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加賀恭一郎的記錄
關燈
小
中
大
情發生後,飯店曾打電話過來,我告訴他們,自行處理掉就可以了。
” “你沒有喝嗎?” “是的。
我本想等外子工作結束後來到飯店,再一起慢慢享用,所以先把它冰了起來。
” “之前曾有過這樣的事嗎?不一定是香槟,野野口經常拿酒當作禮物嗎?” “更早之前我就不知道了,不過,就我記憶所及,這是第一次,大概是因為野野口本身不喝酒的關系。
” “是這樣啊。
” 野野口自己在自白書上寫着,第一次到日高家訪問的時候帶的是威士忌,那時的事日高理惠當然不知道了。
我繼續問道:“還有沒有其他事情是筆記裡沒有記載的?” 日高理惠很認真地思索一番,回答說:“想不出還有其他的”。
接着,她反問我,“為何到現在還在查這種事情?” “一個案件要結案得經過很多繁雜的手續,确認作業也是其中之一。
” 對于我的說明,被害者的妻子好像完全相信的樣子。
和日高理惠分别之後,我馬上打電話給事發當晚日高夫婦下榻的飯店,詢問有關香槟的事。
雖然花了一點時間,但終于跟記得當時景況的職員聯系上了。
“我想那是唐•貝利紐【注:唐•貝利紐(domperignon)為十七世紀的法國修士,因緣際會下制作出美味的香槟,大受歡迎,之後該葡萄園及修道院由moetandchandon買下,并以domperignon為最高級品的品名。
】的粉紅香槟,一直擺在冰箱裡。
因為那種酒很貴,又還沒開過,所以我們很謹慎地聯絡了物主,結果物主說要我們自行處理,于是我們就照辦了。
”男性職員的語氣十分客氣。
我問他,後來那瓶香槟怎麼了?飯店職員支支吾吾地,終于承認自己把它帶回家去。
我繼續問他,是否已經喝了?他回答,兩個禮拜前就喝掉了,連瓶子也丢了。
“有什麼問題嗎?”他好像很擔心。
“不,沒有什麼特别的問題。
對了,那瓶香槟好喝嗎?” “嗯,很不錯。
” 那名職員聽起來好像蠻愉快的,于是我挂了電話。
回家後,我把野野口潛入日高家的帶子放來看,我拜托監識科,特别幫我拷貝了一卷。
反覆觀看卻一無所獲,隻有無聊的畫面烙印在我的眼底。
五月十六日,下午一點過後,我來到橫田不動産株式會社的池袋事務所。
這家事務所的規模不大,正前方是鑲着玻璃的櫃台,在它後面僅擺着兩張鐵制的辦公桌。
當我進去的時候,隻有藤尾美彌子一個人在裡面處理公事,其他職員好像出去了。
因此,我沒有約她到外面去談,直接隔着櫃台就聊了起來。
從旁人的眼中看來,大概很像某個形迹可疑的男子正在找便宜公寓吧。
我稍微寒喧了幾句,接着就馬上進入問題的核心。
“你知道野野口的自白書嗎?” 藤尾美彌子神情緊張地點了點頭:“大概的内容我在報紙上讀過了。
” “你覺得怎麼樣?” “覺得怎麼樣?……總之很驚訝就是了,沒想到那本《禁獵地》也是他寫的。
” “根據野野口的自白,他說因為日高邦彥不是那本書真正的作者,所以在跟你交涉的時候,總拿不出明确的态度,關于這一點,你有什麼看法?有沒有什麼要說的?” “老實說,我不是很清楚。
雖然我也覺得和日高談判的時候,總是教他胡裡胡塗地蒙混過去。
” “你和日高談判的時候,他有沒有講過什麼話,讓你覺得身為《禁獵地》的作者這樣講很奇怪?” “我想應該沒有這樣的事,不過,我也不是很确定。
因為,我之前根本沒有想過,日高邦彥竟然不是真的作者。
” “假設《禁獵地》的作者真是野野口修好了,有沒有哪個地方讓你覺得确實如此或是無法認同呢?” “這個恐怕我也無法肯定地回答你。
那個野野口和日高邦彥一樣,都是我哥的同學,所以他們都有可能寫那本小說。
若是有人告訴我,真正的作者是個叫做野野口的人,我也隻有‘喔,是這樣啊’的反應。
因為,我連日高邦彥都不是十分了解。
” “這樣說也對。
” 看來是沒辦法從藤尾美彌子這裡得到進一步的情報了,正當我這麼想的時候,她突然“啊”地一聲繼續說道:“如果那本小說真的不是日高所寫,或許有必要再重讀一遍。
怎麼說呢?因為我一直以為書中的某個人物就是在寫日高他自己。
如果作者并非日高,那麼,那個人物也不會是他了。
” “什麼意思?你可不可以再講清楚一點?” “刑警先生讀過《禁獵地》了嗎?” “我沒讀過,不過劇情大概了解,我看過其他同事讀完後所寫的大綱。
” “那本小說講到主角的中學時代。
主角用暴力使同侪對他屈服,隻要看誰不順眼,他就會毫不留情地攻擊對方,套句現在的用語,就是所謂的校園暴力。
而在他淫威底下的最大受害者,是班上一名叫做濱岡的男同學。
我一直以為那個叫濱岡的學生就是日高他自己。
” 看過大綱,我知道,小說裡有描寫校園暴力的場面。
不過,那上面并沒有把詳細的人名寫出來。
“為何你會覺得那名學生就是日高呢?” “因為整本小說是以濱岡這号人物自述過去的方式所寫成的。
而且就内容來看,與其說是小說,倒不如說是實況記錄,這讓我相信那名少年就是日高。
” “這樣啊,你這樣講我就懂了。
” “還有…
” “你沒有喝嗎?” “是的。
我本想等外子工作結束後來到飯店,再一起慢慢享用,所以先把它冰了起來。
” “之前曾有過這樣的事嗎?不一定是香槟,野野口經常拿酒當作禮物嗎?” “更早之前我就不知道了,不過,就我記憶所及,這是第一次,大概是因為野野口本身不喝酒的關系。
” “是這樣啊。
” 野野口自己在自白書上寫着,第一次到日高家訪問的時候帶的是威士忌,那時的事日高理惠當然不知道了。
我繼續問道:“還有沒有其他事情是筆記裡沒有記載的?” 日高理惠很認真地思索一番,回答說:“想不出還有其他的”。
接着,她反問我,“為何到現在還在查這種事情?” “一個案件要結案得經過很多繁雜的手續,确認作業也是其中之一。
” 對于我的說明,被害者的妻子好像完全相信的樣子。
和日高理惠分别之後,我馬上打電話給事發當晚日高夫婦下榻的飯店,詢問有關香槟的事。
雖然花了一點時間,但終于跟記得當時景況的職員聯系上了。
“我想那是唐•貝利紐【注:唐•貝利紐(domperignon)為十七世紀的法國修士,因緣際會下制作出美味的香槟,大受歡迎,之後該葡萄園及修道院由moetandchandon買下,并以domperignon為最高級品的品名。
】的粉紅香槟,一直擺在冰箱裡。
因為那種酒很貴,又還沒開過,所以我們很謹慎地聯絡了物主,結果物主說要我們自行處理,于是我們就照辦了。
”男性職員的語氣十分客氣。
我問他,後來那瓶香槟怎麼了?飯店職員支支吾吾地,終于承認自己把它帶回家去。
我繼續問他,是否已經喝了?他回答,兩個禮拜前就喝掉了,連瓶子也丢了。
“有什麼問題嗎?”他好像很擔心。
“不,沒有什麼特别的問題。
對了,那瓶香槟好喝嗎?” “嗯,很不錯。
” 那名職員聽起來好像蠻愉快的,于是我挂了電話。
回家後,我把野野口潛入日高家的帶子放來看,我拜托監識科,特别幫我拷貝了一卷。
反覆觀看卻一無所獲,隻有無聊的畫面烙印在我的眼底。
五月十六日,下午一點過後,我來到橫田不動産株式會社的池袋事務所。
這家事務所的規模不大,正前方是鑲着玻璃的櫃台,在它後面僅擺着兩張鐵制的辦公桌。
當我進去的時候,隻有藤尾美彌子一個人在裡面處理公事,其他職員好像出去了。
因此,我沒有約她到外面去談,直接隔着櫃台就聊了起來。
從旁人的眼中看來,大概很像某個形迹可疑的男子正在找便宜公寓吧。
我稍微寒喧了幾句,接着就馬上進入問題的核心。
“你知道野野口的自白書嗎?” 藤尾美彌子神情緊張地點了點頭:“大概的内容我在報紙上讀過了。
” “你覺得怎麼樣?” “覺得怎麼樣?……總之很驚訝就是了,沒想到那本《禁獵地》也是他寫的。
” “根據野野口的自白,他說因為日高邦彥不是那本書真正的作者,所以在跟你交涉的時候,總拿不出明确的态度,關于這一點,你有什麼看法?有沒有什麼要說的?” “老實說,我不是很清楚。
雖然我也覺得和日高談判的時候,總是教他胡裡胡塗地蒙混過去。
” “你和日高談判的時候,他有沒有講過什麼話,讓你覺得身為《禁獵地》的作者這樣講很奇怪?” “我想應該沒有這樣的事,不過,我也不是很确定。
因為,我之前根本沒有想過,日高邦彥竟然不是真的作者。
” “假設《禁獵地》的作者真是野野口修好了,有沒有哪個地方讓你覺得确實如此或是無法認同呢?” “這個恐怕我也無法肯定地回答你。
那個野野口和日高邦彥一樣,都是我哥的同學,所以他們都有可能寫那本小說。
若是有人告訴我,真正的作者是個叫做野野口的人,我也隻有‘喔,是這樣啊’的反應。
因為,我連日高邦彥都不是十分了解。
” “這樣說也對。
” 看來是沒辦法從藤尾美彌子這裡得到進一步的情報了,正當我這麼想的時候,她突然“啊”地一聲繼續說道:“如果那本小說真的不是日高所寫,或許有必要再重讀一遍。
怎麼說呢?因為我一直以為書中的某個人物就是在寫日高他自己。
如果作者并非日高,那麼,那個人物也不會是他了。
” “什麼意思?你可不可以再講清楚一點?” “刑警先生讀過《禁獵地》了嗎?” “我沒讀過,不過劇情大概了解,我看過其他同事讀完後所寫的大綱。
” “那本小說講到主角的中學時代。
主角用暴力使同侪對他屈服,隻要看誰不順眼,他就會毫不留情地攻擊對方,套句現在的用語,就是所謂的校園暴力。
而在他淫威底下的最大受害者,是班上一名叫做濱岡的男同學。
我一直以為那個叫濱岡的學生就是日高他自己。
” 看過大綱,我知道,小說裡有描寫校園暴力的場面。
不過,那上面并沒有把詳細的人名寫出來。
“為何你會覺得那名學生就是日高呢?” “因為整本小說是以濱岡這号人物自述過去的方式所寫成的。
而且就内容來看,與其說是小說,倒不如說是實況記錄,這讓我相信那名少年就是日高。
” “這樣啊,你這樣講我就懂了。
” “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