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白村江
關燈
小
中
大
方,遭到鬼室福信的襲擊而潰走。
福信在擊退新羅援軍後,順勢将僧道琛殺害。
這是遺臣軍團的内讧,結果,軍隊終于在鬼室福信的指揮下統一了。
依據唐史書的記載,這一年九月,新羅武烈王金春秋去世,這是日本齊明天皇崩殂後兩個月的事;但如依據《三國史記·新羅本紀》則為六月,如此又比齊明天皇的崩殂早一個月。
武烈王的長子金法敏即位為新羅王。
這個金法敏曾經至唐入朝,并由高宗獲授大府令之官職,他當然也沿襲了父親的方針,推動親唐政策。
在百濟,對峙狀态維持了很長時期。
劉仁願和劉仁軌都把自己關在熊津城,呈休兵狀态;百濟遺臣軍團則一邊固守周留城,一邊招募更多兵員。
這種休兵狀态,看似對百濟遺臣軍團較為有利。
因為唐與新羅聯軍,想在當地招兵買馬是幾乎不可能的事;由于是百濟之地,以百濟王之名招兵自然容易許多。
你有沒有想到,招募得到兵員靠的是誰的号召力。
——由日本回到久違三十年之祖國的百濟新王豐璋,内心極為不滿。
鬼室福信和僧道琛并立時,情形還好,國王可以處在兩大勢力的平衡點上。
但自從福信殺害道琛掌握大權以來,百濟王遂變成裝飾品,百濟豐璋的主要任務,隻是主持國家祭祀典禮罷了。
我從日本歸來,這樣還有意義嗎?……我是國王呀! 豐璋期盼的是以國王身份掌握實權,鬼室福信當然看得出豐璋的不滿。
那個家夥應該留在日本,不必回來。
沒有那個家夥,國家有難時,百濟人也會主動趕來從軍;這家夥卻自以為是靠他的号召力。
我實在後悔把他從日本帶回來。
——這是福信的想法。
強者為王。
誰說我沒有資格當國王呢?——福信抱持這個想法,這一點,豐璋也料想得到。
由于有過一段時期的休兵狀态,确實招募到不少兵員,但百濟遺臣軍團内部産生巨大龜裂,也是事實;另一方面,熊津城這邊除了向唐朝廷請求增援外,也不斷緻力于确保由新羅而來的補給線。
百濟王與福信的對立關系,已經惡化到極點。
隻有把他殺掉一途。
——福信有此決心後,立即在城内深處挖了一個洞窟,以此為病房,稱病在這個地方靜養。
百濟王一定會前來探望。
——福信确信如此。
百濟王甚以福信的動向為意,所以在聽到福信生病時,一定會前來探望。
一旦百濟王走過狹窄的甬道,進入洞窟内,讓埋伏的士兵蜂擁而上,用這個方法可以輕易把他解決掉——這是福信的構想。
事實上,福信的構想未免過于膚淺。
在海外度過三十年人質生活的豐璋,并不是這麼容易就上當的人。
他确實前來探望福信。
但他可是為了殺害對方而來的。
豐璋帶領的士兵比埋伏在洞口外的士兵多上好幾倍,輕易地就先把這批人全數解決掉。
“過去你實在過于跋扈,如今你的死期到了。
” 福信再怎麼喊叫也不見伏兵現身,狼狽不堪之際,百濟王豐璋冷冷說出這句話,轉身就走出去。
百濟王的部下立刻将福信斬殺。
“你……你準備把百濟怎樣?”這是福信臨終時的問話。
“不用你操心,一切我都安排好了。
”豐璋頭也不回地說。
原來,百濟王豐璋已分别派遣使者至高句麗和日本請求救援。
高句麗此時正受到已降服百濟的唐将領蘇定方的攻打,根本無力派出援軍。
日本這方面則出援軍。
對日本而言,救援百濟是既定方針,隻不過由于齊明天皇崩殂,這件事情暫時緩下而已。
唐也
福信在擊退新羅援軍後,順勢将僧道琛殺害。
這是遺臣軍團的内讧,結果,軍隊終于在鬼室福信的指揮下統一了。
依據唐史書的記載,這一年九月,新羅武烈王金春秋去世,這是日本齊明天皇崩殂後兩個月的事;但如依據《三國史記·新羅本紀》則為六月,如此又比齊明天皇的崩殂早一個月。
武烈王的長子金法敏即位為新羅王。
這個金法敏曾經至唐入朝,并由高宗獲授大府令之官職,他當然也沿襲了父親的方針,推動親唐政策。
在百濟,對峙狀态維持了很長時期。
劉仁願和劉仁軌都把自己關在熊津城,呈休兵狀态;百濟遺臣軍團則一邊固守周留城,一邊招募更多兵員。
這種休兵狀态,看似對百濟遺臣軍團較為有利。
因為唐與新羅聯軍,想在當地招兵買馬是幾乎不可能的事;由于是百濟之地,以百濟王之名招兵自然容易許多。
你有沒有想到,招募得到兵員靠的是誰的号召力。
——由日本回到久違三十年之祖國的百濟新王豐璋,内心極為不滿。
鬼室福信和僧道琛并立時,情形還好,國王可以處在兩大勢力的平衡點上。
但自從福信殺害道琛掌握大權以來,百濟王遂變成裝飾品,百濟豐璋的主要任務,隻是主持國家祭祀典禮罷了。
我從日本歸來,這樣還有意義嗎?……我是國王呀! 豐璋期盼的是以國王身份掌握實權,鬼室福信當然看得出豐璋的不滿。
那個家夥應該留在日本,不必回來。
沒有那個家夥,國家有難時,百濟人也會主動趕來從軍;這家夥卻自以為是靠他的号召力。
我實在後悔把他從日本帶回來。
——這是福信的想法。
強者為王。
誰說我沒有資格當國王呢?——福信抱持這個想法,這一點,豐璋也料想得到。
由于有過一段時期的休兵狀态,确實招募到不少兵員,但百濟遺臣軍團内部産生巨大龜裂,也是事實;另一方面,熊津城這邊除了向唐朝廷請求增援外,也不斷緻力于确保由新羅而來的補給線。
百濟王與福信的對立關系,已經惡化到極點。
隻有把他殺掉一途。
——福信有此決心後,立即在城内深處挖了一個洞窟,以此為病房,稱病在這個地方靜養。
百濟王一定會前來探望。
——福信确信如此。
百濟王甚以福信的動向為意,所以在聽到福信生病時,一定會前來探望。
一旦百濟王走過狹窄的甬道,進入洞窟内,讓埋伏的士兵蜂擁而上,用這個方法可以輕易把他解決掉——這是福信的構想。
事實上,福信的構想未免過于膚淺。
在海外度過三十年人質生活的豐璋,并不是這麼容易就上當的人。
他确實前來探望福信。
但他可是為了殺害對方而來的。
豐璋帶領的士兵比埋伏在洞口外的士兵多上好幾倍,輕易地就先把這批人全數解決掉。
“過去你實在過于跋扈,如今你的死期到了。
” 福信再怎麼喊叫也不見伏兵現身,狼狽不堪之際,百濟王豐璋冷冷說出這句話,轉身就走出去。
百濟王的部下立刻将福信斬殺。
“你……你準備把百濟怎樣?”這是福信臨終時的問話。
“不用你操心,一切我都安排好了。
”豐璋頭也不回地說。
原來,百濟王豐璋已分别派遣使者至高句麗和日本請求救援。
高句麗此時正受到已降服百濟的唐将領蘇定方的攻打,根本無力派出援軍。
日本這方面則出援軍。
對日本而言,救援百濟是既定方針,隻不過由于齊明天皇崩殂,這件事情暫時緩下而已。
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