威嚴的。
“由于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謀反,臣等奉太子之命誅殺逆賊。
”張柬之回答。
武則天看到自己的兒子站在眼前,就道:“原來你也在這裡……既然已殺了那兩個小子,你快回東宮去吧!” 桓彥範此時開口啟奏:“太子不能回去。
往年,天皇(高宗)将愛子付托予皇上。
太子已
揚州為當時中國最大的州之一,安東都護則為東方總督,是兼辦與新羅及日本之外交的要職。
所以這項人事調動并非左遷,對唐休璟而言,應算是晉升。
對彈劾張氏兄弟的官員,武則天隻是将他們調離中央,遷到地方。
然則,她為何要殺死自己的孫兒呢? 一方面,這可以當作武則天惜才的證明,但主要的原因,大概是為了提防自己死後,張氏兄弟被孫子殺害。
皇太孫日後将成為皇太子、以至于皇帝,她不願意讓握有生殺予奪大權的人憎恨張氏兄弟。
由于察覺情勢對自己不利,因此,張氏兄弟頗具戒心,盡可能地貼近武則天是他們的最佳保身途徑。
因此,當武則天卧病不起後,張氏兄弟整日守在病房,絕不從宮中退出。
他們緊跟在武則天身旁,對反張氏兄弟的朝臣而言可是一大威脅,因為這對兄弟随時都有可能向武則天打小報告。
在武則天病重喪失判斷能力時,假借武則天之名,對反張氏兄弟派來一次大肅清——這并非不可能的事。
事實上,張氏兄弟為求保身,已經到了非如此做不可的地步。
反對派朝臣們也密切的注意,假借武則天之名的張氏兄弟,幾時要為打開血路而發動大肅清。
他們非在張氏兄弟使出撒手锏之前發動政變不可。
改元為神龍元年(公元七○五年)這一年的正月癸卯日,由于元旦是壬午,所以這一天是正月二十二日。
正月該舉行的儀式或慶典,這時候已經差不多結束。
“如果國老還活着,這應該是由他來做的事。
”政變首謀張柬之如此說。
國老當然是指狄仁傑而言。
張柬之這時候已八十歲,他本身就是經由狄仁傑的推舉而被朝廷起用的。
崔玄、桓彥範、敬晖、袁恕己、王同皎、李湛、李多祚、楊元琰等人,是政變集團的骨幹。
他們為了凸顯這個計劃的正當性,首先要請皇太子出馬。
然而,皇太子卻表現出躊躇不決的态度。
其實這也難怪,二十年前被廢帝位記憶猶新,他的懼母症依然根深蒂固。
“請放心。
内閣和禁衛軍都站在我們這一邊。
誅殺那兩個小子,複興社稷,現在正是時候。
” 前往迎接的王同晈如此促請。
“那兩個小子确實該殺,但這會使皇上不安。
不能過些時候再說嗎?”皇太子李顯的口氣是,最好等到母親去世後再舉事。
“北門(禁衛軍)諸将以及南牙(指衆宰相)都已不顧家族,拿生命做賭注。
殿下難道要讓我們白白送死嗎?” 在王同晈揮淚訴說之下,皇太子好不容易走出外面。
王同皎硬使皇太子騎上馬,從玄武門(宮殿北門)沖入。
守門将兵本來就毫無戰意。
為新近出現的一對小夥子張氏兄弟賣命——這樣的事他們可不幹:隻是由于職責所在,所以他們還是守着宮門。
沖進來的并不是暴徒,皇太子人在其中就是最好的證明。
這成了守門将兵不交戰的口實。
政變軍就在幾乎沒有受到任何抵抗的情況下進入宮中。
武則天在迎仙宮内的長生殿,卧病在榻。
張易之和張昌宗聽到軍隊沖入宮殿後,就連忙跑出走廊,企圖逃逸。
“兇豎(可惡的小子)在此!速斬!” 在張柬之的命令下,士兵們一擁而上,當場斬了這對兄弟。
事變的主角進入長生殿病房。
“外面為何如此騷動?”武則天問道。
盡管躺在病榻上,她還是充滿威嚴的。
“由于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謀反,臣等奉太子之命誅殺逆賊。
”張柬之回答。
武則天看到自己的兒子站在眼前,就道:“原來你也在這裡……既然已殺了那兩個小子,你快回東宮去吧!” 桓彥範此時開口啟奏:“太子不能回去。
往年,天皇(高宗)将愛子付托予皇上。
太子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