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努力來進行翻譯,感到怦怦心跳,嘴巴發幹。
希特勒現在開始喋喋不休地回顧了萊茵區、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等曆史往事。
他們情況講得很詳細,似乎津津有味,慢慢地揮動着雙手,語調比較緩和。
他講的理由都是人所共知的老一套。
隻有在談到英國對波蘭的保證那會兒才提高嗓門,用詞尖刻。
他說,英國的保證鼓勵了一個殘酷的反動政權對它的德國少數民族采取殘暴措施,使它錯誤地以為這樣做是保險的。
戰争就是這樣發生的。
從那時起,英法一次又一次輕蔑地拒絕了他關于和平解決和裁軍的建議。
英法加在一起共控制了地球上五分之三的可居住的地面,和将近地球一半的人口,作為一個國家負責首腦,除了武裝他的國家抵禦這兩個軍事大帝國之外,還有什麼其他辦法呢? 他繼續說,德國的政治目的是簡單的、公開的、适度的,并不準備改變。
遠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前五個世紀,歐洲中部就有過一個日耳曼帝國,它的邊界大體上是根據地理條件和人口的增長确定的。
由于許多強國企圖肢解德國人民,這塊歐洲中心地帶不斷發生戰争。
他們的企圖常常獲得暫時的成功。
但是德國民族以其求生存和求發展的強烈本能,一次又一次地重整旗鼓,打破了外國的包圍和束縛。
在這部分談話中,希特勒提到俾斯麥、拿破侖、腓特烈大帝、西班牙王位繼承戰争和三十年戰争,維克多-亨利對這些都不太清楚,他盡可能按原話逐字逐句進行翻譯。
凡爾賽條約,元首說,隻不過是外國力圖肢解這個德國心髒地帶的一個最近的嘗試。
由于從曆史上看,這個條約就是沒有道理的和不公平的,所以它現在已經死亡了。
萊茵區是德國的,奧地利也是,蘇台德區、但澤和走廊地帶都是德國的。
捷克斯洛伐克這個人為制造的怪物原先象一根刺入德國要害的長矛,現在已經再一次成為傳統的德意志帝國的波希米亞保護國。
德國恢複到正常狀态的過程現已完成。
他幾乎是兵不血刃就做到了這一點。
如果沒有英國的荒謬保證,這一切本來是可以用和平方式完成的;但澤和走廊地帶問題實際上在今年七月已經解決了。
就是現在也沒有什麼實質性問題妨礙着持久和平。
隻要對方承認中歐的現狀,并歸還德國的殖民地。
德意志帝國,象其他現代大國一樣,有從不發達大陸獲得原料的天然權利。
給維克多-亨利的印象最深刻的,是希特勒的堅定不移的态度、他的顯然深信道義在自己一邊、他對曆史的寬闊眼界以及他那種自以為是德國民族化身的神态……什麼“因此我把萊茵區歸還德意志帝國……因此我使奧地利回到它的曆史歸屬……因此我使波希米亞高原局勢正常化……”等等。
他在黨的群衆大會上裝出那副狂呼亂叫的煽動家的姿态,顯然隻不過是因為他認為德國人需要這樣一個群衆偶像。
他使人深深感受到他個人的力量,這種力量亨利上校隻在兩三個将軍身上曾經看到過。
至于報刊上對他的描繪——把他刻畫成一個咬地毯的、歇斯底裡的查理-卓别林式的政客,帕格現在覺得,那是一些心地狹小的人物對他的歪曲,這種歪曲已經把世界引入災難。
“我也和總統一樣,希望和平,”希特勒說,他現在開始象演說時那樣做手勢,雖然動作幅度沒有那樣大。
他的眼睛很奇怪地明亮起來,亨利心想那也許是自己的幻覺,但它們似乎放出奇異的光彩。
“我渴望和平。
我作為一個普通士兵在前線打過四年仗。
而他作為一個出身高貴、富有的人,有幸擔任海軍助理部長,坐在華盛頓的辦公室裡。
我懂得什麼是戰争。
命運給我的使命是建設而不是破壞,誰知道我還有多少殘餘之年去完成我的建設任務呢?但是英法領導人要求摧毀‘希特勒主義’(他以輕蔑帶諷刺的口吻講出這個外文詞),作為和平的代價。
我也可以說能夠理解他們為什麼恨我。
我使得德國重新強大起來,這不合他們的胃口。
但是這種憎恨如果繼續下去,必然會使歐洲遭殃,因為我跟德國人民是不可分割的,我們是一個整體。
這本來是一個簡單真理,但是對英國人來講,恐怕需要一次大的考驗來證明它。
我相信德國有力量最後以勝利者姿态出現,如果不是這樣,我們将一起沉淪下去,那時候我們所知道的那個曆史上的歐洲将不複存在。
” 他停了一會兒,面色一沉,突然提高嗓門說:“他們怎麼能夠這樣無視現實?一九三七年我在空軍方面取得了平等地位。
從那時候起,我從來沒有停止過制造飛機、飛機、飛機,潛艇、潛艇、潛艇!”他尖叫着,緊握着拳頭,揮舞着那兩隻伸得筆直的僵硬手臂。
“我堆積起來的炸彈、炸彈、炸彈,坦克、坦克、坦克有山那樣高!這對我的人民來講是一種浪費,也是一種沉重的負擔。
但是那些大國又何曾懂得過别的語言?我是因為感到自己的力量才提出和平的。
我被拒絕了并且受到蔑視。
他們提出要我的腦袋作為和平的代價。
德國人民對這種可憐的荒謬要求隻覺得非常可笑!” 當他祈禱似地高聲喊叫“飛機……炸彈……潛艇”時,他的兩個拳頭一再掄到下面用力敲打地闆,由于身子彎得很低,那绺著名的頭發耷拉到臉上,這時看上去更象在新聞片中常見的那個街頭宣傳鼓動家的樣子,而那紅紅的臉和尖叫的聲音的确也還是那種瘋狗似的形象。
突然,富于戲劇性地,象一個樂隊指揮一樣,他又恢複了安靜的有控制的聲調。
“讓火的考驗來臨吧。
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在曆史的審判面前,我是問心無愧的。
” 希特勒沉默了一會,然後站起來,準備退出的樣子。
他的眼色憤怒而冷淡,嘴唇和口角向下彎着。
“我的元首,”戈林說,笨拙地站起來,長靴咯吱咯吱地響。
“我的理解是,在您對現實情況作了如此清楚的闡述之後,如果總統堅持,您将不反對薩姆納-威爾斯先生前來訪問。
”希特勒猶疑了一會,有些困惑,不耐煩地聳了聳肩說:“我不想用無禮對待無禮,也不想以不識大體對待不識大體。
我願為和平作出一切努力。
但是在英國要摧毀我的願望本身遭到摧毀之前,通向和平的道路隻能通過德國的勝利獲得。
其他一切都無濟于事。
我将仍然誠心誠意地期待着對方在大規模毀滅爆發前一分鐘表現出清醒的頭腦。
”他神色激動,也不向客人告别,就大踏步從雕刻着畫面的雙扇門走了出去。
維克多-亨利看了看手表。
元首花了一小時又十分鐘和他們談話。
就亨利所知,羅斯福總統的問題并沒有得到答複。
他從吉阿納裡蒼白而沮喪的臉上可以看出,後者得到的印象跟他一樣。
戈林和裡賓特洛甫相互看了一眼。
胖子說:“羅斯福總統已得到了他所要的答複。
元首認為威爾斯的出使不會帶來什麼希望,但是由于元首仍然尋求一項公正的和平,并不拒絕他前來。
” “我不是這樣理解,”裡賓特洛甫說得很快,語調很生硬。
“元首認為他的出使無濟于事。
” “如果你要元首澄清一下,”戈林指着雙扇門,用諷刺的口吻向他說:“去找他吧,我非常了解他,我認為我知道他是什麼意思。
”他又轉向銀行家,聲音比較緩和地說:“在向你們總統報告這次會見情況時,告訴他是我說的,元首将不拒絕接見威爾斯,但元首認為不會帶來什麼希望——我也這樣認為——除非英法放棄他們通過戰争以除掉元首的目的,但這就象要搬掉白朗峰①一樣不可能。
如果他們堅持這樣做,結果将是在西線發生可怕的戰争,這場戰争将在死亡幾百萬人後以德國獲得勝利而結束。
” ①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峰。
“結果必然如此,”裡賓特洛甫說,“恐怕,在薩姆納先生整理文件和打點行裝準備啟程之前,事情就已經發生了。
” 戈林兩手挽着兩個美
希特勒現在開始喋喋不休地回顧了萊茵區、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等曆史往事。
他們情況講得很詳細,似乎津津有味,慢慢地揮動着雙手,語調比較緩和。
他講的理由都是人所共知的老一套。
隻有在談到英國對波蘭的保證那會兒才提高嗓門,用詞尖刻。
他說,英國的保證鼓勵了一個殘酷的反動政權對它的德國少數民族采取殘暴措施,使它錯誤地以為這樣做是保險的。
戰争就是這樣發生的。
從那時起,英法一次又一次輕蔑地拒絕了他關于和平解決和裁軍的建議。
英法加在一起共控制了地球上五分之三的可居住的地面,和将近地球一半的人口,作為一個國家負責首腦,除了武裝他的國家抵禦這兩個軍事大帝國之外,還有什麼其他辦法呢? 他繼續說,德國的政治目的是簡單的、公開的、适度的,并不準備改變。
遠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前五個世紀,歐洲中部就有過一個日耳曼帝國,它的邊界大體上是根據地理條件和人口的增長确定的。
由于許多強國企圖肢解德國人民,這塊歐洲中心地帶不斷發生戰争。
他們的企圖常常獲得暫時的成功。
但是德國民族以其求生存和求發展的強烈本能,一次又一次地重整旗鼓,打破了外國的包圍和束縛。
在這部分談話中,希特勒提到俾斯麥、拿破侖、腓特烈大帝、西班牙王位繼承戰争和三十年戰争,維克多-亨利對這些都不太清楚,他盡可能按原話逐字逐句進行翻譯。
凡爾賽條約,元首說,隻不過是外國力圖肢解這個德國心髒地帶的一個最近的嘗試。
由于從曆史上看,這個條約就是沒有道理的和不公平的,所以它現在已經死亡了。
萊茵區是德國的,奧地利也是,蘇台德區、但澤和走廊地帶都是德國的。
捷克斯洛伐克這個人為制造的怪物原先象一根刺入德國要害的長矛,現在已經再一次成為傳統的德意志帝國的波希米亞保護國。
德國恢複到正常狀态的過程現已完成。
他幾乎是兵不血刃就做到了這一點。
如果沒有英國的荒謬保證,這一切本來是可以用和平方式完成的;但澤和走廊地帶問題實際上在今年七月已經解決了。
就是現在也沒有什麼實質性問題妨礙着持久和平。
隻要對方承認中歐的現狀,并歸還德國的殖民地。
德意志帝國,象其他現代大國一樣,有從不發達大陸獲得原料的天然權利。
給維克多-亨利的印象最深刻的,是希特勒的堅定不移的态度、他的顯然深信道義在自己一邊、他對曆史的寬闊眼界以及他那種自以為是德國民族化身的神态……什麼“因此我把萊茵區歸還德意志帝國……因此我使奧地利回到它的曆史歸屬……因此我使波希米亞高原局勢正常化……”等等。
他在黨的群衆大會上裝出那副狂呼亂叫的煽動家的姿态,顯然隻不過是因為他認為德國人需要這樣一個群衆偶像。
他使人深深感受到他個人的力量,這種力量亨利上校隻在兩三個将軍身上曾經看到過。
至于報刊上對他的描繪——把他刻畫成一個咬地毯的、歇斯底裡的查理-卓别林式的政客,帕格現在覺得,那是一些心地狹小的人物對他的歪曲,這種歪曲已經把世界引入災難。
“我也和總統一樣,希望和平,”希特勒說,他現在開始象演說時那樣做手勢,雖然動作幅度沒有那樣大。
他的眼睛很奇怪地明亮起來,亨利心想那也許是自己的幻覺,但它們似乎放出奇異的光彩。
“我渴望和平。
我作為一個普通士兵在前線打過四年仗。
而他作為一個出身高貴、富有的人,有幸擔任海軍助理部長,坐在華盛頓的辦公室裡。
我懂得什麼是戰争。
命運給我的使命是建設而不是破壞,誰知道我還有多少殘餘之年去完成我的建設任務呢?但是英法領導人要求摧毀‘希特勒主義’(他以輕蔑帶諷刺的口吻講出這個外文詞),作為和平的代價。
我也可以說能夠理解他們為什麼恨我。
我使得德國重新強大起來,這不合他們的胃口。
但是這種憎恨如果繼續下去,必然會使歐洲遭殃,因為我跟德國人民是不可分割的,我們是一個整體。
這本來是一個簡單真理,但是對英國人來講,恐怕需要一次大的考驗來證明它。
我相信德國有力量最後以勝利者姿态出現,如果不是這樣,我們将一起沉淪下去,那時候我們所知道的那個曆史上的歐洲将不複存在。
” 他停了一會兒,面色一沉,突然提高嗓門說:“他們怎麼能夠這樣無視現實?一九三七年我在空軍方面取得了平等地位。
從那時候起,我從來沒有停止過制造飛機、飛機、飛機,潛艇、潛艇、潛艇!”他尖叫着,緊握着拳頭,揮舞着那兩隻伸得筆直的僵硬手臂。
“我堆積起來的炸彈、炸彈、炸彈,坦克、坦克、坦克有山那樣高!這對我的人民來講是一種浪費,也是一種沉重的負擔。
但是那些大國又何曾懂得過别的語言?我是因為感到自己的力量才提出和平的。
我被拒絕了并且受到蔑視。
他們提出要我的腦袋作為和平的代價。
德國人民對這種可憐的荒謬要求隻覺得非常可笑!” 當他祈禱似地高聲喊叫“飛機……炸彈……潛艇”時,他的兩個拳頭一再掄到下面用力敲打地闆,由于身子彎得很低,那绺著名的頭發耷拉到臉上,這時看上去更象在新聞片中常見的那個街頭宣傳鼓動家的樣子,而那紅紅的臉和尖叫的聲音的确也還是那種瘋狗似的形象。
突然,富于戲劇性地,象一個樂隊指揮一樣,他又恢複了安靜的有控制的聲調。
“讓火的考驗來臨吧。
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在曆史的審判面前,我是問心無愧的。
” 希特勒沉默了一會,然後站起來,準備退出的樣子。
他的眼色憤怒而冷淡,嘴唇和口角向下彎着。
“我的元首,”戈林說,笨拙地站起來,長靴咯吱咯吱地響。
“我的理解是,在您對現實情況作了如此清楚的闡述之後,如果總統堅持,您将不反對薩姆納-威爾斯先生前來訪問。
”希特勒猶疑了一會,有些困惑,不耐煩地聳了聳肩說:“我不想用無禮對待無禮,也不想以不識大體對待不識大體。
我願為和平作出一切努力。
但是在英國要摧毀我的願望本身遭到摧毀之前,通向和平的道路隻能通過德國的勝利獲得。
其他一切都無濟于事。
我将仍然誠心誠意地期待着對方在大規模毀滅爆發前一分鐘表現出清醒的頭腦。
”他神色激動,也不向客人告别,就大踏步從雕刻着畫面的雙扇門走了出去。
維克多-亨利看了看手表。
元首花了一小時又十分鐘和他們談話。
就亨利所知,羅斯福總統的問題并沒有得到答複。
他從吉阿納裡蒼白而沮喪的臉上可以看出,後者得到的印象跟他一樣。
戈林和裡賓特洛甫相互看了一眼。
胖子說:“羅斯福總統已得到了他所要的答複。
元首認為威爾斯的出使不會帶來什麼希望,但是由于元首仍然尋求一項公正的和平,并不拒絕他前來。
” “我不是這樣理解,”裡賓特洛甫說得很快,語調很生硬。
“元首認為他的出使無濟于事。
” “如果你要元首澄清一下,”戈林指着雙扇門,用諷刺的口吻向他說:“去找他吧,我非常了解他,我認為我知道他是什麼意思。
”他又轉向銀行家,聲音比較緩和地說:“在向你們總統報告這次會見情況時,告訴他是我說的,元首将不拒絕接見威爾斯,但元首認為不會帶來什麼希望——我也這樣認為——除非英法放棄他們通過戰争以除掉元首的目的,但這就象要搬掉白朗峰①一樣不可能。
如果他們堅持這樣做,結果将是在西線發生可怕的戰争,這場戰争将在死亡幾百萬人後以德國獲得勝利而結束。
” ①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峰。
“結果必然如此,”裡賓特洛甫說,“恐怕,在薩姆納先生整理文件和打點行裝準備啟程之前,事情就已經發生了。
” 戈林兩手挽着兩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