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不決,從波羅的海到黑海打了勝仗的德國軍隊在勝利的興奮中喜氣洋洋,重新集合,重新裝備,這情景,當時的老戰士現在一想起來還感到很激動。
作為一個熟悉巴巴羅沙最小細節的參謀人員,我也出席了七月十六日在“狼穴”總部舉行的著名的會議,當時,希特勒用雙手在桌面的地圖上一揮,得意地對戈林、羅森堡、鮑曼以及黨内其他高級官員說:“大緻說來現在的任務是,把這塊巨大的餡餅按照我們的需要切成小塊,以便能夠:第一,控制它;第二,治理它;第三,剝削它!” 希特勒扳着手指算着,他那臃腫、不健康的臉上帶着喜悅的微笑,蒼白的雙頰因勝利而略顯一點潮紅,這一切還都曆曆在目。
會議結束後,他非正式地說到要在九月份裁撤四十個師團,以便把人力調回工廠。
為了最後粉碎英國,結束戰争,他要縮小坦克與槍炮的生産以利于一個加速海、空軍建設的計劃。
這些看來是很自然的事,當時沒有任何人提出異議。
從戰場上明顯的實際情況看來,東線戰役已經勝利了。
評論 坐在扶手椅子上高談戰略很容易,可以放馬後炮,而且不負責任,但是沒有人會真正重視這些戰略家是怎樣想的。
戰争已經結束,沒有什麼事還要聽取他們的意見來作決定,他們不過消耗一些不值錢的紙張和墨水而已。
可是在勝負末定之前,每一個戰争的決定都牽涉到無數士兵的生命,甚至也許還影響到國家的存亡。
經過一段長時間以後,不加思索就把當時參加實際工作的軍事人員的判斷一筆抹煞是很不明智的。
但是,在關于巴巴羅沙計劃的評論中,很少有人加這份小心。
對于我們這場戰争,三個錯誤的批評是經常不斷出現的,它們之間互相矛盾,但這并不妨礙評論家們用其中一個、兩個或全部三個觀點。
他們提出的論據是: 第一,不管取得多少次軍事上的勝利,我們入侵蘇聯是注定要失敗的,因為隻有在歐洲的一小塊土地、人口隻有八千萬的德國,要想壓服有近兩億人口、領土遼闊的俄國是沒有希望的; 第二,希特勒殘酷對待俄國居民是愚蠢的,要不然的話,他們可能雙手歡迎我們,幫助推翻他們厭惡的共産黨統治。
接着就一定會搬出那個老故事,說農村婦女怎樣用鮮花或面包與鹽來歡迎德國侵略者; 第三,這個計劃犯了軍事上的通病,就是追求領土和經濟利益,而不是集中力量消滅敵人的武裝力量。
好吧。
對第一點,我的答複是:你從世界地圖上看,象英國這麼個小島,人口隻有三、四千萬,是不可能統治人口近五億的南非、印度、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
但不管怎樣,英國很長時期都統治着這些地區。
不僅如此,這些領地都在數千裡以外,不與英國接壤,隻有海上航運一線相連。
蘇聯相反,與德國陸運相聯,直接在我們大炮射程之内。
這些評論家忘了,蘇聯是由一個小小的極端主義布爾什維克黨建立起來的,他們推翻了舊政體,統治了比他們自己多一萬倍的居民,好多個不同的民族。
他們也忘了,一個兇殘的為數不多的蒙古侵略者,所謂的“金帳汗國”,曾經統治了斯拉夫人一世紀多。
一句話,這些評論家對征服異族的曆史,軍事統治的技術,特别是在現代交通和軍事裝備條件下的統治的技術一無所知。
如果我們征服了蘇聯,我們就要治理它,有些省份我們占領了幾年,治理得都很好。
第二條論點當然是與第一條矛盾的。
如果無論如何我們無法壓倒俄國人,那麼對他們采取緩和政策又能得到什麼呢?隻能夠加速我們的滅亡。
這些評論是以他們對德蘇戰争整個性質的那些謬誤見解為依據的。
應知道,嚴格說來,這是一場生死的搏鬥。
曆史已經到達一個轉折點,歐亞大陸上隻剩下兩個工業強國,隻有兩個。
他們互相對峙,他們為了兩種完全不同的革命意識形态而奮鬥。
如果布爾什維克得到勝利,我們知道德國就必定滅亡;如果德國國社黨獲勝,大陸的中心就沒有一個獨立的、武裝起來的、比德意志帝國大得多的、威脅性的布爾什維克存在的餘地。
綠皮卷宗 綠皮卷宗是戈林領導下的東線經濟參謀部所拟訂的關于征服俄國後進行經濟剝削的總政策的指示,在這個卷宗上做的文章已經不少了。
作為一個熟悉巴巴羅沙最小細節的參謀人員,我也出席了七月十六日在“狼穴”總部舉行的著名的會議,當時,希特勒用雙手在桌面的地圖上一揮,得意地對戈林、羅森堡、鮑曼以及黨内其他高級官員說:“大緻說來現在的任務是,把這塊巨大的餡餅按照我們的需要切成小塊,以便能夠:第一,控制它;第二,治理它;第三,剝削它!” 希特勒扳着手指算着,他那臃腫、不健康的臉上帶着喜悅的微笑,蒼白的雙頰因勝利而略顯一點潮紅,這一切還都曆曆在目。
會議結束後,他非正式地說到要在九月份裁撤四十個師團,以便把人力調回工廠。
為了最後粉碎英國,結束戰争,他要縮小坦克與槍炮的生産以利于一個加速海、空軍建設的計劃。
這些看來是很自然的事,當時沒有任何人提出異議。
從戰場上明顯的實際情況看來,東線戰役已經勝利了。
評論 坐在扶手椅子上高談戰略很容易,可以放馬後炮,而且不負責任,但是沒有人會真正重視這些戰略家是怎樣想的。
戰争已經結束,沒有什麼事還要聽取他們的意見來作決定,他們不過消耗一些不值錢的紙張和墨水而已。
可是在勝負末定之前,每一個戰争的決定都牽涉到無數士兵的生命,甚至也許還影響到國家的存亡。
經過一段長時間以後,不加思索就把當時參加實際工作的軍事人員的判斷一筆抹煞是很不明智的。
但是,在關于巴巴羅沙計劃的評論中,很少有人加這份小心。
對于我們這場戰争,三個錯誤的批評是經常不斷出現的,它們之間互相矛盾,但這并不妨礙評論家們用其中一個、兩個或全部三個觀點。
他們提出的論據是: 第一,不管取得多少次軍事上的勝利,我們入侵蘇聯是注定要失敗的,因為隻有在歐洲的一小塊土地、人口隻有八千萬的德國,要想壓服有近兩億人口、領土遼闊的俄國是沒有希望的; 第二,希特勒殘酷對待俄國居民是愚蠢的,要不然的話,他們可能雙手歡迎我們,幫助推翻他們厭惡的共産黨統治。
接着就一定會搬出那個老故事,說農村婦女怎樣用鮮花或面包與鹽來歡迎德國侵略者; 第三,這個計劃犯了軍事上的通病,就是追求領土和經濟利益,而不是集中力量消滅敵人的武裝力量。
好吧。
對第一點,我的答複是:你從世界地圖上看,象英國這麼個小島,人口隻有三、四千萬,是不可能統治人口近五億的南非、印度、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
但不管怎樣,英國很長時期都統治着這些地區。
不僅如此,這些領地都在數千裡以外,不與英國接壤,隻有海上航運一線相連。
蘇聯相反,與德國陸運相聯,直接在我們大炮射程之内。
這些評論家忘了,蘇聯是由一個小小的極端主義布爾什維克黨建立起來的,他們推翻了舊政體,統治了比他們自己多一萬倍的居民,好多個不同的民族。
他們也忘了,一個兇殘的為數不多的蒙古侵略者,所謂的“金帳汗國”,曾經統治了斯拉夫人一世紀多。
一句話,這些評論家對征服異族的曆史,軍事統治的技術,特别是在現代交通和軍事裝備條件下的統治的技術一無所知。
如果我們征服了蘇聯,我們就要治理它,有些省份我們占領了幾年,治理得都很好。
第二條論點當然是與第一條矛盾的。
如果無論如何我們無法壓倒俄國人,那麼對他們采取緩和政策又能得到什麼呢?隻能夠加速我們的滅亡。
這些評論是以他們對德蘇戰争整個性質的那些謬誤見解為依據的。
應知道,嚴格說來,這是一場生死的搏鬥。
曆史已經到達一個轉折點,歐亞大陸上隻剩下兩個工業強國,隻有兩個。
他們互相對峙,他們為了兩種完全不同的革命意識形态而奮鬥。
如果布爾什維克得到勝利,我們知道德國就必定滅亡;如果德國國社黨獲勝,大陸的中心就沒有一個獨立的、武裝起來的、比德意志帝國大得多的、威脅性的布爾什維克存在的餘地。
綠皮卷宗 綠皮卷宗是戈林領導下的東線經濟參謀部所拟訂的關于征服俄國後進行經濟剝削的總政策的指示,在這個卷宗上做的文章已經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