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九 章 射豆成兵

關燈
這天入暮時分,從下遊延平府開來的一艘小客船,緩緩駛入建甯府城西南的通都橋碼頭。

    碼頭在平政門外,從建溪下遊上行的客貨船,皆以這裡為停泊站。

     客人們開始下船,碼頭上人聲嘈雜。

     柏青山提着行囊,從容踏上了碼頭,這裡他并不陌生,上次送禹家的孤兒寡婦南下延平府,便是在此地舍陸買舟下行。

     為了送禹家的孤兒寡婦至延平府,在浙江曆險,擊走黑白道群雄,總算平安到達,可說是僥天之幸,沿途逢兇化吉,遇難呈祥,了卻了一樁心事。

     他不能再過問太極門的家事,因此安頓好了禹大嫂一家人之後,便動身回程。

    現在,他迫切要辦的事,是到武夷山小雷音寺,探聽雷音大師的消息,希望在雷音大師的口中,查出灰衣使者呂定遠的的下落。

     上來了一名中年夥計,向他抱拳打招呼,含笑道:“客官要落店麼?小的替你提行囊,早些進城找地方安頓。

    ” 他笑笑,将包裹遞過笑道:“在下明天要雇船上崇安,不打算在城裡逗留,請替我在城外找一家容易雇到船隻的客店。

    ” “這……城外怎會有客棧?要不容官先找到船,在船上歇宿,可以省下一宵旅店錢呢。

    ”夥計向他獻策。

     “好,那就先雇船好了。

    ” “請随我來。

    ” “勞駕了。

    ” 他們到了上碼頭,雇到了一艘上行的小船,但船家表示要等一位親眷,明天是否啟行尚不能決定。

    他反正也不急于啟程,也就答應了。

    秋冬水淺,上航不便,不易雇到上行的船隻,他不得不等。

     船主姓杜,共有六名夥計,船小,夥計多,并不奇怪。

    這一帶的河流皆危險湍急,險灘甚多,上行皆需纖拉,稍一大意便有舟碎人亡之危。

     安頓妥當,天色尚早,便到城根下的食店草草進膳。

    食畢,他一身輕松,信步走上了通都橋。

     這一帶的橋,型式與中原不同,通都橋也叫平政橋,橫跨建江,氣象萬千,十一座以巨石築成的橋墩,架以巨大的木梁,上覆屋共三百六十楹,壯觀無比。

     橋寬約兩丈,兩側有長闆可以坐卧,因此一些無家可歸的人,與及那些伸手化子爺流浪漢,晚上便在橋上歇宿。

    一些窮旅客,為了省兩文店錢,必要時也來湊合湊合。

    白天,一些喜愛垂釣的人也在橋上垂釣,倦了往長闆上一躺,不受風吹雨打日曬之苦,樂在其中。

    遠遠看去,不像是橋,倒像是一列長屋。

     江風吹來,寒氣甚濃,橋上住宿的人不多,橋上往來的行旅匆匆而過,要趕在城門關閉之前趕快入城或出城。

     他背着手,信步而行,一面浏覽江景,一面在想:“看看過了半載,體内的餘毒好像并未發作呢。

    魯伯伯說我隻能活一年半載。

    看來我在世的時日無多,大限将臨了吧?近來好像頭暈目眩的症狀很少發生,不知是不是惡化之象?” 不管腦消之症是否惡化,他已不再重視了。

    這次前來武夷,能找到殘廢了的雷音大師,打聽出灰衣使者的下落固然好,找不到雷音大師,遊一趟武夷也是一大樂事。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他隻能付之于宿命了。

     正走間,他聽到前面傳來了一陣嗆咳聲,起初,他并未在意,等他走近,嗆咳聲已經停止。

     木柱下,蜷縮着一個二十餘歲青年人,衣着褴褛,蓬頭垢面。

    身旁放着一個小包裹,一根竹杖。

    像是一個旅客,因病發作而停下來休息的人。

     他一怔,毫不遲疑地急上走近,蹲下伸手一摸對方的額角,感到熱得燙手,吃了一驚叫:“老兄,你需要幫忙……” “走開!”年輕人在叫。

     “你病了……” “那是我的事。

    ”年輕人頑強地叫,盯視着他,飽含敵意的眼睛充滿血絲。

     “你需要一個郎中。

    ” “我什麼都不需要了。

    ” “我帶你進城……” “不要動我!” 他怎能見死不救,三不管伸手去扶青年人,說:“你如果在此地拖上一夜,所需要的便是一副棺材了。

    ” 青年人猛地一腳踹出,怪叫道:“我死是我的事,死了大家平安。

    ” 他驟不及防,右膝被踹将乎跌倒,不由火起,一把揪起青年人,厲聲道:“你這不識好歹的家夥,比驢還頑強,你想死,我偏不叫你死……” “放手!放……” “你叫吧,小心我縫上你的嘴巴。

    ” “放開我……”青年人拳打腳踢地反抗。

     右首不遠處躺着一個化子,叫道:“不要去惹他了,公子爺。

    ” “這人有病,需找郎中醫治……” “他在等人,怎肯離開?” “等人?等什麼人?” “不知道,反正是等人。

    他很固執,甯死也不肯離開,我們已勸過他好幾次了,他說要在此地死呢。

    ” “哦!你老兄照顧他一下好不好?” “你……” “在下進城去找郎中,帶些藥來。

    ” “恐怕趕不及出城了。

    ” “那……” “算了吧,公子爺,你犯不着惹火燒身。

    ” 他怎能見死不救?斷然地說:“這人渾身如火,支持不了多久便會昏厥,在下必須帶他去找郎中救治。

    如果有人來找他,你老兄可叫他到城裡去找。

    ” 化子搖搖頭,冷冷地說:“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聽公子爺的口音,不是本地人,出門人少管閑事為妙。

    ” “總不能見死不救哪!” “你帶他去找郎中,治好了當然是好事,萬一救不了,人命官司脫不了身,何苦來哉?” “管他,在下認了。

    ”他硬着頭皮,就伸手去抱青年人。

     青年人向闆下退,大叫道:“不要管我!不……不要……” “你叫也沒有用。

    ”他說,将青年人拖出。

     這時,附近已圍了五六個好奇的人,皆在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一個衣着華麗的英俊青年人,與一個衣着褴褛的人拉拉扯扯,自然會引起路人的注意,有人勸解道:“人家救你也是一番好意,你這少年人怎麼如此不識好歹?” “我不……”青年人嘎聲叫,抱住柱腳不放,又道:“我不……不能離開,我……與人約定在……在此地……” 柏青山正想用強制手段将人帶走,突聽到身後人群一分,有腳步聲接近,一隻大手搭上了他的肩膀,有人沉聲叫:“放手!你敢撒野?” 他一怔,站起轉身,身後是三個濃眉大眼的大漢。

    将他扳起的人怪眼精光閃閃,雙手叉腰睥睨着他冷笑,神色極不友好。

     他笑笑,不介意對方的話不客氣,沉靜地說:“這人在發高燒,再不急救便會昏厥,必須……” “這人與你有親?”大漢用可震破耳膜的怪聲問。

     “無親,在下是過路的人。

    ” “過路的人,快離開是非之地。

    ” “這人……” “這人的死活與你無關。

    ” “在下怎能見死不救。

    ” “他死不了,你如果救他,恐怕你有天大的麻煩。

    ” 他冷笑一聲,說:“在下有心救人,我不信會有麻煩。

    ” “你貴姓?”大漢問。

     “在下姓柏,名青山,至武夷遊山的人。

    ” “你知道這人是誰?” “不知道,隻知道他是個急待援手的人。

    ” 大漢桀桀笑,大聲道:“他是建陽蓋竹鎮的逃匪鄒源,在此地約會賊首。

    即使他願跟你走,恐怕也無法成行。

    ” 柏青山一怔,訝然問:“咦!你怎麼知道他是逃匪?” “自然知道。

    ” “即使是匪,目下他重病在身,發高燒可能要死……” “他死不了,郎中等會兒便可帶藥趕來。

    ” “哦!為何不把他帶走醫治……” “他如果走了,賊首便不會來了。

    ” “哦!你們是……” 大漢掏出一塊腰牌,亮了亮說:“在下是巡捕,你滿意了麼?” “這個……在下認為……” “不要再認為了,你沒有被誤認為匪首,已經僥天之幸,還不快走?”大漢傲然地說,神色中頗以自己能網開一面為榮。

     另兩名大漢開始趕散閑人,其實閑人一聽巡捕兩字,已經紛紛散去了。

     柏青山不得不離開,如果他堅持己見,這些巡捕不翻臉才怪,萬一給他栽上一個通匪的罪名那才冤枉也。

     他向青年人看去,青年人不住呻吟,已逐漸陷入昏眩境界。

     三個巡捕皆以淩厲的眼光瞪着他,似在催促他快上路。

     他心中不忍,伸手想探探青年人的額角熱度。

     大漢哼了一聲,踏出兩步伸手虛攔,怪眼狠狠地瞪着他,不言不動。

     他隻好縮手,問:“郎中快來了麼?” “快來了。

    ”大漢冷冷地答。

     “你們……” “你還不走?” 他籲出一口氣,隻好舉步離開。

    回到船上,天色已經黑了。

    不知怎地,他對那位青年人被稱為逃匪的鄒源,始終不能釋懷,惦念不已。

    他并不在乎鄒源不知好歹,更不在乎鄒源頑強固執,這是年輕人可貴的氣質。

    無可厚非他難以釋念的是,鄒源不像是匪徒,匪徒在生死關頭,豈肯白白放過别人的援助的機會? 不管怎樣,事情是過去了。

    以那位巡捕所說的情形看來,他是無能為力的,他不能介入官與匪之間,一個外鄉人在碰上這種事,除了像避瘟疫一般避得遠遠地之外,毫無辦法,一個匪徒的生死,太微不足道了。

     他卻不知,當他走後不久,鄒源便因高燒而昏厥。

    三個公人所說的郎中并未前來,他們隻躲在遠處監視着鄒源的一舉一動。

     天黑了,城門也關閉了。

     一個高大的青衣壯漢,背了一個包裹,手點竹杖,從橋的那一端走來,目光不住搜視橋兩側,逐個察看以橋為家的流浪漢,終于接近了鄒源。

     夜色朦胧,尚可分辨人的面貌。

    當壯漢看清鄒源的臉容時,不由大吃一驚,趕忙拍拍鄒源的臉頰,叫道:“賢弟,醒醒!你……哎呀,怎麼熱得燙手?” 鄒源知覺已失,毫無動靜。

     “賢弟,你……” 三個公人從兩端急步而至,近了。

     壯漢不曾留意有人走來,急急打開包裹自語道:“糟!他病了,先給他服下一些退燒的藥……” 蓦地,身後有人冷冷地說:“不要給他服藥了,閣下。

    ” 壯漢聞聲知警,火速扭身而起。

     “他是你的兄弟麼?”巡捕問。

     壯漢已看出被人圍住了,倒還沉得住氣,戒備着道:“不錯,他是在下的拜弟。

    ” “你貴姓?” “姓魯。

    ” “哦!原來是神行太保魯二爺魯師父。

    ” “你們是……” “魯師父才來呀?”巡捕奸笑着問。

     “咱們少見,諸位怎認識在下魯祥?” “呵呵!魯師父是建陽的名武師,大名鼎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 “好說好說,在下途中有事耽擱,船沉沒在苦竹灘,幾乎是趕不來了。

    兄台貴姓,咱們見過麼?” 巡捕取出腰牌一晃,說:“在下姓李,府衙門的巡捕。

    ” “咦!李爺……” “請魯師父到衙門裡走一趟。

    ” “到衙門走一趟?在下犯法了麼?” “在下奉推官大人手示,請魯師父去走一趟,其他的事,恕難見告。

    ” 魯祥粗眉深鎖,一字一吐地道:“在下來自建陽,并未犯法。

    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又道是一字入公門,九牛拔不出,在下如不知道詳細情形,既非現行犯,亦無苦主指證,要在下進衙門,恐怕難以從命。

    ” 李巡捕臉一沉,厲聲道:“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