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五 章 賤妾姓禹

關燈
重陽将屆,金風送爽。

    杭州的凄霞山丹楓一片紅,錢塘江口的怒潮聲聞十裡。

     府城安國坊仙林寺的右首不遠處,杭州名醫禹俊良的濟世堂大門緊閉。

    大門上殘留着一張已發黃而且呈現破爛的大白紙,上面仍可清晰地看到三個大字:當大事。

     濟世堂的招牌,早就失了蹤。

     辰牌末,兩名仆人來自街右,一人提桶,一人提帚,來到門前瞥了往來的行人一眼,“嘩啦啦”一陣水響,水倒在門上,掃帚開始刮除“當大事”三個大字。

     左鄰也聞聲出來了三名老少,抱肘而立怒形于色。

     右鄰也聞聲出來了六七名男女,一個個不屑地向兩名仆人注視。

     仆人一面刷除紙屑,一面盯着左右鄰人冷冷地道:“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是非隻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哼!禹家的事,外人最好少管,免得枉送性命。

    ” 負責灑水的仆人桀桀怪笑,接口道:“老二,不要以為太極門的英雄們是天下唯一,亡命之徒多的是。

    人家要打抱不平管閑事,就不怕太極門的徒子徒孫。

    ” 老二狠狠地吐了一口口水,撇撇嘴說:“你說得倒輕松,至少在我看來,閩浙贛三地就找不出敢管太極門家務事的人。

    老大,你就少燒兩把火好不好?” “不錯,太極門在江湖上,雖不是首屈一指的名門大派,至少也是與三大門派齊名,英雄豪傑輩出,黑白兩道的英雄好漢同聲贊譽的武林門派之一,誰敢不要命出頭說閑話管閑事?” “清官難斷家務事,哈哈!誰想強出頭自命不凡,弄得不好,便會家破人亡。

    老大,世間難道隻有你聰明麼?” 看熱鬧的人與左鄰右舍,紛紛憤然而恐懼地散去,不敢出面幹涉。

     街右腳步聲一緊,七名健仆擁簇着三名中年人大踏步而來,人群紛紛讓路。

    為首的中年人高大健壯,人才一表,虎目炯炯,留了掩口須,穿一襲壽字圍花寬袍,戴英雄巾,相貌堂堂,一看便知是大戶人家的财主缙紳。

    本來,安國坊附近,所有的宅第主人,幾乎全是杭州府頗有地位的豪紳,并不足怪。

     兩名健仆已将大門清理完畢,一人上前行禮欠身道:“禀大爺,大門已經清洗妥當。

    ” 中年大爺點點頭,向身後的仆人揮手道:“開鎖,打開大門。

    ” 街左人群一分,進來了一名衣着華麗的中年人,與一名慈眉善目的中年僧侶。

     “且慢!”僧人亮聲叫,從容舉步走近。

     中年的人态度高傲,臉罩濃霜,冷冷地說:“池大爺,你做得太過分了”。

     池大爺臉色一變,接着堆下笑臉,皮笑肉不笑地說:“福老言重了,不知此話有何所指?” “禹郎中屍骨未寒,尊駕便來接收他的家産,豈不是太過分了?” “福老該知這禹郎中是在下的師弟。

    ” “那你就更不應該了。

    ” “在下的家務事福老不知其詳……” “師兄弟之間的恩怨,能說是家務事?未免不倫不類。

    況且,禹郎中雖然死了,他還有未亡人,有女有子,對不對?”福老聲色俱厲地問。

     池大爺急得一頭汗,苦笑道:“本來,在下與敝師弟的事,不足為外人道。

    福老不是武林人不了解武林事,難免有所誤會。

    福老隻須明白敝弟婦全家,在敝師弟死後僅三七之期,便舉家潛逃無蹤,便知其中必有原故了。

    ” “那當然是被你迫走的。

    ” “在下百口莫辯!……” “那又何必辯?”福老咄咄迫人地說。

     中年和尚見雙方即将動火,趕忙接着道:“兩位檀樾請勿意氣用事,請聽貧僧一言。

    申檀樾是禹郎中禹檀樾的知友,言辭間難免有偏袒之處,但朋友道義卻無可非議。

    池檀樾也有難言之隐有理也說不清。

    禹檀樾是敝寺護法檀樾之一,不管禹夫人在與不在,而在她一家人未返家之前,池檀樾似不宜破門而入,以免有幹法紀,鬧起來到底有所不便,不如暫且靜候禹夫人一家返回後再說,她不會抛棄偌大家業避不見面的。

    ” 池大爺不住來回走動,煩躁地說:“兩位如果與在下易地而處,便知在下的處境了。

    敝師弟生前,擅自竊取在下兩件重要物品。

    他死後物品必定仍然藏在家中,在下不好前來讨還,想到七七過後再向弟婦讨取,怎料到她在三七之夕潛遷他往?因此,在下必須入内搜一搜,看該物是否已被攜走,不算過分吧?在下本可晚間潛入搜查的,但認為白天啟門入内,也許會令敝弟婦的朋友所見,通知敝弟婦引她前來當面解決,彼此可和平解決雙方的紛争……” “池大爺,你這是一面之詞,在公在私,你都站不住腳的。

    ”福老冷冷地說。

     池大爺一咬牙,也冷冷地說:“好吧,在下等候就是。

    但在下深信她是逃不掉的,但願她不是故意将那些重要的物品帶走了。

    ” “她早晚會回來的。

    ” “但願如此,在下再等她三天。

    ” “咦!你打算私搜?那些重要物品是什麼?到底為何見不得人,不足為外人道?”福老關心地問。

     池大爺扭頭便走,沉聲道:“那是本太極門的幾件信物,自然不足為外人道。

    ”說完,舉手一揮,帶了衆健仆恨恨地走了。

     和尚搖頭,向福老道:“申檀樾,貧僧恐怕池檀樾不肯善了呢。

    ” “他又能怎樣?”福老悻悻地說。

     “池檀樾以市井亡命自居,他如果真發起橫來……” “哼!他如果敢胡來,他那些痞棍徒子徒孫,誰也休想在杭州混。

    我已向同知大人說過,禹郎中之死大有可疑,恐怕其中有冤情,苦于找不到确證。

    池琦如敢胡來,那是他自找麻煩,大師人緣甚佳,不知查出禹大嫂的下落了麼?” “慚愧,貧僧至今尚無消息。

    ” “怪事,禹大嫂一家老少,孤兒寡婦居然平空消失了,豈不可怪?哼!恐怕是池琦在搗鬼,也許已遭了毒手呢。

    ” 和尚搖搖頭,道:“池檀樾為人狂妄有之,以豪傑自命,至于謀害師弟的無義罪行,不至于幹犯,這點貧僧敢于保證的。

    ” 兩人談談說說,向仙林寺走了。

     安國坊住的全是本城的豪紳,這位稱為福老的人,姓申名福生,在地方上頗有名望。

    池大爺名琦,在地方名流之中,算不了人物,既不是豪門,也不是貴族,但卻是地方上握有龐大潛勢力的人,是武林中頗具聲威的太極門弟子,也是太極門浙江一帶輩分最高的負責人。

     除了該門巡遊各地吸收經驗與培植新秀的幾位元老之外,他該是浙江地區掌握實力的領袖人物,往來的江湖朋友誰不知幻劍池琦的名号?不但在浙江,在各地江湖朋友中,幻劍池琦同樣也有甚高的地位。

     武林中,本來沒有門派可言,自從武當以内家拳劍崛起武林之後逐漸形成另一派流,在短短的數十年中,各地的武林朋友竟群起仿效,各門各派紛紛成立,如同雨後春筍,生氣蓬勃。

    隻要有一技之長的人,也開山立派拓展實力,也就平空增加了不少武林英才,但也惹起了不少風波,興起了無窮紛争。

     武林中,開始有了門戶之見,有了意氣之争,有了利害沖突…… 有骨氣的人脫身事外,有野心的人推波助瀾。

    有些人不談武事;有些人自立門戶;有些人鋤除異己;有些人以武犯禁……任何事發展得太快,都不是好現像。

     太極門是由一個叫丹陽煉氣士的老道所手創,他的丹室在四明山。

    下傳三位門人,兩道一俗。

    杭州這一支是二弟子金霞道長所傳下,至今已是第三代,曆史隻有三十餘年,金霞道長今仍健在,但不知去向下落不明。

    金霞下傳兩位門人,一俗一道。

    大弟子是俗家門人,姓隆,名世遠,綽号稱摩雲手。

     另一名玄門弟子姓武名榮,道号玄清,目下隐修東天目山洞靈觀。

    這位老道經常雲遊天下,希望找幾個有根基的少年男女傳藝,可惜機緣未至,至今依然-然一身,步入中年仍在外雲遊。

     摩雲手下傳兩位俗家門人,大弟子便是幻劍池琦,二弟子是名醫禹鳴遠。

    去年春間,摩雲手随友駕船出海,失足落海死于非命。

     禹鳴遠在上月被人請至赤山埠看病,返家途中跌落路側的深坑,被路人救起擡回家中,當天晚間死于本宅,享年四十,府城的人同聲惋惜。

     太極門的另兩隻,一向江右發展,一向閩中繁衍。

    這兩隻的門人子弟也不多,擇徒甚嚴好子弟難求。

    總之,太極門的門人藝業不含糊,至少絕不比那些名門大派差,在武林中逐漸有了他們的地位,在江湖出人頭地頗獲好評,聲譽甚佳。

     幻劍池琦在杭州是豪紳之一,在地方上總算頗有地位。

    但那位禁止他入屋搜查的申福生,卻是本城豪門世家,與官府有往來,潛勢力甚大,他不得不忍下這口氣。

     當天近午時分,一位老道到了池府的院門前,從容上前叩門。

     池府養了不少豪奴,這些奴才們都相當嚣張,院門一開,出來了一名健仆,一看來人,臉上立即堆下笑,讓在一旁行禮道:“原來是仙長光臨,請進請進。

    ” “你們主人在不在?”老道含笑相問,一面踏入院門向裡走。

     “家主人剛回來不久,小的即前往禀報。

    ”健仆恭敬地答,急急奔入大廳,向另一名仆人叫道:“快禀報大爺,洞靈觀的仙長駕到。

    ” 不久,池大爺匆匆出廳,趕忙行禮拜見。

     老道不等他開口,急急地問:“我三天前從南京雲遊回觀,看到你派人留置觀中的書信,到底是怎麼回事,你師弟怎會失足跌死的?” 他親自接茶奉上,苦笑道:“師弟死時,弟子恰好到嘉興府去了,隻知師弟被人送回時,一直不曾清醒,臨終仍未蘇醒含恨以終。

    等弟子聞耗趕回,已是七天後的事了。

    ” “你詳細調查過了麼?” “弟子已經将從出事至返家的經過詳情加以調查了,純屬意外。

    ” “哦!既然是意外,那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等會兒我去……” “師叔,師弟全家于三七之期突然失蹤……” “什麼?” “師弟逝世的前半月,弟子發覺師父所留下的拳經劍譜神奇失蹤,事後查出最近唯一到過祖壇的人,隻有師弟一人,因此……” 玄清道長大驚,一蹦而起,厲聲間:“什麼?你把本門的至寶拳經劍譜弄丢了? 你……” 幻劍池琦拜倒在地,叩首惶然叫:“弟子該死。

    祖師壇機關密布,不分晝夜皆有人看守,弟子也早晚上香,不敢疏忽大意……” “但你仍然丢了拳經劍譜。

    ” “弟子該死。

    ” “武經總要,是否無恙?” “也随同失蹤。

    ” 玄清道長失色,跌腳道:“糟了,武經總要,是祖師爺與大師伯曆練江湖,分析各門派拳劍絕學,與各種兵刃暗器之優劣,所獲的經驗教訓總要,以作為本門弟子參研武學,弘揚本門絕學的經典,你……你你竟……這部武經如果落在各門派子弟手中,豈不引起軒然大波?” “弟子該死,願……願受門規……” “呸!住口!” “師叔明鑒。

    千防萬防,家賊難防……” “你是說,武經是你師弟偷走的?” “弟子不敢說,但除了師弟之外,外人不可能……” “你如何善後?” “弟子先不敢武斷地認為是師弟……” “我是問你善後的事。

    ” “弟子曾暗中派人至各地清查往來本府的江湖朋友,自己也親赴嘉興追查月前經過本府的神偷郝武,可是一無所獲。

    直至得到師弟不幸逝世的消息,方趕回希望弟婦合作,清查師弟的遺物是否有拳經劍譜在内。

    ” “結果如何?” “弟婦堅拒合作,把弟子轟出來……” “你就罷了不成?” “弟子不忍令弟婦傷心,希望在七七期後再前往懇請弟婦合作,豈知三七期滿,弟婦即全家也神秘的失了蹤,弟子已全力清查各地,心力交疲……” “你糊塗,你……”老道激動地叫。

     “弟子該死,目下弟子已分函各地朋友留意。

    北面至太湖東西岸,南迄金華處州,東至甯波,西達南京徽州府,封鎖要道,追尋弟婦的行蹤。

    ” “她一家男女老少十餘人,能走多遠?快加緊追查,我立即去找朋友協助。

    ” 禹郎中在杭州人緣極佳,市面流傳着幻劍與禹郎中師兄弟不和的謠言,因此追查起來,确是困難重重,任何曾經受過禹郎中恩惠的人,皆可能将禹夫人全家藏匿予以隐庇,想逐戶搜查談何容易? “弟子已廣布限線,已着手徹底清查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