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目。
他喜歡讀書,和作一樣不怎麼讀小說。
喜好的是哲學和古典的書。
其他還喜歡喜劇,愛讀古希臘悲劇和莎士比亞的作品。
還很懂能樂和文樂。
因為是秋田人,所以皮膚很白,手指還細長。
不會喝酒(這點和作一樣),但能區分出門德爾松和舒曼的音樂(這點作就做不到了)。
他性格極度的腼腆(shy),在超過三人以上的場合上,就希望别人把自己當作不存在的人那樣對待。
在脖頸處有一道長約四厘米的深深的舊傷口,這給他溫和的氣質上抹上了一層異色。
那年春天,灰田從秋田來到東京,住在離學校很近的一家學生宿舍内,還沒交到什麼好友。
發現和對方談得來之後,兩人就開始一起長時間的相處起來,不久之後他便時常去作的公寓裡玩了。
“還是學生,怎麼住得起這麼好的公寓呢?”第一次到作家裡去的時候,灰田不由出口感歎道。
“父親在名古屋有家做房地産的公司,在東京都内也持有幾處地産。
”作說明着。
“”因此碰巧空着的時候,才得以讓我住。
在我之前,二姐也曾住過。
她大學畢業後,我就交替着住了進來。
名義上還是屬于公司的财産。
” “你家裡是那種有錢人家麼?” “怎麼說呢,不清楚啊。
我家算是有錢人家還是不算呢,說實話我一點兒搞不懂。
除非财務主管,律師,稅務師和投資顧問齊聚一堂,大概就連我父親本人也不清楚實際情況吧。
但現在階段好像還不算捉襟見肘。
自己也很慶幸,現在能這樣住在這兒。
” “但是作你好像不對商業感興趣。
” “是啊。
那種生意,動辄一手進一手出的操作着大量資金,要不斷地流動着些什麼。
我和父親不一樣,适應不了那樣忙亂。
就算賺不了錢,還是老老實實建車站更自在。
” “有限的興趣。
”灰田說道。
然後莞爾笑了。
結果多崎作再沒有從自由之丘的單人公寓裡搬到别處去過。
即便大學畢業了,到新宿的電鐵公司總部上班了之後,還是繼續住在同一個地方。
三十歲時父親去世了,那公寓的房間就正式屬于他了。
父親最初并沒有要把那處房産給他的打算,但不知不覺就轉到了他的名下。
父親經營的公司由大姐夫繼承,作繼續着與老家無聯系,在東京做着設計車站的工作。
為了父親的葬禮回老家時,作想到小團體那四人說不定知道了這個消息,可能會來吊唁呢。
要是那樣的話,要怎麼跟他們打招呼呢?但結果誰也沒有出現。
作為此松了口氣,但又同時感到了幾分寂寞。
他又一次實感到,那個小團體真的結束了,再也不會回來了。
不論如何,那個時候他們五人都已經30歲了。
早就不是做着不被打擾的和諧共同體的夢的年紀了。
作曾在雜志或是報紙上看到過統計,稱世上大約有一半人不滿意自己的名字。
但他自己屬于幸運的那一半。
至少不曾對自己被賦予的名字有所不滿,反而無法想象自己是被取了别的名字,以及那樣的自己會邁向什麼樣的人生。
本名是“多崎作”,但這麼寫僅限于正式的文件裡,平時寫作“多崎tsukuru”,朋友也都以為他的名字是寫作假名的tsukuru。
隻有母親和他的兩個姐姐因為平日裡這麼叫方便,叫他“saku”(作的另一種讀音)或是“小saku”。
給他取名字的是他的父親。
其實在他沒出生很久以前,父親好像就決心要給自己第一個兒子取名叫“tsukuru”。
為什麼這麼做原因不知道。
許是因為父親長年以來,人生與制作東西相去甚遠。
或是在某時,伴随着寂靜的雷鳴,看到了無形的雷光,得到了像是什麼啟示般的,“tsukuru”這個詞深深的印入了他的腦中。
但是父親從來沒有向作,也沒有向别的任何人,提及過這個名字的由來。
隻是父親好像很傷腦筋,到底要取“tsukuru”的漢字為“創”還是為“作”。
雖然讀起來一樣,但不同的字的感覺就會大不一樣。
母親建議用“創”,但經過幾天的深思,父親還是選了粗俗些的“作”字。
父親葬禮過後,母親想起了那時的對話,告訴了作。
你爸說要是被取了“創”那樣的名字的話,人生的負擔不就會變的有些重了嘛。
“作”雖然也是tukuru,但你就能輕松多了不好麼。
總而言之,你爸爸是真的很認真地考慮了你的名字的,大概也因為是第一個男孩的名字吧。
自懂事以來,作不曾記得跟父親有過很親密的記憶,但他也不得不同意父親的見解。
“多崎作”毋庸置疑比“多崎創”更符合自己,因為自己身上幾乎找不出什麼獨特原創的要素。
但“人生重負”就是否因此多少變輕了,作還難以下斷論。
也許的确因為名字的緣故,負擔的形狀還是改變了少許的。
但是重量上怎麼樣就不知道了。
他喜歡讀書,和作一樣不怎麼讀小說。
喜好的是哲學和古典的書。
其他還喜歡喜劇,愛讀古希臘悲劇和莎士比亞的作品。
還很懂能樂和文樂。
因為是秋田人,所以皮膚很白,手指還細長。
不會喝酒(這點和作一樣),但能區分出門德爾松和舒曼的音樂(這點作就做不到了)。
他性格極度的腼腆(shy),在超過三人以上的場合上,就希望别人把自己當作不存在的人那樣對待。
在脖頸處有一道長約四厘米的深深的舊傷口,這給他溫和的氣質上抹上了一層異色。
那年春天,灰田從秋田來到東京,住在離學校很近的一家學生宿舍内,還沒交到什麼好友。
發現和對方談得來之後,兩人就開始一起長時間的相處起來,不久之後他便時常去作的公寓裡玩了。
“還是學生,怎麼住得起這麼好的公寓呢?”第一次到作家裡去的時候,灰田不由出口感歎道。
“父親在名古屋有家做房地産的公司,在東京都内也持有幾處地産。
”作說明着。
“”因此碰巧空着的時候,才得以讓我住。
在我之前,二姐也曾住過。
她大學畢業後,我就交替着住了進來。
名義上還是屬于公司的财産。
” “你家裡是那種有錢人家麼?” “怎麼說呢,不清楚啊。
我家算是有錢人家還是不算呢,說實話我一點兒搞不懂。
除非财務主管,律師,稅務師和投資顧問齊聚一堂,大概就連我父親本人也不清楚實際情況吧。
但現在階段好像還不算捉襟見肘。
自己也很慶幸,現在能這樣住在這兒。
” “但是作你好像不對商業感興趣。
” “是啊。
那種生意,動辄一手進一手出的操作着大量資金,要不斷地流動着些什麼。
我和父親不一樣,适應不了那樣忙亂。
就算賺不了錢,還是老老實實建車站更自在。
” “有限的興趣。
”灰田說道。
然後莞爾笑了。
結果多崎作再沒有從自由之丘的單人公寓裡搬到别處去過。
即便大學畢業了,到新宿的電鐵公司總部上班了之後,還是繼續住在同一個地方。
三十歲時父親去世了,那公寓的房間就正式屬于他了。
父親最初并沒有要把那處房産給他的打算,但不知不覺就轉到了他的名下。
父親經營的公司由大姐夫繼承,作繼續着與老家無聯系,在東京做着設計車站的工作。
為了父親的葬禮回老家時,作想到小團體那四人說不定知道了這個消息,可能會來吊唁呢。
要是那樣的話,要怎麼跟他們打招呼呢?但結果誰也沒有出現。
作為此松了口氣,但又同時感到了幾分寂寞。
他又一次實感到,那個小團體真的結束了,再也不會回來了。
不論如何,那個時候他們五人都已經30歲了。
早就不是做着不被打擾的和諧共同體的夢的年紀了。
作曾在雜志或是報紙上看到過統計,稱世上大約有一半人不滿意自己的名字。
但他自己屬于幸運的那一半。
至少不曾對自己被賦予的名字有所不滿,反而無法想象自己是被取了别的名字,以及那樣的自己會邁向什麼樣的人生。
本名是“多崎作”,但這麼寫僅限于正式的文件裡,平時寫作“多崎tsukuru”,朋友也都以為他的名字是寫作假名的tsukuru。
隻有母親和他的兩個姐姐因為平日裡這麼叫方便,叫他“saku”(作的另一種讀音)或是“小saku”。
給他取名字的是他的父親。
其實在他沒出生很久以前,父親好像就決心要給自己第一個兒子取名叫“tsukuru”。
為什麼這麼做原因不知道。
許是因為父親長年以來,人生與制作東西相去甚遠。
或是在某時,伴随着寂靜的雷鳴,看到了無形的雷光,得到了像是什麼啟示般的,“tsukuru”這個詞深深的印入了他的腦中。
但是父親從來沒有向作,也沒有向别的任何人,提及過這個名字的由來。
隻是父親好像很傷腦筋,到底要取“tsukuru”的漢字為“創”還是為“作”。
雖然讀起來一樣,但不同的字的感覺就會大不一樣。
母親建議用“創”,但經過幾天的深思,父親還是選了粗俗些的“作”字。
父親葬禮過後,母親想起了那時的對話,告訴了作。
你爸說要是被取了“創”那樣的名字的話,人生的負擔不就會變的有些重了嘛。
“作”雖然也是tukuru,但你就能輕松多了不好麼。
總而言之,你爸爸是真的很認真地考慮了你的名字的,大概也因為是第一個男孩的名字吧。
自懂事以來,作不曾記得跟父親有過很親密的記憶,但他也不得不同意父親的見解。
“多崎作”毋庸置疑比“多崎創”更符合自己,因為自己身上幾乎找不出什麼獨特原創的要素。
但“人生重負”就是否因此多少變輕了,作還難以下斷論。
也許的确因為名字的緣故,負擔的形狀還是改變了少許的。
但是重量上怎麼樣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