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誤打誤撞悟知徒

關燈
當乙滿心歡喜地爬上山,走近一看,才發現,煙是一個寺廟的後院冒出來的。

     “乙”走到寺門口,隻見寺門上挂着一面大橫匾額,上面黑底金字,寫的是“天門寺”三個字。

     “乙”雖然沒讀過書,但這幾個字還是見過的。

     “乙”見到“天門寺”三個大字,心中嘀咕道:“聽說這“天門寺”的和尚都是會武功的,我倒要見識見識。

    ” “乙”看到廟門是開着的,就探頭探腦地跨進大門,剛走半步,見迎面走來個小沙彌,對他兩手合什道:“這位小施主,有事嗎?” “乙”聽這小和尚喊自己為“小施主”,心想你還沒我大呢,競老氣橫秋地喊我小施主,心中覺得老大不快。

     “乙”心中這麼想,嘴上還是嘻皮笑臉地道:“小師父,我是來找點吃的。

    ” 小和尚呶嘴一笑道:“原來是個讨飯的,跟我來吧。

    ” “乙”一聽臉上挂不住了,心中暗罵“丙”讓我一人出來找食,連和尚都笑我是叫花子,真氣人。

     “乙”心中生着悶氣,可是腳步還是緊跟着那小和尚,經過大殿,偏殿,最後轉到後院的廚房内。

     “乙”本來就饑餓難忍,加上跟小和尚左轉右轉,頭都轉暈了,連如何出去也分辨不出來。

     小和尚拿了些饅頭給“乙”吃。

     “乙”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吃得白眼直翻。

     小和尚見狀忙給他倒了碗水,說道:“慢點吃,不要噎着。

    ”“乙”喝了口水說:“小師父,等下還請你送我出去,要不然你們廟中少東西可不要找我啊。

    ” 小和尚見“乙”講話有趣,就又拿了兩個饅頭給他。

     “乙”看着桌上的饅頭和一碟小菜,心暗樂,還是出來找食好,可以先飽餐一頓。

     眨眼之間,五個大饅頭,連同一碟小菜,全部下了“乙”的肚皮。

     小和尚一見,心道此人年紀不大,肚皮不小,五個饅頭給我要吃一天呢。

     小和尚有意調侃地笑道: “肚子飽了沒有?如果沒飽,我再拿些給你吃。

    ” “乙”聞聽小和尚還在客氣,舔了舔嘴唇,不好意思地說:“算了,不再麻煩了。

    ” 小和尚一聽,心想吃了我二斤饅頭,還假客氣,我就出出你的洋相,看你還能不能吃得下。

     于是小和尚走到蒸籠前,抱起一大蒸籠熱氣騰騰的饅頭,往桌上一放,笑道“隻要你吃得下,你吃幾個我送幾個。

    ” “乙”看了桌上的一籠饅頭,足足有二十幾個,眉開眼笑地道:“這是真的?” 小和尚道:“出家人不打诳語。

    ” “乙”笑笑,松了松了褲帶,對小和尚客氣地道:“既然小師父這樣客氣,我也是盛情難卻,不好意思推托了。

    ” 别看“乙”平時不善言詞,但是遇到“口福”時,形容詞,客套詞,還是蠻有一套的。

     “乙”說完不作聲了,一心一意地吃,一口氣吃了五個饅頭,這個小和尚在旁邊看得目瞪口呆。

     因為小和尚講好,吃一個送一個,吃了五個隻能送五個,可是再繼續吃下去,“乙”已經吃不下了。

     “乙”吃飽了,摸了摸像打足氣的皮球一樣的肚子,滿意地又和小和尚客氣起來,道:“承蒙小師父熱情招待,兄弟我十分感激,但我還有一事相求。

    ” 這邊小和尚見和他開玩笑的一句話,又花去五個饅頭,還要白送他五個,這真是偷雞不着蝕把米,心裡直懊悔不已。

     小和尚在這裡正想着心思,這一籠饅頭可是衆僧的午飯,卻讓他報銷了,衆僧中午用什麼填肚子呢?” 想着,突然聽到那位又要提出什麼要求,心中很不高興,便沒好氣地說:“還有什麼事呀? “乙”道:“是這樣的,我還有兩個兄弟,餓了兩天了,這五個饅頭,帶給他們是不夠的,請你好人做到底,把剩下的饅頭全部給我帶回去吧。

    ” 小和尚一聽此言,便道: “你這人真是不知足,你一人吃了十個饅頭,給你還帶五個走,現在還要全部拿走,未免心也太黑了。

    ”? “乙”道:“你們整天念經,什麼阿彌陀佛,善哉善哉啦,什麼普渡衆生啦,全是念着玩的嗎?難道就像人們說的那樣‘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嗎?” “乙”簡個是在強詞奪理——硬要。

     小和尚越聽越不是味,急忙雙手合什,求他不要再說了,免得估污了神靈。

     “乙”見小和尚眼睛閉着,口中念念有詞,不再看自己了,便喧賓奪主的,自己找了塊蒸籠布,将饅頭全拾進去,包起來溜之大吉。

     “乙”扛着一大包饅頭興沖沖轉出廟門,見無人理會他,便大搖大擺地走下山來。

     “乙”一路哼着小調,得意非凡,就像凱旋的将軍一樣。

     走着走着,“乙”突然想起,“丙”平時常捉弄自己,這次我也要耍耍他。

     “乙”想到這裡,便繞了一點遠路,從山的另一側下去,正好繞到“甲”、“丙”的兩個的背後。

     “乙”遠遠地望去,隻見“丙”站在草叢中,正惦着腳,朝山上方向望,嘴裡還不停地說些什麼。

     “乙”見了心中暗喜道:“一定是等急了,我就讓你多受一會兒罪,嘗嘗餓的滋味。

    ” 于是“乙”走到他們身後不遠的地方趴了下來,拖着饅頭包向二人爬過來。

     當“乙”爬到二人背後時,已聽見“丙”在那裡罵呢:“這個該死的乙,肯定躲在人家那裡吃呢,把我們早忘了。

    ” “甲”道:“别罵了,向人有讨吃的,不容易,還是耐心地等等吧。

    ” “丙”氣呼呼地說: “甲,你别看乙平日好像很老實,其實呀,我是明壞;他是暗壞。

    ” 說罷又向山上看了一眼,朝地下一躺,“嘿”了一聲道:“我是餓得受不了了,先睡一會。

    ” 不一會,“丙”已呼打成雷。

     “乙”見“丙”睡着了,心中大喜,一躍身跳起來,走到“甲”的面前,把饅頭遞了過去。

     “甲”正要推醒“丙”起來吃饅頭,“乙”搖搖手着:“不要喊他,讓他多餓一會。

    ” 說時遲那時快“丙”呼地從地上爬起來,一手拿一個饅頭,左右開攻的大嚼起來。

     “丙”等兩個饅頭下肚了,又拿起兩個啃着,嘴裡還說着話:“乙呀,不是我吹牛,别說我睡着了,就是我死了,也能聞得見你那饅頭香,老遠我就聞到了。

    ” “乙”氣憤不已,心想:我又上他的當了,原來丙早就知道自己來了,那些話是有意罵給我聽的呀。

     “甲“、“乙”、“丙”三人,邊吃邊又互相調侃了一會。

     忽然,一隻野兔從面前竄過去,“丙”一把沒抓,就站起身,快速追了過去。

     要知道,這三個少年表面看起來有些瘋癫,可是個個都有武功,輕功也極佳,所以不到一會兒,“丙”已喜滋滋地拎着一大一小可隻野兔回來了。

     “甲”、“乙”問道:“跑過一隻兔子,怎麼變出兩隻來了,是不是大兔子剛生的?” “丙”道:“我剛才追着大兔子,追到一個樹洞跟前,裡面正好有隻小兔子,出來迎這隻兔子媽,一隻往外鑽,一隻往裡鑽,正好撞在一起,被我一手一個就抓了來。

    ” 吃飽了饅頭的三兄弟,開心地躺在地上玩耍了一會,又煩起晚上如何亨用這兩隻“山珍”的心思來。

     “丙”又想起了和尚廟,便對“乙”笑道:“乙,你再辛苦一趟,向小和尚要點火種來。

    ” “乙”頓時叫道:“這次該你去啦,上次我去被人家喊成叫花子了。

    ” “丙”又用激将法,“乙”就是不肯去。

     最後“丙”無法,又想了個點子說:“我們一個都不要推了,大家一道去,把兔子也帶去,在廟裡烤着吃,讓這些和尚也沾沾香味。

    ” 這時天已擦黑,去廟裡進香的人也散盡了。

     “甲”、“乙”、“丙”三人來到廟門關,隻見大門已經緊閉了。

     三人圍着高大的院牆,轉了一圈了沒見有一個小門。

     于是三人齊身輕輕一躍,上得牆頭,輕輕一落,飄然而人了。

     “乙”自恃自己已來過一趟,熟門熟路了,便自做向導,帶着二人,低着頭,縮着身子,往後院而去。

     誰知這時天已大黑了,三轉兩轉,“乙”已搞糊塗了,分不清東南西北了。

     可是跟在身後的“丙”還一勁地催道:“到了沒有呀?” “乙”不答,隻好硬着頭皮往前走。

     不遠處有棵大樹,樹L吊着一件東西,遠看像吊着個人,近前一看,原來是個大沙袋。

     三兄弟一看明白了,這裡原來是和尚練武功的地方。

     “乙”顧着朝那棵樹看,不意一頭撞在身後的一棵樹的沙袋上,他以為是撞在人身上,連忙說道:“對不起。

    ” “甲”、“丙”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