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複 審
關燈
小
中
大
灰塗面,其狀奇黑,不辨身分”,而他固然問及“此怪漢抑為何人?”的問題,卻到底未曾給出明确的回答。
最後提及的文章稱,這個怪漢永遠消失了蹤影:“十六日,大窪村口強訴徒黨既告解散,彼暴徒巨魁乃匿迹潛形,不知所之。
” 這面白弓背的大漢,他出類拔萃的領導能力,在此處證引的部分裡面已經十分清晰。
舉例說罷,他所用的戰術,是既逼近官府,造成威脅,又不激起軍人出動,将民衆和官府雙方微妙的力量均衡,一直維持到官府的讨論觀點改變的那一刻。
對此,祖父做了這樣的評論:“且反觀騷動遺迹,其未蒙微傷,堪稱獨絕。
想斯驚動天地之大騷動而竟無傷者出,則其指揮奧妙,誠堪特書矣。
” 于是,給予我的啟示,而今已經展開成形。
這面白弓背的大漢,無疑便是曾祖父的弟弟。
他在倉房的地下足足關了十年,反思萬延元年的暴動。
然後,他突然又出現在地上,把十餘年自我批判的歲月裡獲得的一切心得都用來推進這第二次暴動。
既然前次暴動鮮血淋漓的成果已經大打折扣,他便緻力于不讓暴動的參加者和旁觀者出現一例死傷,有效地迫使攻擊目标大參事自殺,同時又不使暴動的參加者遭到處罰。
寺院東堂的牆面上,依然是我與鷹四、妻子一起看過的地獄圖。
我便在這裡,向年輕的住持講述了這一切。
在講述的過程中,我依然對其真實性深信不疑。
“萬延元年暴動時深受其害、疑心重重的那些轉變時期的農民為什麼把暴動的領導權交給一個不知來曆的奇怪大漢?這是不可能的。
隻是,正因為傳說中萬延元年暴動的領袖,以一個暴動專家的身分在農民們面前複活,他們才情願聚集到他的領導之下。
明治四年的暴動,從其結束的實際情形推測,騷動的中心目的乃是一個政治性的計劃:迫使大參事下台。
或許這對于農民生活的改善,是至關重要的。
然而,這樣的口号激發不起農民的沖勁來,所以,這個關在地下室裡研讀新近刊物的自我幽閉者,盡管他自己與這樣的迷妄無緣,但他利用種痘、血稅之類詞語語意的含糊,煽動民衆,組織暴動,最終搞掉熱衷于新型強權的大參事。
在這以後,他重又回到地下生活中去,不放任何人再見到他,把自我幽閉的生活再過上足有二十年。
我相信是這樣。
從前我和弟弟都在探求萬延元年的暴動以後曾祖父的弟弟到底變成了怎樣的人,卻都不得要領,沒摸到實處。
我們隻顧探求那個穿過森林跑掉的子虛烏有的人了嘛。
” 住持善良的小臉泛起紅暈,一直微笑着傾聽我的這番宏論,然而卻不置可否。
在“暴動”的日子裡,他曾表現出明顯的興奮;因此,直到現在,他還對我顯得憂心忡忡,刻意用一種過分的平靜,來沖淡我心中的興奮。
然而過了一會兒,他還是給我提了個旁證。
“明治四年騷動中那個駝背領袖的傳說,在山腳很是出名哩。
但縱然如此,他卻未在誦經舞的“亡靈”裡面出現過啊。
阿蜜,這怕是因為它會和您曾祖父弟弟的“亡靈”發生重複,所以人們才沒去造出另外一個“亡靈”罷。
當然,這個證據實在太消極了。
” “誦經舞嗎?演員們進倉房裡落了座之後,便在那裡大吃大喝,莫非這也是因為,有一個代表性的‘亡靈’曾經在那裡的地下室度過長期的幽閉生活?這樣的話,這證據可算積極了。
我想,祖父在注釋這本書時,其實明知道這駝背怪人就是他的叔父,他暗中表達一種敬愛之情呢。
” 對我的這種空想連篇的大肆假設,住持仿佛覺得無法苟同。
他不直接回答我的話,倒是轉向了那幅地獄圖,說道: “要是您的推測正确的話,這幅畫八成也是您的曾祖父,給還活在地下室裡的弟弟畫的呢。
” 我展眼望着那幅畫。
我發現,還是與鷹四、妻子共同欣賞時那種深切安谧的情感。
而今,它卻不單單是作為被我的情緒喚起的一種被動的印象,而是作為一種獨立于我的實在的繪畫實體而存在于此。
它能動地存在于畫面上,一言以蔽之,乃是一種濃重的“溫存”。
定做這幅畫的人,也許要求畫師一定要描繪出“溫存”的實質。
當然,還必須是畫地獄。
因為他的弟弟雖生猶死,正在自我幽閉當中孤獨地面對自己的地獄,他要這幅畫給弟弟安魂。
然而那火焰之河,一定要塗得一片鮮紅,猶如陽光映照下山茱萸樹那紅彤彤的葉背;那火焰的線條,一定要畫得平穩柔和,猶如女性裙裾的皺褶。
那 “溫存”也要體現在火焰河中。
既然這幅畫意在給既為亡者又為鬼怪的狂烈的兄弟安魂,便必得将亡靈的蹉跌和鬼怪的殘酷暴露無餘。
然而這鬼怪和亡靈,縱然各自表現着殘虐和苦悶,但必須有一條甯谧的“溫存”紐帶,把他們的心聯結起來。
在地獄圖中所畫的亡靈中——諸如那些披頭散發的人,他們攤開四肢,癱倒在灼熱的石塊上面,或如那些火焰之河裡的人,他們的臀部瘦成了三角形,正伸向火雨淋漓的虛空之中——或許這些亡靈中的某一個,便是用曾祖父的弟弟做了原型。
這樣想來,我不禁要把所有亡靈的形象,都在我意識的最深處細細回憶一番,仿佛能尋到一個可稱為血親的固有面容。
“阿鷹見了這畫,挺不高興來着吧。
”住持提起了往事。
“小時候他就一直害怕地獄圖罷。
” “莫非阿鷹并不是怕這畫,倒是不喜歡畫上畫的地獄的那種‘溫存’?現在來看一下,我真要這樣想了。
”我說,“阿鷹有一種懲罰自己的欲望,覺得他應該活在更為慘酷的地獄當中。
或許正是這種欲望的驅使,才讓他拒絕了如此甯谧平和、安詳‘溫存’的假地獄吧。
我想,為保證自己地獄的慘酷不遭到削弱,阿鷹一定做過不少的努力呢。
” 年輕的住持漸漸收起了毫無意義的微笑,在他的小臉上面分明現出了一種懷疑的神情。
于是我發現,他那對懷疑之事佯裝不知的表情裡反倒現出一種目中無人的閉鎖。
面對着這個對于山腳人的生活全無興趣的住持,我實在無意把自己心中的問題再講出來。
對我來說,那地獄圖毋甯是另一個積極的證據。
如果需要重新考察對曾祖父的弟弟和鷹四做出的判斷,這些新的證據已經足夠充分。
住持送我到山門的途中,向我講了“暴動”以後山腳青年們的情況。
“聽說,與阿鷹一起做事的那個衣着單薄的青年,合并以後第一次選舉,他就選上了城裡的議員哩。
看上去阿鷹的‘暴動’完全失敗了,可是至少,它倒把從前山腳裡已固定下來的人員構成撼動了一下。
說到底,既然阿鷹集團裡有一個小夥子選上了城裡的議員,可見對那些頑固的大人們的頭頭兒,也是有了點影響力的。
‘暴動’對整個山腳的未來都會是卓有實效的,阿蜜!其實,這‘暴動’将山腳人縱向的社會渠道掃除掉,又将年輕人橫向的渠道牢牢地鞏固了起來。
阿蜜,我想,在山腳做長遠展望的基礎已經建起來了!S弟和阿鷹,他們悲慘地死了,可他們盡了職責!” 我回到家時,超級市場的天皇已經離開了倉房。
那群孩子們,本來一直在欣賞那斷壁殘垣以及地下室上面地闆的裂縫,一俟黃昏降臨,他們也立刻作鳥獸散,急急地沿着石子路跑走了。
我在孩子的時候,山腳的孩子們便是如此,除去祭祀之類特殊的日子,隻要黃昏一到,便立刻氣喘籲籲地各回各家,全然不像“鄉下”的孩子,到了夜裡,還要貪玩不止。
今天的孩子們是否是因為害怕樹林裡來的長曾我部還不得而知,但他們仍舊不曾改掉這一習慣。
妻子用從超級市場買來後攢起的面包和熏肉給我作了些三明治當晚飯,放在爐邊的盤裡,自己卻橫躺到裡間,俨然一副專心保護腹内胎兒的模樣。
我用油紙包起三明治,塞到外套的口袋裡面,繞到世田和,摸出一瓶滿滿的威士忌和一個空酒瓶。
我洗了洗空瓶,盛滿熱水,然而那水卻很快就冷卻下來,像滲入牙龈的冰水一般。
我早該想到,半夜裡的寒風是相當地厲害,于是我打算除了自己正用的那條毛毯外,再從壁櫃裡把預備的拿幾條出來。
我正蹑手蹑腳地從妻子的旁邊走過的時候,發現她原來并沒有睡着。
“我想一個人考慮一會兒,阿蜜,”她厲聲說,好像我要找機會偷進她的毛毯裡面一樣。
“重新回想一下我們夫妻生活的許多細節,我看我受你的影響很多,也經常在你替我分擔責任的前提下做決斷。
如果你要抛棄誰,我總站在你這邊,附和你支持你。
可現在,我覺得很不安呢,阿蜜。
保育院的那個孩子,還有我就要生下的這個孩子,我都想自己承擔起責任,不再靠你了。
現在我就是這樣想的。
” “是嘛,我的判斷靠不住指不上嘛!”我畏縮地說了這一句,再也不說話了。
我也想關到倉房的地下室裡考慮一下。
既然發現了新的證據,那麼我必須打破自己的成見,對曾祖父的弟弟和鷹四進行複審,這樣,我才能夠真正地理解他們。
縱然這對于死人已無任何意義,但這卻是我所需要的。
于是,我鑽到地下室裡,像一百年前的那位自我幽閉者一樣,背靠正面的石牆蹲将下來,把三條毛毯牢牢裹在外套上面,吃三明治,一口一口輪流喝威士忌和早已變涼的白開水(幸好從南方吹進山腳的狂風,還沒有讓它凍成冰),陷入了沉思。
這地下室長年人迹不至,到處都是讓蟲子咬壞的書頁。
淩亂的碎紙,朽壞的書桌,腐爛散破而又幹巴巴的草席子,叫強風一吹,它們全堆到屋角,散發着黴味。
牆上的石頭略有些潮濕,仿佛冷汗津津的皮膚一般,長久的磨損使得它摸起來柔和可人,卻也散發着同樣的黴味。
濕重纖細的灰塵,粘得鼻孔唇邊眼角到處都是,我不禁想起了二十五年前得上了小兒氣喘病那時的痛苦感覺:這灰塵可不會把毛孔全都堵住,讓皮膚無法呼吸罷?聞一聞指尖,發出的也是同樣的氣味,分明已經叫灰塵給傳上了。
我把指尖用力往膝頭上擦,可是趕不走那種氣味。
在我把自己關在這黑暗當中的這段時間裡,也許會有螃蟹般大小的蜘蛛,從塵垢堆的深處爬将出來,在我的耳朵後面咬個不停。
想到這裡,便有一種厭惡感仿佛直吞噬到我生理的中心,眼前的黑暗當中,便充滿了朝着我虎視耽耽的各種怪物:大如烏賊的蠹魚,比得上草鞋的潮蟲,以及像狗一般大小的不合節令的蟋蟀。
複審。
然而,在這地下室裡,如果曾祖父的弟弟關在這裡,把他暴動領袖的identity終生堅持下去,那末,我過去深信不疑的判決就要被推翻。
鷹四的一生,一直刻意仿效着曾祖父的弟弟,他最後的自殺,也便是用我所發現的曾祖父兄弟的identity之光,給他的“真相”染上了新的色彩。
換言之,便是向苟生的我炫示的最後一場壯麗的冒險,于是,我給鷹四的判決,也隻好脆弱地土崩瓦解。
鷹四還要把它舉将起來,像旗子一般搖來擺去;而曾祖父弟弟的形象,雖曾挨過我不少的嘲笑,然而卻絕不是幻影,于是,鷹四反倒站到了相當有利的位置上去。
從上學時開始,直到結婚以後妻子懷孕,我一直養了一隻虎斑的雌貓。
然而有一天,它被軋到了車輪下面,全身血肉模糊,扁得
最後提及的文章稱,這個怪漢永遠消失了蹤影:“十六日,大窪村口強訴徒黨既告解散,彼暴徒巨魁乃匿迹潛形,不知所之。
” 這面白弓背的大漢,他出類拔萃的領導能力,在此處證引的部分裡面已經十分清晰。
舉例說罷,他所用的戰術,是既逼近官府,造成威脅,又不激起軍人出動,将民衆和官府雙方微妙的力量均衡,一直維持到官府的讨論觀點改變的那一刻。
對此,祖父做了這樣的評論:“且反觀騷動遺迹,其未蒙微傷,堪稱獨絕。
想斯驚動天地之大騷動而竟無傷者出,則其指揮奧妙,誠堪特書矣。
” 于是,給予我的啟示,而今已經展開成形。
這面白弓背的大漢,無疑便是曾祖父的弟弟。
他在倉房的地下足足關了十年,反思萬延元年的暴動。
然後,他突然又出現在地上,把十餘年自我批判的歲月裡獲得的一切心得都用來推進這第二次暴動。
既然前次暴動鮮血淋漓的成果已經大打折扣,他便緻力于不讓暴動的參加者和旁觀者出現一例死傷,有效地迫使攻擊目标大參事自殺,同時又不使暴動的參加者遭到處罰。
寺院東堂的牆面上,依然是我與鷹四、妻子一起看過的地獄圖。
我便在這裡,向年輕的住持講述了這一切。
在講述的過程中,我依然對其真實性深信不疑。
“萬延元年暴動時深受其害、疑心重重的那些轉變時期的農民為什麼把暴動的領導權交給一個不知來曆的奇怪大漢?這是不可能的。
隻是,正因為傳說中萬延元年暴動的領袖,以一個暴動專家的身分在農民們面前複活,他們才情願聚集到他的領導之下。
明治四年的暴動,從其結束的實際情形推測,騷動的中心目的乃是一個政治性的計劃:迫使大參事下台。
或許這對于農民生活的改善,是至關重要的。
然而,這樣的口号激發不起農民的沖勁來,所以,這個關在地下室裡研讀新近刊物的自我幽閉者,盡管他自己與這樣的迷妄無緣,但他利用種痘、血稅之類詞語語意的含糊,煽動民衆,組織暴動,最終搞掉熱衷于新型強權的大參事。
在這以後,他重又回到地下生活中去,不放任何人再見到他,把自我幽閉的生活再過上足有二十年。
我相信是這樣。
從前我和弟弟都在探求萬延元年的暴動以後曾祖父的弟弟到底變成了怎樣的人,卻都不得要領,沒摸到實處。
我們隻顧探求那個穿過森林跑掉的子虛烏有的人了嘛。
” 住持善良的小臉泛起紅暈,一直微笑着傾聽我的這番宏論,然而卻不置可否。
在“暴動”的日子裡,他曾表現出明顯的興奮;因此,直到現在,他還對我顯得憂心忡忡,刻意用一種過分的平靜,來沖淡我心中的興奮。
然而過了一會兒,他還是給我提了個旁證。
“明治四年騷動中那個駝背領袖的傳說,在山腳很是出名哩。
但縱然如此,他卻未在誦經舞的“亡靈”裡面出現過啊。
阿蜜,這怕是因為它會和您曾祖父弟弟的“亡靈”發生重複,所以人們才沒去造出另外一個“亡靈”罷。
當然,這個證據實在太消極了。
” “誦經舞嗎?演員們進倉房裡落了座之後,便在那裡大吃大喝,莫非這也是因為,有一個代表性的‘亡靈’曾經在那裡的地下室度過長期的幽閉生活?這樣的話,這證據可算積極了。
我想,祖父在注釋這本書時,其實明知道這駝背怪人就是他的叔父,他暗中表達一種敬愛之情呢。
” 對我的這種空想連篇的大肆假設,住持仿佛覺得無法苟同。
他不直接回答我的話,倒是轉向了那幅地獄圖,說道: “要是您的推測正确的話,這幅畫八成也是您的曾祖父,給還活在地下室裡的弟弟畫的呢。
” 我展眼望着那幅畫。
我發現,還是與鷹四、妻子共同欣賞時那種深切安谧的情感。
而今,它卻不單單是作為被我的情緒喚起的一種被動的印象,而是作為一種獨立于我的實在的繪畫實體而存在于此。
它能動地存在于畫面上,一言以蔽之,乃是一種濃重的“溫存”。
定做這幅畫的人,也許要求畫師一定要描繪出“溫存”的實質。
當然,還必須是畫地獄。
因為他的弟弟雖生猶死,正在自我幽閉當中孤獨地面對自己的地獄,他要這幅畫給弟弟安魂。
然而那火焰之河,一定要塗得一片鮮紅,猶如陽光映照下山茱萸樹那紅彤彤的葉背;那火焰的線條,一定要畫得平穩柔和,猶如女性裙裾的皺褶。
那 “溫存”也要體現在火焰河中。
既然這幅畫意在給既為亡者又為鬼怪的狂烈的兄弟安魂,便必得将亡靈的蹉跌和鬼怪的殘酷暴露無餘。
然而這鬼怪和亡靈,縱然各自表現着殘虐和苦悶,但必須有一條甯谧的“溫存”紐帶,把他們的心聯結起來。
在地獄圖中所畫的亡靈中——諸如那些披頭散發的人,他們攤開四肢,癱倒在灼熱的石塊上面,或如那些火焰之河裡的人,他們的臀部瘦成了三角形,正伸向火雨淋漓的虛空之中——或許這些亡靈中的某一個,便是用曾祖父的弟弟做了原型。
這樣想來,我不禁要把所有亡靈的形象,都在我意識的最深處細細回憶一番,仿佛能尋到一個可稱為血親的固有面容。
“阿鷹見了這畫,挺不高興來着吧。
”住持提起了往事。
“小時候他就一直害怕地獄圖罷。
” “莫非阿鷹并不是怕這畫,倒是不喜歡畫上畫的地獄的那種‘溫存’?現在來看一下,我真要這樣想了。
”我說,“阿鷹有一種懲罰自己的欲望,覺得他應該活在更為慘酷的地獄當中。
或許正是這種欲望的驅使,才讓他拒絕了如此甯谧平和、安詳‘溫存’的假地獄吧。
我想,為保證自己地獄的慘酷不遭到削弱,阿鷹一定做過不少的努力呢。
” 年輕的住持漸漸收起了毫無意義的微笑,在他的小臉上面分明現出了一種懷疑的神情。
于是我發現,他那對懷疑之事佯裝不知的表情裡反倒現出一種目中無人的閉鎖。
面對着這個對于山腳人的生活全無興趣的住持,我實在無意把自己心中的問題再講出來。
對我來說,那地獄圖毋甯是另一個積極的證據。
如果需要重新考察對曾祖父的弟弟和鷹四做出的判斷,這些新的證據已經足夠充分。
住持送我到山門的途中,向我講了“暴動”以後山腳青年們的情況。
“聽說,與阿鷹一起做事的那個衣着單薄的青年,合并以後第一次選舉,他就選上了城裡的議員哩。
看上去阿鷹的‘暴動’完全失敗了,可是至少,它倒把從前山腳裡已固定下來的人員構成撼動了一下。
說到底,既然阿鷹集團裡有一個小夥子選上了城裡的議員,可見對那些頑固的大人們的頭頭兒,也是有了點影響力的。
‘暴動’對整個山腳的未來都會是卓有實效的,阿蜜!其實,這‘暴動’将山腳人縱向的社會渠道掃除掉,又将年輕人橫向的渠道牢牢地鞏固了起來。
阿蜜,我想,在山腳做長遠展望的基礎已經建起來了!S弟和阿鷹,他們悲慘地死了,可他們盡了職責!” 我回到家時,超級市場的天皇已經離開了倉房。
那群孩子們,本來一直在欣賞那斷壁殘垣以及地下室上面地闆的裂縫,一俟黃昏降臨,他們也立刻作鳥獸散,急急地沿着石子路跑走了。
我在孩子的時候,山腳的孩子們便是如此,除去祭祀之類特殊的日子,隻要黃昏一到,便立刻氣喘籲籲地各回各家,全然不像“鄉下”的孩子,到了夜裡,還要貪玩不止。
今天的孩子們是否是因為害怕樹林裡來的長曾我部還不得而知,但他們仍舊不曾改掉這一習慣。
妻子用從超級市場買來後攢起的面包和熏肉給我作了些三明治當晚飯,放在爐邊的盤裡,自己卻橫躺到裡間,俨然一副專心保護腹内胎兒的模樣。
我用油紙包起三明治,塞到外套的口袋裡面,繞到世田和,摸出一瓶滿滿的威士忌和一個空酒瓶。
我洗了洗空瓶,盛滿熱水,然而那水卻很快就冷卻下來,像滲入牙龈的冰水一般。
我早該想到,半夜裡的寒風是相當地厲害,于是我打算除了自己正用的那條毛毯外,再從壁櫃裡把預備的拿幾條出來。
我正蹑手蹑腳地從妻子的旁邊走過的時候,發現她原來并沒有睡着。
“我想一個人考慮一會兒,阿蜜,”她厲聲說,好像我要找機會偷進她的毛毯裡面一樣。
“重新回想一下我們夫妻生活的許多細節,我看我受你的影響很多,也經常在你替我分擔責任的前提下做決斷。
如果你要抛棄誰,我總站在你這邊,附和你支持你。
可現在,我覺得很不安呢,阿蜜。
保育院的那個孩子,還有我就要生下的這個孩子,我都想自己承擔起責任,不再靠你了。
現在我就是這樣想的。
” “是嘛,我的判斷靠不住指不上嘛!”我畏縮地說了這一句,再也不說話了。
我也想關到倉房的地下室裡考慮一下。
既然發現了新的證據,那麼我必須打破自己的成見,對曾祖父的弟弟和鷹四進行複審,這樣,我才能夠真正地理解他們。
縱然這對于死人已無任何意義,但這卻是我所需要的。
于是,我鑽到地下室裡,像一百年前的那位自我幽閉者一樣,背靠正面的石牆蹲将下來,把三條毛毯牢牢裹在外套上面,吃三明治,一口一口輪流喝威士忌和早已變涼的白開水(幸好從南方吹進山腳的狂風,還沒有讓它凍成冰),陷入了沉思。
這地下室長年人迹不至,到處都是讓蟲子咬壞的書頁。
淩亂的碎紙,朽壞的書桌,腐爛散破而又幹巴巴的草席子,叫強風一吹,它們全堆到屋角,散發着黴味。
牆上的石頭略有些潮濕,仿佛冷汗津津的皮膚一般,長久的磨損使得它摸起來柔和可人,卻也散發着同樣的黴味。
濕重纖細的灰塵,粘得鼻孔唇邊眼角到處都是,我不禁想起了二十五年前得上了小兒氣喘病那時的痛苦感覺:這灰塵可不會把毛孔全都堵住,讓皮膚無法呼吸罷?聞一聞指尖,發出的也是同樣的氣味,分明已經叫灰塵給傳上了。
我把指尖用力往膝頭上擦,可是趕不走那種氣味。
在我把自己關在這黑暗當中的這段時間裡,也許會有螃蟹般大小的蜘蛛,從塵垢堆的深處爬将出來,在我的耳朵後面咬個不停。
想到這裡,便有一種厭惡感仿佛直吞噬到我生理的中心,眼前的黑暗當中,便充滿了朝着我虎視耽耽的各種怪物:大如烏賊的蠹魚,比得上草鞋的潮蟲,以及像狗一般大小的不合節令的蟋蟀。
複審。
然而,在這地下室裡,如果曾祖父的弟弟關在這裡,把他暴動領袖的identity終生堅持下去,那末,我過去深信不疑的判決就要被推翻。
鷹四的一生,一直刻意仿效着曾祖父的弟弟,他最後的自殺,也便是用我所發現的曾祖父兄弟的identity之光,給他的“真相”染上了新的色彩。
換言之,便是向苟生的我炫示的最後一場壯麗的冒險,于是,我給鷹四的判決,也隻好脆弱地土崩瓦解。
鷹四還要把它舉将起來,像旗子一般搖來擺去;而曾祖父弟弟的形象,雖曾挨過我不少的嘲笑,然而卻絕不是幻影,于是,鷹四反倒站到了相當有利的位置上去。
從上學時開始,直到結婚以後妻子懷孕,我一直養了一隻虎斑的雌貓。
然而有一天,它被軋到了車輪下面,全身血肉模糊,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