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樣,意味着指揮上的外行。
赫爾曼-戈林是個兼有好壞品質的複雜人物。
他聰明,果斷,在他堕落到揮霍無度以前,他曾具有推行最困難決策的鐵石心腸。
這都是他好的一面。
然而他的虛榮心使他失去理智,他的固執和貪婪又使飛機的設計和生産停滞不前。
直到斯佩爾上台以前,德國空軍由于管理不善和地面供應不足受到的打擊,比任何空中敵人(包括一九四○年的皇家空軍在内)給予的打擊更大。
戈林否決了生産重型轟炸機的優秀設計,卻建立了一支短距離空軍作為地面的輔助工具。
到了一九四○年,他派遣了一支裝備不多的德國空軍去執行一次超出它的能力的戰略轟炸任務,甚至險些獲得成功。
作為地面輔助力量,德國空軍先在波蘭和法國,後來在進攻蘇聯的初期,都取得了輝煌戰果。
但當我們的軍隊越來越遠離空軍基地時,它就不能勝任了。
不過在陸地上展開速決戰,它的功績仍然是無可比拟的。
在普通史書上,希特勒這頭猛獅起初向波蘭猛撲,然後無情地轉向法國,将法國扼死,又用它血淋淋的爪子撲向英國,但當它遭到皇家空軍迎頭痛擊後,竟自咆哮着退縮下來。
它象發瘋一般,盲目地停留在海邊逡巡不前,突然掉頭向東,撲向蘇聯,結果自取滅亡。
其實這些都隻不過是丘吉爾戰争年代的詭辯,鑄成史學上的錯誤罷了。
事實上,希特勒盡管在戰鬥形勢的判斷上犯過自取失敗的外行錯誤,他卻自始至終清醒而鎮定地一步步推行《我的奮鬥》中所提出的政治目标。
他迫切希望與英國講和。
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勝利的征服者對于求和作出過更大的讓步。
通過這次鷹式襲擊未能獲得和平,當然令人失望。
這意味着我們向東方發動大戰時,我們的後方卻面臨着來自英國的騷擾。
這意味着我們必須把我們有限的寶貴供應分一部分給潛艇部隊。
尤其糟糕的是,這意味着羅斯福統治下的美國将進行越來越多的幹涉。
最後的悲劇 由于英國執迷不悟所導緻的這些惱人的後果引起阿道夫-希特勒精神上極大的不快。
他對猶太人一向采取一種失去理性的态度。
但他最後幹出的那些值得遺憾的過火行為,卻 可以直接追溯到他在西方所遭受的失敗。
德國如果與英國——即使是一個寬宏大度的中立的英國——結盟,就不緻走向這樣的極端。
但是我們的國家被包圍了,與世界文明完全隔斷了,卻與原始的、巨人似的布爾什維克國家展開一場殊死戰鬥。
人道的原則完全被抛到一邊。
在戰線後面,在淪陷的波蘭和俄國,瘋狂的納粹黨極端主義分子暴虐無道,為所欲為。
希特勒由于丘吉爾的抵抗,惱羞成怒,對此竟無意加以制止。
而當時隻要他一聲令下,就完全可以制止這一切。
他一旦惱怒,就非常可怕。
以上所述,是英國戰役最嚴重的後果。
英譯者按:馮-隆關于英國戰役的論點是無法接受的。
條頓民族的性格,就是不願好好認輸。
我讀過德國有關戰争的大部分重要軍事著作,很少有人能接受這一痛苦的事實。
可是馮-隆強詞奪理,竟認為溫斯頓-丘吉爾的執拗是導政歐洲猶太人遭受屠殺的原因。
他的這種觀點也許是這類為自己開脫罪責的著作中最低能的地方。
他所提供的關于卷入這場戰鬥的飛機數字是不可靠的。
當然,關于這次大戰的統計數字,比較難以确定的是飛機。
由于開始統計的日期不同,最初的力量對比也就不同。
此後,更由于戰鬥中的不斷損失和補充,數字每周都有變化。
而戰雲密布,雙方指揮部的記錄都很混亂。
但是到目前為止,我所看到的官方記載,還沒有一個象馮-隆那樣冷靜地認為,雙方的空軍力量是旗鼓相當。
他把這次進攻看作是一次“和平姿态”,與他所說的空戰結果是一次平局一樣,都很難令人信服。
如果再發生大戰,我衷心希望美國軍隊不要打成這樣一個“平局”。
普通史書的記載是對的。
戈林試圖得到白晝制空權。
雙方戰鬥機指揮部展開激戰,戈林失敗了。
于是他企圖通過轟炸平民使英國屈服,先是白天轟炸,跟着是夜襲,但也失敗了。
英國戰鬥機駕駛員擊退了遠為強大的德國空軍,從而從德國人手中拯救了世界。
海上的入侵沒有實現,因為希特勒的海軍将校說服了他。
他們說英國人會使大批德國人在渡海時弱死,而其餘的人。
用丘吉爾的一句話說:“凡是登陸的,都給以當頭一棒。
”在決戰時刻手邊要保留一支海軍。
我希望我的同胞們牢記這一點。
至于英國,談不上有過取得明顯勝利的時刻。
當海獅計劃撤消時,他們實際上已獲得勝利,但書中所寫的希特勒的沮喪情緒卻是個秘密。
德國空軍對城市不斷地進行猛烈的夜襲,加上德國潛艇的出擊,英國的前景在希特勒進攻蘇聯之前日趨黯淡。
但英國戰役以後,德國空軍一蹶不振。
這是德國于一九四一年未能攻占莫斯科的原因之一。
由于它在肯特郡與薩裡郡的田野裡以及倫敦的街道上投彈過多,到了俄國,它竟然彈盡油絕了。
赫爾曼-戈林是個兼有好壞品質的複雜人物。
他聰明,果斷,在他堕落到揮霍無度以前,他曾具有推行最困難決策的鐵石心腸。
這都是他好的一面。
然而他的虛榮心使他失去理智,他的固執和貪婪又使飛機的設計和生産停滞不前。
直到斯佩爾上台以前,德國空軍由于管理不善和地面供應不足受到的打擊,比任何空中敵人(包括一九四○年的皇家空軍在内)給予的打擊更大。
戈林否決了生産重型轟炸機的優秀設計,卻建立了一支短距離空軍作為地面的輔助工具。
到了一九四○年,他派遣了一支裝備不多的德國空軍去執行一次超出它的能力的戰略轟炸任務,甚至險些獲得成功。
作為地面輔助力量,德國空軍先在波蘭和法國,後來在進攻蘇聯的初期,都取得了輝煌戰果。
但當我們的軍隊越來越遠離空軍基地時,它就不能勝任了。
不過在陸地上展開速決戰,它的功績仍然是無可比拟的。
在普通史書上,希特勒這頭猛獅起初向波蘭猛撲,然後無情地轉向法國,将法國扼死,又用它血淋淋的爪子撲向英國,但當它遭到皇家空軍迎頭痛擊後,竟自咆哮着退縮下來。
它象發瘋一般,盲目地停留在海邊逡巡不前,突然掉頭向東,撲向蘇聯,結果自取滅亡。
其實這些都隻不過是丘吉爾戰争年代的詭辯,鑄成史學上的錯誤罷了。
事實上,希特勒盡管在戰鬥形勢的判斷上犯過自取失敗的外行錯誤,他卻自始至終清醒而鎮定地一步步推行《我的奮鬥》中所提出的政治目标。
他迫切希望與英國講和。
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勝利的征服者對于求和作出過更大的讓步。
通過這次鷹式襲擊未能獲得和平,當然令人失望。
這意味着我們向東方發動大戰時,我們的後方卻面臨着來自英國的騷擾。
這意味着我們必須把我們有限的寶貴供應分一部分給潛艇部隊。
尤其糟糕的是,這意味着羅斯福統治下的美國将進行越來越多的幹涉。
最後的悲劇 由于英國執迷不悟所導緻的這些惱人的後果引起阿道夫-希特勒精神上極大的不快。
他對猶太人一向采取一種失去理性的态度。
但他最後幹出的那些值得遺憾的過火行為,卻 可以直接追溯到他在西方所遭受的失敗。
德國如果與英國——即使是一個寬宏大度的中立的英國——結盟,就不緻走向這樣的極端。
但是我們的國家被包圍了,與世界文明完全隔斷了,卻與原始的、巨人似的布爾什維克國家展開一場殊死戰鬥。
人道的原則完全被抛到一邊。
在戰線後面,在淪陷的波蘭和俄國,瘋狂的納粹黨極端主義分子暴虐無道,為所欲為。
希特勒由于丘吉爾的抵抗,惱羞成怒,對此竟無意加以制止。
而當時隻要他一聲令下,就完全可以制止這一切。
他一旦惱怒,就非常可怕。
以上所述,是英國戰役最嚴重的後果。
英譯者按:馮-隆關于英國戰役的論點是無法接受的。
條頓民族的性格,就是不願好好認輸。
我讀過德國有關戰争的大部分重要軍事著作,很少有人能接受這一痛苦的事實。
可是馮-隆強詞奪理,竟認為溫斯頓-丘吉爾的執拗是導政歐洲猶太人遭受屠殺的原因。
他的這種觀點也許是這類為自己開脫罪責的著作中最低能的地方。
他所提供的關于卷入這場戰鬥的飛機數字是不可靠的。
當然,關于這次大戰的統計數字,比較難以确定的是飛機。
由于開始統計的日期不同,最初的力量對比也就不同。
此後,更由于戰鬥中的不斷損失和補充,數字每周都有變化。
而戰雲密布,雙方指揮部的記錄都很混亂。
但是到目前為止,我所看到的官方記載,還沒有一個象馮-隆那樣冷靜地認為,雙方的空軍力量是旗鼓相當。
他把這次進攻看作是一次“和平姿态”,與他所說的空戰結果是一次平局一樣,都很難令人信服。
如果再發生大戰,我衷心希望美國軍隊不要打成這樣一個“平局”。
普通史書的記載是對的。
戈林試圖得到白晝制空權。
雙方戰鬥機指揮部展開激戰,戈林失敗了。
于是他企圖通過轟炸平民使英國屈服,先是白天轟炸,跟着是夜襲,但也失敗了。
英國戰鬥機駕駛員擊退了遠為強大的德國空軍,從而從德國人手中拯救了世界。
海上的入侵沒有實現,因為希特勒的海軍将校說服了他。
他們說英國人會使大批德國人在渡海時弱死,而其餘的人。
用丘吉爾的一句話說:“凡是登陸的,都給以當頭一棒。
”在決戰時刻手邊要保留一支海軍。
我希望我的同胞們牢記這一點。
至于英國,談不上有過取得明顯勝利的時刻。
當海獅計劃撤消時,他們實際上已獲得勝利,但書中所寫的希特勒的沮喪情緒卻是個秘密。
德國空軍對城市不斷地進行猛烈的夜襲,加上德國潛艇的出擊,英國的前景在希特勒進攻蘇聯之前日趨黯淡。
但英國戰役以後,德國空軍一蹶不振。
這是德國于一九四一年未能攻占莫斯科的原因之一。
由于它在肯特郡與薩裡郡的田野裡以及倫敦的街道上投彈過多,到了俄國,它竟然彈盡油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