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關燈
分鐘,也不至這樣出乖露醜。

    土塊往汽車頂上掉的那一刻,真是他倒了黴。

    拉科斯基上校一見瑞典大使,就興沖沖地奔出來擁抱他。

    拜倫覺得,他情緒好得幾乎有點不真實,參謀部裡的軍官們面對着挂在牆上的一張前線軍事地圖所标出的壞消息,也顯得過分輕松:地圖上的華沙城已被一個很粗的大紅圈完全圈住了。

    校舍的另外幾面牆上挂着色彩明亮的幼兒園的圖畫。

    拉科斯基身材魁梧,蓄着亞麻色山羊胡,一隻大酒糟鼻,一看就知道生活上養尊處優;他領着客人走出後門,順着一條鋪滿樹葉的小路,來到混凝土構築的炮兵陣地,滿臉胡子、渾身污泥的士兵,打着赤膊在碼炮彈。

    上校打手勢要客人繼續朝前走,自己爬上一個不太陡的水泥斜坡,然後登上沙袋。

    拜倫跟在大使後邊。

    他們眼前是一片林木茂密的平原,向東綿延,可以看到疏疏落落的房舍、農場和三個相距很遠的教堂尖頂。

    拜倫知道那一股股濃煙是從德國炮兵陣地噴出來的。

     大使和上校爬上坡後,氣喘籲籲,指着教堂尖頂滔滔不絕地講起來。

    大使還匆匆做着筆記,偶爾翻譯一些給拜倫聽。

    根據停火協議,他說,中立國難民将在沒有波蘭人護送的情況下,穿過火線到達德國防地,要朝最遠那座教堂的方向走,德國國防軍會派卡車在那裡接他們。

    拉科斯基上校擔心有些難民可能因為小路的路标不清楚,走到通向另外一座教堂的那條路上,結果德國人保證的兩小時休戰期滿,他們就會處在作戰雙方交叉的火力下。

    因此,他請瑞典大使出來,事先把路線勘察好。

     “他說,”大使合上記事本,對拜倫說。

    “從那座-望塔上看得最清楚,能辨出通往坎托洛維茨教堂的幾條路。

    ” 拜倫望着聳立在學校操場旁邊的一座細高木塔。

    有一架狹窄的梯子通到一個有鐵遮棚的方台,他看見台上有一個戴鋼盔的士兵。

     “那我上去看看,怎麼樣?也許我能畫出一張草圖。

    ” “上校說,德軍的火力很注意這座塔。

    ”拜倫輕蔑地咧嘴一笑。

     大使親切地微微一笑,把記事本和鋼筆遞給他。

    拜倫連忙跑過去,爬上梯子,破舊的木塔随着他的腳步直搖晃。

    從塔上看周圍的地形一目了然。

    他能看到穿過這片無人地帶通向遠處教堂的每一條路和一些彎彎曲曲的棕色小路的每個岔口。

    值勤的士兵放下望遠鏡,呆呆地望着這個身穿翻領衫和一件寬大毛衣的美國青年,隻見他用手按住被風吹得亂舞的紙張,正往大使的記事本上畫草圖,每條不通教堂的岔道都打上“×”,還草草标出撤退路線周圍的另外三座教堂。

    當拜倫把草圖遞給士兵看時,士兵點點頭,拍了下他的肩膀。

     “OK,”的說着,咧嘴一笑,因自己能說美國話而感到得意。

     汽車駛到時,娜塔麗正交叉着雙臂倚在茅屋的敞開的門上。

    她急急地朝汽車奔去,不一會兒斯魯特就跟了過來,他先向一個裹着頭巾、穿着一雙笨重靴子的老太婆說了再見。

    汽車返回華沙的路上,大使講述了他們視察前線以及拜倫冒險攀上木塔的情況。

    這時拜倫正把記事本放在膝蓋上繪圖。

     “畫四份我想夠了吧?”他對大使說。

     “我想足夠了。

    謝謝你。

    ”大使接過記事本。

    “也許我們來得及油印一些。

    畫得很好。

    ” 娜塔麗握住拜倫的手,放到自己膝上。

    她坐在他和斯魯特中間,緊緊握住他的手指,半睜着烏黑的眼睛,嚴肅地望着他。

    他的手背隔着一層薄薄的綠衣服,感覺到她大腿的肉體和隆起的吊襪帶。

    斯魯特一面泰然自若地抽煙,望着窗外,跟大使談如何召集和運送撤退人員,一面卻不斷地拿眼瞟着姑娘膝頭上緊握着的兩隻手。

    他臉色蒼白,下巴上有一塊肌肉在皮膚下邊抽動。

     使館裡人聲嘈雜,一片忙亂。

    市長辦公處剛剛通知,确定在一點停火。

    波蘭軍用卡車要把這批美國人送到出發地點,每人可以攜帶一隻手提箱。

    人們繼續奔忙。

    住在使館外邊的美國人都一一接到電話通知。

    滿樓都散發着一股燒紙的氣味,樓道裡一塊塊黑色的紙灰到處亂飛。

     在地下室裡,馬克-哈特雷的床緊挨着拜倫的床。

    拜倫發現他拱着背,雙手抱着頭,坐在一隻捆好的皮箱旁邊,用手指夾着一支已經熄滅的雪茄。

    “準備好了嗎,馬克?” 哈特雷臉色陰沉,眼睛突出,露出驚慌的神色。

    “拜倫,我的名字是霍洛維茨。

    馬文-霍洛維茨。

    ” “别胡說,他們怎麼會知道這個?”拜倫從他自己的小床底下拖出一隻安着彈簧鎖的破提包。

     哈特雷搖搖頭。

    “我不知怎麼了。

    一定是發瘋了。

    我從來沒有想到會出這樣的事。

    我不知道自己想些什麼。

    也許羅斯福會讓我們乘軍用飛機離開。

    很可能這樣。

    我從來沒有象現在這樣心神不定。

    我們會落到德國人手裡。

    德國人。

    ” “把這個放在你的提包裡,”拜倫一邊收拾東西,一邊抽出一本照封皮的舊書給他。

    “打起精神來。

    你是一個美國人,不就完了。

    一個名叫哈特雷的美國人。

    ” “我天生就是一副霍洛維茨家族的面孔和霍洛維茨家族的鼻子。

    這是什麼?《新約全書》?要這幹什麼?” 拜倫把封皮上印着一個金色十字架的書拿過來,把署有自己名字的扉頁小心翼翼地撕掉。

    “當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吧。

    把這拿去。

    别坐在這裡發愁了,去幫羅蘭遜銷毀文件吧。

    ” “我要是有我自己的《聖經》或祈禱書就好了,”哈特雷含含糊糊地說着,把提包打開。

    “我自從按照神的旨意學法律之後,就再也沒有進過猶太會堂。

    一個臭氣熏人的猶太老頭教我背誦了許多莫名其妙的經文。

    我學會背誦,主要是為讓母親高興,但也就到此為止了。

    後來我再也沒有回過一次家。

    現在我希望還記得那些祈禱文,不管哪一段祈禱文。

    ”他朝亂哄哄的地下室看了一下。

    “願上帝保佑,現在我覺得這個小小的地下室簡直象個甜蜜的家。

    隻要能讓我留在這裡,我願意付出任何代價。

    你想我們四個人有朝一日還會聚在一起打橋牌嗎?也許在紐約?” “比你預料的要快。

    ” “上帝可聽見你親口說的。

    這是我母親的口頭禅。

    ” 十一點半,軍用卡車轟轟隆隆地開到使館;散了架的老汽車搖搖晃晃,沾滿了塵土和爛泥,灰色的噴漆已經很難辨認了。

    汽車一到,擠在草地栅欄裡的一百多個美國人就歡呼起來,并且唱起《我來到加利福尼亞》之類的小調。

    波蘭籍工作人員,大多數是女秘書,都很難過,她們開始遞送咖啡和點心。

     “看見她們我覺得很慚愧,”娜塔麗對拜倫說。

    這時正好有兩個波蘭姑娘端着托盤從他們身邊走過,臉上勉強堆出呆闆的笑容,眼眶裡閃着淚花。

     “有什麼辦法?”拜倫餓了,咬了一口發灰的粗點心,做了個鬼臉。

    點心吃起來有一股生面和紙灰的味道。

     “一點辦法也沒有。

    ”拜倫說:“馬克-哈特雷被德國人吓壞了。

    你呢?” 娜塔麗的眼睛突然一閃。

    “他們能把我怎麼樣?我有美國護照。

    他們不知道我是猶太人。

    ” “那好,别告訴他們。

    我是說,别突然充英雄好漢什麼的,好嗎?我們的目的也隻是要逃出地獄。

    ” “我不是笨蛋,拜倫。

    ” 一位波蘭軍官喊了一聲,門開了,美國人蜂擁上車。

    有些人年紀太大,爬不上去,有些人想多帶行李,波蘭司機和軍官都很着急,很不耐煩,也沒有人負責。

    于是人們喊的喊,抱怨的抱怨,有的哭哭啼啼,有的揮着拳頭,但是大多數人盡管餓着肚子,也很不舒服,但因為即将動身,感到很高興,仍舊繼續唱歌、說笑。

    卡車魚貫地駛出。

    最後是一輛黑色的雪佛蘭轎車,車前擋闆上挂着美國國旗,車裡坐着斯魯特、他的三位最高級助手和兩位助手的妻子。

    波蘭籍女秘書都站在大門口,揮手告别,淚水順着她們的面頰流下來。

    拜倫和娜塔麗彼此緊緊地摟着腰,在卡車裡颠簸。

    斯魯特讓娜塔麗乘雪佛蘭轎車。

    她搖了搖頭,一句話也沒有說。

     炮火依舊非常猛烈,遠處傳來隆隆的炮聲,三小隊排成V字的德國轟炸機在中午煙霧彌漫的天空緩緩低飛投彈的爆炸聲,還有波蘭高射炮隆隆的炮聲。

    汽車在被炸壞的街道上,在兩邊都是黃色樓房的狹窄的夾道裡走走停停,有時為了躲過彈坑和坦克車轍,隻好繞到人行道上行駛,有一次因為剛剛倒下一幢樓房擋住了去路,不得不開倒車退出一條大街。

     在橫跨維斯杜拉河的橋頭,聚集着懸挂各國國旗的使館汽車。

    橋上停滿了撤退人員的汽車,擠得水洩不通。

    在華沙大約有兩千多名中立國僑民,顯然他們人人都打算離開。

    拜倫不停地看表。

    又開始朝前移動了,但是車走得特别慢,他擔心一點鐘不能趕到出發地點。

    德國炮彈繼續呼嘯而過,落到河裡,掀起一個個噴泉,河水有時落到橋上和汽車上。

    顯然,德國人認為如果在停火前一刻鐘把中立國僑民十之八九消滅在橋上,那是易如反掌。

    車隊最後停在有一尊石鵝的校舍旁邊,附近是一個堆棧。

    拉科斯基上校和瑞典大使并排站在路當中,向每輛卡車上下來的人大聲發着指示,并且把油印通知散發給他們。

    拜倫看見人人都在索取他繪在蠟紙上的草圖,老老實實地照着臨摹,連潦潦草草畫下的三座教堂也都照樣畫下來,拜倫因為這些畫出自自己的手筆,感到頗為得意。

     學校周圍樹林中的炮聲依舊不斷,但到一點欠五分鐘時,炮聲開始稀疏了。

    一點整大炮都沉靜下來。

    這時隻聽到撤退人員在公路兩旁用各國語言高聲談論。

    拜倫還能聽到小鳥和蝈蝈之類的叫聲。