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母親和大姐還住在那兒。
二姐也在市區生活着。
雖然一年裡會禮節性地回去一兩次,回去的時候也被充滿親情地歡迎了,但是和母親姐姐們并沒有什麼要說的話,和她們在一起也不覺得眷戀。
她們想要的是作已經不要而棄置了的那個他曾經的模樣。
為了再現那個自己,他就必須做些不自然的表演。
名古屋的樣貌看上去也奇怪地疏遠而乏味。
作想看到的或是所懷念的,在那裡已經什麼都找不出了。
另一方面,東京對他而言,隻是湊巧居住的地方。
以前是學校所在的地方,而現在是工作的地方。
他是因為工作才所屬于這裡的,除此之外沒有别的意義。
作在東京度過着規律而安靜的生活。
就像是被國家通緝的亡命之徒在異鄉,為了不在身邊引起風波,鬧出麻煩,為了不被剝奪居留許可證,而小心翼翼的過着深居簡出的生活。
他是把自己當做人生的亡命之徒來活着的。
而東京這個大都市對這樣想要匿名生活的人們來說,是理想的居住地。
作沒有稱得上親密朋友的人。
隻結交過幾位女朋友,不久便分開了,平穩的交往關系和和平的分手。
能進入他的内心的人一個也沒有。
可能因為他自己并不去尋求那樣的親密的關系,而對方也并不深度的渴望着他,大概是一半一半吧。
多崎作坐在新宿站的長椅上想道,我的人生在20歲起實質上就停下了前進的腳步了吧。
那之後的人生就好比溫和的風一般靜靜地吹過他身旁,不留給他傷痕,也沒有悲傷,沒有情感的波動,就連一點快樂的回憶都沒有留下來。
而他已臨近中年。
不,距離中年還少許有些時間。
但至少已說不上年輕了。
細想之下,某種意義上,也許惠理也算得上人生的逃亡者。
她也内心負了重傷,從而抛下了許多東西,舍棄了自己的故鄉。
但是她還是為自己選擇了芬蘭這一新天地。
而她現在有了丈夫而女兒們,也有陶器制作這一可以傾注自己心靈的工作。
還有湖畔的避暑别墅和一隻活潑的狗。
芬蘭語也學會了。
她在那兒為自己創出了一個小小宇宙。
和我不同。
作看了眼左手腕上的豪雅表(TAGHeuer),時間是八點十五分。
特級列車已經開始上車,人們拿着行李陸續登上車,坐在了指定的位子上。
把包放在行李架上後,在打開了冷氣的車子裡喝着冰飲料休息一下。
隔着車玻璃能看到他們這麼做的身影。
這塊手表是從父親那兒繼承來的,少有的有形之物。
是于六十年代制作的精美的古董表。
要是三天沒帶在身上螺絲就會變松,指針便會不轉了。
但作反倒是喜歡這一不便之處。
真是純粹的機械制品啊,不,也許應該稱之為工藝品,連一小塊的石英或芯片都沒放。
一切都是靠着精妙的發條和車輪來讓之規律運轉的。
而在近乎半世紀一刻不停歇的轉動之下,它所記錄的時間還是令人驚異的那麼準确。
作從出生來沒有自己買過表,一直是毫不感興趣的用着别人送的便宜貨,隻要能知道準确時間就行。
這就是他對表的看法。
隻需卡西歐最簡單的電子表就總以應付平時的需要。
所以在父親去世後,接過了這塊作為遺物的高價手表時,他也并無任何感慨。
隻是因為需要每天上發條,所以就像是一種任務般的每天帶在了身邊。
但是一用了這塊表,他就徹底的喜歡上了。
它的觸感也好、恰到好處的重量也好,發出的小聲的機械音也好,作全都喜歡。
甚至變得比以前更頻繁的去看時間了。
而每次看,腦中都會閃過父親的影子。
其實說實在話,關于父親自己并不怎麼記得,也并沒有特别的懷念之情。
孩童時也好還是長大了也好,都沒有記憶曾和父親一起去哪裡玩過,或是兩個人親密的談過心。
父親本來就是極為沉默的人(至少在家裡的時候是不怎麼開口的),其餘每天都忙于工作,也基本不怎麼回家。
現在想起來的話,大概是在别處有了女人吧。
對作而言,他與其說是血脈相連的父親,倒不如更像是常常來家裡拜訪的某個有錢人的親戚更來得貼切。
作實質上是由母親和兩個姐姐養育成人的。
父親的人生是怎樣的,有着怎樣的想法和價值觀,每天具體都做了些什麼事,作基本是不知道的。
他所知道的極限,僅僅是父親出生于岐阜,幼時父母便早逝,被當和尚的叔叔收養了,好歹高中畢了業後從零起步踏上社會,最終取得巨大成功,成就了今日一番事業。
以吃過苦頭的人來看,卻是少見的不願提及自己過往的艱辛。
也許是不怎麼願意想起來吧不管怎麼說,父親毫無疑問是有着超乎常人的商業才能,通曉着盡早買入需要的,半途就能把不需要的東西抛出手。
大姐就繼承了他這樣的商業才能。
二姐還是繼承了一部分母親活躍交際的一面。
而作一點都沒繼承雙方任何的資質。
父親這麼一天抽着五十根煙,得了肝癌逝世了。
作去名古屋市内的大學醫院看望父親時,父親已經完全說不出話了。
那時他像是想對作說些什麼,但已經做不到了。
一個月後,他在醫院的病床上停止了呼吸。
父親留給作的,是在自由之丘的單個房間的公寓、一筆作名義下的銀行存款和這塊豪雅手表(TAGHeuer)。
不,他還留下了别的東西,多崎作這個名字。
當作說出自己想去東京工業大學進行專業的學習時,父親得知唯一的兒子對自己白手起家的房地産生意毫不感興趣時,他顯出了不小的失望。
但是另一面,他也對作想要成為工程師的志向表示了大大的贊同。
父親是這麼說的,如果你這麼想的話就去東京上大學吧,我很願意給你出你所需的錢的。
不管是什麼去學門技術在身,做些實質的事是很好的。
這對世上是有用的。
你就好好學習,建造你喜歡的車站吧。
父親好像很高興自己選的“作”這個名字沒有白費。
他讓父親這麼的高興,或是說父親這麼明顯的表現出自己的喜悅,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
二姐也在市區生活着。
雖然一年裡會禮節性地回去一兩次,回去的時候也被充滿親情地歡迎了,但是和母親姐姐們并沒有什麼要說的話,和她們在一起也不覺得眷戀。
她們想要的是作已經不要而棄置了的那個他曾經的模樣。
為了再現那個自己,他就必須做些不自然的表演。
名古屋的樣貌看上去也奇怪地疏遠而乏味。
作想看到的或是所懷念的,在那裡已經什麼都找不出了。
另一方面,東京對他而言,隻是湊巧居住的地方。
以前是學校所在的地方,而現在是工作的地方。
他是因為工作才所屬于這裡的,除此之外沒有别的意義。
作在東京度過着規律而安靜的生活。
就像是被國家通緝的亡命之徒在異鄉,為了不在身邊引起風波,鬧出麻煩,為了不被剝奪居留許可證,而小心翼翼的過着深居簡出的生活。
他是把自己當做人生的亡命之徒來活着的。
而東京這個大都市對這樣想要匿名生活的人們來說,是理想的居住地。
作沒有稱得上親密朋友的人。
隻結交過幾位女朋友,不久便分開了,平穩的交往關系和和平的分手。
能進入他的内心的人一個也沒有。
可能因為他自己并不去尋求那樣的親密的關系,而對方也并不深度的渴望着他,大概是一半一半吧。
多崎作坐在新宿站的長椅上想道,我的人生在20歲起實質上就停下了前進的腳步了吧。
那之後的人生就好比溫和的風一般靜靜地吹過他身旁,不留給他傷痕,也沒有悲傷,沒有情感的波動,就連一點快樂的回憶都沒有留下來。
而他已臨近中年。
不,距離中年還少許有些時間。
但至少已說不上年輕了。
細想之下,某種意義上,也許惠理也算得上人生的逃亡者。
她也内心負了重傷,從而抛下了許多東西,舍棄了自己的故鄉。
但是她還是為自己選擇了芬蘭這一新天地。
而她現在有了丈夫而女兒們,也有陶器制作這一可以傾注自己心靈的工作。
還有湖畔的避暑别墅和一隻活潑的狗。
芬蘭語也學會了。
她在那兒為自己創出了一個小小宇宙。
和我不同。
作看了眼左手腕上的豪雅表(TAGHeuer),時間是八點十五分。
特級列車已經開始上車,人們拿着行李陸續登上車,坐在了指定的位子上。
把包放在行李架上後,在打開了冷氣的車子裡喝着冰飲料休息一下。
隔着車玻璃能看到他們這麼做的身影。
這塊手表是從父親那兒繼承來的,少有的有形之物。
是于六十年代制作的精美的古董表。
要是三天沒帶在身上螺絲就會變松,指針便會不轉了。
但作反倒是喜歡這一不便之處。
真是純粹的機械制品啊,不,也許應該稱之為工藝品,連一小塊的石英或芯片都沒放。
一切都是靠着精妙的發條和車輪來讓之規律運轉的。
而在近乎半世紀一刻不停歇的轉動之下,它所記錄的時間還是令人驚異的那麼準确。
作從出生來沒有自己買過表,一直是毫不感興趣的用着别人送的便宜貨,隻要能知道準确時間就行。
這就是他對表的看法。
隻需卡西歐最簡單的電子表就總以應付平時的需要。
所以在父親去世後,接過了這塊作為遺物的高價手表時,他也并無任何感慨。
隻是因為需要每天上發條,所以就像是一種任務般的每天帶在了身邊。
但是一用了這塊表,他就徹底的喜歡上了。
它的觸感也好、恰到好處的重量也好,發出的小聲的機械音也好,作全都喜歡。
甚至變得比以前更頻繁的去看時間了。
而每次看,腦中都會閃過父親的影子。
其實說實在話,關于父親自己并不怎麼記得,也并沒有特别的懷念之情。
孩童時也好還是長大了也好,都沒有記憶曾和父親一起去哪裡玩過,或是兩個人親密的談過心。
父親本來就是極為沉默的人(至少在家裡的時候是不怎麼開口的),其餘每天都忙于工作,也基本不怎麼回家。
現在想起來的話,大概是在别處有了女人吧。
對作而言,他與其說是血脈相連的父親,倒不如更像是常常來家裡拜訪的某個有錢人的親戚更來得貼切。
作實質上是由母親和兩個姐姐養育成人的。
父親的人生是怎樣的,有着怎樣的想法和價值觀,每天具體都做了些什麼事,作基本是不知道的。
他所知道的極限,僅僅是父親出生于岐阜,幼時父母便早逝,被當和尚的叔叔收養了,好歹高中畢了業後從零起步踏上社會,最終取得巨大成功,成就了今日一番事業。
以吃過苦頭的人來看,卻是少見的不願提及自己過往的艱辛。
也許是不怎麼願意想起來吧不管怎麼說,父親毫無疑問是有着超乎常人的商業才能,通曉着盡早買入需要的,半途就能把不需要的東西抛出手。
大姐就繼承了他這樣的商業才能。
二姐還是繼承了一部分母親活躍交際的一面。
而作一點都沒繼承雙方任何的資質。
父親這麼一天抽着五十根煙,得了肝癌逝世了。
作去名古屋市内的大學醫院看望父親時,父親已經完全說不出話了。
那時他像是想對作說些什麼,但已經做不到了。
一個月後,他在醫院的病床上停止了呼吸。
父親留給作的,是在自由之丘的單個房間的公寓、一筆作名義下的銀行存款和這塊豪雅手表(TAGHeuer)。
不,他還留下了别的東西,多崎作這個名字。
當作說出自己想去東京工業大學進行專業的學習時,父親得知唯一的兒子對自己白手起家的房地産生意毫不感興趣時,他顯出了不小的失望。
但是另一面,他也對作想要成為工程師的志向表示了大大的贊同。
父親是這麼說的,如果你這麼想的話就去東京上大學吧,我很願意給你出你所需的錢的。
不管是什麼去學門技術在身,做些實質的事是很好的。
這對世上是有用的。
你就好好學習,建造你喜歡的車站吧。
父親好像很高興自己選的“作”這個名字沒有白費。
他讓父親這麼的高興,或是說父親這麼明顯的表現出自己的喜悅,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