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百年之《迷路》和《新時代》
關燈
小
中
大
我至今不變。
野上彌生子對于昭和6、7年的學生運動,以及随之而來的被強制轉向①而受到傷害的青年們的命運,僅僅四五年之後便斷然進行追蹤調查而開始寫小說。
而且把他們置于同一時代逐步走向法西斯的形勢之中,她自己則仿佛一步一步地腳踏時代的驚濤駭浪,動筆寫起了《迷路》這樣的宏篇巨制。
這的的确确是在巨大的勇氣和使命感鼓舞之下的莊嚴出發。
後來因為戰時控制言論和野上一家的情況,寫作小說的工作不得不中斷。
我以為,假如戰争時期繼續寫下去,《迷路》可能就是一部每天報告當地情況的同時也描寫法西斯日漸擡頭,朝着敗局猛進,和現在這樣安定的現代史觀截然不同的作品。
①這裡指的是被法西斯政權機關逼迫放棄共産主義思想、立場的人——譯注。
但是,在時代激烈動蕩之中,把受到傷害的青年們重新振作的事,寫成故事從昨天開始又從今天寫向明天的作家這份立意,隻能說确實不同凡響。
如果從現在的角度來說,因為參加全國學生共同鬥争運動受到傷害而沉默下去的青年們,還沒有描寫他們重新振作的文學作品,如果考慮到這一點,這部作品又立刻成為有現實意義的作品而為大家接受了。
描寫受到傷害者們所受的傷害以及為此而持沉默态度的作品應該由他們自己寫,我知道一定會立刻受到這樣反駁。
盡管如此,但它仍然是作家們的課題,而且野上彌生子在昭和10年左右就決心動筆寫了。
然而50年之後的現在卻沒有任何一個人作這樣的事,這不能不說日本文學的現狀存在顯而易見的缺陷。
野上彌生子開始寫《迷路》的時候,絕對必要的巨大勇氣是怎樣鼓起來的呢?我想,她對于許許多多的青年受到傷害之後而沉默下去,并且被迫走向法西斯戰争,許多青年相繼死于戰争的現狀,強忍着痛苦思考它、注視着它,她終于站在那些青年們母親的立場上,從而激發起巨大勇氣。
我想說,母親的力量,女性的力量,典型的表現之一在這裡發揮了強大的作用。
《迷路》是表現男女青年這些出場人物一個個相繼死去的小說。
作者在“後記”中說,她曾經想把這部長篇小說改寫一遍,甚至說:“第一第二兩個出場人物不死就好了,如果是現在,也許讓許多的人獲得新生。
”但是我必須說,野上彌生子批判現實的心和時代是緊密相連的,所以她不能不從法西斯興起直到徹底垮台,不得不一直看着那麼多年輕人死去,而且還必須提到,她不得不滿懷着痛恨的心情描寫他們。
小說《迷路》最高xdx潮是它的結尾部分,主人公菅營野省三在中國戰場上想脫離日軍投奔延安,于是處于中國遊擊隊、日軍雙方迎擊與追擊的交叉火網之中。
小說是這樣描寫菅野在此火網中奔跑的場面的。
“别朝我開槍!我是你們的朋友!” 從兩側打來的子彈,從後面打來的子彈撕裂空氣在頭上呼嘯着交錯飛來飛去。
田地上就像驟雨打在柏油馬路上濺起的水沫一般,彈起一陣陣的白煙。
來到了離村莊有200米左右的地方。
早晨的鮮靈靈的陽光映照着各家各戶暖洋洋金黃色的草房頂,仿佛從那些草房頂之間鑽出來的幾棵秃枝無葉類似銀杏一類的樹,頹敗的土牆前的農家大車,這一切,完全籠罩在飄浮着小羊一般的白雲的藍色而明淨的天空之下,看起來和佛蘭德派的風景畫一樣。
省三清清楚楚地意識到它們的美,而且也意識到在這條命處于千鈞一發的時刻仍然有如此感覺,連自己都感到奇怪。
這是他最後的,準确地說就是感到左下腹部受到來自背後的什麼東西狠狠地一擊的瞬間之前的意識。
使省三血肉模糊昏死過去倒在田地上的,是今天的敵人,這敵人直到昨天還是他的夥伴。
從描寫的背面使我意識到,身負重傷的菅野省三得到昨天的敵人今天成了夥伴的中國遊擊隊的救助而去了延安,這當然是這個場面的發展吧。
不過使我感到,隻從文字的叙述來看就會意識到,轉向以來,在沉默中活着,半是死人一般的菅野省三,能豁出一條命,下定決心走向新生的行動,是因為有一個已經死去的女性那不為人們眼睛所見的光輝陪伴着他的緣故。
這女性名垂水多津枝,是一位有勢力的政治家的女兒,她對于因為轉向而身價大降的菅野省三來說,現在已沒有同他結婚的可能了,但是,他們仍然保持着親如兄妹的關系。
比他小幾歲的多津枝并沒有因為受過左翼影響而被株連,也就是沒有受到傷害,但是菅野省三卻被當作假轉向者受到嚴厲批判。
菅野曾經受到舊藩主後裔現在家主夫人的誘惑,多津枝以警覺的目光望着他說了幾句制止的話。
總之,和他的關系親逾骨肉。
沒過多久,多津枝和目的在于搞政治聯姻的财閥禦曹司自由結婚了。
但是這對她來說毫無矛盾,和禦曹司的夫婦生活之外,對于他卻有發自内心的親和力。
此後多津枝由于對于時局的看法出言不慎,受到特高警察①的責問,和丈夫一起逃往國外時途中遭逢墜機事故。
她見到聞訊趕來的省三,将死之際她說了這樣的話: ①專門對付左翼思想的高級特務警察——譯注。
如果到了上海,我想從此以後一定要開創一個新世界,呶,開始和過去完全不同的生活。
那是什麼樣的生活,雖然我不知道,可是不管什麼樣的都行。
反正和從前不一樣就行。
我算裝假裝夠了,真夠了。
實在是傷透了心,總那麼沒依沒靠的。
可是,要真想改變生活,讓他們毫不費事地抓起來扔進監獄,也許是一條更近的道。
盡管如此,我還是弄虛作假地去上海,飛機掉下來也罷,摔死也罷,都是當然的。
隻是我剛要重新生活的時候立刻就死,太傷心了。
為了追求新生剛剛邁出第一步就倒下去的這位女性形象,對于也是下定決心走向新生的菅野省三——也可以說對于作者和讀者的感動力——來說,成了他内心的胚胎,而且發展壯大而把他本人也包括起來成為一體,因此也就理解他為什麼冒着槍林彈雨狂奔了。
還能夠從《迷路》找出一組這樣的男女,也是男的念
野上彌生子對于昭和6、7年的學生運動,以及随之而來的被強制轉向①而受到傷害的青年們的命運,僅僅四五年之後便斷然進行追蹤調查而開始寫小說。
而且把他們置于同一時代逐步走向法西斯的形勢之中,她自己則仿佛一步一步地腳踏時代的驚濤駭浪,動筆寫起了《迷路》這樣的宏篇巨制。
這的的确确是在巨大的勇氣和使命感鼓舞之下的莊嚴出發。
後來因為戰時控制言論和野上一家的情況,寫作小說的工作不得不中斷。
我以為,假如戰争時期繼續寫下去,《迷路》可能就是一部每天報告當地情況的同時也描寫法西斯日漸擡頭,朝着敗局猛進,和現在這樣安定的現代史觀截然不同的作品。
①這裡指的是被法西斯政權機關逼迫放棄共産主義思想、立場的人——譯注。
但是,在時代激烈動蕩之中,把受到傷害的青年們重新振作的事,寫成故事從昨天開始又從今天寫向明天的作家這份立意,隻能說确實不同凡響。
如果從現在的角度來說,因為參加全國學生共同鬥争運動受到傷害而沉默下去的青年們,還沒有描寫他們重新振作的文學作品,如果考慮到這一點,這部作品又立刻成為有現實意義的作品而為大家接受了。
描寫受到傷害者們所受的傷害以及為此而持沉默态度的作品應該由他們自己寫,我知道一定會立刻受到這樣反駁。
盡管如此,但它仍然是作家們的課題,而且野上彌生子在昭和10年左右就決心動筆寫了。
然而50年之後的現在卻沒有任何一個人作這樣的事,這不能不說日本文學的現狀存在顯而易見的缺陷。
野上彌生子開始寫《迷路》的時候,絕對必要的巨大勇氣是怎樣鼓起來的呢?我想,她對于許許多多的青年受到傷害之後而沉默下去,并且被迫走向法西斯戰争,許多青年相繼死于戰争的現狀,強忍着痛苦思考它、注視着它,她終于站在那些青年們母親的立場上,從而激發起巨大勇氣。
我想說,母親的力量,女性的力量,典型的表現之一在這裡發揮了強大的作用。
《迷路》是表現男女青年這些出場人物一個個相繼死去的小說。
作者在“後記”中說,她曾經想把這部長篇小說改寫一遍,甚至說:“第一第二兩個出場人物不死就好了,如果是現在,也許讓許多的人獲得新生。
”但是我必須說,野上彌生子批判現實的心和時代是緊密相連的,所以她不能不從法西斯興起直到徹底垮台,不得不一直看着那麼多年輕人死去,而且還必須提到,她不得不滿懷着痛恨的心情描寫他們。
小說《迷路》最高xdx潮是它的結尾部分,主人公菅營野省三在中國戰場上想脫離日軍投奔延安,于是處于中國遊擊隊、日軍雙方迎擊與追擊的交叉火網之中。
小說是這樣描寫菅野在此火網中奔跑的場面的。
“别朝我開槍!我是你們的朋友!” 從兩側打來的子彈,從後面打來的子彈撕裂空氣在頭上呼嘯着交錯飛來飛去。
田地上就像驟雨打在柏油馬路上濺起的水沫一般,彈起一陣陣的白煙。
來到了離村莊有200米左右的地方。
早晨的鮮靈靈的陽光映照着各家各戶暖洋洋金黃色的草房頂,仿佛從那些草房頂之間鑽出來的幾棵秃枝無葉類似銀杏一類的樹,頹敗的土牆前的農家大車,這一切,完全籠罩在飄浮着小羊一般的白雲的藍色而明淨的天空之下,看起來和佛蘭德派的風景畫一樣。
省三清清楚楚地意識到它們的美,而且也意識到在這條命處于千鈞一發的時刻仍然有如此感覺,連自己都感到奇怪。
這是他最後的,準确地說就是感到左下腹部受到來自背後的什麼東西狠狠地一擊的瞬間之前的意識。
使省三血肉模糊昏死過去倒在田地上的,是今天的敵人,這敵人直到昨天還是他的夥伴。
從描寫的背面使我意識到,身負重傷的菅野省三得到昨天的敵人今天成了夥伴的中國遊擊隊的救助而去了延安,這當然是這個場面的發展吧。
不過使我感到,隻從文字的叙述來看就會意識到,轉向以來,在沉默中活着,半是死人一般的菅野省三,能豁出一條命,下定決心走向新生的行動,是因為有一個已經死去的女性那不為人們眼睛所見的光輝陪伴着他的緣故。
這女性名垂水多津枝,是一位有勢力的政治家的女兒,她對于因為轉向而身價大降的菅野省三來說,現在已沒有同他結婚的可能了,但是,他們仍然保持着親如兄妹的關系。
比他小幾歲的多津枝并沒有因為受過左翼影響而被株連,也就是沒有受到傷害,但是菅野省三卻被當作假轉向者受到嚴厲批判。
菅野曾經受到舊藩主後裔現在家主夫人的誘惑,多津枝以警覺的目光望着他說了幾句制止的話。
總之,和他的關系親逾骨肉。
沒過多久,多津枝和目的在于搞政治聯姻的财閥禦曹司自由結婚了。
但是這對她來說毫無矛盾,和禦曹司的夫婦生活之外,對于他卻有發自内心的親和力。
此後多津枝由于對于時局的看法出言不慎,受到特高警察①的責問,和丈夫一起逃往國外時途中遭逢墜機事故。
她見到聞訊趕來的省三,将死之際她說了這樣的話: ①專門對付左翼思想的高級特務警察——譯注。
如果到了上海,我想從此以後一定要開創一個新世界,呶,開始和過去完全不同的生活。
那是什麼樣的生活,雖然我不知道,可是不管什麼樣的都行。
反正和從前不一樣就行。
我算裝假裝夠了,真夠了。
實在是傷透了心,總那麼沒依沒靠的。
可是,要真想改變生活,讓他們毫不費事地抓起來扔進監獄,也許是一條更近的道。
盡管如此,我還是弄虛作假地去上海,飛機掉下來也罷,摔死也罷,都是當然的。
隻是我剛要重新生活的時候立刻就死,太傷心了。
為了追求新生剛剛邁出第一步就倒下去的這位女性形象,對于也是下定決心走向新生的菅野省三——也可以說對于作者和讀者的感動力——來說,成了他内心的胚胎,而且發展壯大而把他本人也包括起來成為一體,因此也就理解他為什麼冒着槍林彈雨狂奔了。
還能夠從《迷路》找出一組這樣的男女,也是男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