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與殘疾兒共生

關燈
日本文學家代表團團員大江健三郎 ――大江健三郎文學主題的轉換 一、初期作品的印象 1.作為出發點的監禁狀态 大江健三郎從登上文壇起,為了追求自己的文學理念一直進行着努力。

    起初他的文學主題是被監禁狀态、被關閉在牆壁中的生活狀态。

    此類問題之所以成為大江初期作品的主題,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是大江登上文壇時日本處于美國的占領之下。

    從中學時代起就接受民主主義思想的大江被包圍在讓人窒息的、沒有民主沒有自由的空氣中,而且這是個人力量無法擺脫的宿命。

    在當時的日本,比起自我選擇來,人們更受到周圍狀況的強制,監禁狀态正是基于這種認識産生的。

    第二點可以說是大江受了存在主義的影響。

    進入大學後,大江沉醉在加缪、薩特等人的著作,對“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這種存在主義思想深有同感,并且極力把它表現在自己的作品中。

    在這兩種因素的作用下,青年大江開始寫關于監禁狀态的作品。

    這一時期他的代表作《奇妙的工作》、《死者的奢華》、《飼育》等。

     《奇妙的工作》生動描寫了包括這一時期大江在内的日本青年所陷入的黑暗狀态。

    三個學生到醫院打工,打死試驗用的150隻狗,但是由于負責人的過失,最後不僅沒能得到報酬,而且“我”還被狗咬傷。

    大江通過主人公“我”的形象描寫了那個時代青年的特質,即毫無力氣、疲憊不堪的狀況。

    這種徒勞正好象征着那個時代的“牆壁”。

    剛剛進入文壇的大江所感覺到的這種“徒勞―牆壁”的意識在其後的《死者的奢華》中也有表現。

    主人公為了得到高額報酬去醫院移動解剖用的屍體,但是由于事務上的差錯沒能拿到打工費。

    兩篇作品中打工這種能動的行為都由于和當事人無關的偶然事件而化為烏有。

    可以說在陷入絕望的狀态上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這之後,大江健三郎又相繼寫了《飼育》、《感化院的少年》等描寫監禁狀态的小說。

    在這些作品中,作者刻畫了對現實有強烈的憎惡、受傷的内心處于矛盾之中的孤獨青年的形象。

    他們追求“牆壁”中田園牧歌的世界,但結果都由于外部的力量被破壞了。

    與此同時作者也在作品中探索從“牆壁”中掙脫的可能性。

    但是因為在戰後這種怪異的世界裡,他最終也沒有找到切實有效的方法。

    總之,大江通過自己的語言和印象表現被閉鎖的狀态,并與之進行鬥争,但這種鬥争因缺乏沖破閉鎖狀态的行動,是消極的。

     2.作為突破口的性和政治 大江認識到在這種閉鎖的狀态下,不管怎麼希望,成為“政治的人”都是不可能的,結局隻能是成為“性的人”。

    因此,他進一步把監禁狀态的人分為“政治的人”和“性的人”。

    (在《我們的性世界》中,大江用政治的人和性的人來觀察現代人。

    ) 與此同時,他也受到了美國作家諾曼“性可能是留給19世紀和20世紀初期的小說家最後一塊還未開發的領域”①這一思想的啟發。

    但是大江并不是為了寫性而寫性。

    他的目的是“把性放在它正統的位置上讓新的文學世界清晰起來”。

    ②他通過描寫性表現了當時日本青年的無力感和消極态度。

    從1958年到1963年,大江通過性這一主題開拓者自己的文學世界。

    其中代表作有《我們的時代》、《性的人》等。

     1959年發表的《我們的時代》的主人公是個名叫靖男的法語專業大學生。

    他想擺脫與妓女賴子的同居生活,正好他得到了去法國的機會,但最後還是放棄了,也沒有再回到賴子身邊。

    作品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