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 章 強龍出世

關燈
故,小侄且護送伯父一家遷至登州好了。

    ” “隻是,此地……” “伯父是擔心族中父老兄弟日後的出處麼?” “這件事我确是放心不下。

    ” 姑娘長歎一聲,似是心中不忍。

     兆祥大眼一翻,說:“青山弟,能不能助我一臂之力。

    ” “大哥的意思是……” “和他們拼了,我可以找一二十個拼命的弟兄一同出面。

    ” “哥哥,你怎麼啦?”姑娘焦急地叫,不贊成乃兄逞血氣之勇。

     青山堅決地搖頭,說:“君子犯義,小人犯刑;這些人無法無天,是不折不扣的小人亡命。

    大哥以身家性命和他們相鬥,犯不着的,這絕不是解決之道。

    ” “但他們已經官匪勾結,絕了我們的生路,我甯可一拼。

    ” “大哥,千萬不可魯莽。

    ” “青山弟,你認為有解決之道?” “我到京師走走。

    ” “去擊鐘鳴鼓麼?” “不,些須小事驚動龍庭,可能弄巧反拙。

    ” 兆祥搖搖頭,苦笑道:“青山弟,即使你到京師有門路,遠水也救不了近火哪。

    ” “我想,隻要你們能忍耐幾天,我會在京師找到朋友,他們将受到國法的制裁,我深信一個小小退職知府,在京師算不了什麼的。

    ” 魯神醫呵呵笑,接口道:“賢侄說得對,這件事必須忍耐。

    我在府城找到不少士紳,希望他們幫幫忙,結果是一無所成,他們也是一句話,逆來順受忍耐。

    忍就忍吧,且放過一旁,至少目前他們還不敢迫得太緊。

    撇開這些惱人的不平事,賢侄,我們來話話家常。

    賢侄這次出外遊曆,但不知打算到哪些地方?” “小侄打算先到江南,然後入川走漢中,西入河西走廊。

    看看塞外風光。

    再東返沿邊牆北行從山西經京師返家。

    ” “打算玩多久?” “我想,三年也就夠了。

    ” “不錯,賢侄壯志淩雲,可喜可賀。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是人生一大快事。

    賢侄目下學業如何?” “小侄不想入學,書涉獵雖廣,不求甚解。

    好教伯父失望。

    ” “賢侄既不想求取功名,不求甚解無可厚非。

    真要治學,不求解便失于偏頗了。

    賢侄今年該已及冠了。

    ” “是的,目前已行冠禮。

    ” “哦!恭喜。

    成家了麼?” 青山俊面一紅,笑道:“還早呢,家父認為遊曆之後,尚未為晚。

    而且,小侄練的是童子功須滿十六年方能成家。

    ” “還要十六年?賢侄,你……” “不是這個意思,這是指從練功起算的十六年。

    小侄四歲築基,今年八月中秋,恰滿十六年了。

    ” “原來如此。

    ” “小侄年初與家父駕舟尋覓海上三神山遺迹,在一座荒島上,碰上了來自龍須島的東海神蛟洪淇,在數十名海賊的進迫下,不得不挺身起而自衛。

    小侄被一名海賊用一種毒霧噴中,當時并未感到不适。

    可是至今仍不時感到昏眩,可能是遺毒在體内作怪。

    家父要小侄乘此次遊曆之便,先至伯父處請伯父詳加診斷,再至江南尋找灰衣使者呂定遠求治。

    灰衣使者号稱毒王,熟知天下奇毒,可是行蹤如謎,不易尋覓。

    ”青山神色泰然地說,根本沒将這件事放在心上。

     魯神醫沒有他那麼輕松,臉色一變,極為關切地說:“賢侄,你何不早說。

    走,到書房去,好好把症狀告訴我。

    ” “不急……” “不行,随我來。

    ” 青山隻好向魯伯母告辭,與兆祥伴同魯神醫進入書房。

     魯伯母與愛女親自下廚,治酒替佳客接風。

     當酒席備妥時分,書房中魯神醫仍在細心檢查青山的全身經脈。

     魯神醫一直沒表示意見,推說查不出病由,隻囑青山放心,并無可疑之征候。

    但青山的看法卻不同,他已從魯神醫臉上嚴肅神色中,看到了些端倪。

     筵席上,魯神醫一直心神不安,顯出有點心不在焉,笑容也顯得十分勉強。

     兆祥的臉上,也顯出焦慮不安的神情。

     青山心中疑雲大起,卻又不好追問,以為是父子倆因為即将失去故園而憂心忡忡,因此也就不太介意。

     當夜,佳客安頓在西院。

     鄉居人家早睡早起,通常掌燈後不久便行安寝。

    今晚主客雙方皆無倦容,談天說地直至二更盡三更初,方各道晚安各自就寝。

     青山熄燈靜坐房中,思潮起伏,心情甚亂。

    不住思索望魯店村民的未來厄運,内心中天人交戰,難以委決是否挺身出面與這些惡徒周旋。

     他年輕,富正義感。

    但他也是個孝子,親命不可違,父親一再告誡他不可多管閑事,如非必要,不可顯出武林人身分。

    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天下間不平事多如牛毛,管不勝管。

     平民百姓不是執法人,管上了便是違法,以武犯禁,出了人命害人害己,萬一不能明察一時意氣用事,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他委決不下,不知如何是好。

     終于,他悄然下床,将劍緊系在背上,掖好衣袂,悄然推窗一躍而出,像一個無形質的幽靈聲息全無。

     “我要去看看,到底他們橫行到何種程度。

    ”他心中暗叫。

     躍登瓦面,他發覺書房中燈光明亮,不由一怔,心說:“魯伯父在書房有何要事? 怪!” 好奇心油然而生,他向書房掠去。

     上弦月已落下西方的地平面,夜深了,萬籁無聲,不時傳來三兩聲犬吠,打破了四周的沉寂。

     書房中,魯神醫父子倆面對孤燈愁容滿面。

    兆祥不住搓手,心情沉重地說:“爹,還是将實情告訴他,也讓他心中早作準備。

    ” 魯神醫不住搖頭,苦笑道:“笨東西!你怎樣去告訴他?告訴他隻能活一年或半載?你告訴他這是腦消之症?誰受得了這種沉重的打擊?” “爹,那……那我們怎辦?” “我們什麼也不要說,先到登州小蓬菜,與他父親商量。

    ” “這個……能早些告訴他,讓他能好好享受這有限的歲月,豈不顯得仁慈些?” “你在講傻話,除了他爹爹,誰也無權決定,誰也負不起這件事的責任。

    ” “目下……” “目下我們要做的事,是趕快準備動身,以便阻止他獨自出外遊曆。

    ” 青山回到房中,頹然坐下,隻感到冷汗流透過全身,渾身是水。

    大熱天,他隻感到冷得不住發寒顫。

     頭,沉重得似乎壓碎了頸骨。

    眼,一片朦胧。

    耳,似乎有人在向他呼喚:“一年半載! 一年半載!一年半載……” 腦門“嗡”一聲響,他頹然坐倒在床上。

     靜,死一般的靜。

    耳中,那聲音仍在呼喚:“一年半載!一年半載……” 久久,久久。

    三更正的更鼓聲入耳。

     他感到背部發麻,有物頂得他感到十分不适。

    伸手一摸,原來是系在背上的劍,劍鞘頂住脊骨,難怪感到不适。

     這把劍像一道強烈的閃光,像一聲春雷般震撼着他。

     他一躍而起,自語道:“爹要我曆練江湖三次,第一二兩次隻許看,不許過問江湖是非。

    第三次曆練,該是十年後的事。

    三十而立,思路成熟,條理分明,明辨是非,信心勇氣毅力皆經得起考驗,方許行道江湖,行俠仗義。

    現在,我在世時日無多,何不利用此短暫的有生之年,完成此生的心願?” 充溢全身的冷流開始消退,靈台逐漸清明,肌肉不再顫抖,大汗漸收,臉色開始紅潤,呼吸恢複平和,他臉上湧起微笑,徐徐推開窗戶,夜風送來了涼意,神智一清。

    他籲出一口長氣,仰望蒼穹微笑道:“人生幾何?能預知死期,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柏青山哪!你不能虛度此生,赍志以殁,好好利用此寶貴餘生,盡一份人的本份。

    ” 他穿窗而出,一閃即逝。

     次日,洗漱罷出廳,爽朗地向魯神醫請安畢,笑道:“伯父,不久将有人前來興問罪之師,請心中早作準備。

    ” “咦!什麼人前來興問罪之師?”魯神醫訝然問。

     “就是那些人。

    ” “哦!為什麼?” “有人前往通風報信,說你老人家收容了小侄。

    ” “哎呀!這……” “一切不勞伯父多費唇舌,來人提出任何條件,伯父皆可順從地答應。

    ” “這……” “小侄自有妙計,等着瞧啦!” “咦!你……” “小侄要看看他們兇橫到何種程度。

    ” “哦!你……你能對付他們麼?” “能。

    ”他微笑着說,語氣平和,但很肯定而自信。

     姑娘奉上一杯香茗,花容失色地叫:“青山哥,你……你要……” “若華妹,這些人不會比東海神蛟的數十名江洋大盜利害。

    小兄既然卷入這場是非之中,如果不挺身而出,後果可怕。

    望魯店數百生靈流離失所,府上即使能獲苟全,相信伯父也難以安心的。

    唔!腳步聲急迫,惡賊們來了,賢妹退!” 他放回茶杯,說聲謝謝,從容舉步出門,手提辟邪劍挑着包裹,像是要告辭出門。

    踏出大門,他回身拱手,高聲道:“魯先生請留步,小可告辭,不勞遠送,打擾了。

    ” 魯神醫父子站在門内,手足無措,臉色大變,惶恐地向門外注視。

     八名青衣大漢在他的身後止步,虎視眈眈。

     兩鄰十餘家住戶,有不少人推開一條門縫向外張望。

     他轉身向外走,向衆大漢善意地一笑。

     八名兇神惡煞似的大漢一字排開,叉腰而立攔住去路。

     “借光。

    ”他拱手叫,請衆人讓路。

     “進去。

    ”為首的大漢鼓着大牛眼叫。

     “進去?在下已向主人告辭……” “叫你進去就進去,少廢話。

    ” “好吧,進去就進去。

    ”他無可奈何地往裡走。

     大漢們湧入廳,魯神醫父子不安地躲在一旁。

     “老東西,昨天是你收容他麼?”為首的大漢向魯神醫厲聲問。

     青山淡然一笑,搶着說:“在下昨天本來是專程前來請神醫前往敝處治病的,不幸被人打傷了,好心的人将在下擡來施救,在下不敢逗留,可以走動便告辭離村,與神醫無關。

    ” 為首的大漢冷哼一聲,陰森森地說:“本來在下奉命前來拆掉這所鳥屋,限令你老不死的全家立即離村。

    ” 魯神醫大驚,哀求道:“爺台明鑒……” “住口!在下平生唯一尊敬的人便是郎中。

    因此,在下擅行決定網開一面,給你一天工夫,在日落前帶了全家大小離村,不然,休怪在下心狠手辣。

    ” “這……老朽遵命,準于日落前離村就是。

    ” “離不離那是你的事,反正你一家大小的死活與我無關。

    ” 青山微笑點頭,說:“爺台一念之慈,天必佑之。

    ” “你少廢話!”大漢怒叫。

     “是,在下多言了。

    ” “你跟我走。

    ” “在下跟你走?” “你耳背了麼?咱們的長上要在祠堂前見見你。

    ” “在下遵命。

    ” □□□□□□ 祠堂前,大大小小站了不少人。

     朝霞滿天,又是萬裡無雲的大好天氣。

     祠堂的兩廊下,歪歪倒倒站站坐坐共有十八名大漢。

    廣場四周,也散落地站着十餘大漢。

    每個人都帶了單刀,匕首等等兵刃。

     寬大的祠門大開,擺了一張八仙桌,四張條凳,分坐着九名不三不四的人,其中有昨天的三位仁兄。

     中間坐了一位年約半百,鷹目勾鼻穿了長袍的人。

    一旁坐着兩個尖嘴凸腮相貌猥瑣的村夫,一個年約花甲,另一人約有三十上下。

     桌上,擺了十餘份賣田契,一盒印泥,一把鋼刀,一堆碎銀。

     六名大漢看守着階下的十餘名村民,有兩人手提皮鞭。

     有三名村民渾身血污,躺在地上呻吟,其聲凄厲。

     廊柱下,吊着三名村民,号叫之聲震耳。

     八大漢将青山帶到,踏入了廣場。

     上首的鷹目中年人取過一張契單,冷森森地叫:“帶下一名。

    ” 尖嘴凸腮的中年村夫向人叢中招手叫:“二房四嬸,出來。

    ” 兩名大漢從人叢中拖拖拉拉,拖出一個大叫大鬧的老村婦,向桌前一推。

     鷹目中年人桀桀而笑,拈着一錠碎銀晃了晃,說:“四嬸,你有六頃二分地,價銀是六十二兩銀子,你如果自願捺上手模,喏!這錠銀子有十兩,是賞給你的,要不要?” “你們這些天殺的,砍頭的,沒良心的盜賊,殺了我我也不賣我的田地。

    ”四嬸哭泣着大聲咒罵。

     “你不自願賣,這十兩銀子就不給你了。

    ” “沒有人要你的臭銀子,你這雷打火燒的……” “拉下去,吊起來。

    ”鷹目中年人怒叫。

     兩名大漢沖上,抓小雞似的将老太婆拖至廊柱下上綁,哭聲震耳。

     鷹目中年人倏然站起,向戰抖着的一群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