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一百年以後的足球賽
關燈
小
中
大
。
我讀過一篇故事,說是室町時期有個老和尚盼望自己變成具木乃伊,于是他便計劃開始減少飲食,以使自己進了墳墓之後,隻要一停止呼吸,肉體就立刻開始幹燥。
在這秋日的黎明,我過了足有一百多分鐘的穴居生活;于是,由于扮演了一個如此反動物性的人,我才覺出一種難以抵禦的死的誘惑。
帶着深切的恐懼,我從那裡折返回來,相信自己已經重新開始了日常的生活。
但是在妻子看來,我現在的一舉一動,與那會兒一動不動坐在淨化槽的坑裡、抱着熱哄哄的狗、屁股弄得透濕的情形實在是并無二緻。
于是,一種恥辱感滲進我老鼠一樣的全身,滲進所有毛細血管的各個角落,讓我羞愧難當,周身發熱。
如果這在妻子看來也是顯而易見(盡管她總是酩酊大醉,自我封閉),那麼,我要遇到“期待”的情感,恐怕真正是難上加難了。
新生活?草廬?它們怕是不會光顧我了吧。
“你真覺得開始了一種新生活?” “您知道嗎?新生活呀,就是我要把威士忌接着喝下去!山腳這裡能搞到的酒質量太差,味道也太沖,可瞞不了人啊!”對于我的問話,妻子單單理解成意在刺傷她的譏诮。
于是她也便鋒芒畢露,挑戰似地回答。
“阿鷹倒是倡導過新生活,那可是對你阿蜜,哪有我的份兒呀。
” “是啊,這可是我自己的問題。
”我萎靡地承認道。
“可關于你的酒精嗜好,我倒真想弄個清楚哪。
” “對于我現在的酒精中毒,我要麼把它看成是自然流逝的青春體驗的一種,要麼,它是我一天天變老變糟的最初表現,讓我覺得至死都要附合它。
我酒精中毒的根源是受我媽遺傳,而且,我也不是睡一宿覺就把前一天的憂愁都忘掉的那個年齡了,所以,還是後面那種說法才是對的。
依我年齡,每當我的皮膚上出現新的皺紋時,我就會覺得自己該和這皺紋一道等死了!” “要是你是堵氣才故意這樣說怪話,那你就錯了。
到你的年齡,早不該縮手縮腳的了。
要想再生個孩子,那麼在今年之内就得把這決心下了,到明年,可就來不及了呀!” 我馬上就為自己的話深深地後悔起來。
即便是對我自己,這話裡的毒素也是太強了。
我們一起沉默了一會兒,然後,妻子那讓淚水而不是威士忌弄得像李子似的眼睛裡帶着可憐巴巴的敵意,盯着我,說道: “你說來不及?要是我們發現到了這個時候,沒準兒我們彼此會更加和氣一點呢!” “去看阿鷹他們練習足球,怎麼樣?”我帶着對自己的厭惡,打算回避開去。
“那,我就去給足球隊做午飯了,阿蜜。
這樣幹起活來,或許能見到些新生活的希望,山腳醜聞的迷霧也會少一點吧。
”妻子像是在嘲諷自己,也像是在嘲諷我,說完就轉身到上房去了。
她說的山腳醜聞,便是山腳廣為流傳的一個謠言,說根所家老三的媳婦因為酒精中毒,已全然喪失了能力。
在超級市場,這話竟傳到妻子自己的耳朵裡來了。
妻子能夠這樣反駁我的話,這讓我感到,她用以對抗心中崩潰的意志還沒有完全叫酒精的破壞力溶解幹淨。
我本該伸出手去支撐妻子,可我自己卻有了一種崩潰感,讓我幾乎站立不住。
“你這家夥,真像隻耗子!”倉房裡滿屋的亡靈這樣叫個沒完。
我對這叫聲充耳不聞,專心翻譯。
我感到遠處傳來踢球聲和喊聲,可是,這又仿佛是我的耳鳴。
過了中午,阿仁最小的兒子來喊我,說寺院年輕的住持來看我了。
一回到上房,我就看到土間滿屋都是一股竹葉味兒的水汽。
竈上架着一口大鍋。
妻子剛從鍋上把舊得要命的蒸籠取将下來。
那水汽直把阿仁的兩個兒子裹到腦袋,也把住持罩到胸口,他們卻還在看妻子不停地幹活。
叫我來的那個孩子喘着粗氣跑到兩個哥哥身邊,也隐在了水汽裡。
在火光映照下,妻子的臉直紅到耳根,她正要伸手去拿蒸籠裡的東西,阿仁的兒子們炫耀般地齊聲警告道: “燙手!燙手!”妻子便像被彈了一下似地,迅速用手指捏住自己的紅耳垂。
那些孩子們則帶着善意,大笑起來。
“做什麼呢?”見身陷水汽的妻子已平靜如初,我也插進這一片喜氣洋洋的氛圍當中,問道。
“粽子呗。
是阿仁教我的。
孩子們還到樹林裡采了些竹葉呢!”妻子的聲音與剛才在倉房裡全然不同,顯得怡然自得,充滿活力。
”好像我的粽子做成功了,阿蜜。
記得竹葉包的粽子麼?” “在山腳這兒,隻要到樹林裡去砍樹,曆來就是帶粽子吃的。
阿仁的父親是職業伐木工人,所以阿仁的做法肯定是正宗。
” 那“正宗”粽子足有兩個拳頭大。
妻子把粽子分給大家吃。
我和住持剝着帶有熱水滴的竹葉,一面在盤子上把粽子弄成小塊吃起來。
阿仁的幾個兒子,他們将粽子在濕漉漉的手上擺來弄去,十分高明地從角上吃起,以免破壞粽子的形狀。
那粽子是一塊糯米,用醬油調味,再放入豬肉和香菇末。
至于包粽子的竹葉,雖說邊緣枯幹難看,但在現在這個季節,就算是這樣的竹葉,孩子們也一定花了不少力氣才采到它,而且還要克服點恐懼吧。
見阿仁的孩子們吃粽子的方法如此巧妙,我越發堅信:山腳孩子們不願意冬天進樹林的習慣至今也沒有改變。
“粽子好吃極了,就是有股子大蒜味兒。
至少我在山腳那會兒,粽子不必說了,山腳别的食物也全都不加大蒜呢!”我對妻子批評道。
她正把蒸籠裡剩下的粽子倒在一隻淺長的木箱裡面——我記得那木箱叫做模棱箱。
想來那蒸籠和木箱,都是按照阿仁的叮囑,從倉庫裡找出來的罷。
“怎麼?”妻子一臉的懷疑。
“阿仁特别囑咐我加大蒜呢。
去超級市場買肉時,我就把大蒜也捎回來了。
” “阿蜜,這可是山腳風俗演變典型的例子呀!”住持恭恭敬敬地用手指頭夾起一塊粽子,說道。
“戰前,村裡的生活同大蒜壓根兒沒什麼關系。
差不多所有的人,八成光是知道大蒜這種植物的名字。
可戰争一來,那幫朝鮮工人過來砍樹,建起了部落,他們倒吃這種叫什麼大蒜的臭乎乎的草茬子,這些家夥真叫人瞧不起!就這麼着,村裡人才知道有大蒜了。
阿蜜,這些事你遇上過罷。
村裡人逼着朝鮮人去樹林裡砍樹,那會兒他們要顯示顯示自己的優越,就說什麼,不拿上粽子當幹糧就不能進林子,心眼兒多壞!這麼一來,朝鮮人也做上粽子了,可他們按照自己的口味,開始把大蒜也加了進去。
這再反過來影響了山腳做粽子的方法,鬧得村裡也開始用大蒜來調味了。
村裡人隻會虛張聲勢,他們有什麼主見!這樣,山腳的風俗自然要改變啦!從傳統上說,村裡本來不用大蒜做調料,現在它在超級市場倒成了搶手貨了,難怪天皇背地裡要樂得夠嗆了!” “就算沒有主見罷,可它叫我做的飯成功了,倒也不錯嘛!”妻子反駁道。
“不合傳統又怎麼樣!” “當然成功了!就算按感情打分兒,比起媽媽做的粽子來,你做的可要好吃多啦!” “真的,真的!”住持也附和着我的誇獎。
不過,妻子還是那樣滿腹疑團,瞥了我們一眼,毫不示弱。
住持困惑不解地把那張教科書似的善良的小圓臉皺成了一團,朝着我說道:“我倒是飽餐了一頓,其實我是來送這個的。
你大哥有個筆記本,S先生死以前放在我這兒的,這會兒
我讀過一篇故事,說是室町時期有個老和尚盼望自己變成具木乃伊,于是他便計劃開始減少飲食,以使自己進了墳墓之後,隻要一停止呼吸,肉體就立刻開始幹燥。
在這秋日的黎明,我過了足有一百多分鐘的穴居生活;于是,由于扮演了一個如此反動物性的人,我才覺出一種難以抵禦的死的誘惑。
帶着深切的恐懼,我從那裡折返回來,相信自己已經重新開始了日常的生活。
但是在妻子看來,我現在的一舉一動,與那會兒一動不動坐在淨化槽的坑裡、抱着熱哄哄的狗、屁股弄得透濕的情形實在是并無二緻。
于是,一種恥辱感滲進我老鼠一樣的全身,滲進所有毛細血管的各個角落,讓我羞愧難當,周身發熱。
如果這在妻子看來也是顯而易見(盡管她總是酩酊大醉,自我封閉),那麼,我要遇到“期待”的情感,恐怕真正是難上加難了。
新生活?草廬?它們怕是不會光顧我了吧。
“你真覺得開始了一種新生活?” “您知道嗎?新生活呀,就是我要把威士忌接着喝下去!山腳這裡能搞到的酒質量太差,味道也太沖,可瞞不了人啊!”對于我的問話,妻子單單理解成意在刺傷她的譏诮。
于是她也便鋒芒畢露,挑戰似地回答。
“阿鷹倒是倡導過新生活,那可是對你阿蜜,哪有我的份兒呀。
” “是啊,這可是我自己的問題。
”我萎靡地承認道。
“可關于你的酒精嗜好,我倒真想弄個清楚哪。
” “對于我現在的酒精中毒,我要麼把它看成是自然流逝的青春體驗的一種,要麼,它是我一天天變老變糟的最初表現,讓我覺得至死都要附合它。
我酒精中毒的根源是受我媽遺傳,而且,我也不是睡一宿覺就把前一天的憂愁都忘掉的那個年齡了,所以,還是後面那種說法才是對的。
依我年齡,每當我的皮膚上出現新的皺紋時,我就會覺得自己該和這皺紋一道等死了!” “要是你是堵氣才故意這樣說怪話,那你就錯了。
到你的年齡,早不該縮手縮腳的了。
要想再生個孩子,那麼在今年之内就得把這決心下了,到明年,可就來不及了呀!” 我馬上就為自己的話深深地後悔起來。
即便是對我自己,這話裡的毒素也是太強了。
我們一起沉默了一會兒,然後,妻子那讓淚水而不是威士忌弄得像李子似的眼睛裡帶着可憐巴巴的敵意,盯着我,說道: “你說來不及?要是我們發現到了這個時候,沒準兒我們彼此會更加和氣一點呢!” “去看阿鷹他們練習足球,怎麼樣?”我帶着對自己的厭惡,打算回避開去。
“那,我就去給足球隊做午飯了,阿蜜。
這樣幹起活來,或許能見到些新生活的希望,山腳醜聞的迷霧也會少一點吧。
”妻子像是在嘲諷自己,也像是在嘲諷我,說完就轉身到上房去了。
她說的山腳醜聞,便是山腳廣為流傳的一個謠言,說根所家老三的媳婦因為酒精中毒,已全然喪失了能力。
在超級市場,這話竟傳到妻子自己的耳朵裡來了。
妻子能夠這樣反駁我的話,這讓我感到,她用以對抗心中崩潰的意志還沒有完全叫酒精的破壞力溶解幹淨。
我本該伸出手去支撐妻子,可我自己卻有了一種崩潰感,讓我幾乎站立不住。
“你這家夥,真像隻耗子!”倉房裡滿屋的亡靈這樣叫個沒完。
我對這叫聲充耳不聞,專心翻譯。
我感到遠處傳來踢球聲和喊聲,可是,這又仿佛是我的耳鳴。
過了中午,阿仁最小的兒子來喊我,說寺院年輕的住持來看我了。
一回到上房,我就看到土間滿屋都是一股竹葉味兒的水汽。
竈上架着一口大鍋。
妻子剛從鍋上把舊得要命的蒸籠取将下來。
那水汽直把阿仁的兩個兒子裹到腦袋,也把住持罩到胸口,他們卻還在看妻子不停地幹活。
叫我來的那個孩子喘着粗氣跑到兩個哥哥身邊,也隐在了水汽裡。
在火光映照下,妻子的臉直紅到耳根,她正要伸手去拿蒸籠裡的東西,阿仁的兒子們炫耀般地齊聲警告道: “燙手!燙手!”妻子便像被彈了一下似地,迅速用手指捏住自己的紅耳垂。
那些孩子們則帶着善意,大笑起來。
“做什麼呢?”見身陷水汽的妻子已平靜如初,我也插進這一片喜氣洋洋的氛圍當中,問道。
“粽子呗。
是阿仁教我的。
孩子們還到樹林裡采了些竹葉呢!”妻子的聲音與剛才在倉房裡全然不同,顯得怡然自得,充滿活力。
”好像我的粽子做成功了,阿蜜。
記得竹葉包的粽子麼?” “在山腳這兒,隻要到樹林裡去砍樹,曆來就是帶粽子吃的。
阿仁的父親是職業伐木工人,所以阿仁的做法肯定是正宗。
” 那“正宗”粽子足有兩個拳頭大。
妻子把粽子分給大家吃。
我和住持剝着帶有熱水滴的竹葉,一面在盤子上把粽子弄成小塊吃起來。
阿仁的幾個兒子,他們将粽子在濕漉漉的手上擺來弄去,十分高明地從角上吃起,以免破壞粽子的形狀。
那粽子是一塊糯米,用醬油調味,再放入豬肉和香菇末。
至于包粽子的竹葉,雖說邊緣枯幹難看,但在現在這個季節,就算是這樣的竹葉,孩子們也一定花了不少力氣才采到它,而且還要克服點恐懼吧。
見阿仁的孩子們吃粽子的方法如此巧妙,我越發堅信:山腳孩子們不願意冬天進樹林的習慣至今也沒有改變。
“粽子好吃極了,就是有股子大蒜味兒。
至少我在山腳那會兒,粽子不必說了,山腳别的食物也全都不加大蒜呢!”我對妻子批評道。
她正把蒸籠裡剩下的粽子倒在一隻淺長的木箱裡面——我記得那木箱叫做模棱箱。
想來那蒸籠和木箱,都是按照阿仁的叮囑,從倉庫裡找出來的罷。
“怎麼?”妻子一臉的懷疑。
“阿仁特别囑咐我加大蒜呢。
去超級市場買肉時,我就把大蒜也捎回來了。
” “阿蜜,這可是山腳風俗演變典型的例子呀!”住持恭恭敬敬地用手指頭夾起一塊粽子,說道。
“戰前,村裡的生活同大蒜壓根兒沒什麼關系。
差不多所有的人,八成光是知道大蒜這種植物的名字。
可戰争一來,那幫朝鮮工人過來砍樹,建起了部落,他們倒吃這種叫什麼大蒜的臭乎乎的草茬子,這些家夥真叫人瞧不起!就這麼着,村裡人才知道有大蒜了。
阿蜜,這些事你遇上過罷。
村裡人逼着朝鮮人去樹林裡砍樹,那會兒他們要顯示顯示自己的優越,就說什麼,不拿上粽子當幹糧就不能進林子,心眼兒多壞!這麼一來,朝鮮人也做上粽子了,可他們按照自己的口味,開始把大蒜也加了進去。
這再反過來影響了山腳做粽子的方法,鬧得村裡也開始用大蒜來調味了。
村裡人隻會虛張聲勢,他們有什麼主見!這樣,山腳的風俗自然要改變啦!從傳統上說,村裡本來不用大蒜做調料,現在它在超級市場倒成了搶手貨了,難怪天皇背地裡要樂得夠嗆了!” “就算沒有主見罷,可它叫我做的飯成功了,倒也不錯嘛!”妻子反駁道。
“不合傳統又怎麼樣!” “當然成功了!就算按感情打分兒,比起媽媽做的粽子來,你做的可要好吃多啦!” “真的,真的!”住持也附和着我的誇獎。
不過,妻子還是那樣滿腹疑團,瞥了我們一眼,毫不示弱。
住持困惑不解地把那張教科書似的善良的小圓臉皺成了一團,朝着我說道:“我倒是飽餐了一頓,其實我是來送這個的。
你大哥有個筆記本,S先生死以前放在我這兒的,這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