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一百年以後的足球賽
關燈
小
中
大
找出來了。
” “咱們到倉房二樓去說會兒話吧。
我又不練足球,一個人悶得很哪!”我不光想給住持打氣,也想引他與我聊聊天。
“你不是對萬延元年的暴動很有興趣麼?” “我倒了解過暴動的情況,還做了筆記呢。
對暴動來說,阿蜜的祖上當然最重要了,可本寺的祖上,雖說沒什麼血緣關系,但作用也不能低估,可以說僅次于你的祖先啊!”年輕的住持從窘境裡解脫出來,欣喜中夾雜着明顯的熱情。
妻子對住持自我意識中這種微妙的反應理都不理,忙不疊地指揮阿仁的兒子們給他們的母親送些粽子,再到小學操場上叫星男開上雪鐵龍來拉粽子。
我和住持正打算離開上房,這時,妻子還在不依不饒地說呢: “下午我也去看練習足球,阿蜜。
聽聽他們對加了大蒜的粽子怎麼說。
” 十分客氣的住持和我往倉房走去。
滿嘴噴着大蒜味,活像幻想影片中怪獸噴出的火焰。
住持帶的大哥的筆記本,是訂成的小本子,包着紫色的封皮。
對我來說,大哥與我們固然是親人,然而卻相當疏遠,仿佛他總是住在城裡的宿舍或是東京的公寓,假期也難得回家看看。
唯一讓我印象深刻的,卻隻有這樣一樁:他大學畢業不到兩年便戰死了,山腳的大人們每每引以為鑒,覺得讓兒子接受高等教育簡直是白白花錢。
我接過筆記本,将它放在友人留下的那本企鵝版著作上面。
我能感到,我沒有當着他的面讀這本筆記會令住持很失望,但是實際上,對大哥留下的文字我并沒有很深的好奇,倒是有一種模糊卻很纏人的不祥預感,讓我的心變得冷冰冰的。
于是,我決定不去理會這本筆記,徑直地向住持問道: “聽我母親說,曾祖父曾從倉房二樓窗戶往外開槍,阻止暴徒靠近。
這窗戶看上去造得真像射擊孔,仿佛這說法倒是真的,可我卻總覺得可疑。
為什麼呢?據說那條步槍是曾祖父在高知旅遊時帶回來的。
就好像萬延元年那會兒,愛媛的農民都是用步槍武裝的一樣!” “你曾祖父也算這一帶的大戶了,說他是農民怕是不對,所以有條步槍嘛,也沒什麼不自然。
可是,這條槍八成不是你曾祖父自己從高知帶回來的。
倒應該是暴動之前從高知潛入山腳的人提供的武器吧。
”住持道。
“我的父親解釋過,從高知來的那個人就住在寺裡,他通過當時的住持說服你曾祖父還有他弟弟,引發了暴動。
這個潛入的人,不能斷定他肯定是個土佐藩武士,可是至少,他是林子那邊來的人。
他通過住持和你曾祖父還有他弟弟見過面。
他大概是扮成行腳僧從樹林那邊過來的。
當時的情形完全是動蕩不安,大家覺得暴動能動搖本地的政權,隻要對此有利,那時就允許樹林那邊的勢力派來的工作者來進行活動。
不光山腳,整個藩内都是如此啊。
住持和你曾祖父都認為如果不舉行暴動,山腳的農民就得不到拯救,在這一點上他們是完全一緻的。
那時住持保持中立,而大戶們都傾向于當局;不過,要是農民被完全消滅了,他們肯定也是在劫難逃。
因此,他們苦心孤詣的問題核心,就成了何時發動暴動、以及發動多大規模的暴動這兩個方面。
看起來最為明智的發展該是這樣:在事情惡化、大戶受到集中攻擊之前,便讓他們把暴動積聚的暴力能量渲洩出來,将山腳的暴力減小到最低限度,殘部則轉移到城裡。
為發起暴動,需要一批領導人,然而不管暴動如何成功,這些領導人都一定會被捕被殺。
既然命中注定要犧牲,那麼怎麼選領導人就又是個問題。
暴動中間,他們不光要領導山腳,還要掌握從這邊到城裡所有農民的領導權,于是,大家就都盯住了你曾祖父的弟弟訓練的那批青年。
他們中雖有幾個繼承土地的長子①,但多半是農家的次子、三子,他們得不着土地,是一群沒有目标的多餘的人。
這些多餘的青年就是犧牲了,對山腳也不會造成什麼打擊,而且反倒省去了不少麻煩!” “看起來,曾祖父的弟弟他們從一開始就被樹林對面來的人、住持和曾祖父這些暴動領袖當槍使了?”—— ①日本封建時代是長子繼承制,隻有長子才能繼承家産及土地。
“但是可能隻有你曾祖父的弟弟自己得到了秘密約定,暴動之後便從複筅婊蚴嵌N蟻耄糜墒髁侄悅胬吹哪歉鋈爍涸鹬蔥姓飧鲈級ā0⒚郏悴皇且蔡接寫運擔阍娓傅牡艿芴映鍪髁峙艿粢院螅垢男眨谖掄旅孀隽舜蠊倜矗俊� “照這麼說,曾祖父的弟弟從一開始也就成了叛徒了呀。
看來我算脫不開叛徒世家的幹系了!” “哎,阿蜜,哪能這麼說呢。
你曾祖父之所以在自己的兄弟領着山腳的農民來攻擊時動了步槍來防衛,是因為他懷疑他弟弟是不是能遵守他們兄弟商量好的約定,不燒倉房。
要是根所家安然無恙,沒受一點攻擊,藩裡當局肯定會對你曾祖父追究責任,就算正房什麼的必須給毀掉。
我想,你曾祖父不把樹林那邊提供的武器交給那些年輕人,而是留到了自己手裡,這也是他的懷疑使然。
現在看來,這場暴動一直持續了五天五夜,結果,使農民的要求被接受,奉獻制度被一舉廢止,而且向藩主進呈這個制度的儒者也被殺掉了。
這以後,你曾祖父的弟弟他們在倉房拼死抵抗,是不願同志中間再有誰犧牲啊。
暴動中,這些領袖們想必圍繞你曾祖父的弟弟是産生了一種連帶感的。
” 暴動結束以後,曾祖父的弟弟他們把自己關在倉房裡,拼死抵禦藩裡來的搜查官。
他們全副武裝,焦躁不安,在倉房裡煩得用刀砍房梁和門框,留下無數的刀痕。
我童年時,這一條條刀痕常常引得我充滿殺伐的幻想。
那些山腳的農民,昨天還在服從他們的指揮,今天卻連口糧食連口水也不肯幫他們,害得這些身陷重圍的人孤立無助,偃旗息鼓,終于被騙出倉房,就在現在成了村公所前面廣場的那塊高地上面橫遭斬殺。
而直接安排策劃,把倉房裡這群饑渴交迫的青年騙到了外面的,正是我的曾祖父。
他讓山腳的姑娘們換上好衣服,在倉房前面燒火做飯,待青年們喝得大醉,昏睡過去,他又帶着搜查官突然向他們發動了進攻。
祖母總喜歡得意地大講這個故事,好炫示一下根所家的前輩竟有如此機智。
記得我母親說過,她嫁到山腳那會兒,有一個曾祖父施詭計時用過的姑娘還活着呢。
在殺戮的時候,單單曾祖父的弟弟免遭毒手,逃進樹林跑走了。
誠然像那年輕的住持說的,他與暴動的同志之間有那麼一種連帶感,然而到頭來,他甚至連這一點也棄之不顧了,所以作為一個與他有血緣關系的人,我終究無法得到有效的慰藉,盡管住持的話言辭殷切。
曾祖父的弟弟,在他獨自逃進森林的時候,不曾駐留林中的高處,回首眺望那片窪地,憑吊他那些從醉鄉裡驚醒過來、在山腳高地上橫遭斬殺的可憐的同志麼?還有,行刑時,我的曾祖父,他是親臨現場,還是隻是登上石牆,遠望這幅慘景了呢? “至于說你曾祖父的弟弟幹嘛要開始特殊訓練山腳那群青年,它的直接起因還不是因為鹹臨号啟航去了美國!”年輕的住持機敏地覺出了我的抑郁,便改變了話題。
他的心靈何其纖細敏感啊。
然而,在妻子私奔之後,盡管山腳盛傳了關于他的各色流言甚至說他是個喪失了機能的人,可他硬是頂着這些肮髒的中傷活下來了。
” “咱們到倉房二樓去說會兒話吧。
我又不練足球,一個人悶得很哪!”我不光想給住持打氣,也想引他與我聊聊天。
“你不是對萬延元年的暴動很有興趣麼?” “我倒了解過暴動的情況,還做了筆記呢。
對暴動來說,阿蜜的祖上當然最重要了,可本寺的祖上,雖說沒什麼血緣關系,但作用也不能低估,可以說僅次于你的祖先啊!”年輕的住持從窘境裡解脫出來,欣喜中夾雜着明顯的熱情。
妻子對住持自我意識中這種微妙的反應理都不理,忙不疊地指揮阿仁的兒子們給他們的母親送些粽子,再到小學操場上叫星男開上雪鐵龍來拉粽子。
我和住持正打算離開上房,這時,妻子還在不依不饒地說呢: “下午我也去看練習足球,阿蜜。
聽聽他們對加了大蒜的粽子怎麼說。
” 十分客氣的住持和我往倉房走去。
滿嘴噴着大蒜味,活像幻想影片中怪獸噴出的火焰。
住持帶的大哥的筆記本,是訂成的小本子,包着紫色的封皮。
對我來說,大哥與我們固然是親人,然而卻相當疏遠,仿佛他總是住在城裡的宿舍或是東京的公寓,假期也難得回家看看。
唯一讓我印象深刻的,卻隻有這樣一樁:他大學畢業不到兩年便戰死了,山腳的大人們每每引以為鑒,覺得讓兒子接受高等教育簡直是白白花錢。
我接過筆記本,将它放在友人留下的那本企鵝版著作上面。
我能感到,我沒有當着他的面讀這本筆記會令住持很失望,但是實際上,對大哥留下的文字我并沒有很深的好奇,倒是有一種模糊卻很纏人的不祥預感,讓我的心變得冷冰冰的。
于是,我決定不去理會這本筆記,徑直地向住持問道: “聽我母親說,曾祖父曾從倉房二樓窗戶往外開槍,阻止暴徒靠近。
這窗戶看上去造得真像射擊孔,仿佛這說法倒是真的,可我卻總覺得可疑。
為什麼呢?據說那條步槍是曾祖父在高知旅遊時帶回來的。
就好像萬延元年那會兒,愛媛的農民都是用步槍武裝的一樣!” “你曾祖父也算這一帶的大戶了,說他是農民怕是不對,所以有條步槍嘛,也沒什麼不自然。
可是,這條槍八成不是你曾祖父自己從高知帶回來的。
倒應該是暴動之前從高知潛入山腳的人提供的武器吧。
”住持道。
“我的父親解釋過,從高知來的那個人就住在寺裡,他通過當時的住持說服你曾祖父還有他弟弟,引發了暴動。
這個潛入的人,不能斷定他肯定是個土佐藩武士,可是至少,他是林子那邊來的人。
他通過住持和你曾祖父還有他弟弟見過面。
他大概是扮成行腳僧從樹林那邊過來的。
當時的情形完全是動蕩不安,大家覺得暴動能動搖本地的政權,隻要對此有利,那時就允許樹林那邊的勢力派來的工作者來進行活動。
不光山腳,整個藩内都是如此啊。
住持和你曾祖父都認為如果不舉行暴動,山腳的農民就得不到拯救,在這一點上他們是完全一緻的。
那時住持保持中立,而大戶們都傾向于當局;不過,要是農民被完全消滅了,他們肯定也是在劫難逃。
因此,他們苦心孤詣的問題核心,就成了何時發動暴動、以及發動多大規模的暴動這兩個方面。
看起來最為明智的發展該是這樣:在事情惡化、大戶受到集中攻擊之前,便讓他們把暴動積聚的暴力能量渲洩出來,将山腳的暴力減小到最低限度,殘部則轉移到城裡。
為發起暴動,需要一批領導人,然而不管暴動如何成功,這些領導人都一定會被捕被殺。
既然命中注定要犧牲,那麼怎麼選領導人就又是個問題。
暴動中間,他們不光要領導山腳,還要掌握從這邊到城裡所有農民的領導權,于是,大家就都盯住了你曾祖父的弟弟訓練的那批青年。
他們中雖有幾個繼承土地的長子①,但多半是農家的次子、三子,他們得不着土地,是一群沒有目标的多餘的人。
這些多餘的青年就是犧牲了,對山腳也不會造成什麼打擊,而且反倒省去了不少麻煩!” “看起來,曾祖父的弟弟他們從一開始就被樹林對面來的人、住持和曾祖父這些暴動領袖當槍使了?”—— ①日本封建時代是長子繼承制,隻有長子才能繼承家産及土地。
“但是可能隻有你曾祖父的弟弟自己得到了秘密約定,暴動之後便從複筅婊蚴嵌N蟻耄糜墒髁侄悅胬吹哪歉鋈爍涸鹬蔥姓飧鲈級ā0⒚郏悴皇且蔡接寫運擔阍娓傅牡艿芴映鍪髁峙艿粢院螅垢男眨谖掄旅孀隽舜蠊倜矗俊� “照這麼說,曾祖父的弟弟從一開始也就成了叛徒了呀。
看來我算脫不開叛徒世家的幹系了!” “哎,阿蜜,哪能這麼說呢。
你曾祖父之所以在自己的兄弟領着山腳的農民來攻擊時動了步槍來防衛,是因為他懷疑他弟弟是不是能遵守他們兄弟商量好的約定,不燒倉房。
要是根所家安然無恙,沒受一點攻擊,藩裡當局肯定會對你曾祖父追究責任,就算正房什麼的必須給毀掉。
我想,你曾祖父不把樹林那邊提供的武器交給那些年輕人,而是留到了自己手裡,這也是他的懷疑使然。
現在看來,這場暴動一直持續了五天五夜,結果,使農民的要求被接受,奉獻制度被一舉廢止,而且向藩主進呈這個制度的儒者也被殺掉了。
這以後,你曾祖父的弟弟他們在倉房拼死抵抗,是不願同志中間再有誰犧牲啊。
暴動中,這些領袖們想必圍繞你曾祖父的弟弟是産生了一種連帶感的。
” 暴動結束以後,曾祖父的弟弟他們把自己關在倉房裡,拼死抵禦藩裡來的搜查官。
他們全副武裝,焦躁不安,在倉房裡煩得用刀砍房梁和門框,留下無數的刀痕。
我童年時,這一條條刀痕常常引得我充滿殺伐的幻想。
那些山腳的農民,昨天還在服從他們的指揮,今天卻連口糧食連口水也不肯幫他們,害得這些身陷重圍的人孤立無助,偃旗息鼓,終于被騙出倉房,就在現在成了村公所前面廣場的那塊高地上面橫遭斬殺。
而直接安排策劃,把倉房裡這群饑渴交迫的青年騙到了外面的,正是我的曾祖父。
他讓山腳的姑娘們換上好衣服,在倉房前面燒火做飯,待青年們喝得大醉,昏睡過去,他又帶着搜查官突然向他們發動了進攻。
祖母總喜歡得意地大講這個故事,好炫示一下根所家的前輩竟有如此機智。
記得我母親說過,她嫁到山腳那會兒,有一個曾祖父施詭計時用過的姑娘還活着呢。
在殺戮的時候,單單曾祖父的弟弟免遭毒手,逃進樹林跑走了。
誠然像那年輕的住持說的,他與暴動的同志之間有那麼一種連帶感,然而到頭來,他甚至連這一點也棄之不顧了,所以作為一個與他有血緣關系的人,我終究無法得到有效的慰藉,盡管住持的話言辭殷切。
曾祖父的弟弟,在他獨自逃進森林的時候,不曾駐留林中的高處,回首眺望那片窪地,憑吊他那些從醉鄉裡驚醒過來、在山腳高地上橫遭斬殺的可憐的同志麼?還有,行刑時,我的曾祖父,他是親臨現場,還是隻是登上石牆,遠望這幅慘景了呢? “至于說你曾祖父的弟弟幹嘛要開始特殊訓練山腳那群青年,它的直接起因還不是因為鹹臨号啟航去了美國!”年輕的住持機敏地覺出了我的抑郁,便改變了話題。
他的心靈何其纖細敏感啊。
然而,在妻子私奔之後,盡管山腳盛傳了關于他的各色流言甚至說他是個喪失了機能的人,可他硬是頂着這些肮髒的中傷活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