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義前夕
關燈
小
中
大
等人并未将起義之事告知鄭觀應。
而林炳文也說自己是從上海搭船在今晨才抵此地。
若說林炳文會知曉此事,那唯一的可能就是剛才和孫文見面當中從言行觀察得知的。
“等生意做妥當後再來拜訪”這話中的“生意”,讓孫文覺得像是意有所指。
目送林炳文的背影離去後,孫文不禁怨起自己,怎麼會成了一個立刻被人識破的淺薄之人呢?能識破的或許不隻林炳文一人,孫文閉上眼睛。
然後,左右搖了搖腦袋。
若當真被識破,那對方就不是泛泛之輩。
然而,對方大概也不會是個向官府告密之人吧!畢竟那是鄭觀應介紹過來的一号人物——孫文思量至此,覺得安心了。
他是個樂觀主義者,雖在那片刻深深厭惡起自己,但總不能一直受情緒束縛。
否則便再也無法往前邁進了。
孫文轉身回到乾亨行的後面房間。
就在不久之前,那還是舉行反清宣誓的廳堂。
還有幾個夥伴未離去。
同屬興中會的成員,但都是孫文派同志,計有陳少白、尤列、楊鶴齡等人。
這三人與孫文被當地人并稱為“四大寇”。
從倭寇一詞便知“寇”是作亂分子。
身在香港可暢所欲言,他們大聲罵清朝皇帝和大臣們,據說因而被稱為“寇”。
為了散播反清言論,他們特意将一般香港人小聲說的事大剌剌地喊出來。
孫文最親密的朋友陸皓東因當電報練習生而在上海待一段長時間,故未被列入四大寇。
如果他一直待在香港,那應該會成為“五大寇”之一。
陸皓東和孫文同樣出身香山縣翠亨村,他比孫文小一歲,兩人可說總角之交。
兩人的想法相似,說話也投機。
從夏威夷歸來時,孫文年方十七歲,跟村中長老們起了沖突。
孫文大罵村中北帝廟的神像是偶像,還扭斷了神像的手臂。
這豈不是要惹保守的村民産生反感?其父孫達成夾在衆村民和兒子之間左右為難。
之所以急着讓孫文和許婚的盧氏成親,似乎也是為了多多少少讓村民的反感稍微降低些。
雖然如此,讓孫文留在村中總是禍根,故而借着求學名義讓他半避難似的去到香港。
陸皓東也在香港。
一八八五年孫文接受了衷心盼望的洗禮。
他和陸皓東一道前往必列士街黑根牧師()的教堂。
當初洗禮時的登記簿至今仍留存。
孫文的受洗名字是孫日新,陸皓東則是陸中桂。
二人在同日受洗成為教友。
對他們而言,同志二字再貼切不過了。
要進到乾亨行後面房間,必須從外邊的辦公室穿過一道狹窄的走廊。
“皓東已确實搭上往廣州的船了吧?” 孫文對站在後面房間門口的一名年輕男子招呼道。
“他昨日一整晚都在熱心做旗幟,今天精神卻蠻好。
三個人一起搭上船的。
逸仙也快出發了吧?” 年輕男子說道。
那時候孫文已被人稱呼為“逸仙”。
“見過大竹之後我立刻動身。
皓東花了一整晚做出來的旗幟再讓我看一遍吧。
” 孫文說道。
在場的五名同志圍在桌旁。
桌上放着一個白色棉布包。
一名男子畢恭畢敬地打開包裹。
“這就是皓東所設計的旗幟。
” 孫文滿意地說道。
此一青天白日的設計圖樣後來成了國民黨的黨徽。
配上鮮紅底色就是“青天白日滿地紅”,此即即将誕生之中華民國的國旗。
“藍與白,真是賞心悅目啊!” 圍觀的衆人見到從包裹中取出的旗幟,感歎地輕聲喊道。
“在那個日子到來之前要藏好……這是為了迎向萬裡晴空。
” 孫文說完這話,閉上雙眼。
起義地點選在廣東的省會廣州。
他必須去一趟廣州。
“啊,先前逸仙問起的大竹會在明日來此。
” 一名同志如此說道。
他們要發動武裝革命,因此所仰賴的是會黨與新軍的武力。
剛才發言的同志跟會黨有淵源,負責聯絡大竹等人。
“是嗎?大竹的台灣土産話題相當有趣。
明天也有些雜事,就跟大竹見個面吧!廣州就等後天才去。
” 孫文背着雙手說道。
欲動員會黨,不用說,像大竹等幹部所提供的情報必然相當重要。
所謂新軍,指的是在北洋軍遭日本擊敗後禮聘外國顧問在天津郊外進行訓練的軍隊。
這不同于滿洲八旗的舊式軍隊,而是以漢人為主配置洋式裝備的軍團所屬士兵,很早以前就被習稱為“新軍”。
孫文口中所稱的新軍正是後者。
被統稱為新軍的成員之中,有不少是會黨的一分子。
因系秘密結社,他們不能報出會黨名号。
他們所使用的替代暗号便是,喝茶時的手勢、茶杯的擺放方式、坐椅子時的姿勢、盤腿的方式。
利用這種秘密暗号,
而林炳文也說自己是從上海搭船在今晨才抵此地。
若說林炳文會知曉此事,那唯一的可能就是剛才和孫文見面當中從言行觀察得知的。
“等生意做妥當後再來拜訪”這話中的“生意”,讓孫文覺得像是意有所指。
目送林炳文的背影離去後,孫文不禁怨起自己,怎麼會成了一個立刻被人識破的淺薄之人呢?能識破的或許不隻林炳文一人,孫文閉上眼睛。
然後,左右搖了搖腦袋。
若當真被識破,那對方就不是泛泛之輩。
然而,對方大概也不會是個向官府告密之人吧!畢竟那是鄭觀應介紹過來的一号人物——孫文思量至此,覺得安心了。
他是個樂觀主義者,雖在那片刻深深厭惡起自己,但總不能一直受情緒束縛。
否則便再也無法往前邁進了。
孫文轉身回到乾亨行的後面房間。
就在不久之前,那還是舉行反清宣誓的廳堂。
還有幾個夥伴未離去。
同屬興中會的成員,但都是孫文派同志,計有陳少白、尤列、楊鶴齡等人。
這三人與孫文被當地人并稱為“四大寇”。
從倭寇一詞便知“寇”是作亂分子。
身在香港可暢所欲言,他們大聲罵清朝皇帝和大臣們,據說因而被稱為“寇”。
為了散播反清言論,他們特意将一般香港人小聲說的事大剌剌地喊出來。
孫文最親密的朋友陸皓東因當電報練習生而在上海待一段長時間,故未被列入四大寇。
如果他一直待在香港,那應該會成為“五大寇”之一。
陸皓東和孫文同樣出身香山縣翠亨村,他比孫文小一歲,兩人可說總角之交。
兩人的想法相似,說話也投機。
從夏威夷歸來時,孫文年方十七歲,跟村中長老們起了沖突。
孫文大罵村中北帝廟的神像是偶像,還扭斷了神像的手臂。
這豈不是要惹保守的村民産生反感?其父孫達成夾在衆村民和兒子之間左右為難。
之所以急着讓孫文和許婚的盧氏成親,似乎也是為了多多少少讓村民的反感稍微降低些。
雖然如此,讓孫文留在村中總是禍根,故而借着求學名義讓他半避難似的去到香港。
陸皓東也在香港。
一八八五年孫文接受了衷心盼望的洗禮。
他和陸皓東一道前往必列士街黑根牧師()的教堂。
當初洗禮時的登記簿至今仍留存。
孫文的受洗名字是孫日新,陸皓東則是陸中桂。
二人在同日受洗成為教友。
對他們而言,同志二字再貼切不過了。
要進到乾亨行後面房間,必須從外邊的辦公室穿過一道狹窄的走廊。
“皓東已确實搭上往廣州的船了吧?” 孫文對站在後面房間門口的一名年輕男子招呼道。
“他昨日一整晚都在熱心做旗幟,今天精神卻蠻好。
三個人一起搭上船的。
逸仙也快出發了吧?” 年輕男子說道。
那時候孫文已被人稱呼為“逸仙”。
“見過大竹之後我立刻動身。
皓東花了一整晚做出來的旗幟再讓我看一遍吧。
” 孫文說道。
在場的五名同志圍在桌旁。
桌上放着一個白色棉布包。
一名男子畢恭畢敬地打開包裹。
“這就是皓東所設計的旗幟。
” 孫文滿意地說道。
此一青天白日的設計圖樣後來成了國民黨的黨徽。
配上鮮紅底色就是“青天白日滿地紅”,此即即将誕生之中華民國的國旗。
“藍與白,真是賞心悅目啊!” 圍觀的衆人見到從包裹中取出的旗幟,感歎地輕聲喊道。
“在那個日子到來之前要藏好……這是為了迎向萬裡晴空。
” 孫文說完這話,閉上雙眼。
起義地點選在廣東的省會廣州。
他必須去一趟廣州。
“啊,先前逸仙問起的大竹會在明日來此。
” 一名同志如此說道。
他們要發動武裝革命,因此所仰賴的是會黨與新軍的武力。
剛才發言的同志跟會黨有淵源,負責聯絡大竹等人。
“是嗎?大竹的台灣土産話題相當有趣。
明天也有些雜事,就跟大竹見個面吧!廣州就等後天才去。
” 孫文背着雙手說道。
欲動員會黨,不用說,像大竹等幹部所提供的情報必然相當重要。
所謂新軍,指的是在北洋軍遭日本擊敗後禮聘外國顧問在天津郊外進行訓練的軍隊。
這不同于滿洲八旗的舊式軍隊,而是以漢人為主配置洋式裝備的軍團所屬士兵,很早以前就被習稱為“新軍”。
孫文口中所稱的新軍正是後者。
被統稱為新軍的成員之中,有不少是會黨的一分子。
因系秘密結社,他們不能報出會黨名号。
他們所使用的替代暗号便是,喝茶時的手勢、茶杯的擺放方式、坐椅子時的姿勢、盤腿的方式。
利用這種秘密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