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旅居墨西哥時的刺激
關燈
小
中
大
——我認為您選擇墨西哥為海外旅居國,似乎也是一個非常恰當的選擇。
當時是拉美文學占據世界文學之中心的特殊時代,奧克塔維奧·帕斯、加西亞·馬爾克斯、巴爾加斯·略薩、卡洛斯·富恩特斯……二十世紀的重量級作品不斷出自于中南美洲。
一九七〇年前後,也就是我三十五歲左右,正是拉美文學在世界範圍内獲得重大成功的時期。
最初我閱讀了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日譯本,其後不久,升任《海》主編、東大法文專業的同學塙嘉彥告訴了我很多法譯文本,我便開始了閱讀。
尤其是巴爾加斯·略薩與我年歲大緻相同,我最愛閱讀他的作品。
在那些法譯本和英譯本之中,我認為最出色的作品是墨西哥的題為《彼得羅·巴拉莫》的小說。
在我的印象裡,該作品說的好像是死去的人和活着的人呼吸着同一空氣并在一起生活,我覺得這部小說非常棒! 在墨西哥學院任教期間的某一天,一位因遭受麥卡錫主義迫害而被從美國的大學裡趕出來,後來在墨西哥安頓下來的男性同僚對我說:“如果有空閑的話,我領你去作家經常出沒的酒店去吧。
”便領着我去了一家小酒館。
在他回去之後,我仍在櫃台前喝着龍舌蘭酒。
這時,一位上了年歲的紳士在我身旁坐下,開始用法語和我交談起來:“你認識墨西哥的小說家嗎?”“知道一部作品,那确實是一部出色的小說。
”我如此說明,“那位作家可是理應位于拉美文學中心的人物啊,可他僅有一部作品,似乎另外還有一部,隻是目前好像還沒出版。
” 于是那人說道:“或許,該不是《彼得羅·巴拉莫》那部小說吧?”“就是那部小說。
”我如此一說,他就說道:“我就是寫作那部小說的人。
”這是真的!“如果是英譯本的話,我還有一個短篇小說集。
”他說,雖然沒有告知自己家的地址,卻說是會讓人把書送到這裡來,囑咐我來此處時取走即可。
兩三天後,當我再度前往那家小酒館時,附有胡安·魯爾福①簽名的書已經放置在那裡了。
又過了幾年,他便去世了。
所以,我就成了曾幸運邂逅胡安·魯爾福的日本人。
墨西哥城這座大都市本身,就是現代社會和神話世界所共存的、非常刺激的場所。
——即便在日本,這個時期也是文化人類學這個學科開始登上舞台,同時有關俄羅斯形式主義的研究類學術著作開始不斷得到介紹的時期。
确實在那個時期,世界上的文化理論開始被介紹到日本來。
并不是此前的美國中心、西歐中心的文化理論,而是與美國、英國、法國和德國的文化底層相通的處所,以東歐為首的各個國家獨自的理論被精心譯了過來,尤其是與大衆文化相結合的文化理論。
在當時那個世界,當然存在着将索緒爾②的語言理論也與其結合起來并科學性的予以推廣的學者。
原本因在革命後随即提出俄羅斯文化理論而被斯大林主義壓制的那些人,此時對于他們的再評價也在西歐蓬勃興起。
尤其在捷克和波蘭這些前蘇聯周邊的小共和國,情況更是如此。
有人便把這些頗有勢頭的文化理論以異常的熱情介紹到了日本,其代表人物則是山口昌男①。
他是一個連曆史學也包括在内的、視野非常開闊的文化人類學學者。
比如,他提出的祭祀和農民暴動所共同具有的文化特性,以法國為首的世界各國的狂歡活動裡某一人物的死亡和再生,還有笑的力量等。
他将這一切與非洲以及美洲印第安的文化連接在一起,并與剛才說到的俄羅斯革命前後的文化一同進行理論化梳理。
——據說,您從中尤其接受了山口先生的《文化和兩義性》的影響。
是啊,确實專心緻志地閱讀了這部專著。
對其中所參考的英文和法文書籍,使用一切方法……有些書是從山口那裡直接借來的,花費三年時間持續閱讀了這些書籍。
不妨說,通過這樣一件事,自大學畢業以來我再度開始了學習。
巧合的是,這個理論的主要提出者是米哈伊爾·巴赫金②,而此人在分析裡引為核心對象的巨著,則是弗郎索瓦·拉伯雷的《巨人傳》,這正好是渡邊一夫先生的專攻領域。
所以,我多少也作了一些學術準備。
我此前對文學、文化理論以及社會所做的一切思考,這時便融為一體了。
還有一件碰巧的事。
在那之前不久,出于政治動機,我學習了有關沖繩的知識。
此地距離以天皇為中心的東京文化最為遙遠,而且擁有祭祀性的笑文化、有關死亡與再生的豐富印象——也就是荒誕現實主義與巴赫金他們所說的、将生和死放置在一起、充滿歡笑的現實這一觀點。
我将這一切與巴赫金和構造主
當時是拉美文學占據世界文學之中心的特殊時代,奧克塔維奧·帕斯、加西亞·馬爾克斯、巴爾加斯·略薩、卡洛斯·富恩特斯……二十世紀的重量級作品不斷出自于中南美洲。
一九七〇年前後,也就是我三十五歲左右,正是拉美文學在世界範圍内獲得重大成功的時期。
最初我閱讀了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日譯本,其後不久,升任《海》主編、東大法文專業的同學塙嘉彥告訴了我很多法譯文本,我便開始了閱讀。
尤其是巴爾加斯·略薩與我年歲大緻相同,我最愛閱讀他的作品。
在那些法譯本和英譯本之中,我認為最出色的作品是墨西哥的題為《彼得羅·巴拉莫》的小說。
在我的印象裡,該作品說的好像是死去的人和活着的人呼吸着同一空氣并在一起生活,我覺得這部小說非常棒! 在墨西哥學院任教期間的某一天,一位因遭受麥卡錫主義迫害而被從美國的大學裡趕出來,後來在墨西哥安頓下來的男性同僚對我說:“如果有空閑的話,我領你去作家經常出沒的酒店去吧。
”便領着我去了一家小酒館。
在他回去之後,我仍在櫃台前喝着龍舌蘭酒。
這時,一位上了年歲的紳士在我身旁坐下,開始用法語和我交談起來:“你認識墨西哥的小說家嗎?”“知道一部作品,那确實是一部出色的小說。
”我如此說明,“那位作家可是理應位于拉美文學中心的人物啊,可他僅有一部作品,似乎另外還有一部,隻是目前好像還沒出版。
” 于是那人說道:“或許,該不是《彼得羅·巴拉莫》那部小說吧?”“就是那部小說。
”我如此一說,他就說道:“我就是寫作那部小說的人。
”這是真的!“如果是英譯本的話,我還有一個短篇小說集。
”他說,雖然沒有告知自己家的地址,卻說是會讓人把書送到這裡來,囑咐我來此處時取走即可。
兩三天後,當我再度前往那家小酒館時,附有胡安·魯爾福①簽名的書已經放置在那裡了。
又過了幾年,他便去世了。
所以,我就成了曾幸運邂逅胡安·魯爾福的日本人。
墨西哥城這座大都市本身,就是現代社會和神話世界所共存的、非常刺激的場所。
——即便在日本,這個時期也是文化人類學這個學科開始登上舞台,同時有關俄羅斯形式主義的研究類學術著作開始不斷得到介紹的時期。
确實在那個時期,世界上的文化理論開始被介紹到日本來。
并不是此前的美國中心、西歐中心的文化理論,而是與美國、英國、法國和德國的文化底層相通的處所,以東歐為首的各個國家獨自的理論被精心譯了過來,尤其是與大衆文化相結合的文化理論。
在當時那個世界,當然存在着将索緒爾②的語言理論也與其結合起來并科學性的予以推廣的學者。
原本因在革命後随即提出俄羅斯文化理論而被斯大林主義壓制的那些人,此時對于他們的再評價也在西歐蓬勃興起。
尤其在捷克和波蘭這些前蘇聯周邊的小共和國,情況更是如此。
有人便把這些頗有勢頭的文化理論以異常的熱情介紹到了日本,其代表人物則是山口昌男①。
他是一個連曆史學也包括在内的、視野非常開闊的文化人類學學者。
比如,他提出的祭祀和農民暴動所共同具有的文化特性,以法國為首的世界各國的狂歡活動裡某一人物的死亡和再生,還有笑的力量等。
他将這一切與非洲以及美洲印第安的文化連接在一起,并與剛才說到的俄羅斯革命前後的文化一同進行理論化梳理。
——據說,您從中尤其接受了山口先生的《文化和兩義性》的影響。
是啊,确實專心緻志地閱讀了這部專著。
對其中所參考的英文和法文書籍,使用一切方法……有些書是從山口那裡直接借來的,花費三年時間持續閱讀了這些書籍。
不妨說,通過這樣一件事,自大學畢業以來我再度開始了學習。
巧合的是,這個理論的主要提出者是米哈伊爾·巴赫金②,而此人在分析裡引為核心對象的巨著,則是弗郎索瓦·拉伯雷的《巨人傳》,這正好是渡邊一夫先生的專攻領域。
所以,我多少也作了一些學術準備。
我此前對文學、文化理論以及社會所做的一切思考,這時便融為一體了。
還有一件碰巧的事。
在那之前不久,出于政治動機,我學習了有關沖繩的知識。
此地距離以天皇為中心的東京文化最為遙遠,而且擁有祭祀性的笑文化、有關死亡與再生的豐富印象——也就是荒誕現實主義與巴赫金他們所說的、将生和死放置在一起、充滿歡笑的現實這一觀點。
我将這一切與巴赫金和構造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