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起用代筆作家
關燈
小
中
大
生在“山女魚軍團”這一機構的集體領導之下,但是,它也是表達了個人激情的、富有個性的行動啊。
這段插話是從森的父親寄來的最熱情而又最周密的信中摘錄的。
他大概讓我記述那些無聊的、郁悶的家庭瑣事之後,生怕我厭倦這代筆作家的工作,所以才有意來勉勵我的吧?如此說來,森的父親用信傳遞、由我來記述的下列插話,說不定全都是他的杜撰了。
正如前所說,我從那年夏季到秋季,都在那條叫做熊川的溪流上釣山女魚。
不過,我可并非原本就是在溪流上釣魚的狂熱者呀。
因為那和釣别的魚不一樣,如果是溪流釣魚的狂熱者的話,不論他是幹什麼職業的,他都會犧牲,而且會放棄釣魚以外的一切愛好,把全部生活都深深地投進那條溪流中去。
像我這樣出生在當地的貧困家庭,經過刻苦奮鬥才從原子物理系畢業,在核電站就千方百計要在同事之間出人頭地而辛辛苦苦地、不斷地努力的人,和溪流釣魚是難以結緣的了。
不料,那年從夏到秋,我在核電廠受到核輻射之後處于病後療養的情況之下,不但不必刻苦勤奮,就連電站和工會也隻求我安心療養。
而且,再也不能回到有可能遭受輻射的崗位上去了。
所以,我再也無法踏上過去那條恪盡職守的道路了。
于是我就住在核電站的夏季單身宿舍裡,過起坐吃等死的療養生活來了。
前一年長期住在那宿舍裡的工程師,是一位剛剛步入老境的純粹技術圈裡的人,他留下了一整套在溪流裡釣魚的裝備。
我想他大概和我一樣,在那以前也是一生不曾與溪釣結緣的吧。
因為光是溪釣入門的書就有好幾本,我就把它們全都擅自借用了,而且沒感到什麼良心上的譴責,因為那位工程師再也沒有溪釣的情趣了。
他不是受到洩漏輻射的,而是神經衰弱,他有一種強迫觀念:電站核反應堆的特殊物質被盜,而且這位工程師也被綁架,恐怖集團逼他造原子彈,聽說他在這裡療養了一個夏天,但是,憂郁有增無減,最後,終于說服他妻子移民到連一個核反應堆也沒有的國家去,随後他就自缢身亡了。
我拿着那位對這個核時代懷着杞憂的工程師遺留的合成樹脂制的溪流釣竿,在嶽桦①和白桦之間穿行,沿着熊川順流而下。
我并不打算像真正的溪流釣師那樣沿河移動,我在靠近林中小徑的地方選擇了場地。
我從冰涼的水裡抓到毛翅蝼蛄的幼蟲,然後把釣鈎甩向流經寬寬的淺灘之後形成的深水窩裡。
轉瞬之間,咬鈎了。
我釣起了一條拚命掙紮的山女魚!河水雖然清澈,但是泛起了乳白色的雲翳,大概是攪動了細砂吧。
那條被水中的乳白色薄膜遮蓋着的山女魚,露出黑色斑點和紅色的條紋。
因為我長大的地方沒有鲑科的河魚,所以我對十五公分長的山女魚的色調和颚部的兇猛感到意外,過了好大一會兒,我才又聽見河水的聲響—— ①嶽桦是桦樹中的一種,高約十米,樹皮呈灰白色,略帶褐色。
自那以後,我每天都釣上一條魚,而且,能讓我釣的那個地方。
那些每逢星期六和星期日就沿熊川溯流而上的地道的溪流釣師們,能夠敏捷地邊移動邊釣魚,而當地人用毛鈎也能輕而易舉地取得成績。
隻有我呆在溪流釣魚師們甩過一兩次釣線就轉移的地方不動,并且在毛鈎不易上鈎的深窩處一個勁兒往水裡撒帶翅蝼蛄的幼蟲。
因為我隻要釣上一條也就夠了。
不知不覺之間黃昏降臨,夏日傍晚的暴雨也突然襲來。
大概是這些氣象的變化給了河底的山女魚新的條件,使它們想捕食從同一個地方流來的蟲子了。
我每次都能在那裡釣上一條魚。
盡管如此,釣魚入門讀得逐漸入迷就真的喜歡起釣魚來了。
有一次我穿上那雙也是那位杞憂的人留下的長筒膠靴,走進河裡,一直上溯到養鳟場的進水口了,仍然一次也沒咬鈎。
河霧和夜幕同時降臨了,使我前進艱難,當我正要順着淺灘尋找能走上林間小徑的上岸處時,忽然遇上一位在深水處下毛鈎的全副武裝的釣師,因為他發現我時的反應實在奇怪,所以令我有些懷疑。
“看你那副樣子恐怕釣不着魚吧?不過,你要上岸的地方可危險啊,有熊!” 他說得那麼令人可恨,這就暴露了他那種反應的動機了。
熊,這家夥可是很重要啦。
可以利用熊來擴展“山女魚軍團”創始期的神話呀。
因為吾妻郡是高原,所以秋天來得迅急,連下了四五天雨,河水渾濁、漲水了。
剛剛迷上釣山女魚的我,隻要雨一停就急不可待地到河邊張望。
河水已經和夏天完全不一樣了。
倒樹壓在河上、樹林旁的小徑坍塌,改變了水流,曾是野草灌木叢生的地方現在是河心沙洲了。
常來單身宿舍賣菜的那個墾荒農民的老婆,趟過很寬的河水,正在那片沙洲上走着。
這時,我把那片沙洲拉進特寫鏡頭,發現兩個青年人向雨住以後濃霧滾滾的林間小徑逃來。
他倆慌慌張張地向僅在夏季開放的旅館求助去了。
他們是在那裡野營,趕在漁汛的末尾釣“樹葉山女魚”的,但是,被雨困住,由于漲水而在沙洲上孤立無援了。
然而,在那沙洲上還困着帶着一頭小熊的大母熊,所以,那些青年們害怕極了。
雖然這兩名敢死隊員渡河求救,但在野營帳篷裡還有包括女人在内的五個人,和熊在沙洲上共處。
恰巧當時在那家旅館有信州狩獵愛好會的三十名理事在開聯誼會,于是他們就攜帶心愛的獵槍和足夠的彈藥,浩浩蕩蕩地下了河。
不料,當他們全都過了河時,帶他們去的那兩名青年卻把狩獵愛好會的理事們的獵槍一杆一杆地都奪過去了。
留在沙洲上的包括女人在内的五名也出現了,他們把全部獵槍和彈藥席卷而去了。
因為那些理事們從一開始就不想傷人,隻好束手就擒。
而且,被解除武裝的三十人還被命令脫下長筒膠靴,抛進河裡。
被奪的槍已經握在青年手中,其中有兩三個躍躍欲試地擺起開槍的架式,沒法兒反抗呀!那樣寒冷的激流,沒有長筒膠靴怎能渡過?那七名青年包括姑娘們,把三十名狩獵愛好會的理事們留在沙洲上,把三十杆最新式獵槍和彈藥裝上橡皮筏,渡過了河流,那個隊長似的青年代表, “山女魚軍團”感謝那些人提供了武器呢。
沙洲上的三十個人用石頭和倒樹築成防線,等待對岸的林間水路上有人走來。
他們害怕熊真的闖來呀!哈哈! 我簡直着了迷啦,到處去訪聽被添枝加葉了的“山女魚軍團”的傳說、熊川一帶的新神話。
但是,“山女魚軍團”創始期的七名青年和姑娘簡直是沉默寡言的行動家,他們出現在何方、消逝在何處,連一點線索也沒留呀。
4 然而,如此這般的事件為什麼報紙不做報道,你也許會産生懷疑吧。
那意味着三十杆實彈的槍支落入青年集團之手,如果報道就會引起社會不安,所以下了封鎖消息的命令啊。
因為我恰巧就在現場,所以才遇上了這段神話般的故事。
我提到了封鎖消息令,那是因為我相信現在這個國家的各種各樣的地方都頒發了消息封鎖令,當然那些多得出奇的許多事件也就不能登報了。
如果說到我确實了解的事情,那就可以列舉有關核發電的政策了。
剛才我已說過,我所以能夠作為原核電站的原研究員而接受津貼,就是因為許諾了不把十年前發生的洩漏事故的具體細節向報界透露啊。
因為今後每個月也需要津貼,所以,我對你也不能談洩漏的核心問題呀。
哈哈。
這種情況我看并不止我一個人遇到,那些在核電站受到輻射而被廠方和工會說服的人,用隐瞞事實來換取相應的待遇,他們保持着沉默。
核電的成本是相當高的呀,哈哈。
核電站不論是它每天産生核廢料也罷、排出天文數字的熱水也罷,顯然破壞了環境,可是,它卻被标榜為象征明天的人類生存希望的能源了。
而我作為在那裡工作過的人,我也害怕說出這樣原始性的事故,好像是為人類的明天抹黑呀。
于是,沉默就成為我們的屬性了。
盡管這樣,報紙上畢竟還是出現了報道,現在不妨舉其實例。
不久以前,不是發生過這樣的事件麼?那就是東北核電站的一名電力工程師患敗血症死了。
他是屬于承包維護核反應堆的公司的,幹了四年檢查和維護核反應堆的工作。
後來,他于去年五月住院,今年二月底就死去了。
我雖然不大了解病情真相,但是,聽說他得了構成白血球單球全部死亡的敗血病,他死後不僅公司向輿論界封鎖消息,就連他的遺屬也為之保密了。
而且那位住院的工程師,也隐瞞自己的病情,對同病房裡的病友們也絕口不提。
如果打起官司,核電站提供的照顧就會停止,他就無依無靠,而且他肯定也會感覺到在和平利用核能的浪潮當中提出保留意見的人将會怎樣孤立。
在這樣的狀态之下,病人能夠忍受得住麼?我想,像這樣隐瞞了
這段插話是從森的父親寄來的最熱情而又最周密的信中摘錄的。
他大概讓我記述那些無聊的、郁悶的家庭瑣事之後,生怕我厭倦這代筆作家的工作,所以才有意來勉勵我的吧?如此說來,森的父親用信傳遞、由我來記述的下列插話,說不定全都是他的杜撰了。
正如前所說,我從那年夏季到秋季,都在那條叫做熊川的溪流上釣山女魚。
不過,我可并非原本就是在溪流上釣魚的狂熱者呀。
因為那和釣别的魚不一樣,如果是溪流釣魚的狂熱者的話,不論他是幹什麼職業的,他都會犧牲,而且會放棄釣魚以外的一切愛好,把全部生活都深深地投進那條溪流中去。
像我這樣出生在當地的貧困家庭,經過刻苦奮鬥才從原子物理系畢業,在核電站就千方百計要在同事之間出人頭地而辛辛苦苦地、不斷地努力的人,和溪流釣魚是難以結緣的了。
不料,那年從夏到秋,我在核電廠受到核輻射之後處于病後療養的情況之下,不但不必刻苦勤奮,就連電站和工會也隻求我安心療養。
而且,再也不能回到有可能遭受輻射的崗位上去了。
所以,我再也無法踏上過去那條恪盡職守的道路了。
于是我就住在核電站的夏季單身宿舍裡,過起坐吃等死的療養生活來了。
前一年長期住在那宿舍裡的工程師,是一位剛剛步入老境的純粹技術圈裡的人,他留下了一整套在溪流裡釣魚的裝備。
我想他大概和我一樣,在那以前也是一生不曾與溪釣結緣的吧。
因為光是溪釣入門的書就有好幾本,我就把它們全都擅自借用了,而且沒感到什麼良心上的譴責,因為那位工程師再也沒有溪釣的情趣了。
他不是受到洩漏輻射的,而是神經衰弱,他有一種強迫觀念:電站核反應堆的特殊物質被盜,而且這位工程師也被綁架,恐怖集團逼他造原子彈,聽說他在這裡療養了一個夏天,但是,憂郁有增無減,最後,終于說服他妻子移民到連一個核反應堆也沒有的國家去,随後他就自缢身亡了。
我拿着那位對這個核時代懷着杞憂的工程師遺留的合成樹脂制的溪流釣竿,在嶽桦①和白桦之間穿行,沿着熊川順流而下。
我并不打算像真正的溪流釣師那樣沿河移動,我在靠近林中小徑的地方選擇了場地。
我從冰涼的水裡抓到毛翅蝼蛄的幼蟲,然後把釣鈎甩向流經寬寬的淺灘之後形成的深水窩裡。
轉瞬之間,咬鈎了。
我釣起了一條拚命掙紮的山女魚!河水雖然清澈,但是泛起了乳白色的雲翳,大概是攪動了細砂吧。
那條被水中的乳白色薄膜遮蓋着的山女魚,露出黑色斑點和紅色的條紋。
因為我長大的地方沒有鲑科的河魚,所以我對十五公分長的山女魚的色調和颚部的兇猛感到意外,過了好大一會兒,我才又聽見河水的聲響—— ①嶽桦是桦樹中的一種,高約十米,樹皮呈灰白色,略帶褐色。
自那以後,我每天都釣上一條魚,而且,能讓我釣的那個地方。
那些每逢星期六和星期日就沿熊川溯流而上的地道的溪流釣師們,能夠敏捷地邊移動邊釣魚,而當地人用毛鈎也能輕而易舉地取得成績。
隻有我呆在溪流釣魚師們甩過一兩次釣線就轉移的地方不動,并且在毛鈎不易上鈎的深窩處一個勁兒往水裡撒帶翅蝼蛄的幼蟲。
因為我隻要釣上一條也就夠了。
不知不覺之間黃昏降臨,夏日傍晚的暴雨也突然襲來。
大概是這些氣象的變化給了河底的山女魚新的條件,使它們想捕食從同一個地方流來的蟲子了。
我每次都能在那裡釣上一條魚。
盡管如此,釣魚入門讀得逐漸入迷就真的喜歡起釣魚來了。
有一次我穿上那雙也是那位杞憂的人留下的長筒膠靴,走進河裡,一直上溯到養鳟場的進水口了,仍然一次也沒咬鈎。
河霧和夜幕同時降臨了,使我前進艱難,當我正要順着淺灘尋找能走上林間小徑的上岸處時,忽然遇上一位在深水處下毛鈎的全副武裝的釣師,因為他發現我時的反應實在奇怪,所以令我有些懷疑。
“看你那副樣子恐怕釣不着魚吧?不過,你要上岸的地方可危險啊,有熊!” 他說得那麼令人可恨,這就暴露了他那種反應的動機了。
熊,這家夥可是很重要啦。
可以利用熊來擴展“山女魚軍團”創始期的神話呀。
因為吾妻郡是高原,所以秋天來得迅急,連下了四五天雨,河水渾濁、漲水了。
剛剛迷上釣山女魚的我,隻要雨一停就急不可待地到河邊張望。
河水已經和夏天完全不一樣了。
倒樹壓在河上、樹林旁的小徑坍塌,改變了水流,曾是野草灌木叢生的地方現在是河心沙洲了。
常來單身宿舍賣菜的那個墾荒農民的老婆,趟過很寬的河水,正在那片沙洲上走着。
這時,我把那片沙洲拉進特寫鏡頭,發現兩個青年人向雨住以後濃霧滾滾的林間小徑逃來。
他倆慌慌張張地向僅在夏季開放的旅館求助去了。
他們是在那裡野營,趕在漁汛的末尾釣“樹葉山女魚”的,但是,被雨困住,由于漲水而在沙洲上孤立無援了。
然而,在那沙洲上還困着帶着一頭小熊的大母熊,所以,那些青年們害怕極了。
雖然這兩名敢死隊員渡河求救,但在野營帳篷裡還有包括女人在内的五個人,和熊在沙洲上共處。
恰巧當時在那家旅館有信州狩獵愛好會的三十名理事在開聯誼會,于是他們就攜帶心愛的獵槍和足夠的彈藥,浩浩蕩蕩地下了河。
不料,當他們全都過了河時,帶他們去的那兩名青年卻把狩獵愛好會的理事們的獵槍一杆一杆地都奪過去了。
留在沙洲上的包括女人在内的五名也出現了,他們把全部獵槍和彈藥席卷而去了。
因為那些理事們從一開始就不想傷人,隻好束手就擒。
而且,被解除武裝的三十人還被命令脫下長筒膠靴,抛進河裡。
被奪的槍已經握在青年手中,其中有兩三個躍躍欲試地擺起開槍的架式,沒法兒反抗呀!那樣寒冷的激流,沒有長筒膠靴怎能渡過?那七名青年包括姑娘們,把三十名狩獵愛好會的理事們留在沙洲上,把三十杆最新式獵槍和彈藥裝上橡皮筏,渡過了河流,那個隊長似的青年代表, “山女魚軍團”感謝那些人提供了武器呢。
沙洲上的三十個人用石頭和倒樹築成防線,等待對岸的林間水路上有人走來。
他們害怕熊真的闖來呀!哈哈! 我簡直着了迷啦,到處去訪聽被添枝加葉了的“山女魚軍團”的傳說、熊川一帶的新神話。
但是,“山女魚軍團”創始期的七名青年和姑娘簡直是沉默寡言的行動家,他們出現在何方、消逝在何處,連一點線索也沒留呀。
4 然而,如此這般的事件為什麼報紙不做報道,你也許會産生懷疑吧。
那意味着三十杆實彈的槍支落入青年集團之手,如果報道就會引起社會不安,所以下了封鎖消息的命令啊。
因為我恰巧就在現場,所以才遇上了這段神話般的故事。
我提到了封鎖消息令,那是因為我相信現在這個國家的各種各樣的地方都頒發了消息封鎖令,當然那些多得出奇的許多事件也就不能登報了。
如果說到我确實了解的事情,那就可以列舉有關核發電的政策了。
剛才我已說過,我所以能夠作為原核電站的原研究員而接受津貼,就是因為許諾了不把十年前發生的洩漏事故的具體細節向報界透露啊。
因為今後每個月也需要津貼,所以,我對你也不能談洩漏的核心問題呀。
哈哈。
這種情況我看并不止我一個人遇到,那些在核電站受到輻射而被廠方和工會說服的人,用隐瞞事實來換取相應的待遇,他們保持着沉默。
核電的成本是相當高的呀,哈哈。
核電站不論是它每天産生核廢料也罷、排出天文數字的熱水也罷,顯然破壞了環境,可是,它卻被标榜為象征明天的人類生存希望的能源了。
而我作為在那裡工作過的人,我也害怕說出這樣原始性的事故,好像是為人類的明天抹黑呀。
于是,沉默就成為我們的屬性了。
盡管這樣,報紙上畢竟還是出現了報道,現在不妨舉其實例。
不久以前,不是發生過這樣的事件麼?那就是東北核電站的一名電力工程師患敗血症死了。
他是屬于承包維護核反應堆的公司的,幹了四年檢查和維護核反應堆的工作。
後來,他于去年五月住院,今年二月底就死去了。
我雖然不大了解病情真相,但是,聽說他得了構成白血球單球全部死亡的敗血病,他死後不僅公司向輿論界封鎖消息,就連他的遺屬也為之保密了。
而且那位住院的工程師,也隐瞞自己的病情,對同病房裡的病友們也絕口不提。
如果打起官司,核電站提供的照顧就會停止,他就無依無靠,而且他肯定也會感覺到在和平利用核能的浪潮當中提出保留意見的人将會怎樣孤立。
在這樣的狀态之下,病人能夠忍受得住麼?我想,像這樣隐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