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誤打誤撞悟知徒

關燈
後笑得直打跌。

     “乙”這才發現是個沙袋,摸摸撞痛的額角,自我解嘲道:“我是替這個沙袋說的——說它對不起我。

    ” 三人東奔西竄的找了半日,中間有個缺口,把兔子架上,下面生火,正好可以烤。

     “丙”看了看兔子道:“現在作坊是有了,但還缺少燒烤的柴火。

    ” “丙”便對“乙”說道:“你知道廚房,就辛苦你一趟吧。

    ” “乙”把頭直搖道:“又叫我去,黑漆漆的,我不去。

    ” “丙”道:“那我們兩人去。

    ” “丙”又對“甲”道:“甲,你去弄些濕泥巴來,把兔子全身包上,等我們回來就烤。

    ” “丙”和“乙”離開假山,廚房摸去。

     二個路過一間僧房時,見房外挂着幾件洗好了的僧衣,幾頂僧帽。

     “丙”悄悄地走過去,賊頭賊腦的,四下探望一下,向“乙”道:“你給我看着點。

    ” “丙”悄悄地走上前,取下兩件僧衣,三頂僧帽,拔腿就走。

     “丙”和“乙”來到暗處,“丙”笑道: “乙,我們兄弟也當回和尚玩,好不好?” 說罷把衣服遞給了“乙”,二個穿戴好。

     那知那些僧衣太長,兩個人穿起來一直拖到腳跟,走起路來,晃裡晃當的,活像個土地公公。

     二人又互相戲弄了一陣,大模大樣地從暗處走出來,堂而皇之地去找廚房。

     一路上,還碰到幾個真和尚。

     “丙”見到真和尚還有禮貌的稱句“師兄,”見到年紀大的還尊聲“師父”呢。

     看來“天門寺”的确不小,裡面僧人也很多,所以互不相識也常有的事,所以,“丙”和“乙”這兩個假和尚和沒有被人識破。

     隻是有幾個和尚見他倆戴着僧帽,便議論道: “這兩個小和尚還戴僧帽,嘿,嘿。

    ” 當“乙”、“丙”聞到米飯香的時候,前面走過一個老和尚,面色有些憤怒,走到近前,“乙”照例喊了聲:“師父。

    ” 不喊不打緊,這一喊反而引起了老和尚的注意。

     老和尚擡頭看了看。

     原來是兩個小和尚,穿着拖到地的僧衣,頭上還戴着僧帽,那像廟裡的和尚,倒像個市井之徒,就心中不悅起來。

     老和尚厲聲喊道:“你們是誰的弟子,為何這等要打扮?” “乙”急得一時不知如何回答,因為他們是冒充的和尚,那裡有什麼師父呢? “丙”便老實的答道:“不知。

    ” 老和尚誤聽為“悟知”便道:“ “原來你竟是‘悟知’大師的門下。

    ” “丙”随口答道:“正是。

    ” 老和尚一聽對方是自己師兄弟輩的,想到剛才自己還對人家厲聲發問,很不好意思,便呼呀伊呀的走開了。

     走是走了,可是嘴裡還在咕嘟道:“輩份這麼大,行事還不穩重,穿這樣長的衣服,活像個吊死鬼,不做佛事,戴着僧帽算什麼?” 這話惹得兄弟二人暗自發笑,直朝老和尚背影做鬼臉。

     二人鑽進了廚房,廚房内隻有一個中年和尚在忙着包蔬菜包子。

     “乙、“丙”二人上前施禮道:“師兄,還在忙啊。

    ” 那和尚見兩個不認識的小和尚,便問:“你們是誰?” “丙”答道:“‘不知’大師門下。

    ” 這“丙”實在機靈鬼,他想起剛才老和尚聽到就跑開的名頭,知道這“不知”是位高輩份的老僧。

     那僧人一聽“悟知”這名頭,便恭敬地道:“你二位師叔到此有何指教?” 為什麼這位中年僧人要稱“乙”、“丙”叫師叔呢? 原來這座“天門寺”現存最高輩份就是“悟”字輩的兩位大師,悟知和悟曉,其下排列為覺、海、齊字輩。

     這位“悟知”大師,乃是達摩院的首席長老。

     悟曉大師為藏經樓的首席大師。

     這兩位大師,因年輕時,為當當家方丈而争得有些隔閡,所以至今這天門寺内還存在兩個派别,一是達摩院,悟知派,一是藏經樓,悟曉派。

     剛才那老和尚便是藏經樓的首席長老悟曉的第三位弟子,名叫“覺散。

    ” 因為兩派各管各的,很少來往,所以也就不知“乙、“丙”是假冒的。

     可是那老和尚耳朵有些背,讓“乙、“丙”瞎貓碰到死老鼠,“不知”聽成“悟知”,可真是碰巧了。

     “乙”“丙”便答道: “這位師兄,我們師父讓我來取火鐮、還有柴禾。

    ” 那中年和尚連忙應道:“我這就給你們取去。

    ” 那和尚一轉身出去,“丙”連忙掏出僧帽,把桌上剛蒸好的包子放了進去,塞人懷中。

     “乙”、“丙”接過和尚包好的火鐮,還有一捆柴禾,道謝一聲,趕忙跑了出去。

     回到假山旁,“甲”已把泥巴全都糊在兔子身上,就等着二人來烤兔子了。

     “丙”點燃柴禾,烤起兔子來。

     三人胡亂地烤了一氣,總算聞到香味了,“丙”等不及的喊道:“好了,不要烤焦了。

    ” 三個人香噴噴的享受這山珍野味。

     不一會兩隻兔子全下了三人的五髒廟裡。

     “甲”打了個呵欠,道:“我們該找個地方睡覺了。

    ” 打呵欠是會傳染的,“乙”和“丙”也跟着連打了幾個阿欠,同聲道:“是該找個地方睡覺了。

    ” 三個人站起身來,像三個小夜遊神一樣,在空曠的大院裡遊蕩,轉悠轉悠地來到藏經樓門前。

     三人在黑暗裡看着“藏經樓”,又議論開了。

     “這是什麼地方呀?真夠氣派的。

    ”“乙”道。

     “丙”道:“樓上不是挂着一塊匾的嗎?” “甲”仔細地看了看匾上的三個字,沒有認出來。

     “乙”也使勁地辨認了一會,道: “我隻認得中間那個字,好像是個‘經’字。

    ” “丙”聽到了突然叫道: “我知道,此樓肯定叫‘藏經樓’,我聽人說過的。

    ” “乙”也接着說:“對,我也聽說過,任何寺廟裡都有兩座大殿,一座叫‘大成殿’,一座叫‘藏經樓’,這中間有個‘經’宇,肯定是藏經樓了。

    ” 這時一隊僧人從樓前巡視過去,看來此樓還有人看守。

     三人見巡視僧人走遠了,便又商量在那兒睡覺的問題。

     “甲”又打了呵欠說道:“今夜我們就睡在這藏經樓内,外面還有人保護,多風光啊。

    ” “乙”、“丙”二人都同意。

     “甲”便領着二人往藏經樓的樓梯走去。

     走到樓梯口,三人門前突然閃出兩名年輕的僧人,對三人一合什,道:“三位師兄至此有何事?” “甲”随口答道:“夜裡睡不着,來拿本經書看看。

    ” 那兩名僧人一聽,差點沒笑出聲來,心裡道: “這小和尚也真有趣,竟然敢到這裡來借經書看,真有些自不量力了,也不估估自己夠不夠這個輩份。

    ” 想到這裡,兩個僧人道:“樓上藏經,隻有長老、護法才能拿,一般和尚是不能動的。

    ” “乙”一聽此言,忙道:“那麼,我們進去看看,不動裡面的經書,你看怎樣?” 兩名僧人見趕不走他們,便臉色一沉,道:“幾位師兄,若不遵禁令,就休怪我們不客氣了。

    ” “甲”一見二僧要翻臉了,趕緊拉二人走開。

     走到暗處,“甲”才對二人說道:“他們不讓我們進去,我們偏要進去。

    ” “丙”和“乙”忙道:“對,不讓我們從樓梯進,我們就翻上去。

    ” 于是,三人又賊頭賊腦地圍着藏經樓繞了一圈,終于找了一個僻靜的地方。

     “丙”一個鹞子翻身已翻到樓上。

     但“丙”的腳尖還未落地,忽覺一陣勁風向雙腳面刮來,心想:不好,身子往上一縱,人已騰空而起,抓住了屋梁。

     “丙”吊在梁上朝下一看,見一中年僧人,手提着一根,正朝自己打來。

     “丙”向前一縱,躍過僧人頭頂,輕輕地落在這僧人的下颔,冷不防把包子塞了進去。

     那僧見一轉眼人沒了,正要呼喊,嘴卻被那突如其來的包子給堵住了。

     這僧人被堵得透過氣來,正要把包子吐出,“丙”一見,連忙又塞進去一個,這下把嘴堵實了,吐也吐不出,咽也咽不下,急得他隻好直嗚嗚叫。

     這個僧還想反抗,“甲”、“乙”二人見“丙”上去後,樓上有響動,也一陣旋風似的飛了上來。

     “乙”抓住這僧人的一條臂膀,一條腿,把他按翻在地。

     這僧人動彈不得,想喊又喊不出,極感窩囊,心道:“我在天門寺習武多年,守衛藏經樓十幾載,大小竊賊給我擒住無數,從沒失手過,可是今兒一招沒用上,就給竊賊拿住放倒了,這真是天大的笑話。

     “甲”、“乙”、“丙”三人七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